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新西伯利亚国立技术大学孔子学院陡合举办上海合作组织青年高峰论坛
1
《海外华文教育动态》
2017年第9期129-129,共1页
当地时间6月6日,第二届上海合作组织青年高峰论坛开幕式在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州政府举行。此次活动由新西伯利亚国立技术大学孔子学院和州政府联合举办。
关键词
新西伯利亚
国立
技术
大学
孔子学院
上海合作组织青年高峰论坛
原文传递
科研机构如何办大学?——基于中俄两校科教融合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
7
2
作者
张继龙
郑润廷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1-117,共7页
科研机构办大学是新时代高等教育领域实施科教融合战略的重要路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新西伯利亚国立大学是中俄两国科研机构办大学的开端,两校同出一源,是20世纪两国科研、教育双轨制转型探索的典型案例。两校60余年的科教融合历史,...
科研机构办大学是新时代高等教育领域实施科教融合战略的重要路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新西伯利亚国立大学是中俄两国科研机构办大学的开端,两校同出一源,是20世纪两国科研、教育双轨制转型探索的典型案例。两校60余年的科教融合历史,展现了同源而不同流的演变路径,无论是定位于研究型大学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还是定位于应用研究型大学的新西伯利亚国立大学,均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点、适应自身国情校情的发展道路,为科教融合战略提供了鲜活案例和生动注脚。中俄两校的案例为新时代科研机构办大学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启示,科教融合应坚持多重发展路径并行不悖的基本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技术
大学
新西伯利亚国立大学
科研机构
科教融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西伯利亚国立技术大学孔子学院陡合举办上海合作组织青年高峰论坛
1
出处
《海外华文教育动态》
2017年第9期129-129,共1页
文摘
当地时间6月6日,第二届上海合作组织青年高峰论坛开幕式在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州政府举行。此次活动由新西伯利亚国立技术大学孔子学院和州政府联合举办。
关键词
新西伯利亚
国立
技术
大学
孔子学院
上海合作组织青年高峰论坛
分类号
G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科研机构如何办大学?——基于中俄两校科教融合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
7
2
作者
张继龙
郑润廷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出处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1-117,共7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高校职称评审权力的运行逻辑与治理策略”(17YJC880124)。
文摘
科研机构办大学是新时代高等教育领域实施科教融合战略的重要路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新西伯利亚国立大学是中俄两国科研机构办大学的开端,两校同出一源,是20世纪两国科研、教育双轨制转型探索的典型案例。两校60余年的科教融合历史,展现了同源而不同流的演变路径,无论是定位于研究型大学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还是定位于应用研究型大学的新西伯利亚国立大学,均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点、适应自身国情校情的发展道路,为科教融合战略提供了鲜活案例和生动注脚。中俄两校的案例为新时代科研机构办大学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启示,科教融合应坚持多重发展路径并行不悖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
中国科学技术
大学
新西伯利亚国立大学
科研机构
科教融合
Keywords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Novosibirsk State University
academy of sciences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分类号
G649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新西伯利亚国立技术大学孔子学院陡合举办上海合作组织青年高峰论坛
《海外华文教育动态》
2017
0
原文传递
2
科研机构如何办大学?——基于中俄两校科教融合的案例分析
张继龙
郑润廷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