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究胰岛素强化治疗后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序贯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参照组(仅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和试验组(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序贯治疗),各50例,对干预效果进行分析比...目的探究胰岛素强化治疗后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序贯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参照组(仅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和试验组(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序贯治疗),各50例,对干预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试验组用药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血红蛋白(HbA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均低于参照组,空腹胰岛素水平、空腹C肽水平均优于参照组,日内平均血糖漂移幅度(MAGE)、日间血糖漂移幅度(MODD)、平均餐后血糖漂移幅度(MPPGE)均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胰岛素强化治疗后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序贯治疗应用于新诊断2型糖尿病后,可显著改善血糖、血脂、胰岛功能,降低血糖漂移情况,值得应用。展开更多
目的观察进行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艾塞那肽和利拉鲁肽治疗的效果。方法120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以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观察A组及观察B组,每组40例。三组患者均进行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待血糖稳定...目的观察进行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艾塞那肽和利拉鲁肽治疗的效果。方法120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以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观察A组及观察B组,每组40例。三组患者均进行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待血糖稳定后再实施进一步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A组患者采用利拉鲁肽治疗,观察B组患者采用艾塞那肽治疗。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血脂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后的FPG、2 h PBG、HbA1c分别为(8.2±2.0)mmol/L、(8.6±1.6)mmol/L、(7.9±1.1)%,观察A组治疗后的FPG、2 h PBG、HbA1c分别为(6.8±1.4)mmol/L、(7.0±1.5)mmol/L、(7.0±0.7)%,观察B组治疗后的FPG、2 h PBG、HbA1c分别为(7.4±1.2)mmol/L、(7.8±1.8)mmol/L、(7.4±0.8)%。治疗后,三组患者的FPG、2 h PBG、HbA1c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A组及观察B组的FPG、2 h PBG、HbA1c均低于对照组,观察A组的FPG、2 h PBG、HbA1c均低于观察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TG、TC、LDL-C、HDL-C分别为(2.1±0.9)、(5.8±1.2)、(3.0±1.0)、(1.2±0.9)mmol/L,观察A组治疗后的TG、TC、LDL-C、HDL-C分别为(1.6±0.8)、(5.1±0.8)、(2.7±0.5)、(1.4±0.5)mmol/L,观察B组治疗后的TG、TC、LDL-C、HDL-C分别为(1.5±0.9)、(5.0±0.6)、(2.4±0.8)、(1.5±0.8)mmol/L。治疗后,观察A组及观察B组的TG、TC、LDL-C均低于本组治疗前,HDL-C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TG、TC、LDL-C、HDL-C与本组治疗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A组及观察B组的TG、TC、LDL-C均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且观察B组的LDL-C低于观察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A组及观察B组的TG、TC、HDL-C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两两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及艾塞那肽用于进行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中,改善血糖及血脂的效果均优于二甲双胍。其中,利拉鲁肽降血糖效果较好,而艾塞那肽对LDL-C指标的控制效果更好。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酮症起病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温州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新诊断T2DM患者205例,根据是否酮症起病分为单纯起病组(125例)、...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酮症起病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温州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新诊断T2DM患者205例,根据是否酮症起病分为单纯起病组(125例)、酮症起病组(8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酮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其对新诊断T2DM患者酮症起病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单纯起病组相比,酮症起病组患者男性多见(P=0.009)、年龄更小(P<0.001),收缩压(P=0.003)、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P=0.001)、空腹及餐后2小时C肽水平(P<0.001)、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P=0.003)、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P=0.012)更低;起病后下降体重(P<0.001)、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P<0.001)、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of assessment for 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OMA-IR)(P<0.001)更高;多因素Logistics回归结果显示,年龄、HDL、空腹C肽水平、TSH是酮症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HbA1c、HOMA-IR是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建立新诊断T2DM患者酮症预测模型,该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80[95%CI(0.832,0.928),P<0.001],特异度80.8%、灵敏度86.3%,ROC曲线结果显示,酮症预测模型较各独立指标可更好地预测新诊断T2DM患者酮症的发生。