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潜江凹陷东部地区新沟咀组下段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 被引量:11
1
作者 胡忠贵 胡明毅 +1 位作者 胡九珍 刘冬梅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63-1273,共11页
潜江凹陷东部地区新沟咀组下段为江汉盆地重要的产层之一,也是油田今后寻找岩性油气藏的目标区。本文通过岩心观察、镜下薄片鉴定分析、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并结合岩石学、古气候、沉积构造等沉积相标志研究,以及构造活动弱、地形平缓... 潜江凹陷东部地区新沟咀组下段为江汉盆地重要的产层之一,也是油田今后寻找岩性油气藏的目标区。本文通过岩心观察、镜下薄片鉴定分析、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并结合岩石学、古气候、沉积构造等沉积相标志研究,以及构造活动弱、地形平缓等区域沉积背景,确定该区新沟咀组下段发育浅水三角洲沉积,并具有发育的水下分流河道、不甚发育的河口坝、广泛分布的席状砂和前三角洲泥与前缘沉积频繁交替等特征,以及各相带平缓相接,无明显的转折,不存在Gilbert型三角洲三层式结构的沉积模式。沉积演化过程中,受古气候、河流作用和湖平面波动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强烈,特别是对水下分流河道的形态和发育程度的控制更明显,形成或强或弱席状化改造的前缘砂体,而良好的生储盖配置关系对该新沟咀组有利于岩性油气藏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江凹陷东部 新沟咀组下段 浅水三角洲 沉积模式
下载PDF
潜江凹陷马王庙地区新沟咀组下段重要层段沉积相特征 被引量:5
2
作者 胡忠贵 胡明毅 +2 位作者 洪国良 谢春安 贾秀容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12-723,共12页
马王庙地区新沟咀组下段为江汉盆地重要的产层之一,也是今后寻找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区域。通过岩芯观察、室内镜下薄片鉴定分析、测井曲线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并结合岩石学、古气候、沉积构造等沉积相标志研究,确定该区新沟咀组下段发育浅... 马王庙地区新沟咀组下段为江汉盆地重要的产层之一,也是今后寻找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区域。通过岩芯观察、室内镜下薄片鉴定分析、测井曲线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并结合岩石学、古气候、沉积构造等沉积相标志研究,确定该区新沟咀组下段发育浅水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进一步细分为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滨、浅湖等沉积亚相和若干微相类型。物源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受控于东北方向汉川物源和西北方向汉水物源影响,分别发育东北—西南向和西北—南东向展布的三角洲朵体,尤以前者发育更广。其中Ⅱ油组沉积期沉积水体相对更深,三角洲沉积分布范围最广,Ⅲ油组次之,Ⅰ油组沉积期水体最浅,三角洲沉积分布最小,三角洲沉积中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最为发育。对三个油组中重要小层下13、下25和下31小层沉积相带和储集砂体分布规律分析表明:下25小层水下分流河道分布范围最广,储集砂体沉积最厚,砂体展布规律与水下分流河道分布趋于一致,下13小层和下31小层的沉积相带具有相似的分布特征,而下13小层西北部的三角洲前缘砂体更为发育。各微相砂体物性分析结果表明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储集物性最好,因而各小层平面上水下分流河道发育区和砂体较厚区应为区域上最为有利的储集相带,也为今后寻找岩性油气藏的优选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王庙地区 新沟咀组下段 浅水三角洲 沉积相
下载PDF
从主力烃源岩的角度论江陵凹陷新沟咀组下段油气资源潜力 被引量:5
3
作者 旷理雄 郭建华 +2 位作者 江继刚 宋阳 杨丽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4期17-21,共5页
主力烃源岩研究是近来油气资源评价中的一大热点。以江汉盐湖盆地江陵凹陷为例,从主力烃源岩的角度,利用盆地模拟法,综合分析了凹陷新沟咀组下段主力烃源岩分布特征、生排烃量、生排烃高峰期及油气资源潜力。结果表明,江陵凹陷新沟咀组... 主力烃源岩研究是近来油气资源评价中的一大热点。以江汉盐湖盆地江陵凹陷为例,从主力烃源岩的角度,利用盆地模拟法,综合分析了凹陷新沟咀组下段主力烃源岩分布特征、生排烃量、生排烃高峰期及油气资源潜力。结果表明,江陵凹陷新沟咀组下段主力烃源岩厚度大,有机质丰度较高,生油母质较好,且主要分布于资福寺向斜带,烃源岩主体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生、排油中心位于资福寺向斜带,主要生排油期分别位于荆沙组至潜江组沉积期、潜江组至荆河镇组沉积期,剩余资源潜力较大,且主要分布于荆州油气聚集区;荆州油气聚集区为最有利的油气勘探区带,公安油气聚集区为有利的油气勘探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力烃源岩 盆地模拟 资源潜力 新沟咀组下段 江陵凹陷 江汉盐湖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