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沉浸媒介与民俗文化的新“活态”保护
被引量:2
- 1
-
-
作者
杨东篱
-
机构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出处
《文化产业》
2020年第21期1-7,共7页
-
基金
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团队项目“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批评理论及其中国启示”(项目编号:IFYT1702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葛兰西转向’后的英国文化研究”(项目编号:15BZW014)。
-
文摘
民俗文化在“城镇化”背景下的“活态”保护需要打破媒介与生态对立的成见,认识到数字媒介构筑的“第二自然”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沉浸媒介的叙事机制具有开放性、叙实性、安全性与创新性,能够增强受众对民俗文化的感受力,保证受众对民俗文化感受的真实性,引发受众对民俗文化在心理上的依赖和热爱,同时激发受众的创造力,实现对民俗文化的新“活态”保护。沉浸媒介在保护民俗文化方面虽然会出现各种问题,但其价值却不容忽视,可以采取措施来规避可能存在的风险。
-
关键词
沉浸媒介
民俗文化
城镇化
新活态
保护
-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
-
题名沉浸媒介与民俗文化的新“活态”保护
- 2
-
-
作者
傅文
-
机构
山东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
出处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第2期102-104,共3页
-
基金
2019年度山东省年度重点研发计划(软科学)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山东省民俗文化传播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9RKB01231)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近年来,城镇化的发展使得民俗文化的保护受到冲击,必须打破传统媒介的限制,正确看待数字媒介对于人类进一步发展起到的重要推动作用,灵活运用第二自然凸显沉浸媒介的开放性、叙实性,加强民众对民俗文化的体验,确保其感受的真实性,以此使其从心理上认可民俗文化,并热爱、依赖民族文化,在此基础上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活态保护。但沉浸媒介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在发挥其价值作用的同时必须采用切实可行的策略手段规避风险。以文章首先就沉浸媒介与民俗文化的新“活态”保护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概述,分析了沉浸媒介与传统媒介在叙事机制上的差异及利用沉浸媒介传播民俗文化的价值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民俗文化沉浸式“活态”保护应注意的问题。
-
关键词
沉浸媒介
民俗文化
新活态
保护
-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