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32篇文章
< 1 2 18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产新生儿肺表面活性物质合成水平与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关系 被引量:5
1
作者 李秀云 王迪彬 +1 位作者 陈培如 石玉梅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3期1640-1642,共3页
目的探讨早产新生儿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的合成水平,及其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的关系。方法以该院35例早产新生儿(胎龄26~31周)为研究对象,均表现为明显的NRDS症... 目的探讨早产新生儿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的合成水平,及其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的关系。方法以该院35例早产新生儿(胎龄26~31周)为研究对象,均表现为明显的NRDS症状,需要行气管插管。在此期间,收集患儿气管插管中的气管吸出物,直至第8周为止;另以其他术中需行气管插管的新生儿作为正常对照。对各组样品的总蛋白质含量进行定量检测;并且用免疫印迹法,在各个时间点,对表面活性物质蛋白(surfactant protein,SP)-A,SP-B和SP-C表达水平的改变做半定量分析。结果35例患有NRDS的早产新生儿,在出生1周以内,其气管吸出物中PS的各种组分,如SP-A,SP-B和SP-C的水平都显著低于正常新生儿(P<0.01)。其中,SP-A和SP-B的水平在早产新生儿出生后的2周内开始逐步上升;而SP-C的水平则从第3周开始才显示上升的趋势。结论NRDS的发生主要和PS的低水平表达有明显的相关性。在研究的3种PS组分中,SP-C水平的改善与症状缓解的关系最为密切,它的缺乏可能对NRDS的发生有决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新生儿 表面活性物质 呼吸窘迫综合征 气管吸出物
下载PDF
新生儿肺表面活性物质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温春玲 张巍 马建荣 《北京医学》 CAS 2009年第11期678-680,共3页
从1959年Avery和Mead首次提出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缺乏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的发病原因,到1980年Fujiwara等[1]用从牛肺提取的PS(surfactant-TA)治疗早产儿... 从1959年Avery和Mead首次提出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缺乏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的发病原因,到1980年Fujiwara等[1]用从牛肺提取的PS(surfactant-TA)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首次获得成功,PS已经被列入NRDS治疗的常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表面活性物质 临床应用 发病原因 常规方案 NRDS 早产儿 治疗
下载PDF
新生儿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疗法常见并发症的防治探讨 被引量:5
3
作者 万忠和 蓉容 班奕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0年第15期1815-1818,共4页
目的 对新生儿肺表面活性物质(PS)替代疗法常见并发症的临床特点、诊断及其防治措施进行探讨.方法 对我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应用PS替代疗法的65例早产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PS替代治疗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临床... 目的 对新生儿肺表面活性物质(PS)替代疗法常见并发症的临床特点、诊断及其防治措施进行探讨.方法 对我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应用PS替代疗法的65例早产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PS替代治疗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临床特点、诊断、防治措施及其预后.结果 在65例应用PS的早产儿中,32例发生1~5种并发症,共60例次,其中肺炎14例(21.5%),肺出血10例(15.4%),呼吸暂停、脑室内出血(IVH)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各8例(12.3%),动脉导管未闭6例(9.2%),肺不张及早产儿视网膜病(ROP)各3例(4.6%).3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中,18例发生不同程度并发症(占56.3%):8例超低出生体重儿中,6例出现并发症(占75.0%).经综合治疗存活54例,存活率为83.1%.死亡11例,病死率为16.9%.结论 正确应用PS,密切监护病情变化,积极预防、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是提高PS替代治疗的效果,降低早产儿RDS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 呼吸窘迫综合征 并发症 婴儿 新生儿
下载PDF
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经气管插管注入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4
作者 杨彩平 肖秋江 王麒铧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11期120-123,共4页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经气管插管注入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10月东莞市虎门医院收治的NRDS早产儿共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予猪肺磷...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经气管插管注入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10月东莞市虎门医院收治的NRDS早产儿共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予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比较2组患儿症状(呼吸困难、紫绀)消失及机械通气时间,用药前与用药24、48 h时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pH值、氧合指数(OI)],用药前与用药3、7 d时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 观察组呼吸困难、紫绀消失明显早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均<0.01)。用药24、48 h时,2组PaO_(2)、OI较治疗前上升,PaCO_(2)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上升/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2组pH值用药后逐渐升高(P<0.05或P<0.01),但组间pH值各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3、7 d时,2组IL-6、IL-8、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经气管插管注入治疗NRDS的临床效果肯定,有助于改善患儿症状、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并改善血气与炎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布地奈德 表面活性物质 治疗效果
下载PDF
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B缺陷与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5
作者 尹晓娟 李明霞 +5 位作者 史源 梅花 张晓媛 朱艳萍 霍梦月 封志纯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24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surfactant protein,SP)-B缺陷与足月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的相关性。方法2019年7月至2023年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等4家医院开展研究。NRDS组纳...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surfactant protein,SP)-B缺陷与足月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的相关性。方法2019年7月至2023年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等4家医院开展研究。NRDS组纳入因患NRDS死亡的足月新生儿60例;对照组纳入同期因其他原因手术后死亡的足月、非NRDS患儿60例。采集胸部X线片结果。新生儿死亡后30 min内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肺组织取材,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SP-B表达。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结果NRDS组患儿生后出现严重高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采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有创高频振荡通气呼吸支持、一氧化氮治疗降低肺动脉高压等综合治疗措施,10例接受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均治疗无效死亡。NRDS组的X线胸片均显示白肺。NRDS组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SP-B单体(分子质量8 ku)及二聚体(分子质量16~18 ku)表达阳性的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8 ku:75.0%(45/60)与100.0%(60/60),χ^(2)=17.143;16~18 ku:73.3%(44/60)与100.0%(60/60),χ^(2)=18.462;P值均<0.001];NRDS组肺组织中SP-B分子质量8 ku及16~18 ku表达阳性的比例也明显低于对照组[8 ku:75.0%(45/60)与100.0%(60/60),χ^(2)=17.143;16~18 ku:70.0%(42/60)与100.0%(60/60),χ^(2)=21.176;P值均<0.001]。NRDS组筛出SP-B缺陷个体15例,对照组仅1例,NRDS组SP-B缺陷的比例高于对照组[25.0%(15/60)与1.7%(1/60),χ^(2)=14.135,P<0.001]。结论SP-B缺陷与足月儿NRDS发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月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表面活性物质蛋白-B 缺陷 遗传
