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魔镜成像(SMI)在动脉血管斑块新生血管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邬又明 魏伟 +2 位作者 周霞 田冬娅 刘仁海 《影像技术》 CAS 2019年第1期46-48,共3页
目的:分析魔镜成像(SMI)在动脉血管斑块新生血管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结合超声显像血流信号Adler分级法对动脉斑块行SMI检查有血信号患者实施魔镜成像(SMI)技术检查,判断生成及斑块是否稳定。结果:魔镜成像能够清晰检测出低回声... 目的:分析魔镜成像(SMI)在动脉血管斑块新生血管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结合超声显像血流信号Adler分级法对动脉斑块行SMI检查有血信号患者实施魔镜成像(SMI)技术检查,判断生成及斑块是否稳定。结果:魔镜成像能够清晰检测出低回声斑块、混合回声斑块的新生血管,魔镜成像诊断符合率为97.33%,差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魔镜成像(SMI)在动脉血管斑块能够清晰观察到斑块新生动脉血管及分级,从而判断斑块是否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镜成像(SMI) 动脉血管斑块 新生血管诊断
下载PDF
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与传统多模式眼底成像对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脉络膜新生血管诊断与活动性判断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10
2
作者 孙晓丽 丛春霞 +2 位作者 李立 解世勇 韩梅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14,共5页
目的 对比观察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与传统多模式眼底成像对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脉络膜新生血管(CNV)诊断与活动性判断的一致性及差异。 方法 回顾性分析渗出型AMD患者112例130只眼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2例71只... 目的 对比观察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与传统多模式眼底成像对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脉络膜新生血管(CNV)诊断与活动性判断的一致性及差异。 方法 回顾性分析渗出型AMD患者112例130只眼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2例71只眼,女性50例59只眼。年龄50~91岁,平均年龄(68.250±9.789)岁。所有患眼均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吲哚青绿血管造影、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等传统多模式眼底成像以及OCTA检查。根据传统多模式眼底成像结果将患眼分为活动性CNV及非活动性CNV;根据OCTA所见血管特征将患眼分为活动性血管形态与非活动性血管形态。以传统多模式眼底成像结果为标准,分析OCTA对CNV诊断及其活动性判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结果 130只眼中,传统多模式眼底成像检出CNV 109只眼,占83.8%。OCTA检出CNV 103只眼,占79.2%;其中,假阴性 7 只眼,假阳性 1 只眼。OCTA对CNV诊断的敏感性为93.6%,特异性为95.2%。两种检查模式对CNV的检出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Youden指数=0.89,Kappa值=0.796,P=0.07)。传统多模式眼底成像检出CNV 109只眼中,活动性CNV 73只眼,占67.0%;非活动性CNV 36只眼,占33.0%。OCTA血管形态为活动性60只眼,占55.0%;非活动性49只眼,占45.0%。OCTA对CNV活动性判断的敏感性为82.2%,特异性为100.0%。两种检查模式对CNV活动性的判断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Youden指数=0.82,Kappa值=0.753,P=0.00)。 结论 OCTA与传统多模式眼底成像对渗出型AMD CNV诊断及其活动性判断具有显著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新生血管化/诊断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吲哚花青绿/诊断应用
原文传递
虹膜荧光素血管造影在虹膜新生血管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王丽丽 金丽英 +1 位作者 张雯 何斌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3-126,共4页
目的探讨虹膜荧光素血管造影(IFA)在缺血性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虹膜新生血管(NVI)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确诊的CRVO患者51例51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视力、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前节彩色... 目的探讨虹膜荧光素血管造影(IFA)在缺血性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虹膜新生血管(NVI)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确诊的CRVO患者51例51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视力、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前节彩色照相、眼压及FFA+IFA检查。