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响电视新闻真实感的因素 被引量:1
1
作者 赵怀艳 《视听界》 2005年第4期i005-i006,共2页
关键词 新闻真实感 电视新闻 传播媒体 表现方式 独特性 白菜 观众 单一 报道 记者
下载PDF
增强时政新闻真实感的基本途径
2
作者 杨道中 《新闻传播》 2012年第11期111-111,共1页
时政新闻是关于时事和政治方面的新闻,在电视新闻中占有重要位置,承担着传播党委和政府方针、政策的任务。目前,电视时政新闻普遍采用报纸的通稿为解说词,能够达到一定宣传效果,但与电视传播效果相比仍有差距。采用通稿的信息是真... 时政新闻是关于时事和政治方面的新闻,在电视新闻中占有重要位置,承担着传播党委和政府方针、政策的任务。目前,电视时政新闻普遍采用报纸的通稿为解说词,能够达到一定宣传效果,但与电视传播效果相比仍有差距。采用通稿的信息是真实的,但有时做出的片子却缺少真实感,减弱了电视媒体传播面广的作用。由此看来,真实和真实感是两回事,而把真实信息转化为传播效果的真实感。这是电视时政记者必须要解决好的一个问题,当然前提是采用报纸通稿并不是另起炉灶,而是运用电视传播规律做出有新意、真实感强的片子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真实感 时政新闻 电视传播效果 电视新闻 信息转化 宣传效果 媒体传播 传播规律
下载PDF
新闻话语中的情感因子——简评《大河报》“都市倾诉”版的定位
3
作者 边勋 《新闻爱好者》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9-29,共1页
在平常的新闻语境中.新闻话语总是一副客观、简洁、平实的硬性形象,它总是在有意地躲避叙述中情感的渗透与评判,新闻事实过滤掉了生活与情感的气息,新闻人物成了记者笔下的道具与材料.你听不到他内心悸动的真正颤音,对新闻真实感... 在平常的新闻语境中.新闻话语总是一副客观、简洁、平实的硬性形象,它总是在有意地躲避叙述中情感的渗透与评判,新闻事实过滤掉了生活与情感的气息,新闻人物成了记者笔下的道具与材料.你听不到他内心悸动的真正颤音,对新闻真实感的追求遮掩了生活的灵性.新闻变得冷硬。《大河报》“都市倾诉”版,为生活中的情感事件构建了一个表达的平台.为冷硬的新闻话语灌注了生命灼热的气息,使新闻话语由“事件的真实”升华为“情感的真实”、“生活的真实”^①。在笔者看来,它至少从以下六个方面拓宽挖掘了新闻话语内涵的广度和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话语 情感 倾诉 简评 新闻真实感 《大河报》
下载PDF
如何使典型人物报道真实可感——基于叙事学理论的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恩浩 《视听》 2019年第2期167-168,共2页
建国以来,大量的典型人物如黄继光、邱少云、雷锋、孔繁森、焦裕禄等的事迹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介广泛传播,在亿万中国受众的心目中树立了榜样。时至今日,典型报道依旧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具有高度的榜样示范和社会... 建国以来,大量的典型人物如黄继光、邱少云、雷锋、孔繁森、焦裕禄等的事迹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介广泛传播,在亿万中国受众的心目中树立了榜样。时至今日,典型报道依旧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具有高度的榜样示范和社会整合作用,对于引导舆论、鼓舞精神、激发斗志具有奇特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真实感 叙事情境 典型人物报道
下载PDF
论电视新闻中的同期声
5
作者 郑竑 《记者摇篮》 2004年第6期30-30,共1页
同期声也叫现场声。是指在拍摄时录下的讲话声和背景声。包括现场效果同期声(新闻现场的各种音响)和现场采访同期声(新闻现场人物说话的声音)。典型的同期声是电视新闻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生动的同期声是电视新闻中最具魅力的声音... 同期声也叫现场声。是指在拍摄时录下的讲话声和背景声。包括现场效果同期声(新闻现场的各种音响)和现场采访同期声(新闻现场人物说话的声音)。典型的同期声是电视新闻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生动的同期声是电视新闻中最具魅力的声音。它能充分体现电视新闻声画互补、水乳交融的整体宣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新闻 同期声 现场声 音响 新闻真实感 主持人声音 新闻时间
下载PDF
采访“面对面” 新闻才“鲜活”
6
作者 邵茂庆 《记者摇篮》 2003年第5期10-10,共1页
新闻采访面对面,新闻才有现场真实感,才能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写出来的稿子才能新鲜活泼,生动感人。材料不等于事实在实际工作中,有些记者以为有了相关的文件材料或者提供材料的人们叙述的材料就行了,事实就是那么回事。结果就是,... 新闻采访面对面,新闻才有现场真实感,才能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写出来的稿子才能新鲜活泼,生动感人。材料不等于事实在实际工作中,有些记者以为有了相关的文件材料或者提供材料的人们叙述的材料就行了,事实就是那么回事。结果就是,这些记者发表的稿子,内容总有些干涩,甚至人云亦云,有的干脆是某单位文件材料的翻版,毫无“新”闻。事实不等于材料。记者所获得的材料,大多是几经转手的东西。俗话说:“东西越捎越少,话越传越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报道 新闻采访 新闻真实感 调查研究
下载PDF
新闻细化处理的作用和负效应
7
作者 佘惠敏 《新闻与写作》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6-27,共2页
为了提高新闻的精确度,把新闻中可以量度的要素报道得更精确,把新闻中可以突出特点或主题的细节报道得更具体,这就是新闻的细化处理.它包括时间、地点的细化,数据的适度精确,人物的身份介绍和特点描述以及事件进程中的细节描绘.细化处... 为了提高新闻的精确度,把新闻中可以量度的要素报道得更精确,把新闻中可以突出特点或主题的细节报道得更具体,这就是新闻的细化处理.它包括时间、地点的细化,数据的适度精确,人物的身份介绍和特点描述以及事件进程中的细节描绘.细化处理在现今的新闻报道中随处可见,每一张报纸上每一晚电视里都有经过细化处理的新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报道 新闻细化处理 作用 负效应 新闻真实感 新闻主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