下载PDF
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无创呼吸方式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松青 夏晓芹 +3 位作者 许瑶 张家杰 赖宝添 罗荣杰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57-159,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在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注入(LISA)技术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PS)后使用不同无创呼吸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8月广东省东莞东华医院收治的符合研究要求的NRDS患儿40例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在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注入(LISA)技术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PS)后使用不同无创呼吸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8月广东省东莞东华医院收治的符合研究要求的NRDS患儿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通气方法均分为NIPPV组(n=20)与NCPAP组(n=20),两组均联合细管注入PS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失败率(7 d内气管插管率)、治疗后6 h血气分析中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及血氧分压(PaO_(2))、总通气时间、总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失败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NIPPV组治疗后6 h的PaCO_(2)明显低于NCPAP组,而PaO_(2)则明显高于NCPAP组(均P<0.05);NIPPV组的总通气时间、总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NCPAP组(P均<0.05)。结论:NIPPV联合细管注入PS与NCPAP联合LISA治疗NRDS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改善血气指标、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与住院时长则优于NCP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微创 表面活性物质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无创间歇正压通气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技术联合咖啡因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观察
7
作者 孙翠翠 刘金凤 +2 位作者 吴爱华 刘玉晔 刘芳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17期111-114,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LISA)技术联合咖啡因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河北省定州市人民医院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NRDS患儿1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两组患儿均予... 目的探讨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LISA)技术联合咖啡因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河北省定州市人民医院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NRDS患儿1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两组患儿均予咖啡因治疗,观察组患儿加用猪肺磷脂注射液(经LISA技术注入)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71%(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二氧化碳分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皮质氧饱和度、脑血氧定量指数、脑氧代谢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lara细胞分泌蛋白16、转化生长因子β1、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1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43%(P<0.05)。结论微创注入LISA技术联合咖啡因治疗NRDS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儿的血气指标和脑代谢指标,抑制炎性反应,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微创注入表面活性物质技术 磷脂注射液 咖啡因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气管插管给药与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给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比较
8
作者 肖勤 龙文香 +1 位作者 周福根 龙小红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5期8-12,共5页
目的比较气管插管给药与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INSURE)给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12月吉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0例NRD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 目的比较气管插管给药与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INSURE)给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12月吉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0例NRD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常规组予以气管插管给药,观察组予以INSURE给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肺功能[最大通气量(MVV)、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呼气流量峰值(PEF)]、动脉血气指标[氧合指数(PaO_(2)/Fi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常规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撤机后,两组MVV、FEV_(1)、PEF均大于上机前,且观察组大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撤机后,两组PaO_(2)、PaO_(2)/FiO_(2)均高于上机前,PaCO_(2)均低于上机前,且观察组PaO_(2)、PaO_(2)/FiO_(2)均高于常规组,PaCO_(2)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低于常规组的3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吸氧时间、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气管插管给药治疗相比,INSURE给药治疗NRDS的效果更佳,可改善患儿肺功能及血气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促进患儿尽快恢复健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气管插管-表面活性物质-拔管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气管插管 功能 动脉血气
下载PDF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王劲 王丹(综述) 曾凌空(审校)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2-79,共8页