根据FFA检查结果分为非缺血性和缺血性CRVO,分别为20、31只眼。非缺血性CRVO20只眼中,男性11只眼,女性9只眼;年龄41~59岁。缺血性CRVO31只眼中,男性21只眼,女性10只眼;年龄28~62岁。采用德国海德堡眼底荧光仇管造影仪进行FFA+IFA检查,将典型图像存人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进行分析。对比观察裂隙灯皿微镜和IFANVI的检出率。缺血性CRVO31只眼均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PRP)治疗,其中,完成治疗27只眼,未坚持完成治疗4只眼。完成治疗后6个月,随访观察NVI消退情况。结果非缺血性CRVO20只眼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瞳孔缘及虹膜未见新生血管,占100.0%;IFA检查虹膜未见显影,呈色素遮蔽荧光,占100.0%。缺血性CRVO31只眼中,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显示瞳孔缘及虹膜有细小新生血管13只眼,占41.9%;IFA检查显示NVI23只眼,占74.2%。2种检查方法NVI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25,P=0.001)。IFA检查NVI分别表现为小团状、细线状或不规则交叉网状强荧光染色及渗漏。完成PRP治疗的27只眼IFA检查结果显示,瞳孔缘及虹膜表面未见荧光染色及渗漏;未坚持完成PRP治疗4只眼,1~2个月后出现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结论IFA可以提示眼前节的缺血状态,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辅助CRVO缺血型早期诊断,预测是否发展NV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新生血管性/诊断 视网膜静脉闭塞/诊断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方法
原文传递
分频辐去相干影像OCT技术对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霍妍佼 杨丽红 魏文斌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26-1130,共5页
背景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是多种眼底病变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传统的CNV检测和评价方法主要依靠眼底血管造影术,但为有创检查方法。分频辐去相干影像(SSADA)OCT可快速获得清晰的血管信号,但SSADA—OCT对CNV的检测价值尚不清楚。... 背景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是多种眼底病变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传统的CNV检测和评价方法主要依靠眼底血管造影术,但为有创检查方法。分频辐去相干影像(SSADA)OCT可快速获得清晰的血管信号,但SSADA—OCT对CNV的检测价值尚不清楚。目的利用SSADA—OCT检测并定量分析CNV的血流信息,评价其在眼科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4年6—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同仁医院眼科中心确诊的单眼CNV患者13例,应用高速频域OCT系统扫描黄斑中心6mm×6mm区域,最终得到SSADA—OCT血流图像。应用Photoshop软件分别在视网膜和脉络膜层面上测量CNV面积并计算平均灰度值。结果SSADA—OCT可显示视网膜内界膜层、内丛状层、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及脉络膜层面血流情况。不同病因CNV患者的SSADA—OCT表现均呈黄斑区边界清楚的团状高反射信号。13例CNV患者患眼平均CNV面积为(0.15±0.09)mm^2,平均灰度值为75.40±32.35,对侧眼选择黄斑中心300μm的区域进行测量,平均灰度值为26.99±22.87,患眼CNV平均灰度值明显高于对侧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46,P〈0.001)。结论OCT血管影像技术是一种快速、非侵人的视网膜及脉络膜血流观察技术,可对CNV的面积和活动性进行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方法 脉络膜新生血管/诊断 荧光素血管造影 分频辐去相干影像技术 视网膜 黄斑
下载PDF
关注OCT血管成像在新生血管性AMD长期治疗和随访中的临床指导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薄其玉 孙晓东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04-608,共5页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发病机制复杂,黄斑新生血管(MNV)是其关键致病因素,目前抗VEGF药物玻璃体腔注射是nAMD的主要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眼底影像技术不断发展,具有无创、快速、分层、高清功能的光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C...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发病机制复杂,黄斑新生血管(MNV)是其关键致病因素,目前抗VEGF药物玻璃体腔注射是nAMD的主要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眼底影像技术不断发展,具有无创、快速、分层、高清功能的光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CTA)技术在nAMD的诊断、鉴别诊断、疾病动态监测及治疗随访方面呈现出强大的优势,临床医生对OCTA在nAMD等疾病诊断中的重要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OCTA临床应用价值也在不断被认知,但目前对其在nAMD和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患者治疗随访中的应用价值尚认识不足。