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艾比湖精河入湖口湖滨湿地土壤微生物区系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孝国 胡文革 +2 位作者 陈登稳 路李鹏 杨迪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72-976,共5页
本文以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内柽柳群落区、盐节木群落区和芦苇群落区等3种典型植被聚居区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3块样地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真菌的分布情况,了解艾比湖湿地土壤的质量与状况。结果表明:柽柳群落区土壤中微生物分布最... 本文以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内柽柳群落区、盐节木群落区和芦苇群落区等3种典型植被聚居区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3块样地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真菌的分布情况,了解艾比湖湿地土壤的质量与状况。结果表明:柽柳群落区土壤中微生物分布最多,芦苇群落区次之,盐节木群落区最少,各类微生物的分布情况与土壤含水量、pH、盐度及有机质含量无显著相关性。细菌数量在3个样地中随土层深度递增有增加的趋势,放线菌与真菌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这显示了3块样地中柽柳群落区土壤活性最高、肥力最好,盐节木群落区最差,因此,柽柳及芦苇等植物对改良该区域土壤质量有很大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艾比湖 湿地 土壤微生物 区系
下载PDF
新疆艾比湖地区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李艳红 楚新正 金海龙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9-42,共4页
利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新疆艾比湖地区1985~2003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和动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新疆艾比湖地区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不断增加,人均生态足迹从1985年的2.520hm^2增加至2003年的4.194hm^2,增加了66... 利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新疆艾比湖地区1985~2003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和动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新疆艾比湖地区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不断增加,人均生态足迹从1985年的2.520hm^2增加至2003年的4.194hm^2,增加了66.43%;人均生态足迹赤字从0.015hm^2增加至2003年的1.121hm^2。与全球和国内一些地区分析比较表明,新疆艾比湖地区1999年的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低于全球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低于全疆的平均水平。却高于全国的人均生态足迹需求。同时也处于全球人均生态承载力的范围,但超过中国和新疆的人均生态承载力水平;人均生态赤字也低于全球、中国以及全疆的平均水平。说明新疆艾比湖地区在全球尺度处于生态可持续发展状态,但在区域尺度处于不可持续状态,生态系统的压力较大。万元GDP的生态足迹高于全球、中国以及新疆的平均水平,说明艾比湖地区资源的利用效益比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动态变化 新疆艾比湖地区
下载PDF
新疆艾比湖东南缘K3孔晚新生代环境演化 被引量:3
3
作者 张金起 刘斌 +2 位作者 陈旭光 孙晓明 王云生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12-1021,共10页
