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9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比例悬浮红细胞及新鲜冰冻血浆对急性创伤大量输血患者凝血纤溶功能、预后的影响
1
作者 王静 宋进进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35期118-121,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比例悬浮红细胞(SRBC)及新鲜冰冻血浆(FFP)对急性创伤大量输血患者凝血纤溶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我科收治的100例急性创伤大量输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输入SRBC及FFP的比例不同将其分为A组和B组,... 目的探讨不同比例悬浮红细胞(SRBC)及新鲜冰冻血浆(FFP)对急性创伤大量输血患者凝血纤溶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我科收治的100例急性创伤大量输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输入SRBC及FFP的比例不同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A组SRBC∶FFP为1∶1,B组SRBC∶FFP为2∶1。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输血后,A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短于B组,纤维蛋白原(FIB)水平高于B组(P<0.05)。输血后,A组的蛋白C(PC)、D-二聚体(D-D)水平高于B组(P<0.05);输血后,两组的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的输血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A组的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低于B组(P<0.05);两组的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SRBC∶FFP按1∶1的比例输注可更好地维持急性创伤大量输血患者的凝血纤溶功能,改善预后,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创伤 大量输血 悬浮红细胞 新鲜冰冻血浆 凝血纤溶功能 预后
下载PDF
改良超低温保存箱制备新鲜冰冻血浆的质量分析
2
作者 周竞 阎兵 +3 位作者 戴书明 傅强 达倩倩 艾俊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816-819,826,共5页
目的 观察分析使用改良后的超低温保存箱,对制备新鲜冰冻血浆(FFP)的质量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7—11月采集的400 mL的合格全血标本80例(去除O型),实验分为4组,每组标本20例。A组:使用传统低温冰箱速冻1 h后,放入-30℃冷库储存;B组:使... 目的 观察分析使用改良后的超低温保存箱,对制备新鲜冰冻血浆(FFP)的质量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7—11月采集的400 mL的合格全血标本80例(去除O型),实验分为4组,每组标本20例。A组:使用传统低温冰箱速冻1 h后,放入-30℃冷库储存;B组:使用平板速冻机速冻1 h后,放入-30℃冷库储存;C组:使用改良超低温保存箱速冻1 h后,放入-30℃冷库储存;D组:使用新改良超低温保存箱速冻1 h并储存12 h后,放入-30℃冷库储存。检测4组标本凝血因子FⅧ和纤维蛋白原(Fg)的含量。结果 B、C、D 3组的FⅧ含量均显著高于A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B、C、D 3组之间FⅧ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之间的Fg含量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改良的超低温保存箱在制备FFP的质量上优于低温冰箱的传统制备工艺,与平板速冻机制备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改良式的超低温保存箱兼顾储存功能,可以使FFP的制备流程更加灵活,可以提高成分制备工作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鲜冰冻血浆 FⅧ 超低温保存箱
下载PDF
冷沉淀凝血因子联合新鲜冰冻血浆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1
3
作者 岳珂 李姗姗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3期94-96,共3页
目的:探讨冷沉淀凝血因子联合新鲜冰冻血浆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66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两组均予以注射... 目的:探讨冷沉淀凝血因子联合新鲜冰冻血浆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66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两组均予以注射缩宫素、宫腔填塞纱布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输注普通冰冻血浆10~15 mL/kg,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输注冷沉淀凝血因子10 U。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止血时间,输血后2、6 h阴道出血量,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94%(31/33),高于对照组的75.76%(2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输血后2、6 h阴道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AP、FI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心率、PT、TT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冷沉淀凝血因子联合新鲜冰冻血浆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效果显著,可缩短止血时间,减少阴道出血量,促进患者血压、心率及凝血功能恢复正常,效果优于单纯输注新鲜冰冻血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缩乏力 产后出血 冷沉淀凝血因子 新鲜冰冻血浆 血流动力学 凝血功能
