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4年新疆于田MS7.3地震的发震构造及余震特征 被引量:2
1
作者 罗毅 胡应顺 +1 位作者 田云锋 张景发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8-56,I0001,共10页
利用2014年10月至2019年9月期间欧空局Sentinel-1卫星采集的合成孔径雷达数据分析了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MS7.3地震的震后形变场。结果表明,此次地震造成了南硝尔库勒断裂上明显的震后形变,首次从地震形变场的角度验证了此次地震的发... 利用2014年10月至2019年9月期间欧空局Sentinel-1卫星采集的合成孔径雷达数据分析了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MS7.3地震的震后形变场。结果表明,此次地震造成了南硝尔库勒断裂上明显的震后形变,首次从地震形变场的角度验证了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为NE向的左旋走滑断裂,而非部分研究所认为的近NS向断裂。由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得到的多年平均速率图显示主震的西侧仅出现了少量震后余滑且仍为强闭锁区,这意味着2008年和2014年于田两次MS7.3地震之间的区域仍存在发生强震的风险;在2014年主震的东侧,南硝尔库勒断裂和阿什库勒—硝尔库勒断裂呈蠕滑状态,故而余震较少,表明该区域近期发生强震的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4于田ms7.3地震 发震构造 震后形变 余震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下载PDF
2008年新疆于田M_(S)7.3地震前后CH_(4)和CO异常研究
2
作者 梁浩东 辛存林 +1 位作者 刘海博 施紫越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6-204,共9页
为了探究地震前后气体变化特征,使用差值法和异常指数法分析基于AIRS传感器提取的2008年新疆于田M_(S)7.3地震前后的CH_(4)和CO数据.结果表明,CH_(4)和CO气体柱浓度异常均出现在震前的2月且CO柱浓度变化早于CH_(4);空间上,CH_(4)气体柱... 为了探究地震前后气体变化特征,使用差值法和异常指数法分析基于AIRS传感器提取的2008年新疆于田M_(S)7.3地震前后的CH_(4)和CO数据.结果表明,CH_(4)和CO气体柱浓度异常均出现在震前的2月且CO柱浓度变化早于CH_(4);空间上,CH_(4)气体柱浓度异常沿康西瓦断裂-玉龙喀什断裂呈环状近东西向分布,CO气体柱浓度异常呈双环状分布,其中一个环带呈北西西向延伸,延伸方向与铁克里克断裂走向一致,另一个环带沿阿尔金断裂呈近东西向延伸.与本次地震有关的CH_(4)和CO异常应该是地震引起的地下气体沿断裂带逸散所致.CH.和CO柱浓度变化在地震活动期间呈显著负相关(R=-0.726),表明与CH_(4)和CO有关的化学变化可能是气体浓度异常的另一个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 CH_(4) 地震 新疆于田
下载PDF
利用两次新疆于田M_S7.3地震对图像信息方法可预测性的检验 被引量:10
3
作者 夏彩韵 张永仙 +1 位作者 张小涛 吴永加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12-322,共11页
以青藏构造块体为研究区域,采用以往利用图像信息方法预测M7.0地震得到的较好的计算参数(网格尺度为1平方度,预测时间窗口为8年),系统计算了青藏构造块体1993年以来的"地震热点"图像,特别研究了两次于田MS7.3地震前后的图像... 以青藏构造块体为研究区域,采用以往利用图像信息方法预测M7.0地震得到的较好的计算参数(网格尺度为1平方度,预测时间窗口为8年),系统计算了青藏构造块体1993年以来的"地震热点"图像,特别研究了两次于田MS7.3地震前后的图像信息演化过程,并通过ROC方法和R值评分方法检验,对图像信息方法在该地区的预测效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 2008年3月21日于田MS7.3地震和2014年2月12日于田MS7.3地震均发生在地震热点上,且发生在平均发震概率随时间变化的峰值点年份.2在回溯性检验的时间段内青藏构造块体共发生9次M≥7.0地震,其中6次地震前震中附近均有稳定的地震热点出现,包括两次于田MS7.3地震.1996年喀喇昆仑山口MS7.1地震及2008年汶川MS8.0地震只在个别预测时间窗内出现地震热点,并没有出现稳定的地震热点演化过程,而1996年丽江地震发生前震中附近则没有出现地震热点.该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存在差异,值得进一步研究.3 ROC检验和R值评分结果均显示图像信息方法在本文采用的模型参数下对大地震具有较好的中长期预测效果.本文还根据目前存在的地震热点给出了青藏高原块体2014年以后M7.0地震发生概率高的3个可能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信息方法 地震热点 新疆于田ms7.3地震 青藏构造块体 地震可预测性
