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马华文文学(1947—1976)中的外来词研究——以《新马华文文艺词典》为例
1
作者 王晓梅 《现代语文》 2023年第6期12-16,共5页
以《新马华文文艺词典》所收录的361条外来词为语料,对1947到1976年三十年间新马华语的外来词进行分析。首先,介绍该词典的基本性质及收词情况;其次,统计外来词的词源分布情况;再次,说明外来词的注释体例。在此基础上,归纳出这一时期新... 以《新马华文文艺词典》所收录的361条外来词为语料,对1947到1976年三十年间新马华语的外来词进行分析。首先,介绍该词典的基本性质及收词情况;其次,统计外来词的词源分布情况;再次,说明外来词的注释体例。在此基础上,归纳出这一时期新马华语外来词的主要特点:变异性、多元性和变动性,并结合《南洋华语俚俗辞典》《马来西亚华语特有词语词典》,阐释新马华语外来词的演变情况。这一研究结果有助于加深对新马华语词汇发展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语 外来词 新马华文文艺词典》 注释体例
下载PDF
乱花渐欲迷人眼——20世纪80年代后新马华文文学本土研究述评 被引量:4
2
作者 朱文斌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89-96,共8页
新马华文文学本土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起恢复生气,至90年代后进入“众声喧哗”的时代,给我们展现了“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景观。本文试着从对新马华文文艺报刊的研究、对新马华文文学发展的反思与展望、对中国文学与新马华文文学关系的论... 新马华文文学本土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起恢复生气,至90年代后进入“众声喧哗”的时代,给我们展现了“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景观。本文试着从对新马华文文艺报刊的研究、对新马华文文学发展的反思与展望、对中国文学与新马华文文学关系的论述、文学史的撰写与重写以及其他相关论述等五个方面予以剖析,为新马华文文学本土研究进一步拓展空间与提升学术品格提供发展之根基和借鉴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马华文文学 本土研究 拓展 提升
下载PDF
南下的中国革命作家与新马华文文学的影响研究——以洪灵菲、许杰、马宁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肖怿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113-117,共5页
文章集中探讨1927—1931年先后流亡南洋的三位中国革命作家洪灵菲、许杰、马宁在文艺理论、文化和社会活动方面对南洋社会和新马华文文学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以及影响的交互性。这对我们了解战前该时期新马华文文学的发展脉络有指示作用,... 文章集中探讨1927—1931年先后流亡南洋的三位中国革命作家洪灵菲、许杰、马宁在文艺理论、文化和社会活动方面对南洋社会和新马华文文学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以及影响的交互性。这对我们了解战前该时期新马华文文学的发展脉络有指示作用,同时具体到这三位作家,对他们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开疆拓境"的一面应有更准确的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灵菲 许杰 新马华文文学 影响 交互性
下载PDF
旅行的阿Q——新马华文文学中的阿Q形象谈 被引量:9
4
作者 南治国 《华文文学》 2003年第1期42-49,共8页
本文以新马华文文学中的七篇与阿Q相关的文学文本为基点 ,试图探讨“阿Q”在新马的传播、影响和接受情况。通过追踪、比较鲁迅笔下的未庄的阿Q与新马华文作家笔下的南洋的阿Q的异同 ,以期描出新马华文文学中的阿Q众相 ,并进一步讨论阿Q... 本文以新马华文文学中的七篇与阿Q相关的文学文本为基点 ,试图探讨“阿Q”在新马的传播、影响和接受情况。通过追踪、比较鲁迅笔下的未庄的阿Q与新马华文作家笔下的南洋的阿Q的异同 ,以期描出新马华文文学中的阿Q众相 ,并进一步讨论阿Q的“南洋”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Q 新马华文文学 南洋色彩
下载PDF
对新马华文文学史撰写及其文学大系编纂之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朱文斌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5-80,共6页
方修关于新马华文文学史的著述、《马华新文学大系》的导言以及新社编选的《新马华文文学大系》的导论等都是以现实主义文学史观观照新马华文文学的发展,偏颇之处在所难免,因而有必要对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新马华文文学研究作一回顾与反思。
关键词 新马华文文学史 现实主义文学史观 回顾 反思
下载PDF
新马华文文学的本土性建构——以王润华的相关论述为中心 被引量:2
6
作者 南治国 《华文文学》 2005年第1期23-26,共4页