结论年龄、HDL、空腹C肽水平、TSH是新诊断T2DM患者酮症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HbA1c、HOMA-IR是独立危险因素,酮症预测模型对酮症倾向的发生有较好的预测作用。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_2(Lp-PLA_2)水平与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取103例新诊断T2DM患者,以颈动脉彩超结果分为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组45例,颈动脉正常组58例,选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58例...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_2(Lp-PLA_2)水平与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取103例新诊断T2DM患者,以颈动脉彩超结果分为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组45例,颈动脉正常组58例,选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58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3组受检者血浆Lp-PLA_2水平,同时测定T2DM患者空腹及早餐后2 h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及餐后2 h C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超声检查所有T2DM患者双侧颈动脉。结果:新诊断T2DM患者血浆Lp-PLA_2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T2DM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组血浆Lp-PLA_2水平显著高于颈动脉正常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新诊断T2DM患者血浆Lp-PLA_2水平与双侧颈内、总、外动脉中内膜厚度(IMT)均呈正相关(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p-PLA_2水平与T2DM大血管病变直接相关(P<0.01)。结论:Lp-PLA_2是T2DM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对预测T2DM大血管病变有一定意义。展开更多
[目的]观察津力达颗粒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总计156名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参与研究。所有患者在接受二甲双胍常规治疗基础上,被随机分配服用津力达颗粒(治疗组)或安慰剂(对照组)。研究终点为随...[目的]观察津力达颗粒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总计156名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参与研究。所有患者在接受二甲双胍常规治疗基础上,被随机分配服用津力达颗粒(治疗组)或安慰剂(对照组)。研究终点为随访第12周受试者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结果 ]在12周随访时,治疗组Hb A1c为(6.61±0.63)%,安慰剂组Hb A1c为(6.91±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FPG为(7.31±1.12)mmol/L,安慰剂组FPG为(7.63±0.77)mmol/L;治疗组2 h PG为(10.63±1.80)mmol/L,安慰剂组2 h PG为(11.46±2.42)mmol/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达标率为83.3%,对照组为67.9%;治疗组中医证候有效率为85.8%,对照组为5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与研究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结论]研究结果显示,在二甲双胍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津力达颗粒可使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得到更好控制,应用于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安全有效。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究胰岛素强化治疗后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序贯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参照组(仅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和试验组(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序贯治疗),各50例,对干预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试验组用药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血红蛋白(HbA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均低于参照组,空腹胰岛素水平、空腹C肽水平均优于参照组,日内平均血糖漂移幅度(MAGE)、日间血糖漂移幅度(MODD)、平均餐后血糖漂移幅度(MPPGE)均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胰岛素强化治疗后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序贯治疗应用于新诊断2型糖尿病后,可显著改善血糖、血脂、胰岛功能,降低血糖漂移情况,值得应用。
文摘目的观察进行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艾塞那肽和利拉鲁肽治疗的效果。方法120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以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观察A组及观察B组,每组40例。三组患者均进行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待血糖稳定后再实施进一步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A组患者采用利拉鲁肽治疗,观察B组患者采用艾塞那肽治疗。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血脂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后的FPG、2 h PBG、HbA1c分别为(8.2±2.0)mmol/L、(8.6±1.6)mmol/L、(7.9±1.1)%,观察A组治疗后的FPG、2 h PBG、HbA1c分别为(6.8±1.4)mmol/L、(7.0±1.5)mmol/L、(7.0±0.7)%,观察B组治疗后的FPG、2 h PBG、HbA1c分别为(7.4±1.2)mmol/L、(7.8±1.8)mmol/L、(7.4±0.8)%。