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虚构写作研究——基于文学与新闻两大领域的探讨
1
作者 李淑华 李琴 陆建斌 《新闻文化建设》 2024年第7期47-49,共3页
作为一种写作方式,因兼具真实性和文学性的特质,非虚构写作呈现出新闻与文学两大领域的互动与博弈。新媒体时代,紧随《人民文学》倡导的步伐,非虚构文学作家纷纷走出书斋、走向田野、观照生活,涌现出了大量的精品文章。网络时代的非虚... 作为一种写作方式,因兼具真实性和文学性的特质,非虚构写作呈现出新闻与文学两大领域的互动与博弈。新媒体时代,紧随《人民文学》倡导的步伐,非虚构文学作家纷纷走出书斋、走向田野、观照生活,涌现出了大量的精品文章。网络时代的非虚构写作,促进了“特稿”的觉醒,众多优秀的记者开始转向非虚构创作平台,借助新媒体的优势挖掘深度新闻。当下,非虚构写作的内容、写作主体、叙事方式都呈现出了新特点,且逐渐与资本市场接轨,但作为一股“网上”新力量,在非虚构写作的“野蛮”生长中,其弊端也正在日益显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构写作 媒体 商业模式 特稿
下载PDF
劳动者在书写:新工人文学小组的非虚构实践
2
作者 张慧瑜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7-64,共8页
新工人文学小组是由喜欢文学的劳动者组成的文学写作小组,成立于2014年9月,培育了范雨素、李若、郭福来、苑伟、李文丽、小海、万华山等一批基层作家,近些年在自媒体平台、专业文学刊物上发表了大量作品,并在2022年出版文集《劳动者的... 新工人文学小组是由喜欢文学的劳动者组成的文学写作小组,成立于2014年9月,培育了范雨素、李若、郭福来、苑伟、李文丽、小海、万华山等一批基层作家,近些年在自媒体平台、专业文学刊物上发表了大量作品,并在2022年出版文集《劳动者的星辰》。本文把新工人文学小组放置在20世纪中国形成的人民文艺的传统,以非虚构写作为视角解读这些作品的独特性和丰富性。20世纪以来,现代文化不断下沉到基层,使得人民群众逐渐从“剧中人”变成“剧作者”,新工人文学小组的文化实践也是21世纪“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传统的当代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人文学 虚构写作 劳动者 文学小组
下载PDF
“非虚构写作”新新闻与短视频创作关联性探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文杰 何柳云 《传媒》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72-74,76,共4页
“非虚构写作”新新闻一度被我国传统媒体广泛运用并发扬光大。在短视频成为吸引网民“触网”首要应用的智能社交时代,短视频通过嫁接“非虚构写作”新新闻的诸多元素,显示其强大的传播效能和影响力。“非虚构写作”为短视频在提供创作... “非虚构写作”新新闻一度被我国传统媒体广泛运用并发扬光大。在短视频成为吸引网民“触网”首要应用的智能社交时代,短视频通过嫁接“非虚构写作”新新闻的诸多元素,显示其强大的传播效能和影响力。“非虚构写作”为短视频在提供创作方法和技巧的同时,也对互联网时代的碎片化传播和社会价值的平衡,起到一定的作用,二者存着较强的关联性和相似性。因此,非虚构类短视频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未来必将成为视频市场重要的创作方法和表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构写作 短视频创作
下载PDF
新媒体语境下非虚构写作的叙事特征研究——基于“腾讯谷雨”文本分析
4
作者 印尧 《新闻世界》 2023年第7期45-48,共4页
随着媒介环境的变化,非虚构写作的内容生态和报道角度发生了转变,非虚构写作也呈现出新的态势。本文以“腾讯谷雨”公众号2017年7月-2022年6月发表的287篇文章为语料库,并通过python软件对“腾讯谷雨”公众号报道的文本进行定量与定性分... 随着媒介环境的变化,非虚构写作的内容生态和报道角度发生了转变,非虚构写作也呈现出新的态势。本文以“腾讯谷雨”公众号2017年7月-2022年6月发表的287篇文章为语料库,并通过python软件对“腾讯谷雨”公众号报道的文本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探析新媒体语境下非虚构写作的叙事特征转变。分析发现,与传统新闻写作相比,腾讯谷雨实验室呈现出报道对象存在去中心化,以平民为主角;报道议题小众新奇,议题类型多元化;叙事方面创新“日记体”,第一人称视角写作增强等新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 虚构写作 腾讯谷雨 叙事特征
下载PDF
非虚构写作视野下的“新山乡巨变”——以罗伟章《凉山叙事》《下庄村的道路》为例
5
作者 王良博 《写作》 2023年第4期38-46,共9页
“新山乡巨变”是罗伟章《凉山叙事》《下庄村的道路》两部非虚构作品的主要内容。他坚持以事实抵达真实的写作伦理,有效介入到当下的乡村现场。同时,其在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历史学的跨领域叙述,多维度地展现了乡村现实的复杂,也让文... “新山乡巨变”是罗伟章《凉山叙事》《下庄村的道路》两部非虚构作品的主要内容。他坚持以事实抵达真实的写作伦理,有效介入到当下的乡村现场。同时,其在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历史学的跨领域叙述,多维度地展现了乡村现实的复杂,也让文学承载起更为真实的社会历史现象。而他对小说、散文等文体写作手法的借用,则熔铸文学性的审美品格于中国“新山乡巨变”的民族史诗之中,弥补了非虚构国家叙事中审美的缺失。罗伟章的非虚构写作有效避免了宏大叙事“主题先行”的弊病,其真实性与文学性兼具的写作方式,或可为当代中国民族史诗叙事提供经验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乡巨变 虚构写作 罗伟章 《下庄村的道路》 《凉山叙事》
