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儿感染性休克与新生儿疾病危重病例评分及多脏器功能损害间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郭玥馨 《临床研究》 2017年第7期11-12,共2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感染性休克与新生儿疾病危重病例评分及多脏器功能损害间的关系。方法在医院2015年5月到2016年1月期间诊治的45例因感染性休克死亡的新生儿作研究对象,根据其休克程度、Fry-MODS诊断标准及其所患疾病危重程度,分析新生... 目的探讨新生儿感染性休克与新生儿疾病危重病例评分及多脏器功能损害间的关系。方法在医院2015年5月到2016年1月期间诊治的45例因感染性休克死亡的新生儿作研究对象,根据其休克程度、Fry-MODS诊断标准及其所患疾病危重程度,分析新生儿感染性休克与新生儿疾病危重病例评分及多脏器功能损害间的关系。结果①45例感染性休克新生儿中,仅3例无脏器功能衰竭,剩余新生儿以1~2个脏器功能衰竭为主;②本组新生儿各脏器功能衰竭中以呼吸衰竭为主,其次是肺出血;③重度休克组新生儿的白细胞数量、HCO3水平、中性粒细胞数量、乳酸水平高于中度、轻度休克组(均P<0.05),而中度休克组上述指标水平则高于轻度休克组(均P<0.05)。结论新生儿感染性休克产生的最常见因素是感染性肺炎,而感染性休克新生儿入院初期即为危重病例,则容易致死,新生儿多脏器功能损害以肺出血、呼吸衰竭为主,而早期对新生儿疾病危重程度进行评分,对于新生儿感染性休克的临床诊断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感染性休克 新生儿疾病危重病例评分 多脏器功能损害
下载PDF
新生儿感染性休克与新生儿疾病危重病例评分及多脏器功能损害间的关系 被引量:13
2
作者 曾玲 《安徽医药》 CAS 2016年第3期529-530,共2页
目的 分析新生儿感染性休克与新生儿疾病危重病例评分及多脏器功能损害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该院收治的48例因感染性休克致死的新生儿,依据休克的程度、所患疾病危重程度及修正的Fry-MODS相关诊断标准对新生儿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分析新... 目的 分析新生儿感染性休克与新生儿疾病危重病例评分及多脏器功能损害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该院收治的48例因感染性休克致死的新生儿,依据休克的程度、所患疾病危重程度及修正的Fry-MODS相关诊断标准对新生儿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分析新生儿感染性休克与新生儿疾病危重病例评分及多脏器功能损害间的关系。结果 48例新生儿中仅有3例新生儿未出现脏器功能衰竭,45例出现脏器衰竭情况,以1-2个脏器为主,占83.2%(40/48);脏器功能衰竭最常见的为呼吸系统衰竭,共计41例,占所有患儿的85.4%,且Ⅱ型呼吸衰竭新生儿占所有患儿的72.9%,远高于肺出血患儿38.8%。三组实验室指标中白细胞数目、中性粒细胞数目、p H值、乳酸水平及HCO3-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白细胞数目、中性粒细胞数目、乳酸水平及HCO3^-指标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 H值水平明显低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导致新生儿发生感染性休克的最常见原因为感染性肺炎,且此类新生儿入院初期疾病即呈现危重或极危重,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但尽早对新生儿进行疾病危重程度评定对新生儿休克的诊断有指导意义;新生儿脏器功能损害以呼吸系统中的呼吸衰竭和肺出血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感染性休克 疾病危重病例评分 多脏器功能损害
下载PDF
新生儿感染性休克与新生儿疾病危重病例评分及多脏器功能损害间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慧敏 《临床研究》 2015年第6期85-86,共2页
目的 探究新生儿感染性休克分别与危重疾病病例评分(NCIS)及多脏器功能损害间的临床关系.方法 选取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56例感染性休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休克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休克组(50例)、中度休克组(62例)和重度休克组(44例).... 目的 探究新生儿感染性休克分别与危重疾病病例评分(NCIS)及多脏器功能损害间的临床关系.方法 选取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56例感染性休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休克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休克组(50例)、中度休克组(62例)和重度休克组(44例).比较不同严重程度休克组间NSCI评分分布情况及脏器衰竭数量差异情况.结果 轻度休克组、中度休克组与重度休克组NCIS评分分布情况及脏器衰竭数量组间差异显著(P<0.05),且每2组间数据比较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新生儿感染性休克严重程度与NCIS与脏器损害数目存在紧密关联,将NCIS评分应用于此类患儿中对预后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感染性休克 危重病例评分 多脏器功能损害
