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1920年代台湾新竹郑氏家族与当地诗书画发展初论
- 1
-
-
作者
徐淑贤
柳书琴
-
机构
台湾清华大学
-
出处
《职大学报》
2016年第2期38-42,共5页
-
基金
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2015年黄彰健院士学术研究奖金」奖助
「清代至日治台湾新竹诗书画发展与地方仕绅关系探讨--以水田郑家为例」计划成果之一
-
文摘
台湾新竹郑氏家族,历经各地转迁,明末迁至金门,于清乾隆年间(1760-1775)陆续渡台,最初落脚苗栗后龙,以农、渔维生,第四代转从商,移入竹堑。郑家子弟郑用锡主持明志书院讲席,后高中进士。其曾任京城官员、协防大安港、安定台湾漳泉粤械斗、协办团练;辅以堂兄弟积极经营商业、参与地方事务,奠定郑氏家族作为清代台湾新竹地方士绅的地位。1895年台湾割让,继承家风的郑如兰(1835-1911)、郑拱辰(1860-1923)、郑神宝(1880-1941)一面活跃于竹社,一方面持续经营各类事业,发展为兼具商业、社会与文化影响力之家族。透过台湾新竹郑家崛起与竹堑诗书画发展互动的实例,可以管窥清代至日治时期台湾地方领导阶层家族势力的维系,是在累积经济资本外,更进一步参与文化活动,其家族园林更是官、商、文交际的辐辏地,其辐辏范围包括台湾其他地方士绅、诗社和书画团体,更与闽浙地区中国文人、书画家之间有着密切的交流。
-
关键词
台湾地区
新竹
郑用锡
郑神宝
北郭园
竹社
新竹书画益精会
-
分类号
K820.9
[历史地理—历史学]
J209.2
[艺术—美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