下载PDF
冷沉淀凝血因子联合新鲜冰冻血浆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止血效果及血清Hb、HCT、TT及PT水平的影响
4
作者 段瑞燕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4年第4期103-105,共3页
目的:探讨冷沉淀凝血因子联合新鲜冰冻血浆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止血效果及血清Hb、HCT、TT及PT水平的影响。方法:以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70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35例... 目的:探讨冷沉淀凝血因子联合新鲜冰冻血浆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止血效果及血清Hb、HCT、TT及PT水平的影响。方法:以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70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35例。所有患者均予以缩宫素注射及纱布宫腔填塞等基础性治疗,常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普通冰冻血浆输注治疗,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予以冷沉淀凝血因子联合新鲜冰冻血浆输注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止血效果、贫血指标及凝血功能指标变化。结果:研究组总治疗有效率94.29%较之常规组的77.14%明显更高(P<0.05);研究组的止血时间短于常规组,输血后各时间点的出血量均少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Hb及HCT水平较常规组高,TT和PT水平较常规组短(P<0.05)。结论:冷沉淀凝血因子联合新鲜冰冻血浆治疗能够提高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缩短止血时间,改善止血效果,降低贫血风险,同时有助于改善凝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沉淀凝血因子 新鲜冰冻血浆 宫缩乏力 产后出血 止血效果 血清指标
下载PDF
需大量输血的急性创伤患者输注不同比例新鲜冰冻血浆与悬浮红细胞的效果观察
5
作者 张兆吉 李丽荣 毕兆霞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33期9-11,共3页
目的:观察需大量输血的急性创伤患者输注不同比例的新鲜冰冻血浆(FFP)与悬浮红细胞(SRBC)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急性创伤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输血配比不同分为低比例组(FFP∶SRBC=1∶2)、中比例组(FFP∶... 目的:观察需大量输血的急性创伤患者输注不同比例的新鲜冰冻血浆(FFP)与悬浮红细胞(SRBC)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急性创伤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输血配比不同分为低比例组(FFP∶SRBC=1∶2)、中比例组(FFP∶SRBC=1∶1.5)和高比例组(FFP∶SRBC=1∶1),各30例。对比三组凝血功能、血液指标以及安全性。结果:输注后,低比例组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且长于中比例组与高比例组,纤维蛋白原水平下降,且低于中比例组与高比例组(P<0.05);输注后,三组血红蛋白(Hb)水平升高,血小板计数(PLT)降低,且中比例组Hb水平高于低比例组与高比例组,高比例组PLT高于低比例组与中比例组(P<0.05);三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存活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创伤患者需大量输血时,输注中、高比例FFP与SRBC可更好地改善凝血,输注中比例FFP与SRBC可快速提高血容量,输注不同比例的FFP与SRBC安全性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创伤 大量输血 新鲜冰冻血浆 悬浮红细胞 安全性
下载PDF
新鲜冰冻血浆、普通冰冻血浆与冷沉淀凝血因子部分检测指标的对比
6
作者 张洁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9期0160-0164,共5页
