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王贵与李香香》的版本变迁与文本修改
被引量:
9
1
作者
王荣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9-137,共9页
20世纪40年代出现在延安"解放区"的叙事诗歌《王贵与李香香》,随着建国前后"新的人民文艺"建设及其文本的"经典化"过程,以及当代中国社会及其意识形态的变迁,作品版本也经由出版者及作者的多次修改而形...
20世纪40年代出现在延安"解放区"的叙事诗歌《王贵与李香香》,随着建国前后"新的人民文艺"建设及其文本的"经典化"过程,以及当代中国社会及其意识形态的变迁,作品版本也经由出版者及作者的多次修改而形成了不尽相同的文学版本及其文本形态。本文从文献学及版本资料研究的角度着手,通过对其作品版本的流传及其变迁与文本修改的汇校及分析,探讨不同时期及其时代背景之下"当代文学"的政治印记及意义变化,以及中国当代叙事诗歌的艺术建构及其文学史叙述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的人民的文艺
谣曲体叙事诗
版本变迁
文本修改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民族经典的建构与传播——兼论《白毛女》70年的政治文化历史与实践
2
作者
杨文艺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132-134,共3页
《白毛女》经典地位确立和传播的过程所裹挟着的丰富的政治文化信息,使得长期以来对其的学术批评不仅在当代中国文艺实践方面,而且在社会历史及政治文化等层面都提供了充分的思想空间和争议性的学术话题。因此,从《白毛女》"经典&q...
《白毛女》经典地位确立和传播的过程所裹挟着的丰富的政治文化信息,使得长期以来对其的学术批评不仅在当代中国文艺实践方面,而且在社会历史及政治文化等层面都提供了充分的思想空间和争议性的学术话题。因此,从《白毛女》"经典"地位的建构和确立过程及其借助电影、政治外交等媒介和手段加以巩固和扩散的历史逻辑出发,反思"新的人民的文艺"体制下的美学规范与生产运作过程,对认识不断"集体"修改着的"红色经典"及其文艺传统,有着重要的文艺史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毛女》
“经典”
“
新的人民的文艺
”
“集体创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民族经典”的构建与传播及其当代启示——《阿诗玛》60年命运沉浮
3
作者
杨文艺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103-106,共4页
《阿诗玛》从民间叙事走向民族经典是建国后一体化政治的结晶。从艺术传播学、文学社会学等跨学科的角度考察《阿诗玛》"经典化"的过程,我们发现,《阿诗玛》从民间走向经典的过程绝不是一个单纯的"整理""改编&...
《阿诗玛》从民间叙事走向民族经典是建国后一体化政治的结晶。从艺术传播学、文学社会学等跨学科的角度考察《阿诗玛》"经典化"的过程,我们发现,《阿诗玛》从民间走向经典的过程绝不是一个单纯的"整理""改编""翻译"过程,而是一个政治导向、"集体创作"和媒体参与下的文化塑形过程,其间"新的人民的文艺"是这一文化符号的制度性动力,而民族"元语言"叙事模式向多语言叙事模式的转变则是这一过程的关键命题,媒体则通过"议程设置"不断地加强和再现了一种文化的话语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新的人民的文艺
”
现代传媒
“民族经典”
传统复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前线”意识与“在场写作”——论冀中文艺中的“世界革命”图景
4
作者
王琦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24年第1期151-172,共22页
引言长期以来,冀中文艺始终未能在抗战文艺研究中形成独立的研究范畴,而往往被含纳在以延安为中心的解放区文艺的整体视域。基于此,研究者对冀中文艺的探讨只能从以下路径展开,这包括对其继承苏区文艺“强烈的战斗性”2的追溯,对其作为...