我们通过对近年来OCTA研究大量相关文献的回顾,并结合本研究团队近年来采用OCTA对nAMD和PCV病程监测和治疗效果随访的临床实践,对相关疾病的病理机制产生了新的认识和理解。本文阐述了基于长期OCTA系列研究获得的对AMD诊疗价值的最新认知、AMD应用OCTA影像检查时的新发现及其对眼科临床实践的影响,展望了OCTA影像检查对nAMD复发和对抗VEGF治疗反应的预测作用,以及OCTA影像在nAMD治疗和随访方案制定和优化中的临床价值,希望临床医生关注并重视OCTA在AMD长期治疗监测和随访中的临床价值和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相干断层扫描 老年 黄斑变性/诊断 脉络膜新生血管/诊断 渗出 监测预测价值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 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OCTA)在视网膜疾病中的应用新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韩林峰 《眼科学》 2023年第2期77-84,共8页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OCTA)是一种新型非侵入性快速血管成像造影技术。本文详细综述了该技术在眼科常见病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动脉和静脉闭塞等中的应用,并将其与目前的荧光血管造影(FA)和吲哚青绿...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OCTA)是一种新型非侵入性快速血管成像造影技术。本文详细综述了该技术在眼科常见病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动脉和静脉闭塞等中的应用,并将其与目前的荧光血管造影(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进行了相关比较,总结了它对视网膜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OCTA能够显示结构和血流的双重信息,但也有其应用的局限性包括相对较小的视野,不能显示血管的渗漏,以及在患者不配合下的图像伪影等。本文将OCTA的特点和不足进行综述,说明在临床实际工作中OCTA在大力推广的同时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OCTA) 荧光素血管造影(FA) 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 视网膜血管/生理病理 脉络膜新生血管/诊断
下载PDF
正确认识OCT血管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21
7
作者 王敏 周瑶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57-1060,共4页
OCT血管成像(OCTA)是一项无创、快捷的血流检测技术,目前主要用于视网膜脉络膜的血流成像。与传统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技术不同,OCTA无需静脉注射造影剂就能够对血流信号进行探测和量化分析,并... OCT血管成像(OCTA)是一项无创、快捷的血流检测技术,目前主要用于视网膜脉络膜的血流成像。与传统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技术不同,OCTA无需静脉注射造影剂就能够对血流信号进行探测和量化分析,并且能够分层观察和判断视网膜脉络膜的血流改变情况,因此OCTA比传统的眼底血管造影技术提供的血流信息更多、更准确。OCTA作为一项具有革命性突破的新技术,在眼科血管性疾病的诊断及血流改变有关眼病的发病机制探讨方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是,任何新技术的临床应用都有其限制性和局限性,如OCTA观察的眼底范围并不如FFA和ICGA大,且检查和读图过程中也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充分了解OCTA的成像原理和成像特点有助于眼科医师更好地了解视网膜脉络膜疾病、青光眼和神经眼科疾病的血流改变,并加深对这些疾病发病机制的认识,同时利用该技术对相关眼病进行有效监测和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摄影/方法 生物技术评估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视网膜血管/生理病理 脉络膜新生血管/诊断 视神经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下载PDF
眼底血管造影联合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同步检查法对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8
作者 魏文斌 田蓓 +3 位作者 王光璐 杨丽红 史雪辉 杨承勋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85-188,共4页
目的观察眼底血管造影联合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同步检查(HRA+频域OCT系统)在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AMD)脉络膜新生血管(CNV)中的诊断价值。方法连续临床病例横断面研究设计。对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裂隙灯显微镜、直接或... 目的观察眼底血管造影联合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同步检查(HRA+频域OCT系统)在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AMD)脉络膜新生血管(CNV)中的诊断价值。方法连续临床病例横断面研究设计。对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裂隙灯显微镜、直接或间接检眼镜检查确诊的42例渗出性AMD患者眼底有活动性病变的50只眼进行HRA+频域OCT检查。