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2篇文章
< 1 2 6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北部湾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概述
1
作者 陈虞添 《新丝路》 2024年第14期87-89,共3页
广西北部湾地区地貌类型丰富,河流众多,有山岗、洞穴、滨海贝丘等类型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文章对广西北部湾地区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进行初步梳理,阐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现状、类型及特征,并对年代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广西北部湾 新石器时代 文化遗存
下载PDF
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演进预测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旭 华俊杰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22-30,共9页
以辽西地区新石器时期的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和小河沿文化遗址为研究对象,使用ArcGIS软件对各文化时期遗址数据进行提取,借助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构建辽西地区新石器时期遗址的分布预测模型,得出遗址分布与... 以辽西地区新石器时期的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和小河沿文化遗址为研究对象,使用ArcGIS软件对各文化时期遗址数据进行提取,借助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构建辽西地区新石器时期遗址的分布预测模型,得出遗址分布与海拔高程等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生成辽西地区新石器时期遗址分布概率图。研究结果表明,辽西地区新石器时期聚落选址与自然地理要素关系密切,河流对遗址分布影响较大,海拔高程、坡度影响其次,坡向影响最弱。遗址预测模型显示较高概率分布区集中分布于距离河流较近的河谷、丘陵地带和地势较高的台地。预测模型可为探讨辽西地区史前人地关系演变提供重要参考,为考古发掘工作提供科学判断与决策支持,提高考古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GISTIC回归模型 辽西地区 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 分布特征 预测
下载PDF
饮食人类学视域下新石器时期广西生计方式与饮食构成探究
3
作者 黄怡 《歌海》 2024年第3期141-148,共8页
饮食是人类一项基本的生理活动,更是一项重要的文化活动。新石器时期是人类饮食文化的萌芽时期,结合考古学资料和相关的文献记载,对广西境内几个重点文化遗址的发掘情况进行梳理,从饮食人类学的角度对当时的生计方式与饮食构成加以分析... 饮食是人类一项基本的生理活动,更是一项重要的文化活动。新石器时期是人类饮食文化的萌芽时期,结合考古学资料和相关的文献记载,对广西境内几个重点文化遗址的发掘情况进行梳理,从饮食人类学的角度对当时的生计方式与饮食构成加以分析,对揭示当时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器时期 饮食文化 饮食人类学 生计方式
下载PDF
试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互动关系——以贵州北盘江流域董箐出土陶器和石器为例
4
作者 陈冲 杨孝军 +1 位作者 周尚书 陈柳 《国学(汉斯)》 2023年第2期189-194,共6页
贵州具有大量的新石器文化遗存,众多文化遗存承载大约七千年多年的优秀历史文化。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是以石器和少量的陶器蕴含的历史文化最为凸显。本文通过运用地层学和类型学及文化因素分析法对北盘江、南盘江、广西红水河以及右江... 贵州具有大量的新石器文化遗存,众多文化遗存承载大约七千年多年的优秀历史文化。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是以石器和少量的陶器蕴含的历史文化最为凸显。本文通过运用地层学和类型学及文化因素分析法对北盘江、南盘江、广西红水河以及右江流域之间的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和石器进行分析,发现文化遗存之间除了存在一定的文化传播和文化传承及文化演变关系之外,且存在一定的文化互动关系,其实质早在新石器时期,早期人类以河流流域为交通枢纽,促使我国西南地区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形成交流、交融和交往等互动关系,为研究我国西南民族地区文化互动、文化互通、文化共享提供一定的科学研究价值及史料价值,同时为新时代所倡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存 文化互动
下载PDF
重庆丰都玉溪遗址群 最早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存 被引量:5
5
作者 邹后曦 袁东山 《中国三峡建设》 2007年第6期71-74,共4页