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nARDS)是新生儿期严重疾病之一,严重危害新生儿健康,其主要治疗手段包括呼吸机辅助通气、PS替代、抗感染及营养支持等。PS的替代治疗是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独特治疗方式之一,PS的使用能显著改善患儿的... 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nARDS)是新生儿期严重疾病之一,严重危害新生儿健康,其主要治疗手段包括呼吸机辅助通气、PS替代、抗感染及营养支持等。PS的替代治疗是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独特治疗方式之一,PS的使用能显著改善患儿的低氧血症和呼吸窘迫。本文就nARDS的治疗过程中,PS的种类、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时机、重复给药等方面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物质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下载PDF
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10
作者 黄薇 宫德鸿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16期19-22,共4页
目的分析针对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实施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考组和讨论组,每组25例。参考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讨论组患儿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 目的分析针对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实施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考组和讨论组,每组25例。参考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讨论组患儿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比较两组患儿血气分析指标、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讨论组血液酸碱度(7.36±0.38)、动脉血氧分压(72.05±6.38)mm Hg(1 mm Hg=0.133 kPa)、血氧饱和度(96.83±1.71)%高于参考组的(7.19±0.18)、(64.42±6.07)mm Hg、(90.63±1.63)%,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40.28±2.53)mm Hg、吸入氧浓度(31.72±3.26)%低于参考组的(45.71±2.27)mm Hg、(40.63±3.58)%(P<0.05)。讨论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8.00%低于参考组的32.00%(P<0.05)。讨论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6.00%明显高于参考组的76.00%(P<0.05)。结论针对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采取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血气分析指标,提升治疗效果,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对于改善患儿预后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表面活性物质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头孢噻肟钠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效果及其对动脉血气、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11
作者 郭霄宇 唐成和 +1 位作者 王青霞 郭佳慧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4年第6期171-173,共3页
目的:探究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头孢噻肟钠的效果及其对氧合功能、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110例新生儿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55例给予头孢噻肟钠,研... 目的:探究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头孢噻肟钠的效果及其对氧合功能、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110例新生儿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55例给予头孢噻肟钠,研究组55例增加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临床指标改善时间、动脉血气、炎症因子水平、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94.55%>81.82%)(P<0.05);研究组呼吸感染控制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低(P<0.05);治疗后,两组动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水平均升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水平均降低,但研究组升高或降低幅度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水平均降低,但研究组降低幅度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在治疗1周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头孢噻肟钠联合应用能够有效减轻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临床症状,改善动脉血气水平,下调炎症反应,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物质 头孢噻肟钠 新生儿感染性 动脉血气 炎症因子
下载PDF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浩 张士发 吴李龙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23-127,共5页
目的探究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联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NRDS患儿92例,用随机双色球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 目的探究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联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NRDS患儿92例,用随机双色球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PS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7 d。记录2组患儿的临床指标(机械通气时间、给氧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2组患儿治疗7 d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动脉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_(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_(2))和血氧饱和度(blood oxygen saturation,SpO_(2))]及血清生化因子[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记录2组患儿治疗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7 d后,观察组的给氧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3.5%)明显高于对照组(78.3%),P<0.05;2组PaO_(2)、SpO_(2)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PaCO_(2)、SF、CRP和PCT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13.0%)明显低于对照组(30.4%),P<0.05。结论PS联合枸橼酸咖啡因可有效提高NRDS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的血气指标,促进患儿肺功能恢复,且患儿治疗期间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较低,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物质 枸橼酸咖啡因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血气指标 临床疗效 并发症
下载PDF
不同时机经气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氧合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及临床预后的影响
13
作者 尹洁 徐燕利 冯静 《哈尔滨医药》 2024年第5期70-73,共4页