下载PDF
2014年新疆于田M_S7.3级地震:巴颜喀喇地块侧向挤出的构造响应 被引量:14
4
作者 吴传勇 张竹琪 +6 位作者 赵翠萍 吴国栋 刘建明 陈建波 胡伟华 宋和平 姚远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226-3237,共12页
青藏高原中北部的巴颜喀喇地块是近年来强震最为活跃的地区,自1997年以来在地块周围发生了一系列7级以上地震.2014年于田MS7.3级地震就发生在该地块西边界附近的硝尔库勒盆地南缘,该区是阿尔金断裂、康西瓦断裂和东昆仑断裂等多组不同... 青藏高原中北部的巴颜喀喇地块是近年来强震最为活跃的地区,自1997年以来在地块周围发生了一系列7级以上地震.2014年于田MS7.3级地震就发生在该地块西边界附近的硝尔库勒盆地南缘,该区是阿尔金断裂、康西瓦断裂和东昆仑断裂等多组不同走向大型走滑活动断裂带的交汇部位,不同断裂走向的突然转变及滑动速率差异使该地区形成局部的拉张应力状态,发育了多条NE和近SN向的左旋正断裂.通过余震分布、震源机制解结果等资料分析,认为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为阿尔金断裂西南端的一条次级断裂——硝尔库勒断裂,地震破裂特征为左旋走滑兼正断性质.在巴颜喀喇地块这一轮的强震活动中,其北边界和东边界都显示块体向东挤出约7m的位移量,但块体西边界产生的伸展量明显与整个块体向东的位移量不协调,2014年于田MS7.3级地震是巴颜喀喇地块向东挤出的构造响应和应变调整.模拟结果显示阿尔金主断裂上的库仑应力有所增加,东昆仑—柴达木地块可能为下一个强震活跃区,特别是阿尔金断裂的中西段,是今后应该重点关注和监视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田ms7.3地震 阿尔金断裂带 侧向挤出 构造响应 巴颜喀喇地块
下载PDF
基于GF-1卫星影像解译2014年新疆于田M_S7.3地震同震地表破裂带 被引量:18
5
作者 徐岳仁 陈立泽 +4 位作者 申旭辉 洪顺英 王辉 荆凤 董彦芳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1-71,共11页
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发生MS7.3地震,震中位于平均海拔5 500m的藏北地区。本文利用国产GF-1号卫星对震前、震后数据进行对比解译,快速获取了该次地震的同震地表破裂带,破裂带沿硝尔库勒盆地南缘的多个洪积扇体后缘发育,断续延伸,走向NE... 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发生MS7.3地震,震中位于平均海拔5 500m的藏北地区。本文利用国产GF-1号卫星对震前、震后数据进行对比解译,快速获取了该次地震的同震地表破裂带,破裂带沿硝尔库勒盆地南缘的多个洪积扇体后缘发育,断续延伸,走向NEE62°,以弧形断层陡坎为主,未见明显水平位错,长度约9km。阿尔金断裂在硝尔库勒盆地共发育3条分支断裂,均发育古地震破裂带,其中沿盆地北缘和中部的分支断裂未见同震破裂,最新地表破裂带位于南缘断裂的东北段。结合震后余震分布,确认该次地震的发震构造为硝尔库勒南缘断裂,是青藏高原北部阿尔金断裂带西段尾端张性区的一次新破裂事件。本次应用也展现了国产高分辨率数据在中国西部高海拔地区地震应急工作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震构造 于田ms7.3地震 同震地表破裂带 阿尔金断裂 硝尔库勒盆地 GF-1卫星
下载PDF
新疆于田7.3级地震前瞻性预测回顾及其震后趋势分析 被引量:18
6
作者 秦四清 薛雷 +1 位作者 李培 李国梁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79-684,共6页
基于作者提出的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与相关预测方法,作者曾对于田地震区未来震情进行了前瞻性预测分析,给出了该地震区强(大)震事件的震级、震中经纬度、震源深度以及临界Benioff应变值四要素预测结果.将上述四要素预测结果与2... 基于作者提出的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与相关预测方法,作者曾对于田地震区未来震情进行了前瞻性预测分析,给出了该地震区强(大)震事件的震级、震中经纬度、震源深度以及临界Benioff应变值四要素预测结果.将上述四要素预测结果与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MS7.3级地震参数进行比较,表明:四要素预测值与实际值相差不大,对于田地震区的前瞻性中长期预测结果可信.此外,本文认为2008年新疆于田—策勒ML6.6级震群事件是2014年新疆于田7.3级地震发震的直接导火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田地震 锁固段 预测方法 新疆于田7 3级地震
下载PDF
2014年新疆于田M_S7.3强震构造背景及其与2008年M_S7.3地震之间的关系讨论 被引量:10
7
作者 程佳 刘杰 +2 位作者 盛书中 姚琪 刘代芹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3-150,共8页