重庆丰都玉溪遗址比巫山大溪文化更早2000年,它的发掘大大更改了库区早期人类活动的时间表。这座西南地区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书写了迄今三峡最长、最为完整的古代文化史,是三峡文化的"见证者"。在辉煌史前文化之后,玉... 重庆丰都玉溪遗址比巫山大溪文化更早2000年,它的发掘大大更改了库区早期人类活动的时间表。这座西南地区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书写了迄今三峡最长、最为完整的古代文化史,是三峡文化的"见证者"。在辉煌史前文化之后,玉溪文化并未中断:商周人的尖底杯仍躺在垃圾坑里;东周的一种"花边圜底小罐"亦进入考古者视野;从汉代到六朝,在遗址高出江岸台地约30米处,一座座砖室墓矗立于小山上,里面放满各色精美的陶、瓷、铜铁器。唐代,玉溪一度成为宗教盛行地。宋代,这里甚至出现了商业的繁华。明代,玉溪河边第一次兴起了冶炼工业。这可能是当时中国最早的炼锌窑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遗址 文化遗存 玉溪河 新石器时期 丰都 重庆 三峡文化 大溪文化
下载PDF
晋南地区新石器时期考古学文化的新认识 被引量:25
6
作者 田建文 薛新民 杨林中 《文物世界》 1992年第2期35-44,34,共11页
一点的认识是面的认识的基础。1991年5~6月,我们重点复查了山西省翼城县东部的北橄、南橄、东木坂、贯上堡、殿儿垣等遗址,新发现了枣园、南卫二遗址,对这一小区域新石器时期的考古学文化面貌有了较清楚的认识。进而形成对整个晋南地... 一点的认识是面的认识的基础。1991年5~6月,我们重点复查了山西省翼城县东部的北橄、南橄、东木坂、贯上堡、殿儿垣等遗址,新发现了枣园、南卫二遗址,对这一小区域新石器时期的考古学文化面貌有了较清楚的认识。进而形成对整个晋南地区亲斤石器时期考古学文化的初步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学文化 新石器时期 尖底瓶 晋南地区 文化性质 老官台文化 夹砂陶 泥质陶 仰韶 石器时代文化
下载PDF
解惑与求真——在“环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末期文化暨广富林遗存学术研讨会”的讲话 被引量:8
7
作者 张忠培 《南方文物》 2006年第4期6-8,共3页
关键词 学术研讨会 环太湖地区 新石器时代 文化遗存 学术会议
下载PDF
1982年秭归县柳林溪发掘的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存 被引量:3
8
作者 陈振裕 杨权宜 《江汉考古》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12,共12页
1982年秭归县柳林溪发掘的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存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981年4月28日至5月7日,湖北省三峡考古小组第二次发掘了秭归县柳林溪遗址,发掘面积共计110平方米。这次发掘不但发现了丰富的商周文化遗存,而且发... 1982年秭归县柳林溪发掘的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存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981年4月28日至5月7日,湖北省三峡考古小组第二次发掘了秭归县柳林溪遗址,发掘面积共计110平方米。这次发掘不但发现了丰富的商周文化遗存,而且发现了重要的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存。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早期 秭归县 早期文化 文化遗存 考古研究所 稻谷壳 陶器 长江中游地区 柳林 大溪文化
下载PDF
永远的图腾——新石器至西周时期玉器中的龙凤文化
9
作者 员雪梅 蔡克勤 陈宝国 《科学中国人》 2002年第1期46-49,共4页
中国是尊崇龙凤的国家,中国文化中蕴含着丰厚的龙凤文化。 这从一些风俗、史话中便可领略一斑。中国被世人称为“龙的国度”,炎黄子孙称为“龙的传人”。龙作为中国人的象征,已为寰宇所接受。 龙、凤作为东方古老华夏部落的图腾,由来已... 中国是尊崇龙凤的国家,中国文化中蕴含着丰厚的龙凤文化。 这从一些风俗、史话中便可领略一斑。中国被世人称为“龙的国度”,炎黄子孙称为“龙的传人”。龙作为中国人的象征,已为寰宇所接受。 龙、凤作为东方古老华夏部落的图腾,由来已久,在原始社会晚期就已有记载可寻。龙,是以各种水族为主体(主要是海鳄、扬子鳄、蛇、龟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新石器时期 西周时期 龙凤文化
下载PDF
音乐考古学视野中的湖南新石器时期音乐文化
10
作者 柳青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44-145,共2页
原始社会是人类的第一个社会形态。学界一般将原始社会历史阶段主要划分为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两大历史文化阶段。
关键词 新石器时期 音乐考古学 音乐文化 湖南 原始社会 新石器时代 石器时代 社会形态
下载PDF
黄陂境内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锂 《江汉考古》 1987年第2期37-54,共18页
黄陂位于汉水东面,地处鄂东、鄂东北山区与江汉平原的交接地带,其地势北高南低,北依大别山脉。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遗存 文化遗存 遗址 屈家岭文化 红陶 江汉平原 文化类型 黑陶 文化堆积 陶器
下载PDF
关于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交集问题的探讨——兼论屈家岭下层及同类遗存的文化属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彭明麒 《江汉考古》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35-41,共7页