下载PDF
新生儿感染性休克与新生儿疾病危重病例评分及多脏器功能损害间的关系 被引量:3
4
作者 于华星 《临床研究》 2018年第2期62-64,共3页
目的探究新生儿感染性休克与新生儿疾病危重病例评分及多脏器功能损害间的关系。方法选取86例于2015年1月~2015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因感染性休克致死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新生儿休克程度、疾病情况及器官功能衰竭情况。结果 86例... 目的探究新生儿感染性休克与新生儿疾病危重病例评分及多脏器功能损害间的关系。方法选取86例于2015年1月~2015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因感染性休克致死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新生儿休克程度、疾病情况及器官功能衰竭情况。结果 86例感染性休克新生儿中,5例未发生脏器功能衰竭,其中3例为轻度休克组新生儿,2例为中度休克组新生儿,剩余81例均出现脏器功能衰竭现象,其中71例(82.56%)出现1~2个脏器衰竭,73例(84.88%)并发呼吸衰竭,34例(39.53%)并发肺出血,32例(37.21%)并发脑功能衰竭,重度组感染性休克新生儿中性粒细胞数目明显高于中度组、轻度组(P<0.05),重度组感染性休克新生儿乳酸水平明显高于中度组、轻度组(P<0.05)。结论感染性肺炎是造成新生儿感染性休克的主要原因,且大多数患儿入院时已处于危重或极危重状态,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新生儿疾病危重病例评分对新生儿感染性休克诊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脏器功能衰竭常表现在呼吸系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感染性休克 疾病危重病例评分 多脏器功能损害
下载PDF
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与临床危险指数评分预测极低出生体重儿死亡风险的比较 被引量:12
5
作者 单若冰 李跃 郭娜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878-880,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NCIS)与新生儿临床危险指数(CRIB)评分对极低出生体重儿死亡风险评估的价值。方法对93例早产儿按不同胎龄、体重分组进行NCIS,其中42例胎龄<31周或出生体重<1.5kg者再进行CRIB评分,将两种评分结果进... 目的探讨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NCIS)与新生儿临床危险指数(CRIB)评分对极低出生体重儿死亡风险评估的价值。方法对93例早产儿按不同胎龄、体重分组进行NCIS,其中42例胎龄<31周或出生体重<1.5kg者再进行CRIB评分,将两种评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①胎龄越小、体重越轻,疾病危重评分分值越低,胎龄<31周或出生体重<1.5kg者明显低于≥31周或出生体重≥1.5kg者,其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雪;②死亡病例NCIS明显低于非死亡病例,CRIB评分明显高于非死亡病例,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雪;③NCIS与新生儿CRIB评分两者间呈负相关,r=-0.383,P<0.01。结论NCIS与CRIB评分均可较好地判断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疾病危重度,预测死亡风险,且两者相关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极低出生体重 危重病例评分 临床危险指数
下载PDF
新生儿脓毒症危重病例评分与血小板数量关系探讨 被引量:12
6
作者 魏恩焕 杨惠 黄建明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6年第6期63-65,共3页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血血小板数量在不同脓毒症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的变化情况。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儿科收治106例新生儿脓毒症患儿,根据确诊为新生儿脓毒症后24 h内危重病例评分法分为非危重组56例、危重组28例和极危重组22例,...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血血小板数量在不同脓毒症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的变化情况。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儿科收治106例新生儿脓毒症患儿,根据确诊为新生儿脓毒症后24 h内危重病例评分法分为非危重组56例、危重组28例和极危重组22例,3组均在确诊为新生儿脓毒症后24 h内采集静脉血测定血小板,对3组患儿静脉血血小板数量和人数分布进行比较。结果危重组静脉血血小板数量高于非危重组,显著高于极危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危重组血小板增高(>300×109/L)占67.8%(19/28),极危重组血小板降低(<100×109/L)占68.1%(15/22)。结论脓毒症新生儿危重组血小板数升高,极危重组血小板数明显降低,监测血小板的变化对判断病情和估计预后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败血症 危重病例评分 血小板
