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79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新能源汽车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
作者 段姣雯 《职业技术》 2025年第1期7-12,共6页
新质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体现形式,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中国创新和实践,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文章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研究对象,将汽车产业链发展与技能人才的知识、技能、素养对接,分别从新质生产力视角、... 新质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体现形式,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中国创新和实践,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文章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研究对象,将汽车产业链发展与技能人才的知识、技能、素养对接,分别从新质生产力视角、人才培养教学模式视角探究“知识共生、技能孪生、素养衍生”的技能人才培养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生产力 新能源汽车 人才培养模式
下载PDF
基于AI大模型的新能源汽车智能座舱多模态交互技术研究综述
2
作者 邓建明 龚循飞 +2 位作者 于勤 罗锋 廖程亮 《汽车文摘》 2025年第1期8-13,共6页
智能座舱是汽车智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模态交互是智能座舱的核心功能。为了研究AI大模型赋能智能座舱实现多模态交互的技术原理,利用AI大模型的学习和泛化能力,分析了多模态交互技术框架和关键技术,评估国内外科技公司和车企在多模态... 智能座舱是汽车智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模态交互是智能座舱的核心功能。为了研究AI大模型赋能智能座舱实现多模态交互的技术原理,利用AI大模型的学习和泛化能力,分析了多模态交互技术框架和关键技术,评估国内外科技公司和车企在多模态交互领域的应用案例,如百度、华为、腾讯和科大讯飞的大语言模型,并对其效果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表明,AI大模型在多模态交互中的应用显著提高了任务处理效率与准确性,增强了智能座舱的人机交互体验。最后探讨了AI大模型在智能座舱应用中面临的挑战与前景,为AI技术在智能座舱领域的深入发展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智能座舱 多模态交互 AI大模型 技术框架
下载PDF
2024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技术创新高峰论坛圆满召开
3
《汽车维修技师》 2025年第1期19-19,共1页
2024年12月3日,由中国机械国际合作股份有限公司、法兰克福展览(上海)有限公司、中汽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2024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技术创新高峰论坛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圆满召开。作为2024法兰克福汽配展的同期活动之一,本次论坛... 2024年12月3日,由中国机械国际合作股份有限公司、法兰克福展览(上海)有限公司、中汽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2024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技术创新高峰论坛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圆满召开。作为2024法兰克福汽配展的同期活动之一,本次论坛围绕展会主题“创变·融合·可持续发展”,邀请了来自主机厂、零部件厂及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的高管和技术专家,通过主题演讲和圆桌对话的方式,就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技术创新及发展中存在的机遇与挑战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法兰克福展览 技术创 可持续发展 汽车零部件产业 主机厂 主题演讲 高峰论坛
下载PDF
2024年11月新能源汽车销量151.2万辆
4
作者 郑雪芹 《汽车纵横》 2025年第1期106-107,共2页
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走高,11月产销再创月度历史新高。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2024年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接近1300万辆。展望2025年,能否在盈利层面实现预期,将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2024年12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了2024年1... 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走高,11月产销再创月度历史新高。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2024年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接近1300万辆。展望2025年,能否在盈利层面实现预期,将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2024年12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了2024年11月份我国汽车产销数据及经济运行情况。其中,在新能源汽车方面,11月继续高歌猛进,月度产销再创新高。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占比已连续四个月超50%,表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已经进入了成熟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产业 国内销量 产销数据 企业成败 持续走高 值得关注 历史 经济运行情况
下载PDF
2024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十大年度事件
5
作者 编辑部 《汽车纵横》 2025年第1期49-53,共5页
