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于田县20a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及预测 被引量:3
1
作者 昆比克·巴合吐尔汗 居麦尼亚孜·赛迪艾合麦提 +1 位作者 满苏尔·沙比提 阿斯耶·奥布力塔力普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6-122,共7页
基于2000、2005、2010、2015和2020年5期遥感影像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Markov-FLUS模型,探究了于田县2000—2020年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及其2030年演变趋势。结果表明:于田县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未... 基于2000、2005、2010、2015和2020年5期遥感影像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Markov-FLUS模型,探究了于田县2000—2020年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及其2030年演变趋势。结果表明:于田县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未利用地。2000—2020年,耕地、草地、水域和建设用地呈增加趋势,林地、冰川和未利用地呈减少趋势。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幅程度不同,其中建设用地变幅最大。耕地和建设用地持续增加,主要来源是未利用地;2030年在惯性发展情景下,耕地和建设用地将大幅度增加,林地、水域和冰川变化微弱,草地和未利用地大幅度减少;而在生态保护情景下,耕地和建设用地的扩张将得到制约,增加幅度明显降低,林地、草地和水域面积全部呈增加趋势且增加幅度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 土地利用转移 土地利用模拟 新疆于田县
下载PDF
新疆于田县绿洲区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14
2
作者 陈云飞 曾妍妍 +3 位作者 周金龙 王松涛 杜江岩 刘延锋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63-273,共11页
以新疆于田县绿洲区为研究区,对1 165组表层土壤样品的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测定。通过综合运用多元统计分析、地统计学、空间自相关理论、空间分析和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和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以新疆于田县绿洲区为研究区,对1 165组表层土壤样品的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测定。通过综合运用多元统计分析、地统计学、空间自相关理论、空间分析和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和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 165组土壤采样点中,有3个取样点超过风险筛选值,非农用地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均值均低于新疆土壤背景值,农用地中Cd、Hg、Cr含量均值大于新疆土壤背景值; Cd、Pb的变异函数理论模型为指数模型,Hg、As、Cr、Cu、Ni、Zn的变异函数理论模型为球状模型,Cd块金系数小于25%,说明Cd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其他元素块金系数介于25%~50%之间,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土壤重金属空间自相关莫兰指数均大于0。县域尺度内,土壤重金属具有一定的空间正相关分布,其空间分布格局总体呈从研究区中心向四周含量逐渐减小的趋势。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在不同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类型下呈现的分布特征不同。Hg、As、Pb、Cr、Cu、Ni、Zn具有相同的来源,其含量还受土壤质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 变异函数 自相关 空间分布特征 新疆于田县
下载PDF
新疆于田县流水青铜时代墓地发掘简报 被引量:11
3
作者 巫新华 艾力江 +5 位作者 不都卡迪尔 买提哈斯木 艾再孜 覃大海 张铁男 马赛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9-36,共18页
一、地理环境及发掘经过流水墓地位于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阿羌镇流水村(现名喀什塔什)附近,地处昆仑山深处克里雅河上游河道与喀什塔什河(流水河)交汇处的阿克布拉克台地,北距于田县城直线距离约68公里,东北距阿羌镇31.5公里(... 一、地理环境及发掘经过流水墓地位于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阿羌镇流水村(现名喀什塔什)附近,地处昆仑山深处克里雅河上游河道与喀什塔什河(流水河)交汇处的阿克布拉克台地,北距于田县城直线距离约68公里,东北距阿羌镇31.5公里(图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于田县 流水墓地 石围墓 石堆墓 青铜时代
原文传递
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M_S7.3地震直接经济损失和恢复重建经费评估 被引量:3
4
作者 葛鸣 常想徳 +5 位作者 伊力亚尔.阿不力孜 谭明 姚远 孙静 陈建波 李帅 《内陆地震》 2014年第2期104-112,共9页
新疆于田县MS7.3地震造成灾区房屋、生命线工程、水利设施、农业及牧业等出现不同程度的破坏。通过震害调查,按照国家标准的原则和方法,评估出此次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和震后恢复重建经费,并且分析了此次地震的灾害损失特点。
关键词 新疆于田县Ms7 3地震 地震直接经济损失 恢复重建
下载PDF
自然与人文交互作用下的干旱区典型绿洲耕地动态变化驱动力分析--以新疆于田绿洲为例 被引量:5
5
作者 田源 丁建丽 +3 位作者 塔西甫拉提.特依拜 张飞 张芳 罗江燕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62-1168,共7页
绿洲是干旱区独特的自然景观,是人们生产生活的载体。如何在保持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基础上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是关系到干旱区绿洲和谐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选取干旱区典型绿洲———于田县1949—2004年的自然与人文统... 绿洲是干旱区独特的自然景观,是人们生产生活的载体。如何在保持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基础上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是关系到干旱区绿洲和谐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选取干旱区典型绿洲———于田县1949—2004年的自然与人文统计资料,首先分析了五十余年来该县耕地变化的情况。然后从自然与人文两个角度对影响耕地面积变化的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自然因素往往构成一定区域绿洲发展的基本限制,人为因素在短时期内,对耕地的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这种作用如果顺应自然因素的限制,则对绿洲发展有利,绿洲稳定性增强;反之,绿洲稳定性减弱,由于新疆绿洲外围多为戈壁及沙漠,因此,对绿洲的利用要遵循自然规律,以保护绿洲为前提,合理利用水等自然资源,否则绿洲的面积随时都有可能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 耕地 自然 人文 动态变化 新疆于田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