50只眼均进行了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频域OCT同步检查,其中15只眼还同时进行了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和频域OCT同步检查。以眼底血管造影能否清楚显示CNV边界将CNV分为4种类型:典型性CNV、部分典型性CNV、隐匿性CNV、CNV瘢痕化。整合图像中将CNV的OCT图像特征分为3种类型:视网膜色素上皮(RPE)下型、视网膜下型、混合型。FFA及ICGA检查按常规方法进行,利用实时定位频域OCT断层扫描技术定位CNV,图像采集设定为通过强荧光区的放射状和格栅样断面,每帧图像为7μm断层,放射状为30°间隔,格栅状为10横向10纵向扫描线。根据FFA、ICGA检查结果和OCT图像特征对CNV进行分型,着重对CNV的FFA、ICGA、OCT形态进行图像整合分析。结果50只眼均定位检查到CNV。典型性CNV4只眼,占8%。部分典型性CNV 11只眼,占22%。隐匿性CNV32只眼,占64%。其中,纤维血管性色素上皮脱离型27只眼,晚期无源性渗漏5只眼。CNV瘢痕化3只眼,占6%。OCT检查结果显示,RPE下型4只眼,占8%,表现为CNV生长于RPE光带下;视网膜下型16只眼,占32%,表现为在RPE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光带中断,有弧形高光反射组织通过中断处向视网膜下突起生长;混合型30只眼,占60%,表现为CNV既占有RPE下空间又占有视网膜空间。结论HRA联合频域OCT系统的图像整合技术能较好地对CNV进行分型和性质的判断,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变性/诊断 脉络膜新生血管化/诊断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诊断显像
原文传递
典型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眼底血管造影对比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陈艳丽 文峰 +5 位作者 孙祖华 吴德正 黄时洲 罗光伟 关天芹 刘彩娇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17-219,共3页
目的观察典型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与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图像特征的异同。方法回顾分析34例(36只眼)典型性CNV患者的FFA和ICGA检查资料,并将FFA与ICGA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FFA显示典型性CNV的早期形态,... 目的观察典型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与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图像特征的异同。方法回顾分析34例(36只眼)典型性CNV患者的FFA和ICGA检查资料,并将FFA与ICGA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FFA显示典型性CNV的早期形态,在15只AMD患眼中有3只眼呈绒团状或车辐状轮廓,占20%;7只病理性近视患眼中有5只眼呈绒团状,占71.4%;14只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有9只眼呈绒团状,占64.3%。36只典型性CNV患眼,ICGA显示清楚的CNV20只眼,占55.6%;ICGA显示欠清楚的CNV15只眼,占41.6%;ICGA未能发现CNV的1只眼,占2.8%;ICGA可显示FFA不能显示的滋养血管6只眼,占16.7%。结论典型性CNV的FFA早期形态,AMD中多呈不规则形,而病理性近视和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以绒团状居多。ICGA显示典型性CNV的轮廓边界不如FFA清楚,但可发现FFA显示不出的滋养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性脉络膜新生血管化/诊断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吲哚花青绿
原文传递
扁平不规则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患眼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姜媛 高鸽 +1 位作者 李佩君 郑波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5-49,共5页
目的观察扁平不规则RPE脱离(FIPED)患眼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频域OCT检查发现FIPE而未能确定诊断的45例患者49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5例28只眼,女性20例21只眼。平均年龄(61.02±9.29)岁。患者均行... 目的观察扁平不规则RPE脱离(FIPED)患眼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频域OCT检查发现FIPE而未能确定诊断的45例患者49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5例28只眼,女性20例21只眼。平均年龄(61.02±9.29)岁。患者均行FFA、ICGA、频域OCT以及OCTA检查。FIPED定义为OCTB-scan图像中RPE呈不规则状隆起,同时Bruch膜清晰可见。OCTA的CNV诊断标准:视网膜深层至脉络膜层出现异常血管信号。根据OCT图像特征将CNV分为1型CNV、2型CNV。根据FFA影像特征将CNV分为典型性、隐匿性CNV.49只眼中,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发现伴CNV18只眼(36.7%),未见CNV特征性表现31只眼(63.3%)。FFA检查发现典型CNV1只眼,隐匿型CNV7只眼,OCT确诊均为1型CNV;透见荧光等41只眼。ICGA检查,CNV样强荧光斑、晚期可疑强荧光斑、脉络膜高通透性等分别为18、20、11只眼;18只CNV眼OCT确诊为1型CNV。对比观察OCTA、眼底血管造影对CNV的检出情况。