首先介绍了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MS7.3地震的区域构造背景与断裂活动情况;然后分析了此次MS7.3地震震中位置以及周边历史地震震源机制特征,认为2014年2月12日于田MS7.3地震发生在阿什库勒断裂东支上,2014年MS7.3地震和2008年MS7.3地震... 首先介绍了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MS7.3地震的区域构造背景与断裂活动情况;然后分析了此次MS7.3地震震中位置以及周边历史地震震源机制特征,认为2014年2月12日于田MS7.3地震发生在阿什库勒断裂东支上,2014年MS7.3地震和2008年MS7.3地震是阿尔金断裂带南端尾部向西南方向延伸,由左旋走滑为主逐渐转变为拉张作用为主的过程中,在阿什库勒断裂带不同位置发生的2次地震,它们存在着相同的力源作用,2008年MS7.3地震对2014年MS7.3地震的发生有促进作用;最后利用分层地壳模型计算了2008年MS7.3地震对2014年MS7.3地震的库仑应力作用,结果同样显示2008年MS7.3地震促进了2014年MS7.3地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4年于田ms7.3地震 构造背景 发震断层 2008年于田ms7.3地震
下载PDF
2008年新疆于田M_S7.3地震前区域地震活动和应力状态特征初步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王琼 聂晓红 温和平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35-244,共10页
从区域地震活动和中等地震震源机制特征的角度,初步研究了2008年新疆于田7.3级地震前区域地震活动和应力场的应力状态特征.结果表明,于田7.3级地震前区域地震活动存在中短期异常特征.一方面,该地震前1年其震区500km范围内中强震以及西... 从区域地震活动和中等地震震源机制特征的角度,初步研究了2008年新疆于田7.3级地震前区域地震活动和应力场的应力状态特征.结果表明,于田7.3级地震前区域地震活动存在中短期异常特征.一方面,该地震前1年其震区500km范围内中强震以及西昆仑地震带和阿尔金地震带3.5级以上地震出现了增强活动;另一方面,该地震前出现了4级地震孕震空区和近乎共扼分布的3.5级地震密集条带异常图象.于田7.3级地震前新疆区域应力场和震源区及其附近局部应力场的应力状态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拉张作用力相对挤压作用力有所加强.这可能是于田7.3级地震前新疆和于田震区及其附近具有正断层性质的中等地震增多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8年新疆于田地震 区域地震活动 应力状态
下载PDF
青藏高原西北部区域地壳形变、构造地貌与孕震构造模型研究——以2008年与2014年新疆于田7.3级地震为例 被引量:9
9
作者 葛伟鹏 袁道阳 +1 位作者 邵延秀 陈继锋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10-723,共14页
为了清晰认识发生于青藏高原西北部2008年与2014年的两次于田MS7.3地震发震构造环境与构造地貌特征,本文利用DEM(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分析"喀喇昆仑—西昆仑—康西瓦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结合区域活动断裂研究资料、相对于塔里木盆地... 为了清晰认识发生于青藏高原西北部2008年与2014年的两次于田MS7.3地震发震构造环境与构造地貌特征,本文利用DEM(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分析"喀喇昆仑—西昆仑—康西瓦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结合区域活动断裂研究资料、相对于塔里木盆地的两期GPS速度场资料和区域运动学特征等讨论两次MS7.3地震所处的青藏高原西北部区域构造环境和地壳运动学特征,分析喀喇昆仑断裂、阿尔金断裂康西瓦段、龙木错-邦达错断裂及贡嘎错断裂所围限的西昆仑地块的地质构造背景、阿尔金断裂西南端发震断裂活动性及孕震环境等发震构造基本条件;进而利用"地形剖面"方法及断裂分布特征分析震源区的地形地貌特征,给出晚第四纪以来的地貌形态与发震构造的关系,从区域构造地貌学和GPS地壳运动学的角度探讨中上地壳变形特征及孕震过程;最后讨论区域孕震构造、克尔牙张性裂谷演化过程和地球动力学背景等。通过地形剖面及区域地貌综合分析新疆于田2008年MS7.3拉张型发震构造和2014年MS7.3走滑拉张型地震的发震构造特点的区别,认为2014年发生的地震可能与2008年MS7.3地震同震库伦应力变化、触发过程及震后变形过程密切相关,并且青藏高原西北部地区存在明显的东西向拉张性构造单元,可能与青藏高原1015 Ma以来的地壳减薄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于田7.3地震 数字高程模型 地形地貌特征 GPS速度场 发震构造模型 青藏高原西北部 区域地壳运动特征 区域孕震构造
下载PDF
2014年新疆于田M_S7.3地震序列特征及早期趋势判断 被引量:4
10