下载PDF
新媒体环境下非虚构写作的议题选择研究——以微信公众号“真实故事计划”为例
6
作者 田甜 《新闻传播》 2023年第3期66-68,共3页
本文将微信公众号“真实故事计划”中半年内的非虚构作品进行了议题分类和分析,发现该非虚构写作平台聚焦普通人生活百态、着眼热点时事且对小众群体给予了关注。这样的议题选择,使非虚构写作账号收获了情感回馈、流量回馈,并用文学性... 本文将微信公众号“真实故事计划”中半年内的非虚构作品进行了议题分类和分析,发现该非虚构写作平台聚焦普通人生活百态、着眼热点时事且对小众群体给予了关注。这样的议题选择,使非虚构写作账号收获了情感回馈、流量回馈,并用文学性与新闻性共同构建了新媒体时代的媒介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构写作 真实故事计划 议题选择 媒体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对“非虚构写作”形态及其传播效果的探究
7
作者 刘梅 蒋海玲 《东西南北》 2023年第4期76-78,共3页
新媒体时代媒介技术的“赋权”使传播权力分散化。个体通过非虚构写作的方式讲述“在场”故事,展现自身的生存境况或价值诉求,在重大社会议题讨论与主流话语之外的个体经验传达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要警惕非虚构写作脱离真实性... 新媒体时代媒介技术的“赋权”使传播权力分散化。个体通过非虚构写作的方式讲述“在场”故事,展现自身的生存境况或价值诉求,在重大社会议题讨论与主流话语之外的个体经验传达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要警惕非虚构写作脱离真实性的基础及对舆论的煽动和程式化、娱乐化的陷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时代 虚构写作
下载PDF
寻找新的文学写作可能——论女性的“非虚构”书写与文学传统的对话 被引量:1
8
作者 吴雪丽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148-154,共7页
《人民文学》的"非虚构"写作栏目迄今已有5个年头,其中女作家关于乡土、乡村生存境况的书写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女性的"非虚构"乡土书写从讲述"我"的故事到"我们"的故事,从个人经验到公共经验,... 《人民文学》的"非虚构"写作栏目迄今已有5个年头,其中女作家关于乡土、乡村生存境况的书写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女性的"非虚构"乡土书写从讲述"我"的故事到"我们"的故事,从个人经验到公共经验,拓展了新的性别写作空间。她们面对乡土的写作姿态、叙事伦理也与现代以来的乡土写作传统构成了丰富的对话,而且,对当下的乡土书写、底层写作等也有新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构 女性写作 乡土传统 的可能
下载PDF
新媒介视阈下非虚构写作教学可行性探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弟娥 《贺州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135-138,共4页
新媒介时代的文学,不但意味着传播媒介的变化,体现了作者写作与受众介入程度的变化,同时也将文学的边界进一步扩大。基于新媒介时代产生的"创意写作"教学体现了这种变化,将"非虚构写作"纳入到"创意写作"... 新媒介时代的文学,不但意味着传播媒介的变化,体现了作者写作与受众介入程度的变化,同时也将文学的边界进一步扩大。基于新媒介时代产生的"创意写作"教学体现了这种变化,将"非虚构写作"纳入到"创意写作"体系中当是其举措之一。但是,国内的"创意写作"作为网络文学的衍生物,注目之处仍为网络文学类型创作以及边缘产品,对"非虚构写作"关注不多。随着新媒介的发展,国内受众对"非虚构写作"的需求不但体现在文学领域,也体现在日常生活领域,高校的写作教学应该敏锐地抓住此契机,寻求写作教学方式的创新与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 虚构写作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倾听他人:非虚构写作与新闻教育的结合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慧瑜 《写作》 2020年第1期17-22,共6页