下载PDF
新生儿疾病危重评分与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分度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3
7
作者 万绍勇 饶合兰 曾凡茂 《右江医学》 2007年第2期152-153,共2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疾病危重评分与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分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60例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分别进行HIE临床分度、新生儿疾病危重评分、统计合并危重单项指标、NBNA的测定,同时比较两组危重评分与临床分度的关系,出现单... 目的探讨新生儿疾病危重评分与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分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60例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分别进行HIE临床分度、新生儿疾病危重评分、统计合并危重单项指标、NBNA的测定,同时比较两组危重评分与临床分度的关系,出现单项指标与无单项指标与临床分度关系,两组评分与NBNA的关系及预后情况。结果新生儿疾病危重评分越低,其HIE临床分度越差,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意义(χ2=25.31,P<0.01)。有单项指标出现中重度HIE明显高于无单项指标,两者比较有非常显著意义(χ2=25.58,P<0.01);新生儿危重评分越低,NBNA的评分越低,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5.574,P<0.01);两组评分患儿,评分越低,预后越差,比较有非常显著意义,(χ2=9.23,P<0.01)。结论新生儿疾病危重判定,不管是采取评分或采用单项指标,均能很好的反应出HIE的临床分度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疾病危重评分 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 临床分度 预后
下载PDF
新生儿疾病危重评分与美国新生儿紧急生理学评分的比较 被引量:12
8
作者 周冬 单若冰 于海青 《小儿急救医学》 2003年第4期215-216,共2页
目的  比较新生儿疾病危重评分法和美国新生儿紧急生理学评分 (SNAP)的优越性 ,探讨更适合我国NICU应用的评分方法。 方法  对我院NICU39例病危新生儿分别用两套评分系统进行评分 ,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结... 目的  比较新生儿疾病危重评分法和美国新生儿紧急生理学评分 (SNAP)的优越性 ,探讨更适合我国NICU应用的评分方法。 方法  对我院NICU39例病危新生儿分别用两套评分系统进行评分 ,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结果显示 ,非危重组无一例病情转重或死亡 ,危重组病死率为 30 4 7%,极危重组病死率为 10 0 %。随分值下降 ,具备单项指标的病例增多 ,各组间差异经卡方检验有显著性意义。SNAP结果显示 ,≤ 10分组无一例病情加重或死亡 ,10~ 2 0分组病死率为 2 7 78%,≥ 2 0分组病死率为 85 71%,随分值增加 ,具备单项指标的病例增多 ,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两套评分方法高度相关 ,r=-0 86 16 ,P <0 0 1。 结论  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及SNAP对危重病例的检出率均可达 10 0 %,但前者仅有 10个项目 ,更为简便经济 ,更符合我国国情。单项指标与两套评分方法均平行 ,可作为一个可靠的分辨危重病病例的方法在基层医院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疾病 危重评分 新生儿 紧急生理学 评分 美国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法在新生儿科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向二英 田鹏 余新华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3年第1期52-53,共2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法在新生儿科临床应用的意义。方法对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资料完整的358例新生儿进行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按不同的评分分值分为极危重(<70分)、危重(70~90分)、非危重(>90分)三组,比较不同分值与患儿... 目的探讨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法在新生儿科临床应用的意义。方法对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资料完整的358例新生儿进行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按不同的评分分值分为极危重(<70分)、危重(70~90分)、非危重(>90分)三组,比较不同分值与患儿病情状态、多器官功能受损情况及病情转归的关系。结果评分分值越低,病变程度越重,多器官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及死亡率越高(P<0.01)。结论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法能准确、有效的反映新生儿的病变状态,应用此法可指导对危重新生儿的救治及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危重病例评分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与新生儿临床危险指数Ⅱ预测极低出生体重儿死亡风险的比较 被引量:5