治疗后,三组患者的FPG、2 h PBG、HbA1c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A组及观察B组的FPG、2 h PBG、HbA1c均低于对照组,观察A组的FPG、2 h PBG、HbA1c均低于观察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TG、TC、LDL-C、HDL-C分别为(2.1±0.9)、(5.8±1.2)、(3.0±1.0)、(1.2±0.9)mmol/L,观察A组治疗后的TG、TC、LDL-C、HDL-C分别为(1.6±0.8)、(5.1±0.8)、(2.7±0.5)、(1.4±0.5)mmol/L,观察B组治疗后的TG、TC、LDL-C、HDL-C分别为(1.5±0.9)、(5.0±0.6)、(2.4±0.8)、(1.5±0.8)mmol/L。治疗后,观察A组及观察B组的TG、TC、LDL-C均低于本组治疗前,HDL-C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TG、TC、LDL-C、HDL-C与本组治疗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A组及观察B组的TG、TC、LDL-C均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且观察B组的LDL-C低于观察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A组及观察B组的TG、TC、HDL-C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两两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及艾塞那肽用于进行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中,改善血糖及血脂的效果均优于二甲双胍。其中,利拉鲁肽降血糖效果较好,而艾塞那肽对LDL-C指标的控制效果更好。
文摘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酮症起病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温州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新诊断T2DM患者205例,根据是否酮症起病分为单纯起病组(125例)、酮症起病组(8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酮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其对新诊断T2DM患者酮症起病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单纯起病组相比,酮症起病组患者男性多见(P=0.009)、年龄更小(P<0.001),收缩压(P=0.003)、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P=0.001)、空腹及餐后2小时C肽水平(P<0.001)、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P=0.003)、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P=0.012)更低;起病后下降体重(P<0.001)、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P<0.001)、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of assessment for 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OMA-IR)(P<0.001)更高;多因素Logistics回归结果显示,年龄、HDL、空腹C肽水平、TSH是酮症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HbA1c、HOMA-IR是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建立新诊断T2DM患者酮症预测模型,该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80[95%CI(0.832,0.928),P<0.001],特异度80.8%、灵敏度86.3%,ROC曲线结果显示,酮症预测模型较各独立指标可更好地预测新诊断T2DM患者酮症的发生。结论年龄、HDL、空腹C肽水平、TSH是新诊断T2DM患者酮症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HbA1c、HOMA-IR是独立危险因素,酮症预测模型对酮症倾向的发生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文摘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_2(Lp-PLA_2)水平与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取103例新诊断T2DM患者,以颈动脉彩超结果分为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组45例,颈动脉正常组58例,选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58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3组受检者血浆Lp-PLA_2水平,同时测定T2DM患者空腹及早餐后2 h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及餐后2 h C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超声检查所有T2DM患者双侧颈动脉。结果:新诊断T2DM患者血浆Lp-PLA_2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T2DM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组血浆Lp-PLA_2水平显著高于颈动脉正常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新诊断T2DM患者血浆Lp-PLA_2水平与双侧颈内、总、外动脉中内膜厚度(IMT)均呈正相关(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p-PLA_2水平与T2DM大血管病变直接相关(P<0.01)。结论:Lp-PLA_2是T2DM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对预测T2DM大血管病变有一定意义。
文摘[目的]观察津力达颗粒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总计156名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参与研究。所有患者在接受二甲双胍常规治疗基础上,被随机分配服用津力达颗粒(治疗组)或安慰剂(对照组)。研究终点为随访第12周受试者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结果 ]在12周随访时,治疗组Hb A1c为(6.61±0.63)%,安慰剂组Hb A1c为(6.91±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FPG为(7.31±1.12)mmol/L,安慰剂组FPG为(7.63±0.77)mmol/L;治疗组2 h PG为(10.63±1.80)mmol/L,安慰剂组2 h PG为(11.46±2.42)mmol/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达标率为83.3%,对照组为67.9%;治疗组中医证候有效率为85.8%,对照组为5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与研究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结论]研究结果显示,在二甲双胍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津力达颗粒可使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得到更好控制,应用于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