非虚构写作的流行,给传统的新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与以采写编评为核心的传统新闻写作流程不同,依托移动互联网平台的非虚构写作更倾向于一种文学化、社会化和主观化的表达,以适应自媒体时代的碎片化阅读和眼球经济学的传播效... 非虚构写作的流行,给传统的新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与以采写编评为核心的传统新闻写作流程不同,依托移动互联网平台的非虚构写作更倾向于一种文学化、社会化和主观化的表达,以适应自媒体时代的碎片化阅读和眼球经济学的传播效果。把非虚构写作的理念融入新闻教育中,有助于培养学生从社会、历史、文化等跨学科的视野理解非虚构写作所具有的新闻价值和社会功能。在宏大理论失效的时代,非虚构写作的意义在于可以捕捉大量的生活经验,把无法被理论化的或很难被概念化的经验"收集"起来,这对理解时代和社会变迁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构写作 闻教育 移动互联网 新青年非虚构写作集市
下载PDF
生命美学视域下的非虚构青年书写研究
11
作者 师玉瑶 岳琳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7期101-104,共4页
生命美学强调个体生命的美学价值,旨在以“美”寻求人的解放,倡导生命即审美,审美即生命。非虚构写作以挖掘真实故事为己任,叙事题材大到历史事实小到个体生平,近年来大量集中于新媒体平台。这其中的“真实”看似是一种品质,但更应该被... 生命美学强调个体生命的美学价值,旨在以“美”寻求人的解放,倡导生命即审美,审美即生命。非虚构写作以挖掘真实故事为己任,叙事题材大到历史事实小到个体生平,近年来大量集中于新媒体平台。这其中的“真实”看似是一种品质,但更应该被视为一种对待生命的态度,这种态度在青年人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文章以“真实故事计划”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个体生存关注、生命意志关怀、侧重生命表达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从中发现非虚构青年书写内在的生命力及美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构写作 青年书写 生命美学 “真实故事计划”
下载PDF
《第76天》:疫情非虚构写作的视角融合与视域突破
12
作者 郭知凡 贺仲明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3年第2期132-136,共5页
熊育群的《第76天》以全景呈现和细节书写相结合的方式书写了武汉“封城”的全过程。它以个体视角为主,同时兼顾民间视角与官方视角,全面客观地还原疫情期间的整体情境。它重点关注疫情中人的生存状况和疫情对人们身心的影响,以超越性... 熊育群的《第76天》以全景呈现和细节书写相结合的方式书写了武汉“封城”的全过程。它以个体视角为主,同时兼顾民间视角与官方视角,全面客观地还原疫情期间的整体情境。它重点关注疫情中人的生存状况和疫情对人们身心的影响,以超越性的姿态批判了“天人对立”的自然观,反思了人对地球环境的破坏,从而突破了传统灾难叙事的视域限制,显示出更深远的思想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76天》 熊育群 虚构 灾难写作 冠疫情
下载PDF
新媒体视阈中的“非虚构写作”
13
作者 张贞 《长江文艺评论》 2020年第5期31-37,共7页
“非虚构写作”发端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的“新新闻主义”写作潮流,代表作有杜鲁门·卡波特的《冷血》、诺曼·梅勒的《夜幕下的大军》《刽子手之歌》、汤姆·沃尔夫的《电冷却器酸性试验》等。在国内,“非虚构写作”与... “非虚构写作”发端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的“新新闻主义”写作潮流,代表作有杜鲁门·卡波特的《冷血》、诺曼·梅勒的《夜幕下的大军》《刽子手之歌》、汤姆·沃尔夫的《电冷却器酸性试验》等。在国内,“非虚构写作”与报告文学的反思、新闻特稿写作的发展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20世纪80年代的《哥德巴赫猜想》《人妖之间》等报告文学作品与2003年的新闻特稿《举重冠军之死》,都呈现出较强的“非虚构写作”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闻主义 举重冠军 哥德巴赫猜想 虚构写作 闻特稿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夜幕下的大军》 媒体视阈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非虚构写作的现状、问题与未来 被引量:8
14
作者 田香凝 刘沫潇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5-59,共5页
基于对我国非虚构作品的观察和研究,本文发现,新媒体时代的非虚构写作行为一方面呈现出全民化创作、多媒体化呈现等特征,同时也存在追求"爆款"、商业导向等问题。文章指出,面向未来的非虚构写作应当在题材选择、信息积累和学... 基于对我国非虚构作品的观察和研究,本文发现,新媒体时代的非虚构写作行为一方面呈现出全民化创作、多媒体化呈现等特征,同时也存在追求"爆款"、商业导向等问题。文章指出,面向未来的非虚构写作应当在题材选择、信息积累和学科融合上不断改进,才能真正在梳理事实中推动社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构写作 媒体 叙事策略 媒介融合 闻真实
下载PDF
非虚构写作在新闻领域中的应用与反思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笑南 《新闻世界》 2018年第7期81-84,共4页
