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马华语第三人称代词历时发展调查与思考
1
作者 卢月丽 《语言文字应用》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7-120,共14页
文章以中国早期国语(1919~1949年)和普通话为参照,考察新马华语第三人称代词的历时变化。研究发现,新马早期华语中的第三人称代词与中国早期国语具有一致性,为早期华语来源于早期国语的推断提供了佐证。新马华语第三人称代词的发展演变... 文章以中国早期国语(1919~1949年)和普通话为参照,考察新马华语第三人称代词的历时变化。研究发现,新马早期华语中的第三人称代词与中国早期国语具有一致性,为早期华语来源于早期国语的推断提供了佐证。新马华语第三人称代词的发展演变过程与普通话既有一致之处,也有不一致之处:前者表现在第三人称代词的词种由多趋少、词义由繁趋简;后者表现在部分第三人称代词在普通话中已经退隐,但是在新马华语中传承下来。本文在对上述语言事实考察与梳理的基础上,对新马华语发展演变的规律加以总结,并反观新马华语历时研究,提出几点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早期国语 新马华语 普通话 历时研究
下载PDF
普通话词汇和新马华语词汇的协调与规范问题——兼论域内外汉语词汇协调的原则与方法 被引量:14
2
作者 郭熙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2002年第12期78-83,共6页
普通话和新马华语词汇的一些差异已经影响到了三地华人之间的沟通 ,应该在它们中间积极开展协调工作。协调中要从理论上正确认识主体化和多元化之间的关系 ,坚持合作性、通用性、多样性和迫切性等原则。三地华语词汇差异有不同类型 ,按... 普通话和新马华语词汇的一些差异已经影响到了三地华人之间的沟通 ,应该在它们中间积极开展协调工作。协调中要从理论上正确认识主体化和多元化之间的关系 ,坚持合作性、通用性、多样性和迫切性等原则。三地华语词汇差异有不同类型 ,按照迫切性的原则 ,协调中首先应该考虑名称相同所指有异以及名称所指相同色彩和用法不同的词语。在具体操作上要考虑到多种相关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话词汇 新马华语词汇 协调 规范
下载PDF
新马华语特色量词“粒”的生成衍化与接触融合 被引量:3
3
作者 彭剑 杨文全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8-90,共13页
在新马华语社区,量词"粒"与大体积、圆球形事物搭配的形成,主要是语言内部和外部、语用认知心理、社会环境条件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该量词用法的进一步衍化变异,主要表现为搭配对象的泛化和虚化、搭配事物形态特征发生演... 在新马华语社区,量词"粒"与大体积、圆球形事物搭配的形成,主要是语言内部和外部、语用认知心理、社会环境条件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该量词用法的进一步衍化变异,主要表现为搭配对象的泛化和虚化、搭配事物形态特征发生演变、搭配范围超出球类本体的局限等方面。伴随语言接触的不断深化,新马华语特色量词"粒"不均衡地吸收进入普通话,并与境外和海外华语交流,体现出融合的发展趋势。该特色量词的用法,不仅折射出海外华人独特的语用观念、认知方式和文化价值,也反映出海外华人的言语磨合、调试与创新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马华语特色量词“粒” 生成衍化 接触融合 语义语用
下载PDF
谈新马华语电影的“罗惹语言” 被引量:1
4
作者 周宝芯 《前沿》 2013年第4期163-164,共2页
通过语码转换和新马华语的使用,新马华语电影向世人展示了新马两国的语言混杂现象。语言混杂现象是多种语言接触与融合的社会自然产物,是一种无法避免的语言常态。只有在变化与规范中找到平衡点,一种语言才能具备完善的交际功能。
关键词 新马华语电影 罗惹语言 语码转换 新马华语
原文传递
新马华文文学(1947—1976)中的外来词研究——以《新马华文文艺词典》为例
5
作者 王晓梅 《现代语文》 2023年第6期12-16,共5页
以《新马华文文艺词典》所收录的361条外来词为语料,对1947到1976年三十年间新马华语的外来词进行分析。首先,介绍该词典的基本性质及收词情况;其次,统计外来词的词源分布情况;再次,说明外来词的注释体例。在此基础上,归纳出这一时期新... 以《新马华文文艺词典》所收录的361条外来词为语料,对1947到1976年三十年间新马华语的外来词进行分析。首先,介绍该词典的基本性质及收词情况;其次,统计外来词的词源分布情况;再次,说明外来词的注释体例。在此基础上,归纳出这一时期新马华语外来词的主要特点:变异性、多元性和变动性,并结合《南洋华语俚俗辞典》《马来西亚华语特有词语词典》,阐释新马华语外来词的演变情况。这一研究结果有助于加深对新马华语词汇发展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马华语 外来词 华文文艺词典》 注释体例
下载PDF
国家电影史的建构与解构——论新马两国建国期间的华语电影制作 被引量:3
6
作者 韩燕丽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65-69,共5页
在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建国的这一段时期,生活在马来半岛上的华人居民制作并发行了一些"马来亚化华语电影"。这些影片在半岛上掀起热潮,在极短时间内出现并风靡一时。影片全部在马来半岛本地摄制、取... 在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建国的这一段时期,生活在马来半岛上的华人居民制作并发行了一些"马来亚化华语电影"。这些影片在半岛上掀起热潮,在极短时间内出现并风靡一时。影片全部在马来半岛本地摄制、取材自本地华人的生活、由本地华人演出。使用语言主要是华语,夹杂少量粤语、福建方言以及只言词组的马来语。本文聚焦分析马来亚化华语电影产生的原因及背景,并具体分析影片的文本,从中探讨东南亚新兴国家的族群政治和华人身份认同的演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马华语电影 身分认同 族群政治
原文传递
《叻报》的词语特点及其词汇学价值管窥 被引量:8
7
作者 邱克威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2-107,共6页
《叻报》是南洋第一份中文日报,现存1887年至1932年间的上万份报章文献是研究近现代汉语词汇的珍贵史料,尤其这段时期正是新马华人语言生态经历由方言通行转变为以华语1为通用语的历史性阶段。通过近50年的《叻报》语料,我们可以近距离... 《叻报》是南洋第一份中文日报,现存1887年至1932年间的上万份报章文献是研究近现代汉语词汇的珍贵史料,尤其这段时期正是新马华人语言生态经历由方言通行转变为以华语1为通用语的历史性阶段。通过近50年的《叻报》语料,我们可以近距离观察这样的语言生态变化在词汇使用层面上的动态表现。《叻报》的特殊词汇学意义及其研究价值如次:近现代汉语词汇形成的动态考察视角;近现代汉语词汇形成中方言与官话二系互动的考察视角;新马华语词汇形成的历史考察视角;民国国语运动对新马华人华语词汇应用影响的考察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叻报 近现代汉语词汇 新马华语词汇 现代汉语词汇形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