作者 宋春燕 张琳琳 +2 位作者 聂晓红 夏爱国 魏芸芸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58-564,669,共7页
介绍了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MS7.3地震的基本参数、发震构造和地震序列特征,并与2008年于田MS7.3地震序列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2014年于田MS7.3地震有MS5.4直接前震,序列强余震频次低、余震衰减较快,目前最大余震震级为MS5.7;... 介绍了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MS7.3地震的基本参数、发震构造和地震序列特征,并与2008年于田MS7.3地震序列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2014年于田MS7.3地震有MS5.4直接前震,序列强余震频次低、余震衰减较快,目前最大余震震级为MS5.7;通过分析历史地震序列类型、计算于田单台序列的h值、b值、主震释放的能量与序列能量的比值等参数,初步判断于田MS7.3地震序列为"前震—主震—余震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田ms7.3地震 地震序列 强余震
下载PDF
2014年新疆于田M_S7.3地震序列和震源特征初步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孟令媛 周龙泉 +3 位作者 张小涛 杨文 姚琪 宋金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9-167,共9页
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发生MS7.3地震,震中位置36.1°N、82.5°E,震源深度约17km,于田地震发生在西昆仑断裂与阿尔金断裂交汇区内,基于远震波形记录反演的震源机制为走滑型,此次地震破裂比较集中,滑动主要分布在深部,破裂未出... 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发生MS7.3地震,震中位置36.1°N、82.5°E,震源深度约17km,于田地震发生在西昆仑断裂与阿尔金断裂交汇区内,基于远震波形记录反演的震源机制为走滑型,此次地震破裂比较集中,滑动主要分布在深部,破裂未出露地表。截至2014年2月23日12时00分,于田MS7.3地震序列中2、3级地震较为丰富,衰减较为正常,b值约为0.7,h值为1.29,等待时间法显示4.5级以上余震遵从线性关系,符合以往主-余型地震的特征。基于由断层面上滑动位移反演结果和震源参数计算得到的经验关系认为,于田地震的动态破裂过程为应力下调模式,即地震能量的释放可能并不十分完全,这与该地震b值小于2008年于田MS7.3、2012年于田MS6.2地震b值的特征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田ms7.3地震 地震序列 震源参数
下载PDF
2014年新疆于田M_S7.3地震及余震序列定位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冉慧敏 魏斌 +1 位作者 张志斌 赵庆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65-571,669,共7页
使用区域一维速度模型,利用单纯形法,结合和田台阵的方位角测定了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MS7.3地震的主震位置。使用双差定位方法对于田主震和465次余震序列进行了重新定位。结果表明:NS、EW和UD3个方向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13km、0.1... 使用区域一维速度模型,利用单纯形法,结合和田台阵的方位角测定了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MS7.3地震的主震位置。使用双差定位方法对于田主震和465次余震序列进行了重新定位。结果表明:NS、EW和UD3个方向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13km、0.14 km、0.15km,平均走时残差为0.012s。余震整体分布呈北东向展布,并向主震的西南和北东两个方向延伸,主震的西南方向长近40km、宽约30km,北东方向长近20km、宽约20km,震源深度集中在5-15km。余震序列的空间形态沿破裂显示了分段和非均匀特征:主震的西南方向地震数量较多,展布较宽,且近南北向分布,震源深度优势分布在5-15 km之间;北东方向地震较少,震源深度优势分布在5-10km之间;靠近山脉的地震震源要比远处的深。余震序列的时间特征为在震后的3天内,震源深度集中在5-15 km,此后的震源深度集中在5-10km,震源深度总体呈现变浅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田ms7.3地震 单纯形法 方位角 双差定位 重定位
下载PDF
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7.3级地震抗震安居(安居富民)房破坏比初步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谭明 常想德 +2 位作者 孙静 张涛 胡伟华 《内陆地震》 2014年第2期97-103,共7页
