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新质源(CMS-FA)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遗传 被引量:8
1
作者 王乃元 梁康迳 +3 位作者 李毓 王颖 王洪飞 仇秀丽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929-1937,共9页
发掘水稻新型雄性不育细胞质源CMS-FA,育成系列优质米不育系和系列新质源恢复系,在组配成强优势杂交稻组合的基础上,研究新质源雄性不育恢复系的恢复基因遗传。采用新质源(CMS-FA)不育系金农1A与恢复系金恢3号杂交获得杂交F1和F2代种子... 发掘水稻新型雄性不育细胞质源CMS-FA,育成系列优质米不育系和系列新质源恢复系,在组配成强优势杂交稻组合的基础上,研究新质源雄性不育恢复系的恢复基因遗传。采用新质源(CMS-FA)不育系金农1A与恢复系金恢3号杂交获得杂交F1和F2代种子。用F1分别与不育系或保持系回交,获得(不育系//不育系/恢复系和不育系/恢复系//保持系)2个测交群体。同时种植P1、P2、P3、F1、F2、B1F1和B2F1等群体,考察花粉染色率、套袋结实率和自然结实率,卡平方测验遗传分离适合度。结果表明,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F1代正常可育,育性恢复(可育)基因为显性遗传。F2代分离出可育︰不育适合3︰1,育性恢复(可育)基因为1对显性基因控制。B1F1和B2F1代2个测交群体的可育︰不育都适合1︰1分离规律,验证了F2代育性恢复(可育)单基因的遗传模式。暂时确定新质源(CMS-FA)核质互作三系的基因型为不育系S(SS)、保持系F(SS)和恢复系S(F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质源cms—fa 雄性不育 育性恢复基因 遗传
下载PDF
新质源(CMS-FA)杂交稻谷粒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2
作者 王洪飞 仇秀丽 +5 位作者 林强 周卫营 杨小飞 张敏 王乃元 郑秀平 《福建稻麦科技》 2011年第4期1-4,共4页
采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AD),对新质源杂交稻(CMS-FA)遗传系统的10个亲本和25个杂种一代的谷粒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新质源杂交稻的千粒重和粒长的遗传主要受加性效应控制,它们的狭义遗传率较大且均达极显著水平,在早代对这2性状... 采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AD),对新质源杂交稻(CMS-FA)遗传系统的10个亲本和25个杂种一代的谷粒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新质源杂交稻的千粒重和粒长的遗传主要受加性效应控制,它们的狭义遗传率较大且均达极显著水平,在早代对这2性状进行选择可达到较好的效果,而粒宽、长宽比各项遗传方差分量均不显著。亲本加性遗传效应预测值表明,金恢3号是改良水稻谷粒性状的优良亲本,其能显著的提高千粒重、增加粒长和长宽比。杂交组合显性效应在千粒重性状上有较大的差异,而在粒长、粒宽和长宽比性状上差异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质源(cms—fa) 谷粒性状 遗传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