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花粉、炭化种子等生物指标记录可以提供有关早期植被与农业活动方面的信息。研究显示,下河遗址地区在距今5300~4700 cal a BP之间植被类型以草原为主,仅在河谷地区与山区有少量乔木生长;该地先民在仰韶时代晚期农业活动以旱作农业...综合花粉、炭化种子等生物指标记录可以提供有关早期植被与农业活动方面的信息。研究显示,下河遗址地区在距今5300~4700 cal a BP之间植被类型以草原为主,仅在河谷地区与山区有少量乔木生长;该地先民在仰韶时代晚期农业活动以旱作农业为主,广泛种植粟类作物,伴随少量黍类作物;另外,较多数量草木犀植物种子的出现可能暗示该地先民利用植物资源饲养牲畜,但仍需进一步研究,以获得更多证据的支持。展开更多
"中澳联合考古队在伊洛河流域的区域系统考古调查,在26个遗址发现炭化植物遗存,年代从公元前6千纪至前1300年(树轮校正年代)。这些植物遗存记录了华北地区作物、野草和其他植物的漫长历史,它也证明作为考古调查一部分的土样采集和..."中澳联合考古队在伊洛河流域的区域系统考古调查,在26个遗址发现炭化植物遗存,年代从公元前6千纪至前1300年(树轮校正年代)。这些植物遗存记录了华北地区作物、野草和其他植物的漫长历史,它也证明作为考古调查一部分的土样采集和浮选的成效。作物遗存的10个加速器质谱测年(AMS)数据有助于对该地区农业发展历史的评估。粟(Setaria italica subsp.italica)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即已种植,在随后的至少四千年里是主要的栽培作物。黍(Panicum milliaceum)的重要性则一直不很显著。水稻(Oryza sativa)在公元前3000年(校正年代)左右出现,但它显然不是一种重要的本地作物。小麦在公元前1600~1300年(校正年代)间日益成为举足轻重的栽培作物。草随时代变化,多一年生草类,某些草类可能是家养动物的饲料。以粟、小麦和豆类等旱地作物种植为主,辅以少数水稻栽培的华北农业传统,因此至少可以上溯到公元前1600-1300年前的早商时代。"上面的话,原是这篇文章的内容提要,它把文章的主要内容及其方法论意义都说明白了,我把它抄写在这里,以为读者导引。展开更多
文摘综合花粉、炭化种子等生物指标记录可以提供有关早期植被与农业活动方面的信息。研究显示,下河遗址地区在距今5300~4700 cal a BP之间植被类型以草原为主,仅在河谷地区与山区有少量乔木生长;该地先民在仰韶时代晚期农业活动以旱作农业为主,广泛种植粟类作物,伴随少量黍类作物;另外,较多数量草木犀植物种子的出现可能暗示该地先民利用植物资源饲养牲畜,但仍需进一步研究,以获得更多证据的支持。
文摘"中澳联合考古队在伊洛河流域的区域系统考古调查,在26个遗址发现炭化植物遗存,年代从公元前6千纪至前1300年(树轮校正年代)。这些植物遗存记录了华北地区作物、野草和其他植物的漫长历史,它也证明作为考古调查一部分的土样采集和浮选的成效。作物遗存的10个加速器质谱测年(AMS)数据有助于对该地区农业发展历史的评估。粟(Setaria italica subsp.italica)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即已种植,在随后的至少四千年里是主要的栽培作物。黍(Panicum milliaceum)的重要性则一直不很显著。水稻(Oryza sativa)在公元前3000年(校正年代)左右出现,但它显然不是一种重要的本地作物。小麦在公元前1600~1300年(校正年代)间日益成为举足轻重的栽培作物。草随时代变化,多一年生草类,某些草类可能是家养动物的饲料。以粟、小麦和豆类等旱地作物种植为主,辅以少数水稻栽培的华北农业传统,因此至少可以上溯到公元前1600-1300年前的早商时代。"上面的话,原是这篇文章的内容提要,它把文章的主要内容及其方法论意义都说明白了,我把它抄写在这里,以为读者导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