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交际翻译视角下《伤寒论》方剂名英译研究
1
作者 李洁 佘丹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33期3-6,共4页
《伤寒论》是中医学重要典籍,作为中医方剂学的里程碑式著作,古今医家誉之为“众方之祖”。近年来,中医药的国际认可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但中医方剂名由于理深意奥,其翻译仍存在不少难点。本文以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为指导,基于国内... 《伤寒论》是中医学重要典籍,作为中医方剂学的里程碑式著作,古今医家誉之为“众方之祖”。近年来,中医药的国际认可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但中医方剂名由于理深意奥,其翻译仍存在不少难点。本文以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为指导,基于国内外两个最具代表性的译本,比较分析其翻译策略,总结中医典籍中方剂名有效的翻译策略,旨在助力中医药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交际翻译 方剂名英译
下载PDF
生态翻译学视阈下的中医文化类方剂名英译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杨乐 周春祥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803-2805,共3页
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切入,从交际生态和文化生态角度分析"小青龙汤"和"白虎汤"等文化类方剂名英译,提出翻译时在保证简洁性的同时不应忽视信息性的原则,用直译(音译)+方剂功效+注释的翻译公式来完整表述方剂名所蕴... 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切入,从交际生态和文化生态角度分析"小青龙汤"和"白虎汤"等文化类方剂名英译,提出翻译时在保证简洁性的同时不应忽视信息性的原则,用直译(音译)+方剂功效+注释的翻译公式来完整表述方剂名所蕴含的文化意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方剂名 英译
下载PDF
中医方剂名英译问题探讨——格式及其内涵 被引量:6
3
作者 申光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751-752,共2页
关键词 中医 方剂名 英译问题 格式 功效作用
下载PDF
功能主义视角下的中药方剂名翻译探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李蕾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15-417,共3页
中医方剂名中包含了大量的文化信息,翻译时应注意这些信息的加工和处理。故从功能主义视角分析中药方剂名的翻译,总结分析当前方剂英译名不统一的现象及其原因,并结合方剂名称的不同构成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由于不同类型文献的翻译功... 中医方剂名中包含了大量的文化信息,翻译时应注意这些信息的加工和处理。故从功能主义视角分析中药方剂名的翻译,总结分析当前方剂英译名不统一的现象及其原因,并结合方剂名称的不同构成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由于不同类型文献的翻译功能不同,方剂名的译法也存在着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主义 方剂名 翻译
下载PDF
目的论视阈下方剂名英译存在的问题及翻译策略探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崔娜 史文君 梁静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第24期152-153,共2页
方剂名的翻译一直是中医翻译人员最为关注的问题。从目的论角度探析方剂名英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以期为中医名词术语的规范化及标准化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方剂名 翻译 问题 策略
下载PDF
从功能目的论看中医对外教育中方剂名的英译
6
作者 崔娜 田杨 +1 位作者 李琳 胡永 《环球中医药》 CAS 2017年第6期699-700,共2页
方剂名的英译是中医翻译的核心问题之一,是中医药对外传播与推广的关键。功能目的论强调译文应该在分析原文的基础上,以译文预期功能为目的,选择最佳处理方法。本文以功能目的论为指导,从方剂名的英译目的和译文受众的接受能力等目的因... 方剂名的英译是中医翻译的核心问题之一,是中医药对外传播与推广的关键。功能目的论强调译文应该在分析原文的基础上,以译文预期功能为目的,选择最佳处理方法。本文以功能目的论为指导,从方剂名的英译目的和译文受众的接受能力等目的因素出发,提出方剂名英译规范化的三个原则及相应的英译方法,以期在中医对外教育中满足不同学习需求的译文受众,同时增强中医药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目的论 方剂名 英译
下载PDF
目的论视域下《红楼梦》方剂名英译原则探析
7
作者 朱文晓 童林 宋世豪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第12期58-59,共2页
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是由德国功能主义学派所提出。在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的指导下,以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和大卫·霍克斯及其翁婿闵福德所译的《红楼梦》两译本为例,对《红楼梦》英译本中的中医药方剂名英译原则进行比较与探讨。《红... 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是由德国功能主义学派所提出。在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的指导下,以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和大卫·霍克斯及其翁婿闵福德所译的《红楼梦》两译本为例,对《红楼梦》英译本中的中医药方剂名英译原则进行比较与探讨。《红楼梦》中的方剂名蕴含丰富的中医药文化,因此《红楼梦》中的方剂名翻译需要兼顾文学性、艺术性和科学性,应该遵循准确性原则、简洁性原则、继承性原则和回译性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论 中医药 方剂名 《红楼梦》 英译原则
