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灾后新生旅游地居民的生活质量满意度属性研究--以汶川映秀镇和北川永昌镇为例
1
作者
蒋作明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11-23,共13页
灾害旅游是挖掘灾害遗产资源、加快灾后复兴的有效途径。居民生活质量满意度是确保灾害旅游重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以灾后新生旅游地汶川映秀镇和北川永昌镇为案例,从非对称影响视角入手,应用Tetra-class模型对灾后新生旅游地居民生活...
灾害旅游是挖掘灾害遗产资源、加快灾后复兴的有效途径。居民生活质量满意度是确保灾害旅游重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以灾后新生旅游地汶川映秀镇和北川永昌镇为案例,从非对称影响视角入手,应用Tetra-class模型对灾后新生旅游地居民生活质量满意度属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生活质量属性对居民总体满意度的影响模式涵盖Tetra-class模型的四种类型;生活质量属性绩效评价为居民总体满意度提升提供有针对性的改进策略;生活质量满意度结构模型不仅包括生活质量属性绩效与总体满意度的关系,还揭示了各属性所对应的居民生活需求层次以及灾后美好生活政策供给层面,能够为特定情境化生活质量满意度评估提供一般化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质量
非对称影响
灾后
新生旅游地
灾害
旅游
旅游
产业结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生的旅游地:灾后重建背景下的地方重构——以四川省彭州市白鹿镇为例
被引量:
18
2
作者
郑诗琳
薛熙明
朱竑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9-70,共12页
灾害发生和灾后重建过程中,地方在短时间内经历着急剧的解构和重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然而,当前灾后重建影响研究聚焦于重建对弱势群体的影响,在灾后重建对地方的社会、文化和经济影响方面缺乏相应的探讨;现有社会文化地理研究对灾害...
灾害发生和灾后重建过程中,地方在短时间内经历着急剧的解构和重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然而,当前灾后重建影响研究聚焦于重建对弱势群体的影响,在灾后重建对地方的社会、文化和经济影响方面缺乏相应的探讨;现有社会文化地理研究对灾害与地方话题亦缺少必要的关注。研究以四川省彭州市白鹿镇为案例,通过访谈法,借用地理学"地方"的理论对灾后重建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此透视灾后重建背景下的地方重构过程,探寻灾后重建影响下的地方形态、功能、活动和意义的变化。研究表明,白鹿镇的地方重构特征主要体现在公共空间的升级、生活空间的变革、地方产业的转型、地方生活的转变,以及地方特性的重构和地方情感的强化等方面。灾后重建背景下白鹿镇的地方重构实质上是旅游景观、旅游活动和旅游形象对原有乡村景观、活动和形象进行替代的城镇化和现代化过程。"地震"某种程度上成为白鹿镇发展的"契机",借助灾后重建资本和政策的支持,白鹿镇实现了地方的"新生",不仅修复了地震带来的破坏,还突破了原有的土地和景观问题以及地方发展的资金局限,实现了地方的转型、升级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后重建
地方重构
新生旅游地
四川白鹿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灾后新生旅游地居民的生活质量满意度属性研究--以汶川映秀镇和北川永昌镇为例
1
作者
蒋作明
机构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
淮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出处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11-23,共13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基于居民生活质量感知的汶川地震重灾区旅游重建政策效果测度研究”(18YJC840020)
2019年文化和旅游部专业研究生重点研究扶持项目“旅游发展对汶川灾后重建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WLRCY2019–026)
+1 种基金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旅游发展研究中心项目“旅游开发对四川地震灾区居民震后生活质量影响的实证研究”(LYC17–26)
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项目“川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构建实践研究”(CR2004)。
文摘
灾害旅游是挖掘灾害遗产资源、加快灾后复兴的有效途径。居民生活质量满意度是确保灾害旅游重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以灾后新生旅游地汶川映秀镇和北川永昌镇为案例,从非对称影响视角入手,应用Tetra-class模型对灾后新生旅游地居民生活质量满意度属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生活质量属性对居民总体满意度的影响模式涵盖Tetra-class模型的四种类型;生活质量属性绩效评价为居民总体满意度提升提供有针对性的改进策略;生活质量满意度结构模型不仅包括生活质量属性绩效与总体满意度的关系,还揭示了各属性所对应的居民生活需求层次以及灾后美好生活政策供给层面,能够为特定情境化生活质量满意度评估提供一般化视角。
关键词
生活质量
非对称影响
灾后
新生旅游地
灾害
旅游
旅游
产业结构
Keywords
quality of life
asymmetric effect
post-disaster tourism destinations
disaster tourism
tourism industry structure
分类号
F592.7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生的旅游地:灾后重建背景下的地方重构——以四川省彭州市白鹿镇为例
被引量:
18
2
作者
郑诗琳
薛熙明
朱竑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文化产业与文化地理研究中心
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9-70,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灾后重建视野下‘家’的空间生产与地方响应--以汶川震区为例"(41371164)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西藏内地移民的地方认同与空间实践"(41661032)
2015年国家旅游局"万名旅游英才计划"研究型英才培养项目"灾后重建背景下旅游地的地方重构与认同:汶川地震灾区多案例实证研究"(WMYC20151034)资助~~
文摘
灾害发生和灾后重建过程中,地方在短时间内经历着急剧的解构和重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然而,当前灾后重建影响研究聚焦于重建对弱势群体的影响,在灾后重建对地方的社会、文化和经济影响方面缺乏相应的探讨;现有社会文化地理研究对灾害与地方话题亦缺少必要的关注。研究以四川省彭州市白鹿镇为案例,通过访谈法,借用地理学"地方"的理论对灾后重建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此透视灾后重建背景下的地方重构过程,探寻灾后重建影响下的地方形态、功能、活动和意义的变化。研究表明,白鹿镇的地方重构特征主要体现在公共空间的升级、生活空间的变革、地方产业的转型、地方生活的转变,以及地方特性的重构和地方情感的强化等方面。灾后重建背景下白鹿镇的地方重构实质上是旅游景观、旅游活动和旅游形象对原有乡村景观、活动和形象进行替代的城镇化和现代化过程。"地震"某种程度上成为白鹿镇发展的"契机",借助灾后重建资本和政策的支持,白鹿镇实现了地方的"新生",不仅修复了地震带来的破坏,还突破了原有的土地和景观问题以及地方发展的资金局限,实现了地方的转型、升级和发展。
关键词
灾后重建
地方重构
新生旅游地
四川白鹿镇
Keywords
post-disaster recovery
place reconstruction
newborn tourist place
Bailu Village, Sichuan Province, China
分类号
F592.7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灾后新生旅游地居民的生活质量满意度属性研究--以汶川映秀镇和北川永昌镇为例
蒋作明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新生的旅游地:灾后重建背景下的地方重构——以四川省彭州市白鹿镇为例
郑诗琳
薛熙明
朱竑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1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