新闻领域中的非虚构写作集文学性和新闻性于一体,有其独特的写作优势,改变了传统的新闻报道模式,尤其是借助新媒体的发展和人们阅读方式的转变,给媒体注入新鲜的活力。但在看到非虚构写作给新闻领域带来的优势的同时,也要反思文学性和... 新闻领域中的非虚构写作集文学性和新闻性于一体,有其独特的写作优势,改变了传统的新闻报道模式,尤其是借助新媒体的发展和人们阅读方式的转变,给媒体注入新鲜的活力。但在看到非虚构写作给新闻领域带来的优势的同时,也要反思文学性和新闻性的融合造成的边界模糊的问题,以更好地促进非虚构写作在新闻领域的规范框架范围内的不断发展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构写作 闻领域 闻主义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非虚构写作对于新闻生产的价值及其发展探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朱燕 《科技传播》 2021年第14期74-76,80,共4页
近年来,随着“真实故事计划”“谷雨实验室”等非虚构写作平台的崛起,非虚构新闻作品逐渐进入大众视野,成为一种重要的新闻写作类型。非虚构作品的生产方式不同于传统新闻写作,它有值得传统新闻写作借鉴的地方,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近年来,随着“真实故事计划”“谷雨实验室”等非虚构写作平台的崛起,非虚构新闻作品逐渐进入大众视野,成为一种重要的新闻写作类型。非虚构作品的生产方式不同于传统新闻写作,它有值得传统新闻写作借鉴的地方,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传统媒体可以借鉴非虚构写作的生产方式适时转型,非虚构写作本身也应借力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与技术优势,为其可持续发展而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构写作 闻价值 媒体时代
下载PDF
新时期“非虚构”写作研究述评
17
作者 王俊梅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年第4期23-26,共4页
《人民文学》从2010年开设"非虚构"栏目以来,陆续刊发了许多作品,其中有十几篇"非虚构"作品在文坛备受瞩目。有必要从"非虚构"文学产生的原因、内涵、文体特征、真实性、文学性以及其自身存在的问题和研... 《人民文学》从2010年开设"非虚构"栏目以来,陆续刊发了许多作品,其中有十几篇"非虚构"作品在文坛备受瞩目。有必要从"非虚构"文学产生的原因、内涵、文体特征、真实性、文学性以及其自身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意义等几个方面进行梳理,以便勾勒出一个较完整的关于"非虚构"写作研究的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期 虚构写作 述评
下载PDF
新媒体环境下非虚构写作面临的困境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男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第6期134-135,共2页
在已有的研究论文中,关于非虚构写作的话题热度不减,而对于依托新媒体平台的非虚构写作面临的困境却鲜有提及,知网上专门论述此类问题的文章较少。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并提出非虚构写作在新媒体平台上发展面临的问题,寻求相应... 在已有的研究论文中,关于非虚构写作的话题热度不减,而对于依托新媒体平台的非虚构写作面临的困境却鲜有提及,知网上专门论述此类问题的文章较少。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并提出非虚构写作在新媒体平台上发展面临的问题,寻求相应的对策,促进非虚构写作实现健康良好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构写作 媒体 困境
下载PDF
后真相时代新闻非虚构写作策略研究
19
作者 郑慧 牛佳慧 《科技传播》 2022年第21期82-84,共3页
新闻领域的非虚构写作作为深度报道的一种,在当下语境中承担起了突破肤浅化阅读的使命。但是即便如此,在后真相时代背景下,新闻非虚构写作领域依然存在因为盲目追求时效性和流量所带来的新闻写作逐渐模式化、商业化的问题。文章从新闻... 新闻领域的非虚构写作作为深度报道的一种,在当下语境中承担起了突破肤浅化阅读的使命。但是即便如此,在后真相时代背景下,新闻非虚构写作领域依然存在因为盲目追求时效性和流量所带来的新闻写作逐渐模式化、商业化的问题。文章从新闻非虚构写作的选题思维、写作模式入手去分析在后真相时代新闻非虚构写作应如何突破桎梏,完成自身的创新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真相 虚构 写作策略 媒体
下载PDF
论新媒体平台非虚构写作与传播 被引量:1
20
作者 殷宝刚 李莎 《新闻研究导刊》 2019年第17期121-121,123,共2页
近年来,国内以新媒体平台为依托的"非虚构写作"逐步发展,极大变革了传统新闻编辑业务。本文结合新媒体平台非虚构写作的特点,探讨了非虚构写作的传播样态,旨在为非虚构写作成功突破局限、保持优势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媒体平台 虚构写作 传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