下载PDF
传播学“5W”模式下《金匮要略》方剂名英译 被引量:2
8
作者 韩月 丹阳 《科技传播》 2021年第20期108-110,126,共4页
中医经典著作《金匮要略》记录了多种疾病的诊治方法和上百首方剂,被誉为"众方之祖"。中医方剂蕴含着深奥的组方原则,而方剂名英译,对传播中医文化、促进中西医研究交流具有积极作用。文章从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 中医经典著作《金匮要略》记录了多种疾病的诊治方法和上百首方剂,被誉为"众方之祖"。中医方剂蕴含着深奥的组方原则,而方剂名英译,对传播中医文化、促进中西医研究交流具有积极作用。文章从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众和传播效果5个方面,以《金匮要略》不同译本为例,探讨方剂名英译和传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W”模式 《金匮要略》 方剂名 英译
下载PDF
德国功能主义理论视域下《伤寒论》中医方剂名翻译原则探析——以Nigel Wiseman译本和罗希文译本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景珊 穆海博 程凯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第2期124-125,共2页
《伤寒论》在我国中医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医家必读经典之一,其中所记载的中医方剂是全书的核心内容,对其中的方剂名进行准确的翻译能有效提高该书的整体翻译效果。本文基于德国功能主义目的论,结合魏迺杰(Nigel Wiseman)和罗希... 《伤寒论》在我国中医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医家必读经典之一,其中所记载的中医方剂是全书的核心内容,对其中的方剂名进行准确的翻译能有效提高该书的整体翻译效果。本文基于德国功能主义目的论,结合魏迺杰(Nigel Wiseman)和罗希文译本,探析《伤寒论》中方剂名英译原则,方剂名翻译不仅要注重科学性,还要兼顾美学特征及文学色彩,遵循忠实性、简洁性和文化继承性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剂名翻译 《伤寒论》 翻译原则
下载PDF
中医药文化传播视角下《伤寒论》中方剂名的英译 被引量:6
10
作者 谷峰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6-148,163,共4页
《伤寒论》中的方剂名内涵丰富,契合医理,历来是国内外医家研究的重点。在中医药“走出去”背景下,为推动中医方剂学走出国门,书中方剂名的准确翻译显得尤为重要。然而通过实例分析发现书中方剂名译名不统一的现象仍然存在,这一定程度... 《伤寒论》中的方剂名内涵丰富,契合医理,历来是国内外医家研究的重点。在中医药“走出去”背景下,为推动中医方剂学走出国门,书中方剂名的准确翻译显得尤为重要。然而通过实例分析发现书中方剂名译名不统一的现象仍然存在,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方剂名对外传播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性和民族性。针对这一问题,遵循一定的英译原则并选用合适的翻译方法进行语符转换是关键。鉴于此,在阐析书中方剂名翻译时所要遵循的民族性、信息性、回译性、同一性等原则的基础上,指出译前要仔细分析方剂的构成特点、药效等内容,把受众意识放在首位并重点探讨其英译方法,即音译为上,辅以直译、意译、注解等,译出其内涵,避免传译中的内涵失真和信息过滤,以实现方剂名的跨语言、跨文化传播。此外,还要进一步借助中医汉英词典对方剂名的翻译进行核实,以实现译名的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方剂名 英译原则 英译方法 文化传播
下载PDF
社会生活类隐喻方剂名的英译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项梦萍 云红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110-114,共5页
中医语言是一种基于隐喻的语言,中医"取象比类"的隐喻思维贯穿了中医病因、病机、治疗和方药等各个层面。然而,目前中医隐喻方剂名的英译仍存在诸多问题。针对当前的翻译乱象,本文聚焦社会生活类隐喻方剂名的英译,提出在英译... 中医语言是一种基于隐喻的语言,中医"取象比类"的隐喻思维贯穿了中医病因、病机、治疗和方药等各个层面。然而,目前中医隐喻方剂名的英译仍存在诸多问题。针对当前的翻译乱象,本文聚焦社会生活类隐喻方剂名的英译,提出在英译前应充分挖掘方剂名称的意象内涵,辨别出意象具体是表明中医方剂的成分性质、功效、治法还是主治部位。针对不同的意象涵义类别,本文总结出了明喻等效法、转换等效法和补偿等效法三种英译策略,以期能为中医隐喻类方剂名的英译研究提供借鉴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活类隐喻 方剂名 英译策略
下载PDF
《金匮要略》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研究——以“方剂名”的英译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虹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51-52,共2页
中医古籍《金匮要略》的内容不仅涉及中国传统中医学知识,还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该书近一半的内容是对方剂的介绍,其中,仅方剂名就承载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方剂名的翻译更是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本文以方剂名英译为例,探... 中医古籍《金匮要略》的内容不仅涉及中国传统中医学知识,还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该书近一半的内容是对方剂的介绍,其中,仅方剂名就承载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方剂名的翻译更是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本文以方剂名英译为例,探讨《金匮要略》中文化负载词英译所采用的策略,以期有助于中医文化的对外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学 方剂名 翻译策略 文化负载词
