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闻和报纸摘要》新闻信息样本调查与研究
1
作者 李德龙 陈晨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185-188,共4页
通过对《新闻和报纸摘要》2003年9月1日至2008年11月1日6年间单月第1天共28个听觉文本的调查分析,研究新闻信息的状况和特性,分析归纳该栏目的优劣,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新闻和报纸摘要》 新闻信息 样本 国际新闻 国内时政新闻
下载PDF
央广《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40年之流变 被引量:2
2
作者 诸雄潮 郑宇飞 《中国广播》 2018年第9期43-46,共4页
作为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的名牌节目,《新闻和报纸摘要》在改革开放的40年中,随着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而不断自我革新,每个时期都展现出不同的特色。本文以改革开放作为时间坐标,将《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的发展... 作为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的名牌节目,《新闻和报纸摘要》在改革开放的40年中,随着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而不断自我革新,每个时期都展现出不同的特色。本文以改革开放作为时间坐标,将《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的发展阶段划分为四个不同时期,研究其40年来在节目形式、业务内容等方面的流变,并结合实际对节目未来发展提出展望及合理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和报纸摘要》 改革开放40年 广播节目 声音传播
下载PDF
探析新时代广播新闻主播的挑战与策略——以《新闻和报纸摘要》播音事业发展脉络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党帅 《传媒论坛》 2020年第17期8-9,共2页
新的传播技术的出现及发展让许多新闻主播们束手无策,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他们也在积极地探索,在此过程中也陷入一些误区。有时为了掌握新技术,而忽视了对自身专业的要求,此次论文通过疏解《新闻和报纸摘要》主播们的经历,再结合新... 新的传播技术的出现及发展让许多新闻主播们束手无策,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他们也在积极地探索,在此过程中也陷入一些误区。有时为了掌握新技术,而忽视了对自身专业的要求,此次论文通过疏解《新闻和报纸摘要》主播们的经历,再结合新时代的背景,谈一谈广播类新闻主播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和报纸摘要》 发展脉络 新时期 挑战 策略
下载PDF
政治传播学视阈下广播新闻节目的非语言声音符号研究
4
作者 李梦醒 《新闻研究导刊》 2017年第8期119-119,159,共2页
声音会随时随地出现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依靠声音来完成交际和信息的传递。广播是以声音这一单一要素作为传播介质的大众媒体,在诞生之初,就以信息传递的高效性、贴近听众的亲密感、设备技术的易操作性赢得了无可比拟的传播优势,并成为政... 声音会随时随地出现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依靠声音来完成交际和信息的传递。广播是以声音这一单一要素作为传播介质的大众媒体,在诞生之初,就以信息传递的高效性、贴近听众的亲密感、设备技术的易操作性赢得了无可比拟的传播优势,并成为政治权力组织传递政治观念和国家意志的重要手段。独特的广播新闻文本写作规律和声音符号系统就是在这样的政治规训下体现的。本文从政治传播学的角度分析了广播新闻节目的政治传播功能,通过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经典新闻节目《新闻和报纸摘要》中分析,并结合皮尔斯的一般符号学相关理论,归纳出了广播新闻节目中非语言声音符号的一些研究新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和报纸摘要 声音符号 广播新闻 政治传播
下载PDF
浅谈“现场口头报道”
5
作者 吴江 《新闻界》 1986年第2期26-26,共1页
"现场口头报道",就是广播台、站的记者在发生新闻事件的现场口述见闻,在制作上集采、编、播于记者一身。这种报道形式在发挥广播优势方面最有前途,是广播战线记者努力的目标。 "现场口头报道"为什么受欢迎?主要是... "现场口头报道",就是广播台、站的记者在发生新闻事件的现场口述见闻,在制作上集采、编、播于记者一身。这种报道形式在发挥广播优势方面最有前途,是广播战线记者努力的目标。 "现场口头报道"为什么受欢迎?主要是记者口述新闻时,进行现场描写,给听众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增强了新闻的可信性和感染力。如一九八二年十月十六日晚和十七日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里,广播了我国向预定海域发射运载火箭成功的新闻公报,广播了记者吴善翱、杨振声和刘长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场口头报道 新闻 节目 广播电台 《新闻和报纸摘要》 现场音响