10
作者 索桂海 郑玉芹 吴尤佳 《交通医学》 2019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NCIS)和新生儿临床危险指数Ⅱ(CRIB-Ⅱ)评分对极低出生体重儿死亡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对112例胎龄≤32周的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NCIS、CRIB-Ⅱ评分,比较两种评分系统对死亡风险预测的准确度。结果:死亡放... 目的:探讨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NCIS)和新生儿临床危险指数Ⅱ(CRIB-Ⅱ)评分对极低出生体重儿死亡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对112例胎龄≤32周的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NCIS、CRIB-Ⅱ评分,比较两种评分系统对死亡风险预测的准确度。结果:死亡放弃组患儿NCIS评分68.21±8.92分,低于好转治愈组的83.12±7.00分,CRIB-Ⅱ评分19.64±3.03分,高于好转治愈组的13.03±3.3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放弃率非危重组为0,危重组为8.24%,极危重组死亡放弃率为63.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单项指标组死亡放弃率18.46%,高于无单项指标组的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CIS及CRIB-Ⅱ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0.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NCIS与CRIB-Ⅱ评分呈负相关(r=-0.49,P<0.05)。结论:NCIS、CRIB-Ⅱ均可较好预测极低出生体重儿死亡风险,两者结合应用的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 新生儿临床危险指数Ⅱ 极低出生体重儿
下载PDF
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法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梁星群 严越秀 +1 位作者 汤鸣 李晖 《小儿急救医学》 2002年第1期40-40,共1页
关键词 新生儿 危重 病例评分
下载PDF
新生儿疾病危重评分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关系 被引量:7
12
作者 柳锡永 吴莉萍 《小儿急救医学》 2005年第1期56-57,共2页
目的 探讨新生儿疾病危重评分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MODS)的关系。方法 对 4 4例危重新生儿应用危重病例评分系统进行评分。结果 非危重组无一例病情恶化或死亡 ,危重组病死率为 15 4 % ,极危重组病死率为10 0 %。分值越低 ,发... 目的 探讨新生儿疾病危重评分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MODS)的关系。方法 对 4 4例危重新生儿应用危重病例评分系统进行评分。结果 非危重组无一例病情恶化或死亡 ,危重组病死率为 15 4 % ,极危重组病死率为10 0 %。分值越低 ,发生功能不全的器官越多 ,MODS发生率越高 (F =15 6 9,χ2 =10 6 1,P均 <0 0 1) ,首次评分值与功能不全器官数呈高度负相关 (r =- 0 72 0 ,P <0 0 1)。随病情好转 ,分值逐渐升高 ,非危重、危重和极危重组 3次评分值间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F值分别为 17 37、84 76、31 14 ,P均 <0 0 1)。结论 新生儿疾病危重评分与MODS高度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危重病例评分系统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下载PDF
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在新生儿转运中的临床分析
13
作者 李茹琴 孙迪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05年第5期293-294,共2页
随着新生儿急救(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技术水平的日趋成熟,我院至2003年9月开展危重新生儿转运工作以来,极大地提高危重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降低围生新生儿死亡率.并且与市内多家基层医院产科建立转运网络关系,一年多来... 随着新生儿急救(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技术水平的日趋成熟,我院至2003年9月开展危重新生儿转运工作以来,极大地提高危重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降低围生新生儿死亡率.并且与市内多家基层医院产科建立转运网络关系,一年多来已转运危重新生儿116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转运 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 临床分析 危重新生儿 新生儿死亡率 抢救成功率 care 转运工作 转运网络