2024年,我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年产销量首破千万辆大关。回顾年度十大事件,全面展现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辉煌成就与未来趋势。2024年,对全球汽车产业而言,既是变革与突破交织的一年,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年。回顾2... 2024年,我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年产销量首破千万辆大关。回顾年度十大事件,全面展现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辉煌成就与未来趋势。2024年,对全球汽车产业而言,既是变革与突破交织的一年,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年。回顾2024年,我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发展异常迅猛,不仅在技术层面实现了一系列重大革新,产量与销量也迈上了崭新台阶。在此背景下,《汽车纵横》记者对2024年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十大年度事件进行了梳理,旨在回溯年度要事,洞察产业未来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产业 重大革 智能网联 未来趋向 十大事件 未来趋势 机遇与挑战 产销量
下载PDF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竞争力与韧性提升策略研究
6
作者 徐娟 叶飞扬 +1 位作者 吕嘉鑫 张冬阳 《新经济导刊》 2024年第5期41-50,共10页
加快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韧性对于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全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稳居首位,并在不同技术路线市场上取得了显著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制造商表现出色,市场渗透率不断提高,同时新... 加快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韧性对于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全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稳居首位,并在不同技术路线市场上取得了显著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制造商表现出色,市场渗透率不断提高,同时新兴的造车新势力也表现良好。我国在动力电池和充电桩基础设施方面的占比均位居世界第一。从关键技术、充换电桩、废旧动力电池回收以及产业政策的角度来看,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配套已初步形成,但在电控核心部件如IGBT和车规级芯片等关键零部件方面仍然依赖进口。因此,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需要加强统筹协调,促进创新,培育更多的“链主”企业,积极布局前沿技术,采取多种措施,切实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产业链 韧性 新能源汽车企业
下载PDF
新能源汽车碳减排潜力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王震坡 詹炜鹏 +3 位作者 孙逢春 邓钧君 崔丁松 黎小慧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122,共12页
在“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驱动下,新能源汽车凭借其碳减排优势受到了广泛关注.旨在促进新能源汽车碳减排潜力评估的相关研究,从新能源汽车碳排放计量与分析、车网协同优化低碳运行、车辆碳排放总量态势预测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与综述... 在“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驱动下,新能源汽车凭借其碳减排优势受到了广泛关注.旨在促进新能源汽车碳减排潜力评估的相关研究,从新能源汽车碳排放计量与分析、车网协同优化低碳运行、车辆碳排放总量态势预测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与综述,归纳了相关领域最新研究成果,总结各类建模方法优缺点,重点阐述了汽车节能减排核算体系与行业碳排放管理体系等相关成果,并提出新能源汽车碳减排潜力分析研究的发展趋势及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碳排放 减排潜力
下载PDF
基于安全、轻量化、可靠性多目标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壳体开发 被引量:5
8
作者 冯毅 张德良 高翔 《汽车工程学报》 2024年第2期155-167,共13页
电池包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源,是新能源汽车最重要的部件之一,而电池包壳体对电池包乃至整车起重要保护作用,是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部件。电池包壳体质量占整车的2%~6%,电池包壳体对汽车轻量化同样起到重要作用。基于全球汽车产业的节能... 电池包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源,是新能源汽车最重要的部件之一,而电池包壳体对电池包乃至整车起重要保护作用,是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部件。电池包壳体质量占整车的2%~6%,电池包壳体对汽车轻量化同样起到重要作用。基于全球汽车产业的节能减排发展目标,从安全性、轻量化、可靠性3个角度出发,论述了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壳体开发的行业发展现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同时针对这一领域存在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电池包 安全 轻量化 可靠性
下载PDF
颠覆性技术政策—技术路线图框架构建与实证分析--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胡雯 夏蓓丽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34,共10页
在传统技术路线图的基础上,构建面向颠覆性技术及其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技术路线图框架,提出防御型、培育型、赋能型3类政策工具在用户需求、市场、产品、技术、参与者5个维度上的作用机制及其顺序逻辑。在此基础上,以中国新能源汽车... 在传统技术路线图的基础上,构建面向颠覆性技术及其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技术路线图框架,提出防御型、培育型、赋能型3类政策工具在用户需求、市场、产品、技术、参与者5个维度上的作用机制及其顺序逻辑。在此基础上,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综合采用案例分析和荟萃分析方法,验证该框架的解释力。研究结果表明:政策—技术路线图框架从社会—技术系统转型视角阐释各阶段政策工具与颠覆性技术及其新兴产业发展间的互动演进规律,并提出早期阶段应以防御工具为主,侧重支撑知识空间形成;成长阶段应以培育工具为主,侧重建立良好利基功能;转型阶段应以赋能工具为主,通过适应性和转换性手段促使新旧范式平稳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颠覆性技术 技术路线图 新能源汽车 政策工具 荟萃分析