如果中国史前文化起源的“多元论”是学术界的共识(我们是在事物发展的阶段性原则基础上赞同这一理论的),那么也就必须正视由多元(源)发展形成的各文化系统以及自系统内各文化类型之间的交叉重合所呈现的复杂的文化现象,并对其作文化的... 如果中国史前文化起源的“多元论”是学术界的共识(我们是在事物发展的阶段性原则基础上赞同这一理论的),那么也就必须正视由多元(源)发展形成的各文化系统以及自系统内各文化类型之间的交叉重合所呈现的复杂的文化现象,并对其作文化的定量与定性分析,最终确定其在文化层次及区系类型中的位置。考古学研究中存在这样一种状况,即对某些文化面貌复杂(含有多种文化因素)的考古学文化遗存,或是置之不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因素 考古学文化 文化属性 文化遗存 原始文化 新石器时代 交叉重合 文化层次 交集 考古学研究
下载PDF
江西薛家岗类型文化遗存的发现和研究——四谈江西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家和 杨巨源 刘诗中 《东南文化》 CSSCI 1989年第3期148-155,222,共9页
我们在《再论樊城堆——石峡文化》稿中,根据赣江鄱阳湖流域的考古资料以及湘东、粤北、闽北等地的考古发现,认为考古者们已初步打通了赣江与湘江、北江、闽江上游古代文化联系的通道,并就樊城堆——石峡文化的内容、性质等作了阐述,指... 我们在《再论樊城堆——石峡文化》稿中,根据赣江鄱阳湖流域的考古资料以及湘东、粤北、闽北等地的考古发现,认为考古者们已初步打通了赣江与湘江、北江、闽江上游古代文化联系的通道,并就樊城堆——石峡文化的内容、性质等作了阐述,指出把樊城堆、筑卫城等归入所谓“山背文化”之中是不妥的.那么,樊城堆文化的早期阶段.即5000多年前的情形又是怎样呢?在这篇文章中,拟主要依据江西靖安郑家坳、九江县大王岭和新余市拾年山等遗址发掘资料,以及南昌、瑞昌县有关遗址调查材料,以论述与安徽薛家岗文化的密切关联诸问题,从而说明赣鄱地区在5000多年前,即与隔江相望的安徽江淮地区,皖鄂赣交界的鄂东地区古代文化上的联系与交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薛家岗文化 江西 新石器时代晚期 文化 文化遗存 樊城 遗址 长方形 泥灰 长江中
下载PDF
河南舞阳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稻作遗存的发现及古文化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陈报章 张居中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4期95-107,共13页
河南舞阳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样品中发现了大量水稻硅酸体(phytolith)和炭化稻米。形态学研究表明,贾湖古稻多数为栽培粳与偏粳稻,少部分为栽培籼与偏籼稻。该遗址文化层14C测年树轮校正值为8942~7868aBP,... 河南舞阳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样品中发现了大量水稻硅酸体(phytolith)和炭化稻米。形态学研究表明,贾湖古稻多数为栽培粳与偏粳稻,少部分为栽培籼与偏籼稻。该遗址文化层14C测年树轮校正值为8942~7868aBP,这是我国迄今所发现的最早的炭化稻米。这一发现将中国栽培水稻历史提早了一千多年,并把稻作起源地从长江流域推进到淮河流域,这对于我国乃至世界稻作起源的研究,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应用植物硅酸体、孢粉分析等古环境研究方法,复原了贾湖先民生活时期该区域的古生态环境,其时年平均气温至少较今高出2一3℃,年平均降水量较今高出150~200mm,属湿润的亚热带气候。本文较详尽地分析了古文化与古环境间的共轭辩证关系,阐释了贾湖先民较早开始稻作文化的原因,最后探讨了中国稻作文化起源的问题,提出了具有古气候和古文化边缘过渡效应的淮河流域或许是我国栽培稻起源地之一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硅酸体 水稻硅酸体 新石器时代遗址 文化生态学 河南舞阳贾湖 稻作遗存 淮河流域 贾湖类型 栽培稻 炭化稻米
下载PDF
固原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状况调查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永祥 高科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101-104,共4页
固原地区地处黄土高原西北边缘,属暖温带半干旱气候区,境内沟壑纵横,梁峁交错,在这样的环境状况下,原始先民主要生活在山谷中的河边台地以及塬边和沟壑区,以原始农业为主要经济形式,同时兼营畜牧、渔猎和采集,文化类型包含仰韶文化、马... 固原地区地处黄土高原西北边缘,属暖温带半干旱气候区,境内沟壑纵横,梁峁交错,在这样的环境状况下,原始先民主要生活在山谷中的河边台地以及塬边和沟壑区,以原始农业为主要经济形式,同时兼营畜牧、渔猎和采集,文化类型包含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及具有地域特色的海原菜园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原 新石器时代 文化遗存 分布状况
下载PDF
晋江、九龙江流域新石器和青铜时代文化遗存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春明 《南方文物》 1996年第3期41-47,共7页