下载PDF
新生儿脓毒症危重病例评分与血小板数量关系探讨
14
作者 王燎原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第12期70-72,共3页
目的对新生儿脓毒症危重病例评分与血小板数量关系进行进一步的探讨。方法选取102例2013年4月—2016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新生儿脓毒症患儿,并在确诊后24 h通过危重病例评分法将以上患儿分为非危重组、危重组和极危重组分别为44例、3... 目的对新生儿脓毒症危重病例评分与血小板数量关系进行进一步的探讨。方法选取102例2013年4月—2016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新生儿脓毒症患儿,并在确诊后24 h通过危重病例评分法将以上患儿分为非危重组、危重组和极危重组分别为44例、32例和26例,对3组患儿采集静脉血测定血小板的数量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危重组患儿的血小板计数均高于非危重组和极危重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此之外,危重组脓毒症新生儿血小板增高人数占74.19%,极危重组血小板数减少人数占66.67%。结论危重组脓毒症新生儿的血小板数升高,而极危重组的血小板数呈现出降低的趋势,因此通过对血小板变化的监测能够有效判定新生儿的病情,并能够对预后的有效判断提供科学的临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脓毒症 危重病例评分 血小板数量
下载PDF
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法(草案) 被引量:20
15
作者 魏克伦(整理) +2 位作者 陈克正(整理) 孙眉月(整理) 张守鸣(整理) 《小儿急救医学》 2001年第2期W001-W001,共1页
关键词 危重新生儿 病例评分 NICU 转运
下载PDF
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袁小凤 陈蓉 《贵州医药》 CAS 2019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本文通过文献检索,总结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近些年在应用过程中面临的一些挑战,同时探讨动脉血乳酸、降钙素原及白蛋白作为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指标的潜在价值,为我国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更新修订提供新的思路,以便建立更符合我国国情... 目的本文通过文献检索,总结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近些年在应用过程中面临的一些挑战,同时探讨动脉血乳酸、降钙素原及白蛋白作为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指标的潜在价值,为我国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更新修订提供新的思路,以便建立更符合我国国情的,更简便、更高效的评分系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 乳酸 降钙素原 白蛋白
下载PDF
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法(草案) 被引量:16
17
作者 中华医学会急诊学分会儿科学组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急诊学组 新生儿学组 《现代实用医学》 2003年第6期394-394,共1页
关键词 新生儿 危重病例评分 急诊医学 单项指标
下载PDF
危重病例评分法在多系统器官损害新生儿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崔其亮 陈立民 +1 位作者 黄伟 林苑清 《广州医药》 2002年第6期40-42,共3页
目的 :探讨应用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法对多系统器官损害 (MSOI)新生儿病变状态进行评价的意义。方法 :应用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法在不同病程阶段对 2 87例MSOI新生儿进行 1~ 4次的评分 ,按不同评分分值分为极危重 (<70分 )、危重 (70... 目的 :探讨应用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法对多系统器官损害 (MSOI)新生儿病变状态进行评价的意义。方法 :应用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法在不同病程阶段对 2 87例MSOI新生儿进行 1~ 4次的评分 ,按不同评分分值分为极危重 (<70分 )、危重 (70~ 90分 )、非危重 (>90分 )三种病变类型 ,比较不同分值、不同病变类型与患儿病情、转归、发病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 :随病程的进展各次评分分值呈逐渐增高趋势 (P <0 0 1) ,危重状态发生率呈下降趋势而非危重状态发生率呈增高趋势 (P <0 0 1) ;病变程度越重 ,受损害系统器官数目越多同时死亡率也越高 (P <0 0 1) ;胎龄越小 ,体重越低 ,极危重及危重状态发生率越高 (P <0 0 1或P <0 0 5 )。结论 :应用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法对MSOI新生儿病变状态进行评价是较准确、有效的 ,可予以推广以提高对MSOI新生儿的救治质量 ,并要考虑对该评分法有关内容进一步充实、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多系统器官损害 危重疾病评分 病情评价 MSOI