探讨普通冰冻血浆(frozenplasma,FP)、新鲜冰冻血浆(freshfrozenplasma,FFP)与冷沉淀凝血因子(coldprecipitatedcoagulationfactor)中部分检测指标的差异。方法 选择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眉山市中心血站提供的FP、FFP和冷沉淀各50份样... 探讨普通冰冻血浆(frozenplasma,FP)、新鲜冰冻血浆(freshfrozenplasma,FFP)与冷沉淀凝血因子(coldprecipitatedcoagulationfactor)中部分检测指标的差异。方法 选择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眉山市中心血站提供的FP、FFP和冷沉淀各50份样本为本次研究对象,检测浆类的相关指标。结果 FP血浆蛋白含量的指标是达到并高于50g/L质量标准的(P<0.05);FFP血浆蛋白含量的指标是达到并高于50g/L质量标准的(P<0.05);FFPⅧ因子含量的指标是达到并高于0.7IU/mL质量标准的(P<0.05)。说明本单位这三类产品处于较高的质量水平,能够达到临床用血的相关要求。结论 两组血浆蛋白含量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不能认为FP血浆蛋白含量与FFP血浆蛋白含量不同(P>0.05)。对于做血浆置换,补充丢失血浆的这类适应症的病人,可以使用普通冰冻血浆(FP)来取代新鲜冰冻血浆(FFP),也会对疾病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对于很多的血站来说,其采集的血液在制备时,基本上都已经超过了8小时,这就会使得新鲜冰冻血浆(FFP)的供应量很难得到保证,在新鲜冰冻血浆(FFP)急缺时,使用普通冰冻血浆(FP)来取代新鲜冰冻血浆(FFP)可以缓解新鲜冰冻血浆的供应压力。可认为FFPⅧ因子含量的样本均数1.28IU/mL代表的总体均数低于冷沉淀凝血因子Ⅷ因子含量样本均数2.53IU/mL代表的总体均数(P<0.05)。对于用于凝血功能异常,补充新鲜凝血因子的这类适应症的病人,使用冷沉淀凝血因子这类产品的效果好于新鲜冰冻血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鲜冰冻血浆 普通冰冻血浆 冷沉淀凝血因子 血浆蛋白 Ⅷ因子
下载PDF
新鲜冰冻血浆联合冷沉淀输注对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疗效观察
7
作者 赵秀花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0150-0153,共4页
探究新鲜冰冻血浆联合冷沉淀输注对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干预价值。方法 抽选梧州市人民医院在2021年1月到2023年6月诊治的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120例,根据随机分配原则等量分两组,对照组做新鲜冰冻血浆输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 探究新鲜冰冻血浆联合冷沉淀输注对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干预价值。方法 抽选梧州市人民医院在2021年1月到2023年6月诊治的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120例,根据随机分配原则等量分两组,对照组做新鲜冰冻血浆输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搭配冷沉淀输注,评价两组对象的具体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指标,还有治疗前后的细胞免疫功能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细胞免疫功能指标无差异(P>0.05),治疗后均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进行新鲜冰冻血浆联合冷沉淀输注,能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结果,促进患者的凝血功能和细胞免疫功能快速恢复,全面促进患者的机体状况改善,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鲜冰冻血浆 冷沉淀输注 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
下载PDF
新鲜冰冻血浆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6
8
作者 马春会 潘勤 田兆嵩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390-394,共5页
关键词 新鲜冰冻血浆 凝血因子 DIC
下载PDF
新鲜冰冻血浆中FⅧ∶C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苗翠英 李蓬 +2 位作者 孙波 王文秋 马京香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34-34,共1页
关键词 新鲜冰冻血浆 FⅧ:C 血浆冷沉淀 检测结果
下载PDF
冷链对新鲜冰冻血浆F Ⅷ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7
10
作者 李静旗 张丽 宫本兰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03年第3期192-193,共2页
关键词 冷链 新鲜冰冻血浆 FⅧ活性 影响 不稳定因子
下载PDF
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患者血液相关指标变化与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广杰 金娴 +3 位作者 曹廷卉 刘丽波 马晓露 陈洁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6年第22期3214-3216,共3页
目的调查患者输注新鲜冰冻血浆(FFP)疗效,为临床安全、有效、科学地输血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查阅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某院急诊科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的80例患者病历资料,共输注186例次。按24h内FFP输注量共分6组,并对输注FFP前后24h... 目的调查患者输注新鲜冰冻血浆(FFP)疗效,为临床安全、有效、科学地输血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查阅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某院急诊科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的80例患者病历资料,共输注186例次。