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周作人诗歌的诗体特征及其在新诗发生期的意义——以《过去的生命》为例 |
王雪松
王泽龙
|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2007 |
1
|
|
2
|
意指系统中的新诗发生 |
吕新明
|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7 |
0 |
|
3
|
新诗发生期诗人评诗矛盾现象论 |
方舟
|
《中外诗歌研究》
|
2019 |
0 |
|
4
|
异国体验与文化行旅——新诗发生学研究的一个视角 |
卢桢
|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5
|
新诗发生期诗人评诗矛盾现象论 |
方舟
|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0 |
|
6
|
“诗界革命”与新诗发生期研究的突破性思考——读荣光启《现代汉诗的发生:晚清至五四》 |
孙玉石
|
《诗探索》
|
2015 |
0 |
|
7
|
“打油诗”与中国白话新诗的发生 |
卫敬星
|
《三峡论坛》
|
2014 |
0 |
|
8
|
新诗的发生——纪念新诗发生一百年 |
于坚
|
《天涯》
|
2016 |
1
|
|
9
|
新诗发生期新文学家旧体诗写作的文化再勘 |
周军
|
《文艺评论》
CSSCI
|
2022 |
0 |
|
10
|
重述“新诗”发生的故事——《“新诗集”与中国新诗的发生》的叙述特点 |
周炜赟
|
《泰山学院学报》
|
2006 |
0 |
|
11
|
关于新诗传播和接受的几点思考 |
高旭东
禹权恒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12
|
“众语杂生与未竟的转型”新诗学术研讨会综述 |
易彬
柳晓珊
|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9 |
1
|
|
13
|
如何写新诗:卞之琳 |
方长安
王立扬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7 |
0 |
|
14
|
“传统”与中国新诗的艰难性 |
李怡
|
《中外诗歌研究》
|
2015 |
0 |
|
15
|
一种"摆脱"文化母语的言说--论作为新诗范式的"白话"诗 |
高蔚
徐径
|
《中外诗歌研究》
|
2012 |
0 |
|
16
|
论新诗与歌词的关系——以方文山诗集《如诗一般》为例 |
张诗雨
|
《中外诗歌研究》
|
2019 |
0 |
|
17
|
新诗一百年 |
武靖雅
冯睿
|
《青年与社会(中)》
|
2017 |
0 |
|
18
|
近代“自然”的产生与早期新诗的兴起 |
宋夜雨
|
《中外诗歌研究》
|
2021 |
0 |
|
19
|
域外行旅与中国新诗的发生 |
卢桢
|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3
|
|
20
|
从打油诗到白话诗 |
颜同林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