下载PDF
两种危重评分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1
19
作者 陈波 张惠荣 +1 位作者 段为浩 王文秀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围生期补充Ⅱ(SNAPPE-Ⅱ)和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NCIS)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患儿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SNAPPE-Ⅱ和NCIS评分对118例RDS新生儿进行评估,描绘两种评分方法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 目的探讨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围生期补充Ⅱ(SNAPPE-Ⅱ)和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NCIS)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患儿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SNAPPE-Ⅱ和NCIS评分对118例RDS新生儿进行评估,描绘两种评分方法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探讨两种评分的相关性及预测新生儿RDS死亡风险的价值。结果死亡组的SNAPPE-Ⅱ为(28.06±8.77)分,高于生存组的(14.28±10.95)分,NCIS评分为(84.84±3.77)分,低于生存组的(90.38±4.70)分,组间两种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32和7.098,P=0.000);两种评分呈负相关(r=-0.522,P=0.000);采用ROC曲线分析SNAPPE-Ⅱ及NCIS评分预测RDS患儿死亡风险的价值,SNAPPE-Ⅱ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1[(95%CI:0.796,0.912)P=0.000],SNAPPE-Ⅱ22.5分为预测RDS死亡的最佳界值;调整后NCIS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9[(95%CI:0.754,0.903)P=0.000],NCIS评分89.0分为预测RDS死亡的最佳界值。结论 SNAPPE-Ⅱ和NCIS评分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死亡风险均有预测作用,SNAPPE-Ⅱ评分越高,NCIS评分越低,RDS患儿死亡的风险越大,其中SNAPPE-Ⅱ预测死亡风险的能力更强,对RDS患儿死亡风险评估更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围生期补充Ⅱ 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死亡风险预测
下载PDF
新生儿感染性休克与新生儿疾病危重评分及多脏器功能损害间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丽军 《临床研究》 2017年第10期96-97,共2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感染性休克与新生儿疾病危重评分及多脏器功能损害间的关系。方法以2015年1月~2016年2月在我院就诊并由于感染性休克至死新生儿49例为研究对象,依照患儿休克严重程度分为重度、中度、轻度三组,患儿均给予新生儿疾病为重... 目的探讨新生儿感染性休克与新生儿疾病危重评分及多脏器功能损害间的关系。方法以2015年1月~2016年2月在我院就诊并由于感染性休克至死新生儿49例为研究对象,依照患儿休克严重程度分为重度、中度、轻度三组,患儿均给予新生儿疾病为重评分评估并依照脏器功能衰竭诊断标准评估其脏器功能情况,对比患儿血生化检验结果差异。结果本次研究中49例感染性休克患儿中出现脏器功能衰竭者47例(95.9%),其中未存在脏器功能衰竭症状者2例(4.1%)、有1~2项脏器功能衰竭症状者42例(85.7%)、3~4项脏器功能衰竭症状者5例(10.2%)。同时轻度休克组患儿存在脏器功能衰竭者6例(100%)、中度休克组患儿存在脏器功能衰竭者33例(92.9%)、重度休克组患儿存在脏器功能衰竭症状8例(100%)。而所有患儿脏器功能衰竭症状类型中有Ⅰ型呼吸衰竭8例(16.3%)、Ⅱ型呼吸衰竭36例(73.5%)、肺脏出血20例(40.8%),以及肾功能衰竭8例(16.3%)、肠胃功能衰竭10例(20.4%)、脑功能衰竭18例(36.7%)。结论感染性休克患儿休克程度越严重则其评分越低,也代表患儿死亡危险程度越高。同时多数感染性休克患儿均存在有单项或者多项脏器功能损害症状,尤其以呼吸衰竭最为常见,是导致患儿死亡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感染性修课 新生儿疾病危重评分 多脏器功能损害 相关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