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达木盆地北部新生代构造运动及其对盐湖演化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何照 张西营 +4 位作者 黄聿铭 马海州 李永寿 苗卫良 于晨光 《盐湖研究》 CSCD 2016年第1期1-7,共7页
新生代以来,印度板块与青藏高原发生了强烈的碰撞,由此而产生的远程效应导致柴达木盆地北缘的阿尔金山脉晚古近纪以后发生了强烈的走滑,并导致盆内构造形式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在前人对盆地构造运动、古地磁、古地理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 新生代以来,印度板块与青藏高原发生了强烈的碰撞,由此而产生的远程效应导致柴达木盆地北缘的阿尔金山脉晚古近纪以后发生了强烈的走滑,并导致盆内构造形式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在前人对盆地构造运动、古地磁、古地理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上新世以来在NE和近NS向共同挤压作用的影响下,盆地内部棋盘格式不均匀隆升控制了柴达木盆地北部湖盆的形成,对后期盐湖沉积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新生代构造运动 棋盘格式构造 盐湖演化
原文传递
晚新生代地壳构造运动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高名修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8年第4期295-319,共25页
通过地球表面清、新的构造地貌与现代水文网记录,研究晚新生代年轻地壳构造运动。研究发现高原-山带-盆地排列有序形影相依的定式,与现代水文网的演化相辅相成,揭示高原边缘山带本质上就是高原边缘流水深切割的产物。论证了于晚中新世... 通过地球表面清、新的构造地貌与现代水文网记录,研究晚新生代年轻地壳构造运动。研究发现高原-山带-盆地排列有序形影相依的定式,与现代水文网的演化相辅相成,揭示高原边缘山带本质上就是高原边缘流水深切割的产物。论证了于晚中新世时期全球曾准平原化,发育了全球统一的准平原,散布全球不同高度的高原面、齐平山顶面与盆地底面时代相当可广泛对比。现代构造地貌演化始于导致晚中新世准平原面分裂解体的上新世以来,同时证明晚新生代地壳构造运动属垂直拱曲块断差异升降构造运动,仅在某些特定部位局部派生次级不同规模的引张构造变形和层间滑动薄皮挤压构造变形。现代水文网发育经历了上新世-早更新世属盆地向心水系伴以河湖相沉积,以及中更新世以来串珠状水系与相关的河流相沉积,两套地层呈假整合或不整合,明确记录了晚新生代地壳构造运动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约近70~80万年的中更新世以来,新一轮强烈的地壳的差异升降构造运动,显著的改造了已有的格局。自俄罗斯远东山地,经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至印度西北阿拉瓦利山,地球表面规模最雄伟的、分开太平洋水系与北冰洋水系的亚洲巨型分水岭的出现,标志新兴的全球现代构造地貌与水文网的形成,奠定了今日构造地貌与水文网的景观。研究表明,大陆与大洋晚中新世全球统一准平原面一脉相承,晚新生代地壳构造运动完全可以对比。深入系统研究年轻的晚新生代地壳构造运动不仅有实用价值,同时也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特别是为探究全球构造运动本质和地球动力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地壳构造运动 构造地貌 准平原面 高原-山带-盆地(平原)组合 拱曲隆升 块断差异升降运动
下载PDF
东沙群岛海区晚新生代构造特征及其对弧-陆碰撞的响应 被引量:30
3
作者 吴时国 刘展 +3 位作者 王万银 郭军华 Lüdmann T Wong H K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81-490,共10页