目的探究不同时机经气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氧合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26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经气管微创注入PS治疗,对照组6... 目的探究不同时机经气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氧合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26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经气管微创注入PS治疗,对照组63例于出生4h后给予经气管微创注入PS治疗,观察组63例在出生2~4h内给予经气管微创注入PS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氧合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呼吸力学指标及临床预后。结果干预6h后,两组血氧分压和氧合指数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P<0.05),干预6h后,两组二氧化碳分压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低(P<0.05)。干预6h后,两组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血管外肺水指数和肺血管通透性指数均上升(P<0.05),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h后,两组肺动态顺应性水平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P<0.05),干预6h后,两组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和呼吸指数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低(P<0.05)。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出生2~4h内给予经气管微创注入PS治疗可改善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的氧合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呼吸力学指标,临床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物质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氧合指标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有效性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14
作者 张翊溦 唐晓雨 +4 位作者 李胜 刘涛 雷亮 谭璐 胡娟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85-94,共10页
目的系统评价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Embase、Web of Science、SinoMed、VIP、WanFang Dat... 目的系统评价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Embase、Web of Science、SinoMed、VIP、WanFang Data和CNKI数据库,搜集关于布地奈德联合PS治疗新生儿MAS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3年9月2日。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RCT,包括544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用PS相比,布地奈德联合PS治疗患儿的总有效率较高[RR=1.29,95%CI(1.17,1.41),P<0.001]、住院时间较短[MD=-6.35,95%CI(-9.25,-3.46),P<0.001]、吸氧时间较短[MD=-1.61,95%CI(-2.23,-0.98),P<0.001]、呼吸机使用时间较短[MD=-26.46,95%CI(-35.98,-16.95),P<0.001],治疗后各时段患儿的血气分析指标均改善(P<0.05);布地奈德联合PS组患儿总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用PS组[RR=0.35,95%CI(0.25,0.47),P<0.001]。亚组分析显示,布地奈德联合PS组患儿的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发生率[RR=0.38,95%CI(0.19,0.74),P=0.004]、肺出血发生率[RR=0.26,95%CI(0.10,0.69),P=0.007]均低于单用PS组;两组心力衰竭、败血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前证据显示,布地奈德联合PS治疗新生儿MAS可改善患儿的症状、体征、血气分析指标,加快病情康复,缩短病程,有助于降低并发症、PPHN、肺出血的发生风险,而不会增加心力衰竭、败血症的发生风险。但受纳入研究数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RCT予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地奈德 表面活性物质 胎粪吸入综合征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布地奈德对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氧合及临床结局的影响
15
作者 刘忆阳 章容 +3 位作者 赵帅 康兰 雷小平 董文斌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9-264,共6页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布地奈德对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氧合和临床结局的改善作用。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历史对照试验。纳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生后3d内转入科室,且需要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和PS替代治疗...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布地奈德对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氧合和临床结局的改善作用。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历史对照试验。纳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生后3d内转入科室,且需要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和PS替代治疗的ARDS患儿,将2022年1-11月采用0.25mg/kg布地奈德联合200mg/kgPS混合后气管内滴注,并雾化布地奈德(0.25mg/kg,2次/d)至撤机的患儿作为干预组(PS+布地奈德组,n=35),与仅接受200mg/kgPS气管内滴注的历史队列(2020年1月-2021年12月,PS组,n=35)进行比较。记录两组患儿的性别、分娩方式、1min及5minApgar评分、出生体重、胎龄、发病时间、发病原因等基线资料;比较两组患儿的氧合功能和临床结局,包括:(1)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如治疗前和治疗6、12、24h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氧合指数(OI);(2)临床观察评价指标,如撤机时间、总用氧时间、住院时间、治疗72h后肺部影像学改善情况、是否反复使用PS;(3)实验室检测指标,如治疗前和治疗3、7d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降钙素原(PCT);(4)并发症[如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高血糖]发生情况、体重增长情况及病死率。结果两组患儿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儿治疗6、12、24h后PaO2逐渐升高,且PS+布地奈德组明显高于P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6、12、24h后OI逐渐降低(P<0.001),且PS+布地奈德组明显低于P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S+布地奈德组的撤机时间、总用氧时间、住院时间较PS组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2h后肺部影像学检查显示,PS+布地奈德组肺部炎症吸收情况明显优于P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反复使用PS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7d后PS+布地奈德组外周血NEU明显高于P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3d后PS+布地奈德组PCT水平明显低于P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NEC和高血糖的发生率,体重增长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联合布地奈德能更好地改善ARDS新生儿的氧合,促进肺部炎症吸收,缩短撤机时间、总用氧时间及住院时间,且无布地奈德使用相关的短期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物质 布地奈德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下载PDF
肺表面活性物质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丽云 区慧红 郑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3期3782-3783,共2页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体会。方法:对用药并联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前后的用药过程,病情观察,呼吸道管理等采取综合护理,改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缺氧状态,降低...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体会。方法:对用药并联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前后的用药过程,病情观察,呼吸道管理等采取综合护理,改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缺氧状态,降低吸气做功,提高呼气相压力,避免气道和肺泡塌陷,保护肺表面活性物质(PS),使自主呼吸规律。结果:53例患儿除2例为Ⅳ期NRDS而死亡外,其余都能够达到病情的改善。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治疗是改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很好措施,而治疗过程中的用药护理、病情观察及呼吸道的管理等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肺表面活性物质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护理
下载PDF
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
17
