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增江新河段浅滩整治
1
作者 李光武 《珠江水运》 1998年第8期32-33,共2页
一、新河段浅滩概况 增江位于珠江三角洲东部,源于从化市,流经龙门县、增城市,在观海口汇入东江,受潮汐影响,通航里程50公里,是东江的主要支流之一。位于增江中游的新河段,上起六村,下至叶岗尾村,
关键词 浅滩 整治工程 增江 新河段
下载PDF
雅布赖盆地小湖次凹新河组下段层序及沉积相特征 被引量:3
2
作者 石英涛 廖远涛 +3 位作者 汤建荣 魏军 曹海洋 章诚诚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8-45,共8页
目前雅布赖盆地小湖次凹中侏罗统新河组下段是玉门油田的主力勘探层位,其中YT6井已取得工业油流,显示出良好的勘探前景,而在层序格架下明确同期次砂体展布,将有利于油气的进一步勘探开发。基于岩心、测井、录井及地震资料的分析,依据经... 目前雅布赖盆地小湖次凹中侏罗统新河组下段是玉门油田的主力勘探层位,其中YT6井已取得工业油流,显示出良好的勘探前景,而在层序格架下明确同期次砂体展布,将有利于油气的进一步勘探开发。基于岩心、测井、录井及地震资料的分析,依据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对小湖次凹中侏罗统新河组下段的层序特征、沉积相类型、沉积演化规律及平面展布进行了系统研究,进而讨论了有利沉积相带的展布。研究表明,新河组下段具有完整的三级层序;主要发育扇三角洲相、辫状河三角洲相、湖泊相3种沉积相类型;次凹沉积相带发育具有南北分异、隆凹成带的特征,其中小湖次凹南部陡坡带发育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北部及西北部缓坡带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次凹中心则主要发育湖泊相;从低位期到高位期,不同时期的沉积相展布各异,总体表现出水体由浅变深,再变浅,沉积范围逐渐扩大,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先进积、后退积、再进积的特点;经分析认为分布于YT6井西北部新河组下段的高位域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是最有利的储油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湖次凹 新河组下 层序特征 沉积相 有利相带
下载PDF
洪水分析计算在新河沣西新城段河道划界确权中的实例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马康 王海强 《陕西水利》 2021年第5期79-83,共5页
河道划界确权是依法保护水生态环境、水利工程和水资源的重要措施,是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也是加强水利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新河是渭河右岸一级支流,新河沣西新城段属新河入渭河下游段,河道工程管理和保护范围界线不清,管... 河道划界确权是依法保护水生态环境、水利工程和水资源的重要措施,是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也是加强水利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新河是渭河右岸一级支流,新河沣西新城段属新河入渭河下游段,河道工程管理和保护范围界线不清,管理所属不明,护堤地未进行确权,以至于部分被占为耕种、挖取,造成部分资源流失等。通过对新河下游沣西新城段的洪水分析计算,并推算出该河段水面线,为河道划界范围确定提供科学依据,更好地发挥河道治理工程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河沣西新城 划界确权 洪水 分析计算
下载PDF
雅布赖盆地y1油藏形成条件及勘探方向 被引量:3
4
作者 刘燕 张昊锦 杨克荣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12年第10期37-39,共3页
雅布赖盆地y1油藏形成条件研究程度低,勘探成效欠佳。虽然在小湖地区获得y1油层发现,但在盆地中部和北部,均未突破y1油层工业油流关。研究表明,y1油藏形成地质条件优越,因此y1油层石油勘探潜力仍然很大。通过全面而系统地分析和总结小... 雅布赖盆地y1油藏形成条件研究程度低,勘探成效欠佳。虽然在小湖地区获得y1油层发现,但在盆地中部和北部,均未突破y1油层工业油流关。研究表明,y1油藏形成地质条件优越,因此y1油层石油勘探潜力仍然很大。通过全面而系统地分析和总结小湖地区y1油层勘探经验,研究石油运聚成藏规律、加大勘探力度,相信不久后中部低勘探程度地区y1油层的勘探定会取得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布赖盆地 中侏罗统新河组下 y1油藏 成藏条件
下载PDF
A Major Landslide Involving an Inverted Paleochannel in Sierra County, New Mexico
5
作者 Gerald Lindsey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3年第12期791-806,共16页
A landslide that probably dates to the end of the Pleistocene has been found in Sierra County. The feature consists of three sub-parallel segments, covering an area about 8 km wide and 10 km long. The head of the slid... A landslide that probably dates to the end of the Pleistocene has been found in Sierra County. The feature consists of three sub-parallel segments, covering an area about 8 km wide and 10 km long. The head of the slide deposits consists of a northeast-trending paleochannel forming an inverted topography. The paleochannel deposits contain many boulders with sizes up to 1.5 meter diameter, indicating flow rate as high as 100 m3/s. The paleochannel ridge is mostly underlain by the hidden lateral contact of the Cretaceous Crevasse Canyon Formation and by the Tertiary Love Ranch and is sharply defined by Yoast Draw valley that cuts a water gap through the 25 m high inverted ridge. The landslide body consists of Love Ranch Formation overlain by a substantial cover of Quaternary fanglomerate. A series of northwest-trending faults have influenced the landslide. The broad western upslope segment of the slide has been washed away, leaving only trace evidence of a landslide. A low slide plane angle of less than 1% slope suggests a seismic trigg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verted paleochannel Pleistocene climate seismic trigger landslide Sierra County geology.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