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MS7.3地震是新疆开展抗震安居(安居富民)房建设以来首次产生较大规模成灾破坏震例,以震区抗震房不同结构类型破坏程度和抽样调查数据确定震区抗震房Ⅵ度区和Ⅶ度区的破坏比,与新疆历史破坏性地震相似结构类型房屋... 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MS7.3地震是新疆开展抗震安居(安居富民)房建设以来首次产生较大规模成灾破坏震例,以震区抗震房不同结构类型破坏程度和抽样调查数据确定震区抗震房Ⅵ度区和Ⅶ度区的破坏比,与新疆历史破坏性地震相似结构类型房屋的破坏比进行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坏性地震 破坏比 安居 抗震 新疆 于田 结构类型 调查数据
下载PDF
2014年新疆于田M_S7.3地震强地面运动模拟及震动图预测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军 孙甲宁 +3 位作者 宋立军 毕雪梅 谭明 何金刚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14-923,共10页
基于地震动的时空衰减规律和传播特征,采用邻近地震监测台站地震动时程对1km×1km尺度的网格点进行近实时插值计算,同时结合场地效应对震区地震动参数进行修正,并以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MS7.3地震为例,计算震区格网内各点的地震时... 基于地震动的时空衰减规律和传播特征,采用邻近地震监测台站地震动时程对1km×1km尺度的网格点进行近实时插值计算,同时结合场地效应对震区地震动参数进行修正,并以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MS7.3地震为例,计算震区格网内各点的地震时程,同时以8s为时间间隔绘制出地震动峰值等值线图并将其连续播放,得到了于田MS7.3地震峰值地震动(PGV,PGA)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于田县东部至民丰县北部地区受场地条件影响,震区震害在软弱地基土层及浅地下水位等因素作用下对震区地震动具有明显的放大效应,预测的地震动特征与现场宏观调查结果是一致的.在当前强震台网分布不均匀的情形下,本文方法能较好地描述震区地震动特征,较客观地反映灾区的强地面运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田ms7.3地震 地震 监测台站 震动图
下载PDF
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M_S7.3地震震害调查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谭明 孙静 +6 位作者 李帅 陈建波 吴传勇 姚远 常想徳 王琼 伊力亚尔.阿不力孜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3-242,共10页
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县发生MS7.3地震,发震构造初步判断为阿尔金断裂带。推测极震区烈度为Ⅸ度,位于无人区;Ⅵ、Ⅶ度区为现场调查确定,共216个烈度调查点。地震造成新疆和田地区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7个县(市)的39个乡、镇(场)的房屋... 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县发生MS7.3地震,发震构造初步判断为阿尔金断裂带。推测极震区烈度为Ⅸ度,位于无人区;Ⅵ、Ⅶ度区为现场调查确定,共216个烈度调查点。地震造成新疆和田地区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7个县(市)的39个乡、镇(场)的房屋、市政和交通设施、农牧业基础设施等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本次地震较2008年3月21日于田MS7.3地震更靠近盆地,震害受场地条件影响明显,受灾范围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于田 7.3地震 地震现场 震害 调查分析
下载PDF
2014年新疆于田M_S7.3地震的地壳构造变形背景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博 朱爽 +1 位作者 楼关寿 周海涛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84-388,共5页