作者 田宝青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9期110-113,共4页
目的:探究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及对氧合功能、肺换气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6月—2023年6月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 目的:探究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及对氧合功能、肺换气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6月—2023年6月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呼吸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气管内滴入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呼吸机应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合功能指标[氧合指数(OI)及呼吸指数(RI)]及肺换气指标[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DO_(2))及弥散指数]。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呼吸机应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气分析指标、氧合功能指标及肺换气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24、48 h后,观察组PaO_(2)、OI及弥散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aCO_(2)、RI及PA-aDO_(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较好,且可显著改善患儿的氧合功能及肺换气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内滴入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氧合功能 换气
下载PDF
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及对患儿血气分析、炎症因子的影响
18
作者 方楠 欧目仔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8期29-32,共4页
目的:探究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效果及对患儿血气分析、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莆田市第一医院收治的82例NRD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1... 目的:探究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效果及对患儿血气分析、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莆田市第一医院收治的82例NRD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1,PS治疗)和观察组(n=41,布地奈德联合PS治疗),两组均治疗72 h。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气分析、炎症因子、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7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气分析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2 h后,两组血气分析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且观察组血氧分压(PaO_(2))、氧合指数(OI)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20%,虽高于对照组的9.7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PS治疗NRDS患儿能有效改善缺氧状态与血气分析指标,减轻炎症反应,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且未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地奈德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表面活性物质 炎症因子 血气分析
下载PDF
经细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注入技术联合布地奈德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新生儿炎症因子和不良反应的影响
19
作者 郑倩 王淮燕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5期13-18,共6页
目的探讨经细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注入技术(LISA)与布地奈德联合治疗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新生儿炎症因子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常州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108例BPD新生儿,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探讨经细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注入技术(LISA)与布地奈德联合治疗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新生儿炎症因子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常州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108例BPD新生儿,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气管插管法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与布地奈德混合液,观察组则采用LISA注入混合液。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和用药24 h后的血气指标[pH、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分压(PaO2)]、炎症因子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应激指标[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BPD等级,并对比两组无创通气时间、氧气依赖总时间、住院时间、置管失败率、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pH、PaO2、PaCO_(2)、TNF-α、IL-6、IL-8、Cor、ACTH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PD中重度占比、无创通气时间、氧气依赖总时间、住院时间、置管失败率和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LISA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新生儿BPD有助于提升疗效,并可降低患儿应激和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发育不良 经细管表面活性物质注入 布地奈德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微创表面活性物质注射技术联合无创通气在早产儿轻中度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
20
作者 胡向文 唐文燕 高菊梅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31期67-70,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表面活性物质注射(LISA)技术联合无创通气(NIPPV)在早产儿轻中度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0例NRDS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研究... 目的探讨微创表面活性物质注射(LISA)技术联合无创通气(NIPPV)在早产儿轻中度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0例NRDS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0例。其中常规组传统技术联合NIPPV进行治疗,研究组使用LISA技术联合NIPPV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疗效、血气指标[pH值、血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及氧合指数(OI)]、临床指标[再次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例数、72 h内机械通气例数、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7.50%)高于常规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H、PaO_(2)及OI值均高于常规组,PaCO_(2)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再次PS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72 h内机械通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5.00%)低于常规组(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早产儿轻中度NRDS患儿方面,LISA技术疗效确切,相较于传统技术其改善患儿血气指标的效果更加明显,同时可显著减少患儿机械通气次数及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并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表面活性物质注射技术 无创通气 轻中度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