下载PDF
《中国日报》:要争取韩朝西海冲突“软着陆”
6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 2010年第6期15-,共1页
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韩朝西海延平坪岛炮击事件震动世界,双方大打"口水仗",朝鲜半岛局势骤然紧张,各国高度关注事态的可能走向。
关键词 软着陆 西海 朝鲜半岛 《新闻和报纸摘要》 《中国日报》
下载PDF
声音属于党和人民
7
作者 孟兰英 《新湘评论》 2019年第4期43-44,共2页
葛兰(生于1933年,著名播音艺术家,共和国第一代女播音员)的名字,对于共和国同龄人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每当有重要新闻,大多是由葛兰和她的丈夫夏青两个人播音。他们的声音,已经成为人们对那个时代无法割舍的... 葛兰(生于1933年,著名播音艺术家,共和国第一代女播音员)的名字,对于共和国同龄人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每当有重要新闻,大多是由葛兰和她的丈夫夏青两个人播音。他们的声音,已经成为人们对那个时代无法割舍的一种记忆。在话筒前,你的声音属于党和人民'播音员是干嘛的?那不就是念稿子广播嘛。'这是葛兰在报考播音员之前的想法。在对播音这个职业的一知半解中,1951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音室 少儿节目 播音员 《新闻和报纸摘要》 《记录新闻》 志愿军
下载PDF
清风明月难邀见 绮丽夕照入室来——访著名播音员林如
8
作者 宋峥 《家庭健康(医学科普)》 2006年第1期9-10,共2页
提起林如的名字,很多人马上会想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中字正腔圆、自然流畅的声音,想起日本电视连续剧《阿信》中的旁白。可以说,她那甜美、温柔的声音哺育了一代人的心灵。声如其人,外貌端庄慈祥、温文尔雅,... 提起林如的名字,很多人马上会想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中字正腔圆、自然流畅的声音,想起日本电视连续剧《阿信》中的旁白。可以说,她那甜美、温柔的声音哺育了一代人的心灵。声如其人,外貌端庄慈祥、温文尔雅,内心善良淳朴,有着一副热心肠,这是著名播音员林如给我留下的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播音员林 《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 人物介绍
下载PDF
广播新闻节目的时代性表达
9
作者 林溪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0-33,共4页
新闻是时代的新闻,声音是时代的声音。本文以中国广播电视大奖获奖栏目、广播界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为例,详细分析获奖代表作的选题逻辑和创作思路。主要从守正和创新两个方面,讲述新时代语境下老牌广播节目在选题、表... 新闻是时代的新闻,声音是时代的声音。本文以中国广播电视大奖获奖栏目、广播界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为例,详细分析获奖代表作的选题逻辑和创作思路。主要从守正和创新两个方面,讲述新时代语境下老牌广播节目在选题、表达、技术、传播方式等方面的新变革,阐释新时代表达应具有“奋进、大气、亲和、从容”的特点,积极应对人工智能和新媒体的双重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和报纸摘要》 表达 时代性 广播新闻
原文传递
在转型中融合
10
作者 伍刚 《中国记者》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3-64,共2页
新媒体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挑战,又带来了新的机遇。
关键词 中国广播网 网络新媒体 《新闻和报纸摘要》 新媒体传播 延信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新闻纵横》
原文传递
葛兰:镌刻在共和国播音史上的声音 被引量:1
11
作者 孟兰英 《世纪风采》 2019年第2期46-48,共3页
葛兰和夏青的名字,对于共和国同龄人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那个年代,每当有重要新闻,大多都是由夏青、葛兰两个人播音,他们的声音,已经成为了人们对于那个时代无法割舍的一种记忆。渐渐地,大家知道了他们不仅是同事,还是夫妻。2004年... 葛兰和夏青的名字,对于共和国同龄人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那个年代,每当有重要新闻,大多都是由夏青、葛兰两个人播音,他们的声音,已经成为了人们对于那个时代无法割舍的一种记忆。渐渐地,大家知道了他们不仅是同事,还是夫妻。2004年,夏青病逝,如今在葛兰的家里,夏青生前的照片在书柜的顶层满满当当地摆放着……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二人携手走过,他们相敬如宾、相濡以沫的感情也已定格为一段世人皆知的佳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音员 播音室 《新闻和报纸摘要》 共和国
