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语拷贝构式的象似性机制——兼述容器/方位概念隐喻与象似性原则的关系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天翼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5-78,共4页
汉语拷贝构式是指谓语动词在同一句中被重复使用的句式,既表示动作(及对象),也表示动作结果。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已有很多学者分别从结构、分类、功能、语义和语用等角度对其做出了论述,但未见在认知语言学框架中对其做出分析。本文尝试... 汉语拷贝构式是指谓语动词在同一句中被重复使用的句式,既表示动作(及对象),也表示动作结果。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已有很多学者分别从结构、分类、功能、语义和语用等角度对其做出了论述,但未见在认知语言学框架中对其做出分析。本文尝试运用象似性原则解释拷贝构式的形成机制,并以自建的1195条拷贝构式语料库为基础,佐以数据进行定量分析。我们还发现,象似性原则主要是建立在容器/方位概念隐喻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象似性 容器/方位概念隐喻 汉语拷贝构式
下载PDF
幼儿空间方位概念发展:从“自我中心”到“客体中心”的有效过渡 被引量:7
2
作者 魏晓虹 《教育导刊(下半月)》 2013年第11期21-24,共4页
幼儿空间方位概念是幼儿空间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分析了幼儿空间方位概念发展的规律,分析了幼儿思维发展水平、学习体验和生活经验三大影响因素,从而提出了从观念层面、实施层面和评价层面来使幼儿的学习体验形象化和可操作化,... 幼儿空间方位概念是幼儿空间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分析了幼儿空间方位概念发展的规律,分析了幼儿思维发展水平、学习体验和生活经验三大影响因素,从而提出了从观念层面、实施层面和评价层面来使幼儿的学习体验形象化和可操作化,使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化和自然化,更好地促进幼儿空间方位概念从“自我中心”到“客体中心”的有效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 空间方位概念 自我中心 客体中心
下载PDF
略论汉英“前/后”空间方位概念 被引量:1
3
作者 宋蕾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15年第2期41-44,共4页
"前"、"后"方位是人类对自身和周围空间关系的一种基本认识,其认知基础源于自身的身体经验。本文试图从认知的角度来解释英汉两种语言背景中关于"前"、"后"在空间方位概念上的共性和个性,指出... "前"、"后"方位是人类对自身和周围空间关系的一种基本认识,其认知基础源于自身的身体经验。本文试图从认知的角度来解释英汉两种语言背景中关于"前"、"后"在空间方位概念上的共性和个性,指出其不同的认知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后 空间方位概念 认知
下载PDF
英汉方位概念差异及其相关事物文化内涵的理解与翻译
4
作者 司继涛 《百色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46-50,共5页
由于英汉民族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 ,文化背景、民族思维和语言表达习惯存在着差异 ,两个民族在方位概念及其相关事物文化内涵的认识和理解上是存在着一定差异的。如果不了解这些差异 ,在跨文化交际翻译中 ,就有可能造成误译、错译。因此 ... 由于英汉民族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 ,文化背景、民族思维和语言表达习惯存在着差异 ,两个民族在方位概念及其相关事物文化内涵的认识和理解上是存在着一定差异的。如果不了解这些差异 ,在跨文化交际翻译中 ,就有可能造成误译、错译。因此 ,深入对这方面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汉方位概念 东风 西风 东西
下载PDF
党项人方位概念的文化内涵 被引量:4
5
作者 聂鸿音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3期83-87,共5页