引言长期以来,冀中文艺始终未能在抗战文艺研究中形成独立的研究范畴,而往往被含纳在以延安为中心的解放区文艺的整体视域。基于此,研究者对冀中文艺的探讨只能从以下路径展开,这包括对其继承苏区文艺“强烈的战斗性”2的追溯,对其作为“新的人民的文艺”3的文学史界定,乃至对其在变革与斗争中呈现根据地人民“新与美”4的美学品格的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放区
文艺
美学品格
研究范畴
抗战
文艺
苏区
文艺
在场写作
“
新的人民的文艺
”
含纳
原文传递
题名
论《王贵与李香香》的版本变迁与文本修改
被引量:
9
1
作者
王荣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
出处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9-137,共9页
文摘
20世纪40年代出现在延安"解放区"的叙事诗歌《王贵与李香香》,随着建国前后"新的人民文艺"建设及其文本的"经典化"过程,以及当代中国社会及其意识形态的变迁,作品版本也经由出版者及作者的多次修改而形成了不尽相同的文学版本及其文本形态。本文从文献学及版本资料研究的角度着手,通过对其作品版本的流传及其变迁与文本修改的汇校及分析,探讨不同时期及其时代背景之下"当代文学"的政治印记及意义变化,以及中国当代叙事诗歌的艺术建构及其文学史叙述等。
关键词
新的人民的文艺
谣曲体叙事诗
版本变迁
文本修改
Keywords
new people's art and literature
balladic epic
edition alteration
textual modification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民族经典的建构与传播——兼论《白毛女》70年的政治文化历史与实践
2
作者
杨文艺
机构
宿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出处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132-134,共3页
基金
安徽省教育厅"工程教育背景下<文学理论>课程教学的改革与研究"(2013JYXM239)
文摘
《白毛女》经典地位确立和传播的过程所裹挟着的丰富的政治文化信息,使得长期以来对其的学术批评不仅在当代中国文艺实践方面,而且在社会历史及政治文化等层面都提供了充分的思想空间和争议性的学术话题。因此,从《白毛女》"经典"地位的建构和确立过程及其借助电影、政治外交等媒介和手段加以巩固和扩散的历史逻辑出发,反思"新的人民的文艺"体制下的美学规范与生产运作过程,对认识不断"集体"修改着的"红色经典"及其文艺传统,有着重要的文艺史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
《白毛女》
“经典”
“
新的人民的文艺
”
“集体创作”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民族经典”的构建与传播及其当代启示——《阿诗玛》60年命运沉浮
3
作者
杨文艺
机构
宿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出处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103-106,共4页
基金
安徽省教育厅"工程教育背景下<文学理论>课程教学的改革与研究"(2013JYXM239)
2014年宿州学院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民间文化运动’与安徽地方民间文化资源和传播"
文摘
《阿诗玛》从民间叙事走向民族经典是建国后一体化政治的结晶。从艺术传播学、文学社会学等跨学科的角度考察《阿诗玛》"经典化"的过程,我们发现,《阿诗玛》从民间走向经典的过程绝不是一个单纯的"整理""改编""翻译"过程,而是一个政治导向、"集体创作"和媒体参与下的文化塑形过程,其间"新的人民的文艺"是这一文化符号的制度性动力,而民族"元语言"叙事模式向多语言叙事模式的转变则是这一过程的关键命题,媒体则通过"议程设置"不断地加强和再现了一种文化的话语地位。
关键词
“
新的人民的文艺
”
现代传媒
“民族经典”
传统复兴
分类号
J021 [艺术—艺术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前线”意识与“在场写作”——论冀中文艺中的“世界革命”图景
4
作者
王琦
机构
河北大学文学院
出处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24年第1期151-172,共22页
基金
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晋察冀战时乡村文艺运动与‘工农兵话语系统’的生成”(HB19ZW017)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引言长期以来,冀中文艺始终未能在抗战文艺研究中形成独立的研究范畴,而往往被含纳在以延安为中心的解放区文艺的整体视域。基于此,研究者对冀中文艺的探讨只能从以下路径展开,这包括对其继承苏区文艺“强烈的战斗性”2的追溯,对其作为“新的人民的文艺”3的文学史界定,乃至对其在变革与斗争中呈现根据地人民“新与美”4的美学品格的描述。
关键词
解放区
文艺
美学品格
研究范畴
抗战
文艺
苏区
文艺
在场写作
“
新的人民的文艺
”
含纳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J120.9 [艺术—艺术理论]
K26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王贵与李香香》的版本变迁与文本修改
王荣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民族经典的建构与传播——兼论《白毛女》70年的政治文化历史与实践
杨文艺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民族经典”的构建与传播及其当代启示——《阿诗玛》60年命运沉浮
杨文艺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前线”意识与“在场写作”——论冀中文艺中的“世界革命”图景
王琦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24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