利用2011~2013年的流动GNSS观测资料及处理结果,获得了2014年于田MS7.3地震区域水平形变场。结果显示:(1)于田MS7.3地震发生在构造活动较强烈的阿尔金断裂带西端,其两侧的形变差异运动为8~9 mm/a,左旋运动是差异运动的主要成份;(2... 利用2011~2013年的流动GNSS观测资料及处理结果,获得了2014年于田MS7.3地震区域水平形变场。结果显示:(1)于田MS7.3地震发生在构造活动较强烈的阿尔金断裂带西端,其两侧的形变差异运动为8~9 mm/a,左旋运动是差异运动的主要成份;(2)发震区域的主应变是全区最突出的区域,张压大小相对均等,主张方向为南东东—北西西;(3)该地震发生在左旋形变的高梯度带上,其北部的塔里木盆地为较弱的右旋形变,其南部约150 km以外几乎无旋形变;(4)地震发生的部位为面应变性质转变的过渡带,其西为面膨胀区,其东为面收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SS观测资料 于田ms7.3地震 构造形变
下载PDF
新疆两次于田M_s7.3地震宏观异常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高小其 向阳 +8 位作者 杨晓芳 宋立军 孙甲宁 谭明 聂晓红 高丽娟 张涛 颜龙 梁卉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0-168,205,共9页
2008年3月21日和2014年2月12日在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先后发生两次Ms7.3地震,两次地震震中相距110 km.根据大震现场考察的结果,两次地震的宏观异常表现有较大差异.本文从发震构造、震源深度和震源机制的角度,结合发震时间和空间分布等,... 2008年3月21日和2014年2月12日在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先后发生两次Ms7.3地震,两次地震震中相距110 km.根据大震现场考察的结果,两次地震的宏观异常表现有较大差异.本文从发震构造、震源深度和震源机制的角度,结合发震时间和空间分布等,分析了两次于田地震宏观异常异同点的可能原因,初步总结了新疆地区地震宏观异常的空间分布特征、物理特征和时间特征,并结合哈萨克斯坦地震生物观测的研究现状,对我国现阶段的地震宏观观测给出一些建议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田地震 ms7.3地震 宏观异常 震源机制
下载PDF
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M_S7.3地震前地震活动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聂晓红 王琼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8-218,共11页
介绍了2014年于田MS7.3地震周围地质构造背景,研究分析了Ms7.3地震前新疆地区中小地震活动状态以及区域地震活动图像特征,并与2008年于田Ms7.3地震前区域地震活动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本次于田Ms7.3地震前2~3年新疆地区处... 介绍了2014年于田MS7.3地震周围地质构造背景,研究分析了Ms7.3地震前新疆地区中小地震活动状态以及区域地震活动图像特征,并与2008年于田Ms7.3地震前区域地震活动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本次于田Ms7.3地震前2~3年新疆地区处于中强地震连发活动状态,震前出现明显的3、4级地震平静状态;②Ms7.3地震前,区域地震活动存在中短期异常特征,即Ms7.3地震前3年,阿尔金地震带及震源区周围5级以上地震活动增强显著,而震源区东侧440km范围内4级地震出现长达5年的平静状态;Ms7.3地震前半年,震区附近出现了3、4级地震孕震空区和近乎共轭分布的3、4级地震密集条带异常图像;③本次Ms7.3地震前,新疆地区中强地震活动状态、中小地震活动异常图像均与2008年于田地震前存在较明显的差异,这可能与2次7级地震的孕震环境存在差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田ms7.3地震 地震活动特征 中短期异常
下载PDF
2014年新疆于田M_S7.3地震房屋震害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孙静 伊力亚尔.阿不力孜 +3 位作者 谭明 常想德 姚远 陈建波 《内陆地震》 2014年第2期113-120,共8页
对于田2014年2月12日MS7.3地震灾区各类房屋破坏现象进行了调查和整理,从房屋破坏、场地条件和房屋结构类型等几方面分析不同类型房屋的震害特征和震害原因,总结这次地震房屋的震害经验,提出今后抗震设防工作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新疆于田2014年2月12日Ms7 3地震 房屋震害 单层民房 砖混结构 框架结构
下载PDF
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M_S7.3级地震的回顾性预测讨论 被引量:5
20
作者 郭安宁 郭增建 《华南地震》 2014年第4期15-19,共5页
静中动判据、异年倍九律、三性法、高山峰指标是郭增建研究组提出的中期与短期的预测指标。用这几个指标回顾性地讨论了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南MS7.3级地震的中期和短临预测。
关键词 静中动判据 异年倍九律 三性法 高山峰指标 于田7.3地震 中期与短期预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