下载PDF
新能源汽车对成品油替代的区域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韩冰 齐超 于献策 《国际石油经济》 2024年第1期85-91,共7页
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已进入全面市场拓展期。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正处于“两高一强”的发展阶段,对成品油的替代呈现“一家独大”的现状。将全国分为东北、西北、西南、华东、华南、华北六个区域,构建“长期看保有,中期看销量,短期看... 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已进入全面市场拓展期。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正处于“两高一强”的发展阶段,对成品油的替代呈现“一家独大”的现状。将全国分为东北、西北、西南、华东、华南、华北六个区域,构建“长期看保有,中期看销量,短期看运营车”的分析框架,从短期、中期、长期三个维度对不同区域、不同省份的新能源汽车的成品油替代作用展开细化分析研究。建议成品油销售企业根据各区域新能源汽车发展特色制定油品销售规划,分区域推进综合能源服务站的布局与建设,同时助力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的应用推广工作,以应对新能源汽车对成品油的替代,加快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成品油替代 油品销售 区域性研究
下载PDF
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对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基于长江经济带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恺钧 曹安琪 方慈慧 《资源与产业》 2024年第1期35-49,共15页
将产业集聚、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经济效率纳入同一研究框架,聚焦长江经济带,研究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为我国在“双碳”背景下推进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及长江经济带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参考。论文基于2012—2020... 将产业集聚、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经济效率纳入同一研究框架,聚焦长江经济带,研究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为我国在“双碳”背景下推进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及长江经济带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参考。论文基于2012—2020年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市面板数据,综合利用超效率SBM和区位熵法,构建计量模型,实证研究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探讨绿色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并进一步分析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和区域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整个区域已形成“带状”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集聚平均水平随年份波动上升,上中下游产业集聚水平呈递增格局,水平差异较大且有逐渐增加趋势;2)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通过整合内部网络资源和提升外部整体能力,对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效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3)产业集聚的发展通过竞争效应和合作效应促进绿色技术创新,而绿色技术创新的发展可以提升经济动力和效率,因而绿色技术创新在产业集聚与绿色经济效率之间具有中介作用;4)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上中下游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存在差异。据此,从加强产业集群建设,发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强化发展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和推动新能源汽车区域异质性发展三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产业集聚 绿色经济效率 绿色技术创 长江经济带
下载PDF
链主企业生态主导力提升产业链韧性路径研究——以比亚迪和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为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进富 李婷婷 张颖颖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51-160,共10页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已成为新发展阶段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着力点,具备生态主导力的链主企业在产业链韧性提升过程中扮演着支撑者、引领者和组织者的角色。以比亚迪和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为研究对象,采用扎根理论方法...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已成为新发展阶段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着力点,具备生态主导力的链主企业在产业链韧性提升过程中扮演着支撑者、引领者和组织者的角色。以比亚迪和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为研究对象,采用扎根理论方法进行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探究链主企业生态主导力能力维度和产业链韧性提升路径。研究发现:①链主企业生态主导力包括技术创新引领能力、产业协作整合能力、数字转型赋能能力3个维度;②链主企业生态主导力通过促进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产业链协同配套、产业链数字化转型3条路径提升产业链韧性,技术创新引领能力能够促进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实现强链、补链,产业协作整合能力能够促进产业链协同配套,实现稳链、固链,数字转型赋能能力能够促进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实现延链、优链,从而显著提高产业链风险抵御能力、冲击恢复能力、链条升级能力。研究结论有助于拓展链主企业生态主导力与产业链韧性相关研究,为链主企业提升生态主导力和增强产业链韧性提供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主企业生态主导力 产业链韧性 新能源汽车产业 扎根理论