按24h内FFP输注量共分6组,并对输注FFP前后24h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总蛋白(TP)、清蛋白(ALB)的变化进行统计。结果凝血功能检测显示,第1、2、3组患者(FFP≤600mL、600-2 000mL、〉2 000mL)于输入FFP后24hPT、APTT值均降低,FIB值均升高,第3组患者PT、APTT均高于第1组,且两组与输注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5、6组患者(FFP≤200mL、200-600mL、〉600mL)中,第4组与第5组患者PT、APTT与输血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5组患者输血后PT和APTT均高于第6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蛋白水平检测结果显示,第1、2、3组患者于输入FFP后总蛋白与清蛋白与输入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5、6组患者中,第4组患者输血后TP和ALB均高于第5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5组患者与第6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TP、ALB均高于第4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4h内新鲜冰冻血浆足量输注对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发挥重要作用,血浆输注量越多,其补充凝血因子的效果可能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鲜冰冻血浆 凝血因子 临床输血
下载PDF
病毒灭活冰冻血浆与新鲜冰冻血浆临床应用价值的比较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皞 李晓荣 +2 位作者 林玉蓓 詹晓燕 鲁思文 《海南医学》 CAS 2012年第23期105-106,共2页
目的探讨现阶段各种血浆制品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选择使用不同血浆制品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临床用病毒灭活冰冻血浆22份为观察组与新鲜冰冻血浆20份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凝血相[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 目的探讨现阶段各种血浆制品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选择使用不同血浆制品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临床用病毒灭活冰冻血浆22份为观察组与新鲜冰冻血浆20份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凝血相[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及血浆蛋白值[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结果观察组的PT、APTT、TT结果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FIB、G结果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TP结果虽降低,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两组ALB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现阶段临床用病毒灭活冰冻血浆大部分为去冷沉淀血浆制备,在改善患者凝血障碍方面的功能远低于新鲜冰冻血浆;亦不能等同于普通冰冻血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灭活冰冻血浆 新鲜冰冻血浆 去冷沉淀血浆 凝血相 总蛋白 白蛋白 球蛋白 凝血障碍
下载PDF
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不同保存时间及温度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13
作者 高晓云 王新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11-915,共5页
目的:探讨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不同保存时间及温度下凝血功能的变化,为临床合理有效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留取新鲜冰冻血浆40例,在融浆机37℃25 min融化后均分为2份,1份于(4±2)℃条件下保存,另1份于(25±2)℃条... 目的:探讨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不同保存时间及温度下凝血功能的变化,为临床合理有效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留取新鲜冰冻血浆40例,在融浆机37℃25 min融化后均分为2份,1份于(4±2)℃条件下保存,另1份于(25±2)℃条件下保存,所有样本在融化后0、4、24、48和72 h分别进行血栓弹力图检测,同时进行凝血因子Ⅴ、Ⅶ、Ⅷ、Ⅸ活性以及APTT和PT检测,并对每份样本进行需氧菌和厌氧菌血培养。结果: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在4℃和25℃保存72 h后均能形成稳定血凝块,且无细菌生长,反应凝血因子活性及血凝块特性的ACT和TMA在保存4、24、48和72 h时间点与0 h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同一保存时间点的两个不同温度间无差异。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保存48和72 h时凝血因子Ⅴ活性水平在4℃与25℃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25℃温度保存时活性衰减比4℃温度保存时快。结论: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保存72 h时虽然有部分凝血因子活性的衰减,但仍能形成稳定血凝块,临床血浆输注过程中融化后保存72 h的血浆可用于临床患者凝血因子的补充,尽量避免血液成分的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鲜冰冻血浆 血栓弹力图 凝血因子 凝血功能
