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闻评论话语动词选择中的功能差异
1
作者 翁玉莲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4-149,共6页
新闻评论话语中的过程选择以属性过程和思维过程为主,本文将结合动词的语义特征分析其选择的动因。物质过程中存在客观义向主观义的转义,言语过程以言语主体的多元、言语功能的直显和多样为特征。行为过程呈现选择的弱化。新闻评论话语... 新闻评论话语中的过程选择以属性过程和思维过程为主,本文将结合动词的语义特征分析其选择的动因。物质过程中存在客观义向主观义的转义,言语过程以言语主体的多元、言语功能的直显和多样为特征。行为过程呈现选择的弱化。新闻评论话语过程选择中体现着情态性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评论话语 概念功能 过程选择 情态性
下载PDF
新闻评论话语的论辩修辞研究
2
作者 邹琼 杨娜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52-57,共6页
论辩修辞近年来颇受语言学界和传播学界关注。社会建构观视角下的论辩修辞,更多表现为一种基于语言的、社会的、思维的交际互动。文章以新闻评论话语为研究对象,从修辞的有效性探讨出发,结合Van Eemeren提出的"语用论辩理论"... 论辩修辞近年来颇受语言学界和传播学界关注。社会建构观视角下的论辩修辞,更多表现为一种基于语言的、社会的、思维的交际互动。文章以新闻评论话语为研究对象,从修辞的有效性探讨出发,结合Van Eemeren提出的"语用论辩理论",对新闻评论话语中的论辩结构和策略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交际者为了消除双方的意见分歧,通过策略性挑选论题、迎合听众和优化表达方式这三种手段来完善自身的论辩图式和结构,从而达到说服广大受众的修辞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辩修辞 新闻评论话语 语境 有效性
下载PDF
新闻评论话语的语用论辩视域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杨娜 冉永平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7-62,共6页
本文以《纽约时报》和《中国日报》对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的同题报道为例,结合"语用论辩理论"分析并对比中美两大主流媒体话语中的论辩策略和合理性语用效果。研究发现,《纽约时报》语言表达的论辩针对性及其驳斥性更明显,语... 本文以《纽约时报》和《中国日报》对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的同题报道为例,结合"语用论辩理论"分析并对比中美两大主流媒体话语中的论辩策略和合理性语用效果。研究发现,《纽约时报》语言表达的论辩针对性及其驳斥性更明显,语用上体现为较强的求异效果,话语的逻辑合理诉求高;《中国日报》的语言表述以主观评价性描述为主,其论辩性较弱,语用上呈现出较明显的"评论员—受众"趋同性效果,话语的社会认同诉求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评论话语 语用论辩视域 论辩策略 论辩合理性
原文传递
批评话语分析视角下中英新闻评论的态度资源对比研究——基于《卫报》和《人民日报》香港暴乱评论话语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龙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82-88,共7页
以中英两国具有影响力的新闻媒体《人民日报》和《卫报》在2019年6月至12月期间就香港暴乱的新闻评论话语为研究对象,基于批评话语分析理论,从态度资源系统的情感、判断以及鉴赏角度对比研究两家媒体对香港暴乱现象的态度资源分布异同,... 以中英两国具有影响力的新闻媒体《人民日报》和《卫报》在2019年6月至12月期间就香港暴乱的新闻评论话语为研究对象,基于批评话语分析理论,从态度资源系统的情感、判断以及鉴赏角度对比研究两家媒体对香港暴乱现象的态度资源分布异同,试图揭示评论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和政治立场。研究发现,判断资源在两报评价中占有很大比例,但在判断对象评论角度上截然不同;语言表征方式也存在差异,《卫报》评论者多引用他人言语而《人民日报》的评价方式较单一。通过对态度资源分布的批评话语分析,揭示了西方媒体在新闻话语评论中隐含的负面意识形态,为读者正确理解新闻评论话语提供参考,并对中外报刊的阅读和写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评论话语 批评话语分析 态度资源 对比研究
下载PDF
构建和谐评论话语空间应强化的五种意识
5
作者 尹焕霞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4-85,共2页
针对当前我国新闻评论话语空间存在的某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构建和谐的新闻评论话语空间需具备的五种意识。
关键词 新闻评论话语 和谐 意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