下载PDF
中、美、日、韩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优势测度与比较研究——以锂电池汽车为例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武 宋晓晴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0-188,共9页
本文基于中、美、日、韩近30年在锂电池汽车领域的专利数据,选取20个关键指标构建“技术-经济-法律”三维分析模型,并划分出关键核心专利,在此基础上应用景气综合指数法计算四国在锂电池汽车产业的竞争优势指数,并对其进行比较与分析。... 本文基于中、美、日、韩近30年在锂电池汽车领域的专利数据,选取20个关键指标构建“技术-经济-法律”三维分析模型,并划分出关键核心专利,在此基础上应用景气综合指数法计算四国在锂电池汽车产业的竞争优势指数,并对其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中、美、日、韩在锂电池汽车领域的总体发展布局已基本到达顶峰,且于近两年呈现波动下降趋势。总体来看,美国获得竞争优势时间最早且指数发展趋势最为稳定,连续多年稳居第一;中国获得竞争优势时间最晚,但指数发展速度最快,截至2021年末,中国总体竞争优势指数与美国持平,远超日、韩两国。分维度来看,中、美分别于经济、技术维度具有绝对竞争优势;韩国在经济、法律维度发展较为稳定,但技术维度影响整体,导致整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日本在各维度均呈现出明显下降趋势,仅在技术维度下降幅度较小。由此得出结论:中国经济发展带动整体,已基本实现锂电池汽车产业的技术赶超,技术维度的发展是获得持续性竞争优势的基础,因此应在保持现有锂电池汽车领域竞争优势的同时注重相关技术轨道的跨越与变迁,以获取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持续性竞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锂电池 竞争优势 测度与比较 关键核心专利
下载PDF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与前景趋势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晓华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6-79,共4页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产销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形成完整且竞争力强的产业链,成长起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崛起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尽管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但也...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产销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形成完整且竞争力强的产业链,成长起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崛起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尽管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但也面对来自传统汽车企业转型的冲击、部分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与规制、供应链安全、新技术对产业格局的再颠覆等多方面的风险和挑战。为此,需要通过进一步增强创新能力、深化国际化布局、加强原材料保障、实施精准产业政策等,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进一步做大做优做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兴产业 产业政策
下载PDF
新能源汽车电机节能直接横摆力矩控制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白栋 蒋丹璐 阮仪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87,91,共5页
为了降低电动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电机能量消耗,采用直接横摆力矩控制方法,并对车辆的车轮力矩和电机功率变化进行仿真验证。建立了车辆模型简图,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出车辆转向运动方程式。针对传统两轮等力矩控制方法进行改进,提出了... 为了降低电动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电机能量消耗,采用直接横摆力矩控制方法,并对车辆的车轮力矩和电机功率变化进行仿真验证。建立了车辆模型简图,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出车辆转向运动方程式。针对传统两轮等力矩控制方法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主动直接横摆力矩控制方法,推导出车辆连续行驶和转弯过程中的力矩分配律。利用转弯过程中车辆车轮的力矩变化来调节电机的功率变化,从而降低车辆电机的能量消耗。采用MATLAB软件对车辆横摆角速度、车轮力矩和电机能量消耗进行仿真,与两轮等力矩控制方法进行对比。结果显示:采用两轮等力矩控制方法,车辆横摆角速度跟踪误差较大,车轮力矩变化幅度较小,自适应调节能力较差,导致电机能量消耗较多;采用直接横摆力矩控制方法,车辆横摆角速度跟踪误差较小,车轮力矩变化幅度较大,自适应调节能力较好,使电机能量消耗较少。采用直接横摆力矩控制方法,能够自适应调整车轮力矩的变化,从而达到降低电机能量消耗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横摆力矩控制 新能源汽车 横摆角速度 能量 仿真
下载PDF
产教融合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琳 顾彤彤 +1 位作者 卢静 李伟伟 《内燃机与配件》 2024年第5期141-143,共3页