结果49只FIPED患眼中,OCTA检出1型CNV36只眼(73.5%),FIPED内可见完全或部分强反射信号;未伴CNV13只眼(26.5%),其中FIPED内呈部分强反射信号9只眼,呈弱反射信号4只眼。FFA检查为经典型及隐匿型CNV的1、7只眼,OCTA均检出1型CNV。ICGA检出CNV的18只眼中,OCTA同样发现1型CNV。ICGA晚期可疑强荧光斑20只眼中,OCTA检查发现1型CNV17只眼;脉络膜高通透性等11只眼中,OCTA检查发现1型CNV1只眼。OCT检查,伴CNV的36只眼中,神经上皮脱离(SRD)、未见SRD及视网膜层间囊腔分别为32、2、2只眼。结论OCTA可发现73.5%的FIPED患眼伴CNV;与传统眼底血管造影比较,OCTA对FIPED下CNV的检出率更高。内部强反射信号的FIPED对1型CNV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平不规则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 脉络膜新生血管化/诊断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吲哚花青绿/诊断应用
原文传递
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自发消退五例临床观察
11
作者 肖骏 杨波 +1 位作者 杨丽 杨凤娟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23-524,共2页
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疾病通常会逐渐加重以瘢痕形成而导致黄斑功能的持续损害。但我们在近年的临床工作中观察到5例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ICNV)患者住未接受任何治疗的情况下CNV自行消退的现象.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脉络膜新生血管化/诊断 吲哚花青绿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原文传递
隐匿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吲哚青绿血管造影观察
12
作者 陈青山 古洵清 +2 位作者 曾键 李志 周微微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40-441,共2页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是评估渗出型老年黄斑变性(AMD)的金标准,对渗出型AMD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诊断、分类、指导激光光凝治疗以及随访都起着关键性作用。但是渗出性AMD常由于黄斑或黄斑周围有浆液性色素上皮脱离(PED)、...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是评估渗出型老年黄斑变性(AMD)的金标准,对渗出型AMD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诊断、分类、指导激光光凝治疗以及随访都起着关键性作用。但是渗出性AMD常由于黄斑或黄斑周围有浆液性色素上皮脱离(PED)、出血、渗出和色素遮盖或荧光素渗漏的影响,只有少量患者的CNV具有清晰的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新生血管化/诊断 吲哚花青绿/诊断应用 血管造影术
原文传递
后葡萄膜炎合并脉络膜新生血管
13
作者 黄时洲 文峰 +4 位作者 罗光伟 刘彩娇 关天芹 吴德正 吴乐正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75-376,共2页
后葡萄膜炎是一类严重影响脉络膜和视网膜的病变,反复发作可造成脉络膜视网膜损害,进而影响患者的视功能;如果在黄斑区形成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则对中心视力造成更为严重的损害。目前有关后葡萄膜炎合并CNV的报道不多,我们对一... 后葡萄膜炎是一类严重影响脉络膜和视网膜的病变,反复发作可造成脉络膜视网膜损害,进而影响患者的视功能;如果在黄斑区形成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则对中心视力造成更为严重的损害。目前有关后葡萄膜炎合并CNV的报道不多,我们对一组后葡萄膜炎合并CNV患者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炎 后/并发症 脉络膜新生血管化/诊断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原文传递
病理性近视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诊疗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15
14
作者 占宗议 李梓敬 丁小燕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4-107,共4页
病理性近视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PM—CNV)的危险因素包括老龄、眼轴长、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薄、患眼有萎缩斑或漆裂纹,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这些因素引起的视网膜色素上皮萎缩或缺氧导致外层视网膜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有关。荧... 病理性近视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PM—CNV)的危险因素包括老龄、眼轴长、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薄、患眼有萎缩斑或漆裂纹,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这些因素引起的视网膜色素上皮萎缩或缺氧导致外层视网膜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有关。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可提示PM—CNV病灶类型、位置和活动性。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可见活动期PM—CNV表现为紧临视网膜色素上皮的强反射区域伴极少量视网膜下积液;瘢痕期表现为病灶表面强反射,伴下方信号快速衰减;萎缩期则表现为平坦退化病灶和脉络膜视网膜萎缩。光动力疗法与抗VEGF药物玻璃体腔注射是目前治疗PM—CNV的主要方法。其中,抗VEGF药物玻璃体腔注射为目前更多推崇关注的治疗方法。但其治疗频率、再治疗及终止治疗标准等具体用药方案以及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均需更多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观察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新生血管化/诊断 脉络膜新生血管化/治疗 近视 退行性/并发症 综述