新疆准格尔盆地艾比湖K3孔孔深500.8m,岩心采取率80.4%。依据光释光(OSL)测年、磁性地层学、磁化率、微体古生物(介形类和有孔虫)、孢粉学和岩相学研究,确定了K3孔晚新生代以来的环境演化过程:该孔钻遇地层属于约4.2Ma以来... 新疆准格尔盆地艾比湖K3孔孔深500.8m,岩心采取率80.4%。依据光释光(OSL)测年、磁性地层学、磁化率、微体古生物(介形类和有孔虫)、孢粉学和岩相学研究,确定了K3孔晚新生代以来的环境演化过程:该孔钻遇地层属于约4.2Ma以来沉积,在约3.6~4.2Ma时期此地是湖泊环境;大约自3.6Ma以来,伴随着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发生的哈密运动,该区沉积环境南半深湖和浅湖演变为滨湖和水下三角洲,研究区干旱化状况加剧;在约2.6~3.0Ma的上新世末期,形成盆地边缘和冲积扇体系;2.6Ma前后,在西域运动-盐水沟运动影响下,研究区是曲流河体系发育期;自“中更新革命”约0.8Ma以来,全区干旱化状况与现代相近。4.2Ma以来不连续的孢粉图示和介形类的分布,也显示了沉积动力和水体的复杂变化;构造-气候旋回控制了该地晚新生代环境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新生代 构造-气候旋回 环境演化 新疆艾比湖
下载PDF
新疆艾比湖流域耕地面积变化对艾比湖湖面面积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孙丽 高亚琪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10年第8期848-852,共5页
基于1950~2009年艾比湖流域耕地面积与湖面面积历史数据和卫星影像数据,研究艾比湖流域耕地面积变化对艾比湖湖面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艾比湖每年3~4月湖面面积最大,而4月以后特别是7月后,湖面面积减小;2000~2009年艾比湖湖面面积... 基于1950~2009年艾比湖流域耕地面积与湖面面积历史数据和卫星影像数据,研究艾比湖流域耕地面积变化对艾比湖湖面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艾比湖每年3~4月湖面面积最大,而4月以后特别是7月后,湖面面积减小;2000~2009年艾比湖湖面面积最大的是在2003~2004年,湖面面积最小的是在2008~2009年,且湖面面积呈逐年减小的趋势;艾比湖流域的耕地面积不断增加,且增速逐年增长,以2005~2009年的增加速度最高;相关性分析显示,艾比湖流域耕地面积与湖面面积之间呈线性负相关,且显著相关,表明流域耕地面积的增加会直接导致湖面面积的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面面积 流域耕地面积 相关性 新疆艾比湖
下载PDF
新疆艾比湖地区胡杨林生长监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艳红 于瑞德 +1 位作者 Overdieck 金海龙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第4期74-77,共4页
文章主要依据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生态学院景观与林业研究中心长期的实践经验监测形成的一套成熟的研究方法,对新疆艾比湖地区9个标准样地的胡杨林的生长情况进行准样地数据和树木数据监测,并提出其保护措施和方案。
关键词 生长监测方法 胡杨林 新疆艾比湖地区
下载PDF
风蚀作用对盐尘释放、输送过程的影响——以新疆艾比湖地区为例 被引量:8
6
作者 吉力力.阿不都外力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1-217,共7页
艾比湖地区处于准噶尔盆地西部,发源于准噶尔西部山口的大风流决定了该区风蚀作用的发展。由于人类活动而引起的艾比湖的干枯变成了新松散物质来源,最终导致了该区沙尘-盐尘暴的加剧。从1950年以来,随着准噶尔西部山麓平原的开垦和河道... 艾比湖地区处于准噶尔盆地西部,发源于准噶尔西部山口的大风流决定了该区风蚀作用的发展。由于人类活动而引起的艾比湖的干枯变成了新松散物质来源,最终导致了该区沙尘-盐尘暴的加剧。从1950年以来,随着准噶尔西部山麓平原的开垦和河道三角洲灌溉农业的发展,新疆第一大盐水湖——艾比湖水域面积也逐渐缩小,干涸湖底和湖滨地区荒漠化程度加剧,已成为中国西北方区域沙尘-盐尘暴主要来源地。研究该区风力运输机制和风蚀作用对盐尘释放、输送过程的影响,分析降尘物中盐分的化学成分、总量及沙尘暴的年内发生率和强度机制等。研究结果表明,干涸盐土湖底和盐漠沙丘的风蚀对盐尘的释放、输送过程起到积极地作用,它的形成与盐尘的扩散与沉降有密切的关系。随着离干涸湖底距离越远,沙尘暴的发生率、强度及降尘量也下降;降尘量为600 g·m^(-2)·a^(-1)(湖近)到70 g·m^(-2)·a^(-1)(离湖水面距离为100~200 km),其中盐分总量为14~27g·m^(-2)·a^(-1);最大盐分含量可达为77 g·m^(-2)·a^(-1)。离湖越远,盐分的钙和硫酸盐成分越高,钠和氯化物成分越低。最后提出了对艾比湖湖区采取筑坝与隔离技术,分离出常年积水区和干涸湖底区,稳定艾比湖的水域面积,综合利用生物、化学、物理的防治技术,种植梭梭、柽柳、胡杨等耐盐灌、乔木树种,治理干涸湖底盐土风蚀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沙尘暴 盐分 准噶尔山口 盐湖 干湖底部 新疆艾比湖
下载PDF
新疆艾比湖流域水资源供需关系预测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李艳红 金海龙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9-33,共5页