下载PDF
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的联合输注 被引量:9
14
作者 谢仁伟 王明泉 +3 位作者 陈泰裕 盛伊兰 李丽群 郑宝梅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999-1000,共2页
目的研究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联合输注新鲜冰冻血浆(FFP)和冷沉淀凝血因子的止血效果。方法将57例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3例)只输注FFP,观察组(24例)联合输注FFP和冷沉淀,检测输注后2组患者... 目的研究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联合输注新鲜冰冻血浆(FFP)和冷沉淀凝血因子的止血效果。方法将57例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3例)只输注FFP,观察组(24例)联合输注FFP和冷沉淀,检测输注后2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结果 2组患者输注后凝血功能都有所改善,PT、APTT、FIB、TT和输注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PT、APTT、FIB、T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T、APTT、TT,尤其是FIB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 FFP和冷沉淀联合输注效果优于单独输注FFP,能有效改善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凝血功能,达到更好的止血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 新鲜冰冻血浆 冷沉淀
下载PDF
白细胞过滤对新鲜冰冻血浆凝血因子及血浆蛋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江存 于青 +3 位作者 李芒会 董选玲 宋耀军 任健康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6-67,共2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过滤对新鲜冰冻血浆(FFP)凝血因子及血浆蛋白的影响,进一步证实白细胞过滤血浆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ysmex CA-1500自动血凝分析仪及Hitachi7170生化分析仪测定20份FFP白细胞过滤前后PT、APTT、Fib、TT、FⅦ:C、FⅧ:C、F... 目的探讨白细胞过滤对新鲜冰冻血浆(FFP)凝血因子及血浆蛋白的影响,进一步证实白细胞过滤血浆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ysmex CA-1500自动血凝分析仪及Hitachi7170生化分析仪测定20份FFP白细胞过滤前后PT、APTT、Fib、TT、FⅦ:C、FⅧ:C、FⅨ:C及TP、Alb。结果过滤后PT、INR、APTT、TT、FⅧ:C、FⅨ:C、FⅦ有明显改变(P<0.05或P<0·01),Fib、TP、Alb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白细胞过滤可使部分凝血因子活性降低,但仍保持正常水平以上,可以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鲜冰冻血浆 凝血因子 白细胞过滤
下载PDF
单采与手工制备的新鲜冰冻血浆的质量比较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世春 李兵 赵树铭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42-843,共2页
目的探讨单采和手工新鲜冰冻血浆(FFP)的质量差异。方法运用常规检验方法测定单采和手工FFP(各20份)的凝血因子(Fib及FⅧ)、部分生化指标(TP、LDH、K+、Na+及Cl-)、游离血红蛋白(FHb)及pH,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种冰冻血浆FHb、K+、Na+... 目的探讨单采和手工新鲜冰冻血浆(FFP)的质量差异。方法运用常规检验方法测定单采和手工FFP(各20份)的凝血因子(Fib及FⅧ)、部分生化指标(TP、LDH、K+、Na+及Cl-)、游离血红蛋白(FHb)及pH,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种冰冻血浆FHb、K+、Na+、Cl-及Plt含量差异具统计学意义,其他检测指标在两者间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单采FFPFⅧ活性比手工FFP略高。结论单采与手工FFP具有相同的质量,单采FFP的凝血因子活性略优于手工FF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浆 新鲜冰冻血浆 质量比较
下载PDF
新鲜冰冻血浆中凝血因子于-30℃、-80℃保存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雪芹 丁培芳 +3 位作者 滕彬 申华 申法奎 张萍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05年第2期97-99,共3页