新马华文文学的本土性建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本文结合王润华著述中的一些观点 ,从马华文学的历史书写、本土色彩的创作和马华文学的经典建构三方面试图描勒在中国文学的背景下 ,新马华文文学如何努力建构自身的本土性。论文强调指... 新马华文文学的本土性建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本文结合王润华著述中的一些观点 ,从马华文学的历史书写、本土色彩的创作和马华文学的经典建构三方面试图描勒在中国文学的背景下 ,新马华文文学如何努力建构自身的本土性。论文强调指出 ,新马华文文学的本土性建构 ,从一开始就同中国文学发生了丝缕不绝的关联 ,而且随着全球进程的推进和新马华文学的发展 ,这种相互的影响将越来越明显。在某种意义上 ,论文认为 ,中国文学始终都在参与新马华文文学的本土性的建构 ,只是在不同的时期 ,会呈现不同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马华文文学 王润华 本土性
下载PDF
新马华文诗歌与中国新诗关系论析
7
作者 朱文斌 《华文文学》 2009年第4期83-88,共6页
新马华文诗歌与中国新诗遥相呼应几乎都是在现实主义层面上发生的,中国新诗中一度涌动的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思潮虽在新马华文诗歌中激起回应,但很快被抗战情境所消解。即使二战结束后,新马华文诗歌脱离了与中国新诗保持步伐高度一致的格... 新马华文诗歌与中国新诗遥相呼应几乎都是在现实主义层面上发生的,中国新诗中一度涌动的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思潮虽在新马华文诗歌中激起回应,但很快被抗战情境所消解。即使二战结束后,新马华文诗歌脱离了与中国新诗保持步伐高度一致的格局,但是仍然形成了以现实主义为主潮的局面,从根本而言还没有摆脱中国新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马华文诗歌 五四 现实主义
下载PDF
从对峙到合流——对新马华文文坛“现实与现代之争”的历史考察
8
作者 朱文斌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12-16,共5页
20世纪60年代初至70年代末,新马华文文学关于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论争从未断歇过。在论争中,现代主义渐渐为读者所接受,由此发展成为与世界文学潮流相接轨的"东方现代主义"。文章通过梳理这场论争的来龙去脉,旨在厘清这场"现实与现... 20世纪60年代初至70年代末,新马华文文学关于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论争从未断歇过。在论争中,现代主义渐渐为读者所接受,由此发展成为与世界文学潮流相接轨的"东方现代主义"。文章通过梳理这场论争的来龙去脉,旨在厘清这场"现实与现代之争"对新马华文文学研究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马华文文学 现实主义 现代主义
下载PDF
论新马华文旧体文学的形成与建构——以中国汉文化的传播与影响为考察视阈 被引量:1
9
作者 郭惠芬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0-89,共10页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在中国汉文化的传播以及中国南下官员及文人的参与和创造下,新马地区出现了以中国传统文学为范式的华文旧体文学。中国传统文学也由此对新马华文旧体文学的体裁形式、文学精神及文学观念等产生深刻的影响,...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在中国汉文化的传播以及中国南下官员及文人的参与和创造下,新马地区出现了以中国传统文学为范式的华文旧体文学。中国传统文学也由此对新马华文旧体文学的体裁形式、文学精神及文学观念等产生深刻的影响,这体现在新马华文旧体文学对中国传统诗歌、小说、散文体裁形式的沿袭、模仿和借鉴,以及在中国传统文学"文以载道"和"诗言志"观念影响下其所承载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汉文化 中国传统文学 新马华文旧体文学
下载PDF
大陆学界的新马华文文学“本土性”研究评述 被引量:3
10
作者 谢聪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23-29,共7页
近年来,新马华文文学的"本土性"作为新马华文文学的一项重要话题资源颇受大陆学界的关注。这一理论空间的"开发"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算起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研究成果。文章将联系新马华文语境,并借重海外华文文... 近年来,新马华文文学的"本土性"作为新马华文文学的一项重要话题资源颇受大陆学界的关注。这一理论空间的"开发"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算起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研究成果。文章将联系新马华文语境,并借重海外华文文学学术理念变迁、视野拓展的有关认识,以大陆学界的此类研究为观测对象,梳理总结这十几年来具有代表性的批评研究并作适当评价,揭示该论题的演进和它超越自身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马华文文学 本土性 大陆学界 研究评述
下载PDF
