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新稻19号高产结构分析与配套栽培技术
被引量:
2
1
作者
刘贺梅
王书玉
+2 位作者
胡秀明
殷春渊
王和乐
《种业导刊》
2012年第1期12-13,共2页
对新稻19号进行高产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每穗实粒数的变异最大(cv=13.02%),与产量的相关最为密切(r=0.6048),对产量的通径(p=0.6571)和净贡献率(pr=0.3974)最大,其次为每公顷有效穗(cv=12.45%,r=0.2482,p=0.4569,pr=0.1134);千粒重...
对新稻19号进行高产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每穗实粒数的变异最大(cv=13.02%),与产量的相关最为密切(r=0.6048),对产量的通径(p=0.6571)和净贡献率(pr=0.3974)最大,其次为每公顷有效穗(cv=12.45%,r=0.2482,p=0.4569,pr=0.1134);千粒重是该品种的稳定性状,对产量的贡献极小。新稻19号每公顷8500kg的产量结构为:每公顷300万穗左右,每穗结实115粒左右,千粒重25g左右。配套栽培技术是:⑴适时播种,培育壮秧;⑵适时移栽,合理密植,每公顷基本苗90~120万株;⑶合理施肥,科学灌水,每公顷施纯氮225~280kg,氧化钾90~110kg,五氧化二磷80~100kg;浅水分蘖,够苗晾田,孕穗期小水勤灌,灌浆至成熟期浅水和湿润间歇灌溉,后期不早断水;⑷综合防治病虫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
稻
品种
新稻19号
高产结构
通径分析
栽培技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水稻新品种新稻19号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2
作者
唐振海
王书玉
+5 位作者
薛应征
张栩
刘贺梅
孙建权
王业强
胡秀明
《农业科技通讯》
2009年第9期116-118,共3页
新稻19号系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选育,河南省区域试验、生产试验表现具有产量高,抗病、抗倒性好,米质优良等优点,2009年4月通过河南省审定。经两年研究,得出其关键高产栽培技术为:通过稀播壮秧、小穴密植、平衡施肥、合理肥水管理等措...
新稻19号系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选育,河南省区域试验、生产试验表现具有产量高,抗病、抗倒性好,米质优良等优点,2009年4月通过河南省审定。经两年研究,得出其关键高产栽培技术为:通过稀播壮秧、小穴密植、平衡施肥、合理肥水管理等措施,在促进分蘖,稳定一定穗数基础上,提高成穗率,提高结实率,提高经济系数,从而获得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
稻
新稻19号
选育
栽培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粳稻新品种新稻19号产量构成及相关农艺性状分析
被引量:
3
3
作者
薛应征
胡宁
+3 位作者
孙建权
王书玉
刘贺梅
胡秀明
《中国种业》
2010年第4期52-53,共2页
对粳稻新品种新稻19号的主要农艺性状及其在河南省11个试验点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稻19号每穗总粒数、有效穗数变异系数较大,均与产量达显著正相关,其中每穗总粒数对产量的直接正向作用最大,有效穗数与每穗总粒数之间...
对粳稻新品种新稻19号的主要农艺性状及其在河南省11个试验点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稻19号每穗总粒数、有效穗数变异系数较大,均与产量达显著正相关,其中每穗总粒数对产量的直接正向作用最大,有效穗数与每穗总粒数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沿黄地区超级粳稻选育应注重选择较大穗型并兼顾有效穗数多的品种较易达到超高产育种目标。在栽培技术上,应主攻每穗总粒数、有效穗数,并协调有效穗数与每穗总粒数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
稻
新稻19号
产量构成
农艺性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稻19号高产结构分析与配套栽培技术
被引量:
2
1
作者
刘贺梅
王书玉
胡秀明
殷春渊
王和乐
机构
新乡市农业科学院
出处
《种业导刊》
2012年第1期12-13,共2页
文摘
对新稻19号进行高产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每穗实粒数的变异最大(cv=13.02%),与产量的相关最为密切(r=0.6048),对产量的通径(p=0.6571)和净贡献率(pr=0.3974)最大,其次为每公顷有效穗(cv=12.45%,r=0.2482,p=0.4569,pr=0.1134);千粒重是该品种的稳定性状,对产量的贡献极小。新稻19号每公顷8500kg的产量结构为:每公顷300万穗左右,每穗结实115粒左右,千粒重25g左右。配套栽培技术是:⑴适时播种,培育壮秧;⑵适时移栽,合理密植,每公顷基本苗90~120万株;⑶合理施肥,科学灌水,每公顷施纯氮225~280kg,氧化钾90~110kg,五氧化二磷80~100kg;浅水分蘖,够苗晾田,孕穗期小水勤灌,灌浆至成熟期浅水和湿润间歇灌溉,后期不早断水;⑷综合防治病虫害。
关键词
水
稻
品种
新稻19号
高产结构
通径分析
栽培技术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稻新品种新稻19号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2
作者
唐振海
王书玉
薛应征
张栩
刘贺梅
孙建权
王业强
胡秀明
机构
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
出处
《农业科技通讯》
2009年第9期116-118,共3页
文摘
新稻19号系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选育,河南省区域试验、生产试验表现具有产量高,抗病、抗倒性好,米质优良等优点,2009年4月通过河南省审定。经两年研究,得出其关键高产栽培技术为:通过稀播壮秧、小穴密植、平衡施肥、合理肥水管理等措施,在促进分蘖,稳定一定穗数基础上,提高成穗率,提高结实率,提高经济系数,从而获得高产。
关键词
水
稻
新稻19号
选育
栽培
分类号
S511.22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粳稻新品种新稻19号产量构成及相关农艺性状分析
被引量:
3
3
作者
薛应征
胡宁
孙建权
王书玉
刘贺梅
胡秀明
机构
河南省新乡市农科院
河南敦煌种业新科种子有限公司
出处
《中国种业》
2010年第4期52-53,共2页
文摘
对粳稻新品种新稻19号的主要农艺性状及其在河南省11个试验点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稻19号每穗总粒数、有效穗数变异系数较大,均与产量达显著正相关,其中每穗总粒数对产量的直接正向作用最大,有效穗数与每穗总粒数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沿黄地区超级粳稻选育应注重选择较大穗型并兼顾有效穗数多的品种较易达到超高产育种目标。在栽培技术上,应主攻每穗总粒数、有效穗数,并协调有效穗数与每穗总粒数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粳
稻
新稻19号
产量构成
农艺性状
分类号
S511.22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新稻19号高产结构分析与配套栽培技术
刘贺梅
王书玉
胡秀明
殷春渊
王和乐
《种业导刊》
201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水稻新品种新稻19号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唐振海
王书玉
薛应征
张栩
刘贺梅
孙建权
王业强
胡秀明
《农业科技通讯》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粳稻新品种新稻19号产量构成及相关农艺性状分析
薛应征
胡宁
孙建权
王书玉
刘贺梅
胡秀明
《中国种业》
2010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