目的 分析新鲜冰冻血浆(FFP)于两种温度下保存1年其凝血因子活性的动态变化,为制定FFP的有效保存温度和保存时间提供依据。方法 FFP分别于- 30℃、- 80℃保存,于0、90、180、2 70、36 0d分别采用一期法测定FⅧ∶C、FⅤ∶C、FⅨ∶C及F... 目的 分析新鲜冰冻血浆(FFP)于两种温度下保存1年其凝血因子活性的动态变化,为制定FFP的有效保存温度和保存时间提供依据。方法 FFP分别于- 30℃、- 80℃保存,于0、90、180、2 70、36 0d分别采用一期法测定FⅧ∶C、FⅤ∶C、FⅨ∶C及FⅪ∶C ,用免疫比浊法测定vWF和FⅧ∶CAg。结果 FFP在- 30℃保存1年的FⅧ∶C、FⅤ∶C、FⅨ∶C、FⅪ∶C ,vWF和FⅧ∶CAg均符合质量标准,其中FⅨ∶C及FⅪ∶C ,vWF和FⅧ∶CAg与初期相比差异无显著性;FⅧ∶C与FⅤ∶C显著降低,但高于70 % ;上述各凝血因子在- 80℃保存1年其活性与保存初期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FFP于- 30℃保存1年,其凝血因子具有较好的临床止血效果,- 80℃有利于不稳定凝血因子的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鲜冰冻血浆 保存温度 凝血因子 活性
下载PDF
新鲜冰冻血浆在新生儿输血中的应用状况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庞力 周俊 范丽霞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99-499,共1页
目的了解FFP在新生儿输血治疗中的应用情况,为更好指导新生儿输血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3年(2007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中在本院新生儿病区输血治疗的3 006名新生儿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搜集整理,用Excel 2003录入数据,SPSS 13.0... 目的了解FFP在新生儿输血治疗中的应用情况,为更好指导新生儿输血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3年(2007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中在本院新生儿病区输血治疗的3 006名新生儿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搜集整理,用Excel 2003录入数据,SPSS 13.0软件作统计分析。结果 1)在3 006名输血新生儿中,FFP输注占输血总量的29.7%;2)FFP输注患儿的常见疾病排序:新生儿肺炎33.39%、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27.63%、病理性黄疸8.14%、新生儿溶血病1.73%、新生儿贫血1.15%、败血症1.15%;3)FFP输注前后,对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血浆总蛋白和白蛋白未见显著影响。结论 FFP输注需要临床医师的进一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输血 新鲜冰冻血浆
下载PDF
对新鲜冰冻血浆输注前滤除白细胞必要性的评估 被引量:2
19
作者 韩玮 陶涛 +1 位作者 陈民才 王全立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2332-2334,共3页
目的评估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FFP)输注前常规过滤白细胞的必要性,为合理使用FFP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调整血浆分离时间和剩余血浆量,试验9种血浆制备条件,观察不同的制备条件对白细胞残留量的影响;调查4个采供血机构FF... 目的评估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FFP)输注前常规过滤白细胞的必要性,为合理使用FFP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调整血浆分离时间和剩余血浆量,试验9种血浆制备条件,观察不同的制备条件对白细胞残留量的影响;调查4个采供血机构FFP白细胞残留量;使用5种国产血浆滤器对FFP进行过滤,观察白细胞去除效果和对血浆质量的影响。结果延长血浆分离时间和增加血浆残留量可有效地降低血浆白细胞残留量,达到<1×106/U的水平;4个采供血机构FFP白细胞残留量大多<1×106/U;国产血浆滤器对血浆质量无显著影响,但去白细胞效率低于国外同类产品水平、血浆损失率较高。结论在规范血浆制备规程的前提下,FFP输注前不必进行常规白细胞过滤,血浆置换等特殊情况可考虑白细胞过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鲜冰冻血浆 白细胞过滤 残留白细胞 血浆滤器
下载PDF
融浆时间对新鲜冰冻血浆部分凝血因子及血浆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婵 刘红伟 +3 位作者 江晓春 李琦 程瑜静 陈婉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55-56,87,共3页
目的探讨融浆时间的长短对新鲜冰冻血浆中凝血因子的生物活性及血浆蛋白含量的影响,对指导输血科针对不同型号的融浆仪器选择正确的融浆时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SYSMEX CA-1500型的血凝分析仪,对100份分别置于KJX-IA冰冻血浆解冻箱37... 目的探讨融浆时间的长短对新鲜冰冻血浆中凝血因子的生物活性及血浆蛋白含量的影响,对指导输血科针对不同型号的融浆仪器选择正确的融浆时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SYSMEX CA-1500型的血凝分析仪,对100份分别置于KJX-IA冰冻血浆解冻箱37℃融解15 min、25 min、35 min的新鲜冰冻血浆样品,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因子Ⅶ(FⅦ:C)、凝血因子Ⅷ(FⅧ:C)、凝血因子Ⅸ(FⅨ:C)水平.结果随融浆时间的延长没有明显改变的有PT、FIB、TT、FⅦ、FⅨ,但会导致APTT延长,FⅧ活性下降,P>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融浆时间延长会导致凝血因子FⅧ活性下降,APTT延长,变化差异在参考值范围内,因此日常工作中要保障融浆时间不能过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浆时间 新鲜冰冻血浆 部分凝血因子 影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