东沙群岛及其邻近海区 (简称东沙海区 )位于南海北部大陆边缘 ,东邻马尼拉俯冲构造带。为了讨论晚新生代以来东沙海区的构造变形特征 ,从中找出吕宋弧对中国东南大陆边缘碰撞的构造相关 ,特别是 8Ma以来的吕宋岛弧和中国大陆边缘之间构... 东沙群岛及其邻近海区 (简称东沙海区 )位于南海北部大陆边缘 ,东邻马尼拉俯冲构造带。为了讨论晚新生代以来东沙海区的构造变形特征 ,从中找出吕宋弧对中国东南大陆边缘碰撞的构造相关 ,特别是 8Ma以来的吕宋岛弧和中国大陆边缘之间构造消减过程的响应。根据地震地层学分析 ,结合区域重磁资料、ODP1 84钻孔资料对东沙群岛海区晚新生代构造特征进行了分析。东沙海区自南海扩张后发育了 3个沉积层序 (层序Ⅴ ,Ⅵ ,Ⅶ ) ,经历了较强烈的构造抬升作用、岩浆活动、沉积物剥蚀。该区发育NEE SWW和NW SE向两组断裂 ,且以NEE SWW向断裂最为发育。断裂大多具有多次活动 ,且为上新世到第四纪的活动断裂构造 ,断块抬升幅度大 ,沿断裂带发生岩浆侵入。分析结果表明 ,晚新生代期间经历了二次重要的构造运动 ,即东沙运动 ( 9 8— 4 4Ma)和流花运动 ( 1 89— 1 4Ma) ,奠定了该区的构造格局。综合该区东强西弱构造变形、构造抬升发生的时间和应力场变化等特征看 ,该区受 8Ma以来中国东部大陆边缘与吕宋岛弧碰撞所产生的构造运动的影响 ,在 8Ma以前 ,由于台湾岛不存在 ,活动的古东海大陆边缘延伸至东沙群岛海区东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构造运动 地震地层学 弧-陆碰撞 南海
下载PDF
新疆伊犁盆地南缘新生代构造特征及其对砂岩型铀矿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宝新 徐建国 +1 位作者 王冰 刘陶勇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97-300,共4页
通过对伊犁盆地南缘新生代构造运动发生期次、时间的研究,阐明了盆地构造发育特征,并进一步阐述盆地南缘新构造运动对砂岩型铀矿形成的控制作用,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的找矿工作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伊犁盆地南缘 新生代构造运动 砂岩型铀矿 控制作用
下载PDF
南海北部扩张的地表过程响应:来自海南岛五指山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证据
5
作者 史军华 韩帅 +3 位作者 杜建军 韩建恩 孙东霞 胡道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1-432,共12页
海南岛是南海地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构造演化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整个南海的构造活动特征。新生代,海南岛在新构造运动作用下,断块差异升降比较明显,形成了大致以王五-文教断裂为界,北为沉降区,南为断隆区的构造格局。对断隆区隆升过程... 海南岛是南海地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构造演化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整个南海的构造活动特征。新生代,海南岛在新构造运动作用下,断块差异升降比较明显,形成了大致以王五-文教断裂为界,北为沉降区,南为断隆区的构造格局。对断隆区隆升过程的研究能够帮助揭示海南岛新构造活动历史,但至今为止,琼中南山地隆升的原因和时限仍存在争议。为了厘清海南岛中部的剥露隆升事件,本文选择琼中南地区海拔最高、高差最大的五指山为研究区,采集8组高程岩石样品,高程范围为203.55~1153.52 m。对采集的样品进行了磷灰石裂变径迹测试和热历史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海南岛五指山地区新生代主要经历了两期快速隆升剥露。第一期为渐新世—中新世(32~17 Ma):隆升速率较快,此时期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后撤,南海正经历第二次扩张,使得海南岛拉张,活动强烈,造成琼中山地区快速隆升,直到中中新世转为缓慢隆升。第二期为中新世末期(5 Ma)的快速剥蚀隆升阶段:南海扩张已经结束,随着菲律宾板块俯冲亚洲板块,南海北部陆缘整体处于加速热沉降阶段,且全球气候变化加快,造成了海南岛广泛的隆起和加速剥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变径迹 新生代构造运动 隆升与剥露历史 海南岛 五指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