本文以2000年艾比湖流域的水资源利用现状为基础,建立了流域水资源供需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并结合流域的人口和经济发展状况,计算预测模拟了流域未来30年的可供水量、人口、工业产值、农业产值、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生态环境... 本文以2000年艾比湖流域的水资源利用现状为基础,建立了流域水资源供需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并结合流域的人口和经济发展状况,计算预测模拟了流域未来30年的可供水量、人口、工业产值、农业产值、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生态环境用水等主要8个指标的变化趋势及供需水平衡分析。根据预测结果,对目前和将来用水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流域水资源供需水平衡协调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需预测 系统动力学 新疆艾比湖流域
原文传递
新疆艾比湖野鸟H1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培东 刘庆庆 +7 位作者 肖陈城 陈创夫 王丹 依再提古丽·热依木江 王一帆 朱雅 王勇 李亚玲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8-42,49,共6页
旨在调查野鸟中存在的禽流感病毒,并为禽流感的防制提供依据。采集新疆艾比湖自然保护区野鸟的粪便棉拭子进行禽流感病毒的分离与鉴定,将PCR产物进行纯化后用T载体连接并转化到DH5α细胞中;菌液PCR鉴定后将目的菌液送至上海生工测序并... 旨在调查野鸟中存在的禽流感病毒,并为禽流感的防制提供依据。采集新疆艾比湖自然保护区野鸟的粪便棉拭子进行禽流感病毒的分离与鉴定,将PCR产物进行纯化后用T载体连接并转化到DH5α细胞中;菌液PCR鉴定后将目的菌液送至上海生工测序并比对测序结果,在NCBI上进行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从新疆艾比湖自然保护区野鸟的粪便棉拭子分离得到1株H1N2亚型禽流感病毒;经序列分析得知,该毒株为1株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且存在与多种亚型病毒的重配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艾比湖 野鸟 H1N2亚型禽流感病毒 分离鉴定 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鹅喉羚生境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2
9
作者 程亮 马合木提·哈力克 +5 位作者 师庆东 陈丽华 王德虎 热木图拉·阿卜杜克热木 艾孜孜江·乃比 彭佳宾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6583-6590,共8页
鹅喉羚是易危物种之一,利用现代空间分析技术快速准确评价其生境质量具有方法学意义和动物保护实际价值。以新疆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为评价区,通过全年不同季节多点野外调查,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对鹅喉羚的生境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进... 鹅喉羚是易危物种之一,利用现代空间分析技术快速准确评价其生境质量具有方法学意义和动物保护实际价值。以新疆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为评价区,通过全年不同季节多点野外调查,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对鹅喉羚的生境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进行了适宜性评价。主要结果与结论如下:1)构建了适宜于研究区的基于植被类型和水源地为主要评价因子的鹅喉羚生境适宜性评价指标;2)通过空间数据统计分析认为水源和植被是影响保护区鹅喉羚生境质量的重要因素,距水源地2000 m以内的胡杨、梭梭、柽柳群落最适合鹅喉羚的生存,距水源2000—5500 m的区域为水源的中度适合区域,距水源5500 m以外植被稀少的地区不适宜鹅喉羚的生存;3)研究区域鹅喉羚生境面积春季为2339 km2,夏季为2880 km2,秋季为2728 km2,冬季为2862 km2,分别占研究区域总面积的61.5%、75.6%、71.7%和75.2%;4)目前在保护区内活动的人群主要为保护区的管理人员,人类活动地区与鹅喉羚生存环境空间上具有重叠性,但人类活动强度尚没有显著影响到鹅喉羚的生存,保护区的存在为鹅喉羚的生存起到了重要保护作用;5)由于保护区上中游人类的生产与开发,保护区水资源不断减少,主要表现为地表水减少,地下水位下降,这可能成为影响鹅喉羚生境质量的主要因素。今后需要优化保护区内水资源的配置,尽量减少人类活动对鹅喉羚的干扰,以有利于鹅喉羚的生存繁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喉羚 生境适宜性评价 地理信息系统(GIS) 新疆艾比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