随着汽车“新四化”的技术变革,对新能源汽车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当前高校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以南航金城学院新能源汽车专业为例,从校企协同育人生态体系构建、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校企共建... 随着汽车“新四化”的技术变革,对新能源汽车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当前高校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以南航金城学院新能源汽车专业为例,从校企协同育人生态体系构建、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校企共建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改革、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实践基地共建等方面提出了应用型高校深度产教融合的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举措。以期为相关院校在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过程中提供借鉴,培养出产教高度契合的满足现代产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人才培养模式 新能源汽车专业 教学实践
下载PDF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基础再造的思路与路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肖旭 戚聿东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8-156,共9页
产业基础是产业竞争力的源泉,直接决定着一国产业发展的潜能。当前,数字经济正在改变传统产业逻辑,智能制造成为实施产业基础再造的主要趋势。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存在协同创新能力有待提升、智能化应用投入有限... 产业基础是产业竞争力的源泉,直接决定着一国产业发展的潜能。当前,数字经济正在改变传统产业逻辑,智能制造成为实施产业基础再造的主要趋势。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存在协同创新能力有待提升、智能化应用投入有限、回收业务发展滞后的现实问题。面对日益复杂的全球政治经济形势,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可以采用技术创新、智能升级、绿色转型的思路,按照“完善顶层设计—建设创新协作平台—打造产业集群—推动企业协同发展—培育专精特新—健全配套条件—加强人才培养”的路径推进产业基础再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制造 产业基础 产业基础再造 新能源汽车
下载PDF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牛鞭效应”弱化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卢志平 肖晓明 陆成裕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11,共11页
为弱化信息从最终客户端向原始供应商传递而引发的“牛鞭效应”,本文基于信息传递的视角,提出了一种运用区块链技术构建的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在对新能源汽车供应链运用区块链技术弱化“牛鞭效应”原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完... 为弱化信息从最终客户端向原始供应商传递而引发的“牛鞭效应”,本文基于信息传递的视角,提出了一种运用区块链技术构建的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在对新能源汽车供应链运用区块链技术弱化“牛鞭效应”原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完成系统的总体设计和程序编码,并对系统功能应用及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对本系统弱化“牛鞭效应”的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系统所有功能都能够正常运行并完成基本要求;系统的性能测试结果显示该系统的最大平均时延为6.2 s,最高吞吐量为每秒处理187个事件;系统在供应商、主机厂和销售商3个节点的“牛鞭效应”值分别弱化了70.1%、64.9%和24.6%,实现了预期效果并验证了系统对供应链“牛鞭效应”的弱化具备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技术 牛鞭效应 智能合约 新能源汽车供应链
下载PDF
基于专利分析的广西新能源汽车制造技术创新现状与发展态势 被引量:2
19
作者 许桂霞 陆桂军 《科技和产业》 2024年第3期202-209,共8页
运用incoPat科技创新情报平台,以2004—2023年的专利数据为依据,分析广西新能源汽车制造技术特征和发展态势。结果表明,广西新能源汽车制造业已驶入“快车道”,但核心的“三电”技术、智能网联和新能源生态等创新能力不强,全链条研发体... 运用incoPat科技创新情报平台,以2004—2023年的专利数据为依据,分析广西新能源汽车制造技术特征和发展态势。结果表明,广西新能源汽车制造业已驶入“快车道”,但核心的“三电”技术、智能网联和新能源生态等创新能力不强,全链条研发体系尚未建成。基于研究结论,从加强产业顶层设计、推动“质”“量”齐头并进,强化关键技术攻关,强链补链延链,以“小”汽车扩东盟大市场吸引下游充电建设主体,打造“桩联网”商业运营模式5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技术创 专利分析
下载PDF
复杂环境新能源汽车永磁电机传感器故障诊断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良成 汪源 张永辉 《计算机仿真》 2024年第4期136-140,共5页
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过程中由于电机系统本身噪声、传感器运行特性和各个部件接触不良等因素影响下,永磁电机传感器易处于异常工作状态和故障状态。电动汽车电机运行环境的复杂性导致故障诊断难度也相对较大。于是提出新能源汽车永磁电... 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过程中由于电机系统本身噪声、传感器运行特性和各个部件接触不良等因素影响下,永磁电机传感器易处于异常工作状态和故障状态。电动汽车电机运行环境的复杂性导致故障诊断难度也相对较大。于是提出新能源汽车永磁电机传感器故障诊断方法。通过分析永磁电机机械运动方式构建新能源汽车永磁电机数学模型,将上述模型与滑模观测器结合,捕捉任意时刻永磁电机传感器故障状态。基于此,提取传感器故障状态下的特征量,并输入支持向量机中,根据支持向量机输出的分类结果实现新能源汽车永磁电机传感器故障诊断。实验结果表明,针对新能源汽车恒速形式和新能源汽车变速形式,研究方法的诊断结构均与实际情况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永磁电机传感器 滑模观测器 故障特征量 支持向量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