原文传递
央广“砥砺奋进的五年”系列报道 生动解读“高大上”,沉下身子接地气
12
作者 罗厚 《广电时评》 2017年第15期16-19,共4页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围绕'砥砺奋进的五年'主题,积极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7月2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节目中心策划部主任罗厚在总局例会上向全国广电同行介绍了经验。每个时代都有代表性的工程,那些超级工程成为时代的标志...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围绕'砥砺奋进的五年'主题,积极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7月2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节目中心策划部主任罗厚在总局例会上向全国广电同行介绍了经验。每个时代都有代表性的工程,那些超级工程成为时代的标志性符号。十八大以来,一批科技攻关的重大项目和基础设施的重点工程投入使用,这些工程,不仅推动了中国发展,更造福了世界,是展现中国进步的有力论据,也是新闻宣传工作的宝贵素材。生动解读'高大上',展现中国骄傲提振信心央广从6月起,持续一个多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直播 中国之声 栏目组 《新闻和报纸摘要》 接地气
原文传递
清风明月难邀见 绮丽夕阳入室来————访著名播音员林如
13
作者 宋峥 《老人世界》 2006年第6期12-13,共2页
提起林如的名字,人们马上会想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中字正腔圆、自然流畅的声音,想起日本电视连续剧《阿信》中的旁白。可以说,她那甜美、柔婉的声音哺育了一代听众的心灵。声如其人,外貌端庄慈祥、温文尔雅,... 提起林如的名字,人们马上会想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中字正腔圆、自然流畅的声音,想起日本电视连续剧《阿信》中的旁白。可以说,她那甜美、柔婉的声音哺育了一代听众的心灵。声如其人,外貌端庄慈祥、温文尔雅,内心善良淳朴,有着一副“热心肠”,这是著名播音员林如给我留下的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音员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字正腔圆 报纸摘要 林如 《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
原文传递
电台新来了年轻人
14
作者 刘学全 《泉州文学》 2016年第12期13-19,共7页
一盛夏的七月,骄阳似火。太阳把大地抹成一片金黄色,令人热不可当,头晕目眩。乘火车辗转两千多公里,拎着简单的行李,李捷终于来到广播电视厅大院。广播电视厅大院紧邻马路,院子不大,却也优雅别致。院内有几棵大树,遮挡着盛夏的骄阳,洒... 一盛夏的七月,骄阳似火。太阳把大地抹成一片金黄色,令人热不可当,头晕目眩。乘火车辗转两千多公里,拎着简单的行李,李捷终于来到广播电视厅大院。广播电视厅大院紧邻马路,院子不大,却也优雅别致。院内有几棵大树,遮挡着盛夏的骄阳,洒下片片绿荫。面对小院入口,矗立着一座灰色的四层砖石小楼,是厅本部办公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稿件 《简明新闻》 《新闻和报纸摘要》 年轻人
原文传递
《爸,妈,回家吧》 央广聚焦民生,呼唤大爱
15
作者 纪曙春 《广电时评》 2017年第4期27-28,共2页
系列广播特写《爸,妈,回家吧》对于关注老年人出走、走失等社会热点,寻求走失老年人的收留及送回方案,探索建立社会化的老年人监护、保障、救助体系,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中国民众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人均寿命延长。然而统计数据显示,... 系列广播特写《爸,妈,回家吧》对于关注老年人出走、走失等社会热点,寻求走失老年人的收留及送回方案,探索建立社会化的老年人监护、保障、救助体系,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中国民众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人均寿命延长。然而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走失老人一年约有50万,平均每天走失老人约1370人,一年有50多万个家庭因此'破碎'。如何让爸爸妈妈们不再走失?怎样让他(她)们安然回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聚焦民生难题,于2016年12月5日至9日在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新闻纵横》《央广新闻》节目和央广网、中国之声多媒体等多个平台推出系列广播特写《爸,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播特写 《新闻和报纸摘要》 《新闻纵横》 中国之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