新马华文文学及其九十年代的发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钦鸿 《华文文学》 1995年第2期19-21,26,共4页
一 新马华文文学发展回顾 世界上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华文文学存在。东南亚是除中国本土以外华人人数最多的地区,因而那里的华文文学的发展,从总体上说,也比其他地区更为兴旺发达。其中,以新马华文文学最为引人注目。
关键词 华文 新马华文文学 来亚 加坡 九十年代 华文 中国大陆 华文作家 华文 《南洋商报》
下载PDF
殖民与种族创伤:新马华文文学中的灾难书写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森 《华文文学》 2021年第2期35-42,共8页
自19世纪以来为了逃避战乱等灾难,华人开始大量移居至南洋,然而并没有迎来想象中的乐土。此时的英国殖民者将华人作为苦力极尽剥削,王润华透过"橡胶"等植物意象,隐喻了华人的身不由己。随着太平洋战争爆发,不得不面对更加暴... 自19世纪以来为了逃避战乱等灾难,华人开始大量移居至南洋,然而并没有迎来想象中的乐土。此时的英国殖民者将华人作为苦力极尽剥削,王润华透过"橡胶"等植物意象,隐喻了华人的身不由己。随着太平洋战争爆发,不得不面对更加暴虐的日本殖民,不管是被强奸以致发疯的女性,还是被杀害的游击队,亦或是后来的新加坡大屠杀,都给华人族群带来了巨大的创伤。这样的创伤并没有随着殖民统治结束而完结,从马来西亚建国初期马来人对华人的追杀,乃至到后来的五一三种族冲突,华人都不得不面对日趋严峻的局势。面对本土政权的打压,以及强势的西方文化,新马华文传统将如何维持下去,也成了新马知识分子的忧思。新马华人作家正是透过灾难书写,以见证文学的方式打捞被湮没的历史,试图对人们进行创伤疗愈,并以此作为一种对国家强权的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马华文 殖民 种族 灾难 抵抗
下载PDF
战前五年新马华文文学的论争课题
13
作者 林锦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43-145,共3页
战前的新马华文文学,有两个繁盛时期:(一)从1927年到1930年,是南洋色彩与新兴文学提倡的时期;(二)从1937年到1941年,是抗战文学时期。这两个时期也是战前新马文学的两个高峰。以作品的质和量看,后一个时期比前一个时期更加突出.成就更... 战前的新马华文文学,有两个繁盛时期:(一)从1927年到1930年,是南洋色彩与新兴文学提倡的时期;(二)从1937年到1941年,是抗战文学时期。这两个时期也是战前新马文学的两个高峰。以作品的质和量看,后一个时期比前一个时期更加突出.成就更大。战前五年新马文学问题讨论热烈,论争次数之多,也是战前任何时期所无法媲美的,可说是这时期文学理论的一大特色。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讨论 课题 新马华文文学 文学界 抗战文学 文字 南洋色彩 通俗文学 文学理论 南洋商报
下载PDF
“一支彩笔耀南天”──郁达夫与战前新马华文文学
14
作者 陈子善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5年第4期38-41,共4页
“一支彩笔耀南天”──郁达夫与战前新马华文文学陈子善在二十世纪即将结束的今天回眸展望,本世纪的东南亚华人文化发展史绚烂多姿,华人文学则是其中较为重要极具魅力的一个组成部分。文学史家认为,二十年代初至三十年代中期,新马... “一支彩笔耀南天”──郁达夫与战前新马华文文学陈子善在二十世纪即将结束的今天回眸展望,本世纪的东南亚华人文化发展史绚烂多姿,华人文学则是其中较为重要极具魅力的一个组成部分。文学史家认为,二十年代初至三十年代中期,新马华文文学经过最初的萌芽、随之的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达夫 新马华文文学 外国文学 郭沫若 “五四”文学运动 许地山 加坡 文学作家 东南亚华人 优秀传统文化
下载PDF
略论新马华文戏剧理论现代性之肇端
15
作者 周煌华 《华文文学》 2005年第3期15-20,共6页
本文以“华文”为思考文体,以“戏剧理论”为焦点,从现代性的语境与情境入手,探讨了新马华文戏剧理论现代性之肇端。
关键词 新马华文 戏剧理论 现代性
下载PDF
战后二十年新马华文小说概论(摘录)
16
作者 苏卫红 《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 1991年第2期67-68,共2页
新加坡和马来亚分别于1965年8月宣告独立。在此之前,新加坡与马来亚华文文学关系密切,没有必要对此作无谓的划分。因此本文将战后二十年,即1945年至1965年的新加坡和马来亚的华文小说,统称为新马华文小说,并以此作为讨论和研究对象。 ... 新加坡和马来亚分别于1965年8月宣告独立。在此之前,新加坡与马来亚华文文学关系密切,没有必要对此作无谓的划分。因此本文将战后二十年,即1945年至1965年的新加坡和马来亚的华文小说,统称为新马华文小说,并以此作为讨论和研究对象。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新马华文小说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崭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马华文小说 后二十年 来亚 华文 中年作家 小说家 小说作家 紧急法令 加坡 华文文学
下载PDF
新马华文文学及其九十年代的发展
17
作者 钦鸿 《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 1994年第2期7-10,共4页