晋江、九龙江流域新石器和青铜时代文化遗存吴春明晋江、九龙江流域史前考古田野工作起于解放前林惠祥教授在厦门、南安等地的调查研究。建国初期,配合大规模基建需要的文物普查使许多特征性很强的遗存都已出露,如各式几何印纹陶、石... 晋江、九龙江流域新石器和青铜时代文化遗存吴春明晋江、九龙江流域史前考古田野工作起于解放前林惠祥教授在厦门、南安等地的调查研究。建国初期,配合大规模基建需要的文物普查使许多特征性很强的遗存都已出露,如各式几何印纹陶、石戈、弧刃石锛等,说明这一地区古代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龙江流域 青铜时代文化 新石器时代遗址 闽江下游 史前文化 黄土仑类型 几何印纹陶 商周时期 文化遗存 贝丘遗址
下载PDF
大庆地区新石器时代至战国时期考古学文化概述
17
作者 史红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7年第3期132-134,142,共4页
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黑龙江省、吉林省两地考古工作者在大庆地区做了大量的考古工作,境内发现了众多史前文化遗存,填补了大庆地区史前考古的空白。尤其是肇源小拉哈、白金宝遗址的发现与发掘,极大丰富了本地区和松嫩平原乃至东北地... 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黑龙江省、吉林省两地考古工作者在大庆地区做了大量的考古工作,境内发现了众多史前文化遗存,填补了大庆地区史前考古的空白。尤其是肇源小拉哈、白金宝遗址的发现与发掘,极大丰富了本地区和松嫩平原乃至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夏至战国时期)的文化内容,为构建本地区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的时空框架奠定了夯实的基础。本文根据现有考古发掘材料,并结合相关学者研究成果,对大庆地区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的考古学文化进行简单梳理,总结本地区两时段考古学文化发展序列,以期对大庆地区古代文化的研究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 夏至战国时期 考古学文化
下载PDF
洞庭湖新石器文化遗址与古环境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杜耘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16-520,共5页
洞庭湖地区丰富的古文化遗址为研究历史时期环境演变提供了条件.洞庭湖在晚更新世末至早全新世呈现深切河谷与零星洼地湖泊共存的河湖切割平原景观.进入全新世暖期,人类活动开始在洞庭湖平原周边地区频繁出现;大溪文化时期人类已在平原... 洞庭湖地区丰富的古文化遗址为研究历史时期环境演变提供了条件.洞庭湖在晚更新世末至早全新世呈现深切河谷与零星洼地湖泊共存的河湖切割平原景观.进入全新世暖期,人类活动开始在洞庭湖平原周边地区频繁出现;大溪文化时期人类已在平原湖区中部开始渔猎活动;屈家岭文化时期人类活动从洞庭湖平原中部退出;龙山文化时期人类文化活动遗址向湖中推进,湖泊三角洲有所发展.商周至秦汉时期,洞庭湖三角洲平原发育,河间洼地湖泊、沼泽形成.魏晋以来,特别是长江分流入洞庭,导致了洞庭湖的迅速扩张.19世纪以后,由于大量泥沙入洞庭湖及人类围垦,使洞庭湖迅速淤浅,湖泊面积锐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环境 洞庭湖 新石器文化遗址 古遗址分布 皂布下层文化时期 大溪文化时期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新石器考古文化与古地理环境 被引量:24
19
作者 黄光庆 《地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508-517,共10页
珠江三角洲新石器时期的贝丘和沙丘类文化属沿海渔业文化带,其产生和发展与全新世海面变化及海陆变迁密切相关。贝丘和沙丘类古文化是随6000aBP以前的海侵而产生的;其文化的发展和盛衰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与珠江三角洲海陆环... 珠江三角洲新石器时期的贝丘和沙丘类文化属沿海渔业文化带,其产生和发展与全新世海面变化及海陆变迁密切相关。贝丘和沙丘类古文化是随6000aBP以前的海侵而产生的;其文化的发展和盛衰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与珠江三角洲海陆环境演变序列都十分吻合。高海面和海侵往往导致古文化的兴盛;低海面和海退却导致古文化的衰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新石器时期 考古文化 古地理环境
下载PDF
东周时期东江流域文化遗存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善德 郭菁菁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6-133,共8页
东江流域先秦文化遗存的发展脉络清晰,自成系列,乃东周时期形成岭南经济重心的基础。西瓜岭、梅花墩和银岗等陶瓷窑场以及沿海出土的陶器在东周时已形成了以惠阳平原为中心,覆盖珠江水系岭南地区的陶器交易圈。两广出土的东周金属器,惠... 东江流域先秦文化遗存的发展脉络清晰,自成系列,乃东周时期形成岭南经济重心的基础。西瓜岭、梅花墩和银岗等陶瓷窑场以及沿海出土的陶器在东周时已形成了以惠阳平原为中心,覆盖珠江水系岭南地区的陶器交易圈。两广出土的东周金属器,惠阳平原出土最多,并出有土著铜鼎铜钟等重器,是岭南土著青铜器的主要生产地。横岭山墓葬遗存显示了当时社会中的少部分人已经相对稳定地占有了大部分人的劳动,因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关系是合理的。归纳之,东周时期东江流域是岭南的经济重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周时期 文化遗存 东江流域 经济重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