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幽默语言、谎言、法律语言、机构形象修辞、实验修辞学……研究的逻辑起点——基于“新言语行为分析”的思考 被引量:23
1
作者 胡范铸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9,164,共9页
有效的研究范式应该是目标、问题、方法的统一。据此,当"修辞"重新定义为"一切使用语言实现自己意图的过程",则"修辞学的根本目标"便应该设定为"以对言语行为的分析入手,有效地推进人的个体的社会... 有效的研究范式应该是目标、问题、方法的统一。据此,当"修辞"重新定义为"一切使用语言实现自己意图的过程",则"修辞学的根本目标"便应该设定为"以对言语行为的分析入手,有效地推进人的个体的社会化、群体的互动性、社会生活的现代化"。由此,修辞学的核心问题便是:当代生活中,人与人、机构与机构、人与机构的语言交往如何现代化?而要回答这一核心问题,最有效的核心概念就是:(新)言语行为。而相关的工具性范畴"主体类型""意图结构""语篇过程""语境参数""媒介""关联度""行为类型""案例分析""规则系统"(构成性规则/策略性规则)也就成为题中应有之义。而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命题如"法律/政治/新闻……言语行为如何分析?""案例库修辞学何以必要?""实验修辞学何以展开?"等等也就拥有了理论建构的可能。这便是基于"新言语行为分析"的修辞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 新言语行为分析 机构形象修辞学 案例库修辞学 政治语言学 法律语言学 谎言研究 幽默语言学
下载PDF
现代汉语称谓系统的重新认识——基于“新言语行为分析”理论的考察 被引量:1
2
作者 胡范铸 胡亦名 《当代修辞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60,共10页
言语主体是语言运用研究的第一性问题,称谓则是其重要的标记系统。可是,对究竟何为“称谓”,“称谓”与“称呼”什么关系,“称谓”是离散的还是系统的,现代汉语的称谓系统是如何构建起来的等一系列问题,迄今依然缺乏深入的讨论。依据“... 言语主体是语言运用研究的第一性问题,称谓则是其重要的标记系统。可是,对究竟何为“称谓”,“称谓”与“称呼”什么关系,“称谓”是离散的还是系统的,现代汉语的称谓系统是如何构建起来的等一系列问题,迄今依然缺乏深入的讨论。依据“新言语行为分析”理论:称谓的本质是“社会身份指称”,称呼的本质则是“情景角色磋商”。称谓系统并非只是自发性的日常称谓系统,而是包括两大子系统:一是规制性身份系统,二是自发性身份系统。汉语日常称谓系统也并非传统认为的只有“尊称”和“谦称”,而是包含了三种身份类型:一是“尊敬型称谓”,即“尊称”“谦称”;二是“贬低型称谓”,即“傲称”“贬称”;三是“平视型称谓”,即“平称”“近称”“昵称”“婉称”“谐称”。历来认为“姓名”似乎并不能构成“称谓”,因为“姓名”属于专有名词,是“个别化”而非“类型化”的。其实不然,如果把“姓名”看作一个构式,则这一构式就成为“身份”符号的一种特殊形式,也就是“构式称谓”。汉语的日常身份指称只有放在这样一个系统中才可能获得正确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言语行为分析 规制性身份系统 自发性身份系统 尊敬型称谓 贬低型称谓 平视型称谓 构式称谓
原文传递
元主体、社会身份、情景角色:言语主体范畴的重新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胡范铸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0-103,共14页
语言运用的过程就是“人类使用话语完成信息交换的行为”亦即“言语行为”。任何言语行为都有一定的行为主体即“言语主体”。言语主体是语言运用研究的第一性问题,这一问题应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元语用层面的“元主体”问题,其语言标记... 语言运用的过程就是“人类使用话语完成信息交换的行为”亦即“言语行为”。任何言语行为都有一定的行为主体即“言语主体”。言语主体是语言运用研究的第一性问题,这一问题应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元语用层面的“元主体”问题,其语言标记便是“人称”,任何人称代词系统都包括了“我你他”,这意味着言语过程不仅是“我说你听”,更是“说话者(我)/听话者(你)/监督者(他)”三者的博弈,有无“他者”意识是言语行为现代性的基本标志之一;二是社会身份的定位及身份彼此之间的关系亦即身份指称系统问题,其语言标记便是“称谓”,这一系统可以分为自发性称谓和规制性称谓两大类,自发性称谓不仅包括“尊称”“贬称”,还应该认识到存在“平称”,“平称”的发育是当代社会语言生活的显著特点;三是具体交际语境中的身份选择与建构问题,其语言标记便是“称呼”,“称呼”是对“元主体”和“称谓系统”的征用,更是对言语交际中彼此关系合法性的磋商,决定这一磋商过程的基本参数不仅是通常认为的“距离”和“等级”,更包含“情感”,由此构成“情感原则>距离原则>权势原则”的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言语行为分析 言语主体 元主体/人称 社会身份/称谓 情景角色/称呼
原文传递
政治传播语言学的逻辑起点 被引量:11
4
作者 胡范铸 胡亦名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26,共10页