作者在总结党项人关于“东”“西”“南”“北”的概念的基础上提出,党项人的方位概念实际上是由四个不同的成分组成的,即中华民族文化共有的成分、党项文化特有的成分、汉文化的成分和阿尔泰文化的成分。并进一步透析了党项文化与汉... 作者在总结党项人关于“东”“西”“南”“北”的概念的基础上提出,党项人的方位概念实际上是由四个不同的成分组成的,即中华民族文化共有的成分、党项文化特有的成分、汉文化的成分和阿尔泰文化的成分。并进一步透析了党项文化与汉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项人 方位概念 文化内涵 “南”“北” 阿尔泰 党项文化 西夏字 《圣立义海》 河西地区 中原汉文化
下载PDF
PCK领域核心经验下幼儿空间方位概念的发展——以项目活动“方位探索家”为例
6
作者 徐颖姿 《幼儿100(教师版)》 2024年第3期36-40,共5页
PCK是“领域教学知识”的简称,从操作的角度,它可以定义为“教什么——教学内容的知识,怎样教——教学方法的知识,以及教谁——教育对象的知识”三个维度的有机结合。PCK的理解与运用,可以有效帮助教师在日常活动中融合思考什么样的知... PCK是“领域教学知识”的简称,从操作的角度,它可以定义为“教什么——教学内容的知识,怎样教——教学方法的知识,以及教谁——教育对象的知识”三个维度的有机结合。PCK的理解与运用,可以有效帮助教师在日常活动中融合思考什么样的知识适合什么样的幼儿;面对什么样的幼儿采用何种有效的方式;讲授什么核心概念。现以大班项目活动“方位探索家”为例,浅谈PCK领域核心经验下幼儿空间方位概念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K 核心经验 理解与运用 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融合思考 实践与探索 空间方位概念
原文传递
8-18岁智力障碍儿童空间方位概念的发展 被引量:3
7
作者 方燕红 尹观海 +1 位作者 张积家 董岚 《中国特殊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9-34,共6页
采用动作摆放和言语表达任务,考察智力障碍儿童的空间方位概念发展。结果表明,智力障碍儿童空间方位概念的发展与其年龄、智力发展相联系,具有规律性的变化:中、高年级儿童的发展水平显著高于低年级,中年级是发展的飞跃期;轻度智力障碍... 采用动作摆放和言语表达任务,考察智力障碍儿童的空间方位概念发展。结果表明,智力障碍儿童空间方位概念的发展与其年龄、智力发展相联系,具有规律性的变化:中、高年级儿童的发展水平显著高于低年级,中年级是发展的飞跃期;轻度智力障碍儿童的发展水平显著高于中度儿童。智力障碍儿童的各种空间方位概念发展是不均衡的,最先掌握"上下",其次为"里外"和"前后",但在高年级,智力障碍儿童仍未完全掌握"左右"概念。智力障碍儿童理解空间方位概念的能力强,表达空间方位概念的能力弱。在总体上,智力障碍儿童空间方位概念的发展水平远低于普通儿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力障碍儿童 空间方位概念 发展特点
原文传递
华夏民族基本方位及其综合方位概念——语言文化的认知视野 被引量:1
8
作者 冯赫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4-50,共7页
空间方位观念对人类的生存以及文明发展至关重要,方位概念的形成和表征与文化传承息息相关。华夏民族的基本方位概念起源很早,其书写符号体现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基本方位构成的综合方位概念形成稍晚于前者。方位概念"东"和... 空间方位观念对人类的生存以及文明发展至关重要,方位概念的形成和表征与文化传承息息相关。华夏民族的基本方位概念起源很早,其书写符号体现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基本方位构成的综合方位概念形成稍晚于前者。方位概念"东"和"西"发源自华夏先民对日出、日落两种典型天体运动状态的观察和体验。"南"和"北"同样确立于对天体运动状态及其对应环境的具体感知,甲骨文的"南"字象正面日光之形、即以向阳的方位为"南",而把与"南"相反(相背)的方位作为"北"。基本方位概念的形成直接与先民在特定环境之内的具体经验相联系,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综合方位概念体现了认知显著性对语言与文化观念的影响,而所谓"显著性"仍然与具身体验反映于认知结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 具身认知 甲骨文字 方位概念 起源与形成
原文传递
小学数学中方向、方位概念的引入和应用
9
作者 任高翔 游改琴 《山西教育(管理版)》 2002年第9期43-43,共1页
