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8年新疆乌恰M_w6.7地震震源机制与形变特征的InSAR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乔学军 王琪 +1 位作者 杨少敏 李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805-1813,共9页
2008年10月5日新疆乌恰M_w6.7级地震发生在南天山、帕米尔高原及塔里木盆地交汇地带,基于地震波反演的震源机制解确定的震源深度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利用日本ALOS卫星的PALSAR图像,获得了本次地震的同震形变场,基于卫星视线向(LOS)和方... 2008年10月5日新疆乌恰M_w6.7级地震发生在南天山、帕米尔高原及塔里木盆地交汇地带,基于地震波反演的震源机制解确定的震源深度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利用日本ALOS卫星的PALSAR图像,获得了本次地震的同震形变场,基于卫星视线向(LOS)和方位向(Azimuth)的形变,采用均匀弹性半无限位错模型和有界最小二乘(BVLS)算法,以网格矩形位错元法对发震断层的几何产状、滑移及分布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本次地震以逆断破裂为主,断层面上最大位错量接近3.4 m,形变中心位于73.8040°E,39.5335°N,深度约5 km,震级估算为M_w6.6;地震发生在走向46°,倾角48°的断层上,发震断层长30 km,宽14 km,闭锁深度9 km,符合该地区浅源地震多发的构造特点,发震断层为乌合沙鲁断裂带.InSAR反演的滑移形变主要集中于地下2~7 km,表明乌恰地震为浅源地震,可能与该断层附近历史地震未完全释放的残余应力积累有关.同时,InSAR反演的断层位错分布呈现双破裂特征,震级分别为M_w6.5和M_w6.1,可能与本次地震的主震和余震相对应,也可能是由主震激发而产生的两组破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AR 新疆乌恰地震 南天山 帕米尔 震源机制
下载PDF
2008年新疆乌恰M_S6.8地震和M_S6.3余震的重叠地震波形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冯雪玲 马宝柱 刘东亚 《内陆地震》 2017年第1期71-76,共6页
利用滤波、仿真和小波包变换3种方法对2008年新疆乌恰M_S6.8地震和M_S6.3余震的重叠地震波形进行处理,对比分析发现小波包变换对于识别地震重叠位置效果优于其他2种方法。用小波包变换拾取M_S6.3余震震相到时,分别用3种方法进行定位,对... 利用滤波、仿真和小波包变换3种方法对2008年新疆乌恰M_S6.8地震和M_S6.3余震的重叠地震波形进行处理,对比分析发现小波包变换对于识别地震重叠位置效果优于其他2种方法。用小波包变换拾取M_S6.3余震震相到时,分别用3种方法进行定位,对定位结果进行比较与讨论。分析得出在空隙角、速度模型和定位方法相同的条件下,定位结果更接近于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结果。小波包变换是一种精确拾取重叠地震震相位置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乌恰地震 重叠地震震相拾取 小波包变换 地震定位
下载PDF
强震前断裂亚失稳阶段及失稳部位的特征研究--以新疆南天山西段为例 被引量:12
3
作者 宋春燕 马瑾 +1 位作者 王海涛 张琳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04-615,共12页
我们把处于亚失稳阶段的断裂简称为亚失稳断裂,亚失稳阶段是断层临近失稳的最后阶段,识别这个阶段并判断出地震最终的发生位置是一个关键的科学问题.参考实验室关于断层亚失稳应力状态的研究结果,以6.8级以上地震为研究的目标地震,提出... 我们把处于亚失稳阶段的断裂简称为亚失稳断裂,亚失稳阶段是断层临近失稳的最后阶段,识别这个阶段并判断出地震最终的发生位置是一个关键的科学问题.参考实验室关于断层亚失稳应力状态的研究结果,以6.8级以上地震为研究的目标地震,提出判定具备发生6.8级以上地震的亚失稳断裂研究方法:(1)构造区Benioff应变积累支持6.8级以上地震发生;(2)从高应变积累构造区中找出高应变积累且应变开始缓慢释放的断裂;(3)区分断裂的积累段和释放段,根据断裂释放段的协同化程度判定其是否处于亚失稳阶段,寻找失稳部位;(4)断裂Benioff应变是否符合加速释放模型,分析亚失稳断裂发震的紧迫性.本文以南天山西段为研究区,使用亚失稳断裂判定方法对2008年10月5日乌恰6.8级地震进行回溯性研究,结果显示卡兹克阿尔特断裂在主震前具备上述4个条件,预测取得较好的效果;进而使用该方法对研究区现今应力状态进行探索性预测研究,发现目前柯坪断裂符合亚失稳状态条件的前三条,需关注该断裂的地震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失稳阶段 Benioff应变 新疆6.8级地震 柯坪断裂
下载PDF
Field Investigation of the M_S6.8 Wuqia,Xinjiang Earthquake on October 5,2008
4
作者 Chen Jianbo Tan Ming +8 位作者 Kou Dabing Gao Guoying Hu Weihua Du Chunqing Hou Jiansheng Li Zhiqiang Zhao Baozong Zhang Tiangang Ning Baokun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10年第4期515-523,共9页
A Ms6. 8 earthquake occurred on October 5, 2008 in the Wuqia region in Xinjiang. The macroseismic epicenter is situated in the Nula village of the Kyrghyz Republic, 7km southwest of the Wuqia Yierkeshitan Port in Xinj... A Ms6. 8 earthquake occurred on October 5, 2008 in the Wuqia region in Xinjiang. The macroseismic epicenter is situated in the Nula village of the Kyrghyz Republic, 7km southwest of the Wuqia Yierkeshitan Port in Xinjiang. The epicenter intensity is VIII degrees (outside borders). The areas of intensity VII and VI are 7354km^2 and 1031km^2, respectively. This seismic event is related with movement of the NE-trending Kzikeaerkate fault belt. Buildings in the earthquake-stricken area were damaged or affected to a certain extent by this earthquake, accompanied with some phenomena of geological disas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thquake site investigation Wuqia earthquake with Ms6. 8 Seismic intensity Seismogenic fault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