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废名新诗“兴感”理论与中国古典诗学传统——兼论其对现代抒情诗理论的建构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赵黎明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72-177,共6页
废名新诗"兴感"理论与传统诗学关系十分紧密,主要表现在其"直接的抒写"之论与"直寻"、"现量"诸说,其"短兵相接"之论与"风水相遭"之说,其"忽然而来"之论与"... 废名新诗"兴感"理论与传统诗学关系十分紧密,主要表现在其"直接的抒写"之论与"直寻"、"现量"诸说,其"短兵相接"之论与"风水相遭"之说,其"忽然而来"之论与"不以力构"之说,其"横竖乱写"之论与古代"俯拾即是"之说等方面。废名品诗对于传统诗学理论,既得貌入神,更推陈出新,这种借古鉴今的诗学实践,对于现代抒情诗的理论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感” 传统诗学 新诗建构
下载PDF
论废名的生命诗学——以《谈新诗》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赵黎明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8-42,共5页
废名论诗具有浓郁的生命诗学色彩,集中体现在《谈新诗》讲稿中:坚持情感本位,突出情感的自然、活泼、饱满等活跃的生命形态;重视感兴作为诗性生命发动的枢纽地位,突出感兴的当下性、偶发性、直觉性以及对诗意的瞬间捕捉;文辞、格律、典... 废名论诗具有浓郁的生命诗学色彩,集中体现在《谈新诗》讲稿中:坚持情感本位,突出情感的自然、活泼、饱满等活跃的生命形态;重视感兴作为诗性生命发动的枢纽地位,突出感兴的当下性、偶发性、直觉性以及对诗意的瞬间捕捉;文辞、格律、典故等等均须以能否自如、完整传达诗性生命为限,"横竖乱写"的自由创造精神乃是新诗的最高艺术境界。这种以情感与诗性为核心、以感兴为枢纽,超越古今、超越新旧、超越文字的诗学思想对新诗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名 生命诗学 情感 感兴 新诗建构
下载PDF
废名“诗的内容”说与传统性灵诗学——兼论其对中国现代抒情诗理论的建构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赵黎明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50-53,0-1,共4页
废名"诗的内容"说与传统性灵诗学具有极多的交集,如其"最见性情"论与言志缘情理论一脉相承,其"幼稚、纯洁"说与明清"童心说"一贯,其在性情与格调、格律关系问题的论述,也与性灵诗学取得了高度... 废名"诗的内容"说与传统性灵诗学具有极多的交集,如其"最见性情"论与言志缘情理论一脉相承,其"幼稚、纯洁"说与明清"童心说"一贯,其在性情与格调、格律关系问题的论述,也与性灵诗学取得了高度一致。二者虽然精神相通,但言说背景与解决的问题仍有不小差异。废名诗论是在破坏"旧诗"规范的基础上,为新诗理论寻找资源支撑和为新诗立法服务的,具有重要的建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的内容 性灵诗学 新诗理论建构
下载PDF
格调诗学传统与朱光潜现代“声律批评”观的建立
4
作者 赵黎明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1-56,共6页
以声律为纲,以情趣和意象为目,朱光潜诗学理论具有十分浓厚的"音律中心论"色彩。然而,这种声律诗学明显受到传统诗学特别是明清格调诗学的深刻影响,表现在批评实践方面,就是其在格调诗学因声辨体、以声论调、沿声求境的传统... 以声律为纲,以情趣和意象为目,朱光潜诗学理论具有十分浓厚的"音律中心论"色彩。然而,这种声律诗学明显受到传统诗学特别是明清格调诗学的深刻影响,表现在批评实践方面,就是其在格调诗学因声辨体、以声论调、沿声求境的传统方法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音律本体"的诗歌批评与鉴赏原则。其因声感人的影响观、以声辨体的文体观、由声论调的欣赏观以及由声论境的境界观等等,就是这种"声律批评"观的具体表现形式。朱光潜继承格调批评传统的内在动力在于对新诗形式失范的焦虑,其声律批评是古今诗学贯通的一种带有建构性的试验,对于中国新诗批评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具有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光潜 声律批评 格调诗学 新诗建构
下载PDF
中国诗教传统的现代转化及其当代传承 被引量:34
5
作者 方长安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67-184,208,共19页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始,“诗教”作为儒教传统失去了昔日的正统位置,在意识形态和话语系统中隐身。但它并没有消失,现代诗人传承了其政治伦理情怀和精神,以新文化启蒙和社会革命动员为诉求,解构《诗经》的经学本质,使古代诗教失去赖以进行...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始,“诗教”作为儒教传统失去了昔日的正统位置,在意识形态和话语系统中隐身。但它并没有消失,现代诗人传承了其政治伦理情怀和精神,以新文化启蒙和社会革命动员为诉求,解构《诗经》的经学本质,使古代诗教失去赖以进行的底本,为新文化启蒙和新诗出场清理场地,从而建构具有现代诗教特点的诗学体系。然而,在反传统语境中,现代诗教只能以现代文化启蒙、社会革命动员这种间接身份参与新诗建构,致使现代诗人未能处理好民族传统与西方诗歌经验、新诗创作与民族历史书写等关系,压缩了现代新诗参与人格培养和文化建设的空间。今天,我们应站在民族文化自信的立场,重新研究诗教传统,发掘其精髓,阐释其价值,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以历史担当意识探索并建构当代的诗教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教传统 现代转化 新诗建构 当代诗教文化
原文传递
明清“格调”诗学与朱光潜现代“声律诗学”观的建立
6
作者 赵黎明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68-179,共12页
朱光潜的诗学明显受到传统格调诗学的影响,表现在他对诗歌音乐传统的继承和发挥、对诗歌文体特征的强化和对"气本"思想的科学阐释等方面。朱光潜的诗学建构之理论动因在于对新诗形式失范的焦虑,因此其诗论与格调诗学传统的关... 朱光潜的诗学明显受到传统格调诗学的影响,表现在他对诗歌音乐传统的继承和发挥、对诗歌文体特征的强化和对"气本"思想的科学阐释等方面。朱光潜的诗学建构之理论动因在于对新诗形式失范的焦虑,因此其诗论与格调诗学传统的关系,不是简单的模拟而是传统转化的实践,不是简单的蹈古而是合规律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光潜 声律诗学 格调诗学 新诗建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