政治传播语言学并非既有的政治学、传播学、语言学研究的简单叠加,而是根据对于"政治""传播""语言"的重新定义获得的一种新的理论范式。现代政治(已然)是为了某个群体利益的行动,更(应然)是不同利益集团... 政治传播语言学并非既有的政治学、传播学、语言学研究的简单叠加,而是根据对于"政治""传播""语言"的重新定义获得的一种新的理论范式。现代政治(已然)是为了某个群体利益的行动,更(应然)是不同利益集团为了实现自我利益最大化和全球共同体的共同利益与可持续发展的非零和博弈;传播不仅是发布消息,更是沟通社会、建构社会的信息事件;语言不仅是词句,更是一个行为,不仅意味着日常的行为,更意味着一种社会的实践。政治传播语言学就是运用语言分析、媒介分析、政策分析等一系列技术(方法),研究语言的传播何以影响公共知识、社会信仰和政治行动(问题),以促进不同的利益集团达成信仰互文、政治协商、社会共识的理论探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传播语言学 价值观 事件哲学 新言语行为分析
下载PDF
目标、问题、方法:中国当代修辞学研究的重大转向——《国家和机构形象修辞学:理论、方法、案例》述评
5
作者 陈佳璇 武宁 仁亚 《秘书》 2019年第2期3-7,共5页
胡范铸的《国家和机构形象修辞学:理论、方法、案例》是中国修辞学界第一部"国家和机构形象修辞学"的专著。这部著作创造性地提出了"新言语行为分析"的模型,创造性地提出了"国家和机构形象修辞学"的命题... 胡范铸的《国家和机构形象修辞学:理论、方法、案例》是中国修辞学界第一部"国家和机构形象修辞学"的专著。这部著作创造性地提出了"新言语行为分析"的模型,创造性地提出了"国家和机构形象修辞学"的命题,创造性地提出了"实验修辞学""案例库修辞学"等方法,还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可以说在研究的目标设定、问题发现、方法设计上,全面标志着中国百年修辞学研究的重大转向,更标志着中国修辞学人社会责任意识的重新觉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和机构形象修辞学 新言语行为分析 实验修辞学 案例库修辞学 话语生态
下载PDF
会计信息的“烂苹果效应”与“老鼠屎效应”——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有效性的修辞学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陈朔帆 Hu Yidao 《当代修辞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7-82,共6页
当代会计学为了帮助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判断一个企业运营状况以实施投资决策,要求企业在财务报告以外,还要发布社会责任报告。不过,可兑换性与不可兑换性构成财务信息与社会责任信息的根本区别,由此,对于企业的坏消息而言,如果说财务信息... 当代会计学为了帮助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判断一个企业运营状况以实施投资决策,要求企业在财务报告以外,还要发布社会责任报告。不过,可兑换性与不可兑换性构成财务信息与社会责任信息的根本区别,由此,对于企业的坏消息而言,如果说财务信息具有"烂苹果效应",那么,社会责任信息更可能具有"老鼠屎效应"。因此,根据"新言语行为分析"的思路,社会责任信息发布的规则和评价应该分别遵循"方面信息强制性发布"和"真实性系数"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管理 会计信息 社会责任报告 修辞学 新言语行为分析 烂苹果效应 老鼠屎效应
原文传递
共同体构建视域下“共情修辞”的目标、问题、路径——兼论“元主体”“他者意识”“话语权补偿”概念 被引量:10
7
作者 胡范铸 张虹倩 胡亦名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11,共10页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是人类社会化最伟大的愿景和实践。语言是人类交往最重要的媒介,推进共同体的构建更离不开语言。这里的“语言”不仅意味着一种符号体系,更意味着一种修辞行为,一种“共情修辞”。依据“新言语行为分析”理论,修辞...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是人类社会化最伟大的愿景和实践。语言是人类交往最重要的媒介,推进共同体的构建更离不开语言。这里的“语言”不仅意味着一种符号体系,更意味着一种修辞行为,一种“共情修辞”。依据“新言语行为分析”理论,修辞不仅意味着“表达”,还包括“接受”,共情修辞应该具备自觉的“倾听”意识;修辞不仅意味着“你/我”的对话,更是“我/你/他”三方的情感感知和响应,共情修辞应该具备自觉的“他者”意识;修辞不仅意味着话语权的实现,还包括“话语权补偿”机制,共情修辞应该自觉走出“丛林思维”。进而言之,共情不仅是修辞的动力,也是修辞的一套行动方案,更是修辞的根本目标,对于国家形象修辞而言,更是达成“共同体化”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命运共同体 共情修辞 新言语行为分析 元主体 他者意识 话语权补偿 共同体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