所谓新马华文文学,它最初的名字是马华文学。1919年马华文学因受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而诞生,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马华文学一直指的是整个马来亚地区的华文文学,也包括现今新加坡的华文文学。1965年,新加坡从马来西亚脱离出来,... 所谓新马华文文学,它最初的名字是马华文学。1919年马华文学因受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而诞生,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马华文学一直指的是整个马来亚地区的华文文学,也包括现今新加坡的华文文学。1965年,新加坡从马来西亚脱离出来,宣告独立。从这时起,马华文学有了新的含义,即仅仅指马来西亚(包括沙巴和砂劳越)的华文文学,而新加坡的华文文学则有了自己的名称,即新华文学,两者合起来,则称为新马华文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马华文文学 华文 加坡 中国大陆 九十年代 来亚 华文作家 华文 华文 《南洋商报》
下载PDF
奋力开拓 品鉴华章——读钦鸿《海天集——我看新马华文文学》
18
作者 单汝鹏 常国武 《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 1996年第4期73-74,共2页
东南亚是华人比较集中的地区。一个多世纪以来,当地的广大华人,通过荜路蓝缕的奋发开拓,不仅对所在国家、地区的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促进祖国乃至全世界、全人类的发展与进步也是厥功甚伟的。只... 东南亚是华人比较集中的地区。一个多世纪以来,当地的广大华人,通过荜路蓝缕的奋发开拓,不仅对所在国家、地区的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促进祖国乃至全世界、全人类的发展与进步也是厥功甚伟的。只是长期以来,国人对他们的了解,多集中于经济领域,而在其他方面,特别是文学艺术方面的成绩则少为世人所知。这种状况,在改革开放以来,获得了很大的改变,我国同东南亚国家、地区的交流有了迅猛的发展,其中尤与新加坡、马来西亚的交流为频繁和卓有成效。只是从报端所传达的信息来看,在文学艺术方面的来往中,似乎比较偏重于绘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马华文文学 华文 文学艺术 海外华文文学 品鉴 文学创作 “五四”文学运动 华人作家 作家群体 改革开放以来
下载PDF
站在发展新马华文文学的高度——读王振科《同根的文学》
19
作者 戴翊 《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 1996年第4期71-72,共2页
《同根的文学》是一部以新加坡、马来西亚(主要是新加坡)华文文学为对象的研究专著。作者王振科对东南亚华文文学有多年的研究,曾多次出访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各地,搜集掌握了丰富的资料,经过多方面的摸索和呕心沥血的探讨,在对许多... 《同根的文学》是一部以新加坡、马来西亚(主要是新加坡)华文文学为对象的研究专著。作者王振科对东南亚华文文学有多年的研究,曾多次出访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各地,搜集掌握了丰富的资料,经过多方面的摸索和呕心沥血的探讨,在对许多问题形成独特见解的基础上,终于完成了这部25万余言的学术专著。这部著作不仅是新马华文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很见功力的成果,也是我国学者对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的一个可贵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马华文文学 东南亚华文文学 传统文化 中国现代文学 五四文学运动 同根 中国现代作家 两个口号 世界华文文学研究 郁达夫
下载PDF
国民性、个人主义与社会性别:新马华文作家对鲁迅经典的重写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松建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7-37,共21页
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山鲁迅,曾对新马华文文学产生过深刻广泛的影响。60年来,新马作家从当下境遇出发,不断重写鲁迅经典,从国民性的批判到殖民地经验的反省以至于后现代社会的讽喻,可见其逐步深化的过程。本文研考了8篇重写文本,将其归结为... 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山鲁迅,曾对新马华文文学产生过深刻广泛的影响。60年来,新马作家从当下境遇出发,不断重写鲁迅经典,从国民性的批判到殖民地经验的反省以至于后现代社会的讽喻,可见其逐步深化的过程。本文研考了8篇重写文本,将其归结为"社会批判"、"文化抵抗"以及"自我认同"三种类型,试图对这种重写现象进行历史化的理解,勾勒出主要的理论课题进而展开初步探讨,而不期望得出一个最终的统一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新马华文文学 国民性 个人主义 性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