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支架源性新破口——从支架力学损伤角度的思考 被引量:26
1
作者 董智慧 符伟国 +8 位作者 王玉琦 郭大乔 徐欣 陈斌 蒋俊豪 杨珏 史振宇 竺挺 石赟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1年第10期1031-1038,共8页
目的着重从力学损伤的角度分析胸主动脉腔内修复(TEVAR)术后并发人工血管内支架(简称支架)源性新破口(SINE)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本研究中SINE定义为:排除了腔内操作导致的医源性损伤和自然病程进展,由支架本身引起的、发生在支架... 目的着重从力学损伤的角度分析胸主动脉腔内修复(TEVAR)术后并发人工血管内支架(简称支架)源性新破口(SINE)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本研究中SINE定义为:排除了腔内操作导致的医源性损伤和自然病程进展,由支架本身引起的、发生在支架两端的新破口,出现在支架近端和远端者分别称为近端SINE和远端SINE。回顾性收集2000年8月至2008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TEVAR治疗的650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中22例并发SINE患者的临床资料,另有1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在外院完成初次TEVAR后14个月并发远端SINE来我院治疗。分析SINE发生的时间、临床表现、治疗、随访效果及其原因。结果本组有23例SINE共24处破口,其中近端SINE 15例(16处),远端SINE 7例(8处),1例患者先后在支架近、远端出现破口。我院SINE总体发生率为3.4%(22/650),死亡6例,死亡率为26.1%(6/23)。16处近端SINE均位于主动脉弓大弯侧,导致逆行性A型夹层。8处远端SINE均出现在撕裂的内膜片一侧,其中5例引起夹层动脉瘤持续增大,3例随访稳定。23例患者初次TEVAR治疗中支架均跨主动脉弓降部释放。结论 TEVAR术后并发SINE并不罕见,死亡率高。支架导致的力学损伤是SINE形成的重要潜在因素,支架设计和围手术期评估时重视该因素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人工血管内支架源性新破口 血管腔内手术
原文传递
再次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成功治疗位于两段未重叠覆膜支架间的支架源性新破口:一例并文献复习
2
作者 严高武 贺一伟 +4 位作者 范小萍 刘建平 杨国庆 李勇 赵林伟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 2021年第1期112-115,共4页
支架源性新破口(stent graft induced new entry,SINE)是指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后,在排除了TEVAR腔内操作导致的医源性损伤和自然病程进展,由支架本身引起的、发生于支架两端(近端和远端)的新... 支架源性新破口(stent graft induced new entry,SINE)是指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后,在排除了TEVAR腔内操作导致的医源性损伤和自然病程进展,由支架本身引起的、发生于支架两端(近端和远端)的新破口[1-2]。当前文献报道的SINE绝大多数位于支架的近端和远端,并分别被称为近端SINE(proximal SINE,pSINE)和远端SINE(distal SINE,dSINE)[3-6],而无其他类型SINE被报道。我院在临床工作中成功诊治1例位于两段未重叠覆膜支架间的SINE患者,这在当前文献中尚未见报道,现复习相关文献并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 支架源性新破口
原文传递
Stanford B主动脉夹层患者腔内修复术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3
作者 李庆 黄连军 +6 位作者 许尚栋 朱俊明 刘永民 郑斯宏 张宏家 郑军 孙立忠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1469-1471,共3页
目的探讨第二代覆膜支架进行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TEVAR)后患者早期及中期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间北京安贞医院大血管中心对383例急性和43例亚急性152例慢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腔内治疗术。术后患... 目的探讨第二代覆膜支架进行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TEVAR)后患者早期及中期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间北京安贞医院大血管中心对383例急性和43例亚急性152例慢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腔内治疗术。术后患者随访平均(27±14)个月,随访率99.6%,所有临床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统计分析。结果早期死亡率0.35%(2例),并发症发生率1.2%(6例内漏和3例脑梗死),出院后死亡率:0.35%(2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率5.5%(3例支架近端新破口并逆撕成A型夹层,26例支架远端新破口,3例内漏,0例截瘫)。再治疗率:5.2%(转手术治疗6例,再次腔内治疗24例,术后均无死亡和严重并发症)。结论本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应用第二代覆膜支架腔内治疗后早期和中期死亡率低,无截瘫,内漏发生率较以往报道的早期应用第一代支架的明显减少。主要并发症是覆膜支架导致的远端新破口,支架的设计仍需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并发症 腔内修复术 新破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