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究背景。Hayakawa在1996年提出的地磁垂直强度极化方法在我国广泛应用。该方法通过数值模拟获知一次源来自高空电离层的极化值小于1,源自于震源的极化值大于或约等于1(Hayakawa et al,1996),Hayakawa利用该方法对1993年的关岛8级地...1研究背景。Hayakawa在1996年提出的地磁垂直强度极化方法在我国广泛应用。该方法通过数值模拟获知一次源来自高空电离层的极化值小于1,源自于震源的极化值大于或约等于1(Hayakawa et al,1996),Hayakawa利用该方法对1993年的关岛8级地震进行研究,发现震前垂直强度极化Yz h值逐渐增大直到发震时达最大值,震后恢复。近年我国学者研究发现地震往往发生在台站出现极化值高值异常后的1个月时间内(冯志生等,2010),发震地点在异常空间等值线的阈值线附近(冯丽丽等,2021),这种极化值异常与外空场活动无关(何畅等,2017)。展开更多
基金partially supported by the research grants from Spark Program of Earthquake Sciences(XH213703Y)National Institute of Natural Hazards,Ministry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of China(No.ZDJ2020-09 and No.ZDJ2019-16).
文摘1研究背景。Hayakawa在1996年提出的地磁垂直强度极化方法在我国广泛应用。该方法通过数值模拟获知一次源来自高空电离层的极化值小于1,源自于震源的极化值大于或约等于1(Hayakawa et al,1996),Hayakawa利用该方法对1993年的关岛8级地震进行研究,发现震前垂直强度极化Yz h值逐渐增大直到发震时达最大值,震后恢复。近年我国学者研究发现地震往往发生在台站出现极化值高值异常后的1个月时间内(冯志生等,2010),发震地点在异常空间等值线的阈值线附近(冯丽丽等,2021),这种极化值异常与外空场活动无关(何畅等,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