我们在小学数学第八册中学到了“角的度量”,了解了角的概念。在第十册中学到了圆、比例及比例尺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可引入“方向”、“方位”的概念,应用和发挥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教学中有关地理问题及地图中各城市之间、物体之间... 我们在小学数学第八册中学到了“角的度量”,了解了角的概念。在第十册中学到了圆、比例及比例尺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可引入“方向”、“方位”的概念,应用和发挥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教学中有关地理问题及地图中各城市之间、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和距离,对提高学生应用地图的能力是大有帮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方向 方位概念 应用地图能力
原文传递
汉语反义方位复合词的隐喻不对称研究
10
作者 张玉苹 《语文学刊》 2017年第2期46-50,共5页
汉语反义方位复合词"上下"、"前后"、"左右"都可以从空间域投射到时间域、数量域,表"约指",但隐喻存在诸多不对称现象。"上下"、"前后"、"左右"是一组反义方位... 汉语反义方位复合词"上下"、"前后"、"左右"都可以从空间域投射到时间域、数量域,表"约指",但隐喻存在诸多不对称现象。"上下"、"前后"、"左右"是一组反义方位复合词,其隐喻的产生和隐喻的不对称都和反义方位复合词的结构特点有关。其构词成分——单纯方位词"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概念差异更能解释反义方位复合词"上下"、"前后"、"左右"在空间域的语义差异以及在时间域和数量域的隐喻不对称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义方位复合词 “上下”、“前后”、“左右” 方位概念 隐喻不对称 约指
下载PDF
隐喻的语义再生功能与词汇学习 被引量:1
11
作者 谢家成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55-57,共3页
 作为人类认知手段的隐喻是词汇语义扩展的核心理据,语义扩展体现了使用该语言民族的经验历程。在学习中经历类似的认知心理过程,能极大增强外语学习者的词汇能力和外语思维能力。
关键词 语义再生功能 词汇学习 方位概念隐喻 通感型概念隐喻 结构型概念隐喻
下载PDF
民族文化心理与词语排列的先后
12
作者 邹哲承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1996年第2期25-27,8,共4页
词语与民族文化心理关系密切,可以说,语汇的方方面面无不烙上了文化的印迹.本文主要从词语排列先后顺序角度分析民族文化心理施加的影响.
关键词 民族文化心理 语素组合 词语 可论证性 美意识 古代中国人 语言符号 任意性原则 方位概念 汉民族
下载PDF
“左、右/东、西”:尊卑意识及其文化蕴含 被引量:18
13
作者 谭学纯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259-266,共8页
一、尊左卑右和尊右卑左老子说;“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可见,对中国人来说,从“左”或从“右”,不是一种盲目的任意行为,而是遵循着某种文化规定的.从古籍所述中国人对于“左、右”... 一、尊左卑右和尊右卑左老子说;“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可见,对中国人来说,从“左”或从“右”,不是一种盲目的任意行为,而是遵循着某种文化规定的.从古籍所述中国人对于“左、右”方位的选择看,大致表现为如下的规律,即.从阴阳观念出发,中国古人尊左卑右;从权力崇拜出发,中国古人尊右卑左.阴阳是中国古人认识世界的一个出发点,“一阴一阳之为道”、“天下万物,皆由阴阳”.受这种观念支配,世界在古代中国人眼里成了一个阴阳组合的二元模型.既然阴阳无处不在,自然也就渗透在中国古人的方位概念中.中国古代创世神话曾记录了盘古垂死化身,“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古以“日为至阳之精”、“月为众阴之长”,盘古左眼化为太阳,右眼化为月亮,隐含了左阳右阴的文化对应.这种左阳右阴的对应关系,在中国文化系统中极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关联 阴阳观念 方位概念 权力崇拜 对应关系 分配规则 中国古代 尊卑 “右” 太阳崇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