原文传递
荧光素虹膜血管造影联合眼底血管造影在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中的操作方法及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汤砚 赵通 +1 位作者 尹玥 王志军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27-228,共2页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继发于视网膜缺血、缺氧,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是其病因之一。NVG以新生血管自虹膜瞳孔缘向房角生长为特征。其检查以裂隙灯显微镜检查为主,可发现虹膜表面的新生血管病变,但不易于发现被深棕色虹膜所...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继发于视网膜缺血、缺氧,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是其病因之一。NVG以新生血管自虹膜瞳孔缘向房角生长为特征。其检查以裂隙灯显微镜检查为主,可发现虹膜表面的新生血管病变,但不易于发现被深棕色虹膜所遮盖的新生血管病变,从而延缓早期NVG的发现和治疗。荧光素虹膜血管造影(IFA)是诊断虹膜新生血管的金标准,但单纯IFA检查仅能间接反映视网膜病变情况。FFA有助于发现缺血型CRVO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和无灌注区,但不能观察虹膜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视网膜静脉闭塞/诊断 青光眼 新生血管性/诊断
原文传递
^(99)Tc^m direct labeling of angiostatin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金赫 徐海峰 +3 位作者 邵秋菊 袁梦晖 周润锁 周亮飞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2004年第1期35-38,共4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thod of 99 Tc m direct labeling of angiostatin (AS) and investigate the stability and bioactivity of the 99 Tc m labeled AS in vitro . Methods: AS was extracted, validated, and then labeled...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thod of 99 Tc m direct labeling of angiostatin (AS) and investigate the stability and bioactivity of the 99 Tc m labeled AS in vitro . Methods: AS was extracted, validated, and then labeled with 99 Tc m after having been reduced by 2 ME or SnCl 2. The best labeling condition was screened by cross design. The labeling efficiency was measured by TLC and column chromatography. The stability of 99 Tc m AS was observed and compared when BSA, saline and different molar ratios of Cys∶AS were separately added. The bioactivity of 99 Tc m AS was observed in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 (CEV304). Results: The labeling efficiency can reach (97±1 5)% for the 2 ME reducing approach. Its best experimental condition was as follows: AS 100 μg,PB(0 5 mol/L, pH 7 3)1 ml, 2 ME 100 μg, MDP (dissolved in 1 ml saline) 10 μl, and 99 Tc mO 4 - 185 MBq. The labeling efficiency using SnCl 2 reducing method can reach (90±3 0)%. The best experimental procedure was as follows: AS 100 μg,boric acid buffer(0 1 mol/L, pH 9 0)1 ml, 2%SnCl 2 (dissolved in 1 mol/L hydrochloric acid) 20 μl, was added into MDP, which was diluted with 1 ml deoxygenized water, and then 20 μl, 99 Tc mO 4 - 185 MBq was added. The product of 99 Tc m labeled AS was stable in vitro and had the same bioactivity as AS. Conclusion: 99 Tc m direct labeling of AS is simple and efficient. And the bioactivity of 99 Tc m AS has no significant change compared with 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IOSTATIN 99 Tc m RADIOISOTOPE
下载PDF
对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的再认识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敏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共2页
作为一项无创、快捷的新影像学技术,OCT血管成像(OCTA)已投入到眼底疾病、青光眼和神经眼科临床应用超过4年。其最有价值和最有效的应用在于对黄斑区新生血管性疾病的检测,对各种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的诊断有很大优势,并能分层观察病... 作为一项无创、快捷的新影像学技术,OCT血管成像(OCTA)已投入到眼底疾病、青光眼和神经眼科临床应用超过4年。其最有价值和最有效的应用在于对黄斑区新生血管性疾病的检测,对各种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的诊断有很大优势,并能分层观察病变血流信息,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对黄斑部疾病的诊疗思路和路径。在拍摄OCTA图像方面,操作者应有正规培训,保证图像的信号强度良好,以得到质量高、伪迹少的OCTA图像。在OCTA报告方面,拍摄者提供给医生的报告应当显示医生想要了解的层面的血流信息。由于技术原因,OCTA还难以观察到视网膜血管弓以外的区域。尽管如此,OCTA现有默认的扫描模式已能提供视网膜血管弓内血流改变的大量信息,为评估视网膜重要区域的结构功能改变发挥重要作用。期待未来扫频光源OCTA能带给我们更多有关脉络膜血管的血流信息,相信也是新一代OCTA会有突破的一个关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脉络膜新生血管化/诊断 述评
原文传递
改进制作的高光谱免散瞳眼底照相机在眼底病患者临床初步应用验证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谐 邹海东 +3 位作者 汪枫桦 宫媛媛 曾攀 肖功海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85-488,共4页
目的观察验证改进制作的高光谱免散瞳眼底照相机的性能及眼底病临床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Canon免散瞳眼底照相机入射受检眼光路中手动置入窄带滤光片,利用照相机中的面阵电荷耦合器件传感器将所获得图像转换为数字数据,采用高光... 目的观察验证改进制作的高光谱免散瞳眼底照相机的性能及眼底病临床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Canon免散瞳眼底照相机入射受检眼光路中手动置入窄带滤光片,利用照相机中的面阵电荷耦合器件传感器将所获得图像转换为数字数据,采用高光谱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图像数据处理。通过12位正常志愿者进行特征波段和仪器测量重复性验证;通过59例接受眼底血管造影的眼底病患者进行特征性高光谱波段下眼底图像检查结果与眼底造影图像的对比分析。结果改进制作的高光谱免散瞳眼底照相机入射受检眼光照度与光功率的最高值均在安全范围内。选取536、547、570、608nm为眼底成像特征光谱,测量仪器重复性测量指标相关性均≥O.85。2例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608nm图像分析比对结果与眼底造影图像相关系数分别为0.782、0.833。结论改进制作的高光谱免散瞳眼底照相机安全性高,测量结果具有可靠性,特征光谱波段下的眼底照片上可见特征性视网膜和脉络膜解剖结构及病变,能够协助诊断临床疾病,尤其在黄斑病变的诊断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新生血管化/诊断 摄影术 诊断显像
原文传递
厚脉络膜相关疾病 被引量:4
19
作者 申晶晶 袁源智 《中华眼底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24-427,共4页
厚脉络膜相关疾病(pachychoroid spectrum diseases)是指以局灶性或弥散性脉络膜增厚、脉络膜血管扩张及通透性增加、存在局部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浅脱离为特征的一系列疾病,包括厚脉络膜性RPE病变、厚脉络膜性新生血管病变、息... 厚脉络膜相关疾病(pachychoroid spectrum diseases)是指以局灶性或弥散性脉络膜增厚、脉络膜血管扩张及通透性增加、存在局部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浅脱离为特征的一系列疾病,包括厚脉络膜性RPE病变、厚脉络膜性新生血管病变、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和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现有证据提示厚脉络膜相关疾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这些相似的特征和联系都提示它们可能具有同源性。深入了解厚脉络膜相关疾病的组成、典型形态改变,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诊断 脉络膜新生血管化/诊断 视网膜色素上皮/病理学 综述
原文传递
眼科首诊的肺癌双眼不同部位转移一例
20
作者 宋润 方娜 +2 位作者 夏蔚 沈伟 蔡琴华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7-198,共2页
患者女,49岁.因左眼胀痛、眼红伴视物不清10余天于2014年9月4日来我院眼科就诊.门诊诊断为"青光眼"并给予降眼压治疗无效.视野检查,右眼弓形缺损,左眼颞侧视岛.患者主诉头痛,收入神经内科住院.头颅CT检查,空蝶鞍.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并发症 青光眼 新生血管性/诊断 青光眼 新生血管性/病因学 视神经病变/诊断 视神经病/病因学 病例报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