下载PDF
中医方剂名英译探析
13
作者 崔素花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2年第9期1899-1903,共5页
方剂名英译是中医方剂对外传播的敲门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比研究,发现在实践与探索过程中,已逐渐形成较为一致的方剂名英译原则与方法,但译名混乱现象仍普遍存在,需要进一步标准化。文中指出“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英译方法,... 方剂名英译是中医方剂对外传播的敲门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比研究,发现在实践与探索过程中,已逐渐形成较为一致的方剂名英译原则与方法,但译名混乱现象仍普遍存在,需要进一步标准化。文中指出“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英译方法,有助于译者从言内意义、指称意义、语用意义三方面,实现“简洁性、信息性、回译性”原则,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中医方剂名的语言特色及文化内涵,并使用这一方法对《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中部分英译方剂名提出修改建议,旨在推动中医方剂名英译标准化,助力中医方剂及中医文化走向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剂名 英译 标准化 异化
下载PDF
社会符号学视域下的中医方剂名英译
14
作者 崔素花 《亚太传统医药》 2023年第1期183-186,共4页
近20年来,中医药英译成果斐然,中医基本名词术语国际标准初步形成,中医方剂名英译也取得了较大进展,但由于标准不统一,翻译混乱的现象仍普遍存在。以《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为例,通过分析研究其中的方剂名及其翻译,以社... 近20年来,中医药英译成果斐然,中医基本名词术语国际标准初步形成,中医方剂名英译也取得了较大进展,但由于标准不统一,翻译混乱的现象仍普遍存在。以《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为例,通过分析研究其中的方剂名及其翻译,以社会符号学理论为指导,针对方剂名指称意义翻译中的音译还是英译,中药名称使用拉丁名还是英文名,独特文化意象如何翻译,言内意义在语法层面及语音层面的英译原则,以及语用意义如何再现等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具体的英译方法,旨在为方剂名等中医名词术语英译标准化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方剂名 社会符号学 翻译
下载PDF
论中药方剂名的英译方法——基于Berry文化适应理论
15
作者 石恬恬 《海外英语》 2019年第14期51-52,共2页
在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交织碰撞。Berry的文化适应理论就是研究个体在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碰撞之间如何选择其心理和行为方式。西医是主流文化,中医为非主流文化,面对此种形态,非主流文化下的我们面临着心理和行为方式的选择。该文探... 在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交织碰撞。Berry的文化适应理论就是研究个体在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碰撞之间如何选择其心理和行为方式。西医是主流文化,中医为非主流文化,面对此种形态,非主流文化下的我们面临着心理和行为方式的选择。该文探讨Berry的文化适应理论对我国中医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中药方剂名汉译英翻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对中医药剂名的英译方法有所借鉴,为更好地传播中医文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适应理论模式 中药方剂名 汉译英 中医药推广
下载PDF
概念隐喻视域下《伤寒论》方剂名英译研究
16
作者 李苹 王栋可 徐江雁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24-129,共6页
《伤寒论》是中国医学史上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系统的临床医学著作,所载112方被后世称作“经方”,其方剂名蕴含着丰富的中医文化内涵。本文基于概念隐喻理论从结构隐喻类、方位隐喻类、本体隐喻类对取自魏迺杰英译本和罗希文英译本的《... 《伤寒论》是中国医学史上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系统的临床医学著作,所载112方被后世称作“经方”,其方剂名蕴含着丰富的中医文化内涵。本文基于概念隐喻理论从结构隐喻类、方位隐喻类、本体隐喻类对取自魏迺杰英译本和罗希文英译本的《伤寒论》的方剂名示范语料隐喻现象的形成原因、方剂名内涵、方剂名不同的英译情况以及英译所采用的翻译策略进行逐一分析,以探讨隐喻性方剂名的最佳翻译,最终总结出3条翻译策略:增加注释、意译和文化转换,以期助益《伤寒论》方剂名英译研究和中医药国际交流与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 方剂名 《伤寒论》 英译 对比研究
下载PDF
方剂名中的概念隐喻及其英译探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晓枚 陈宁 +1 位作者 叶青 沈艺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第3期121-125,共5页
隐喻的认知特征让人们意识到,隐喻的翻译绝不仅仅是从一种语言符号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符号,还应关注隐喻背后文化意义的传递。中医语言是一种基于隐喻认知的语言,从病因、病机到治疗再到方药无不渗透着隐喻的思维模式。然而,当前中医方剂... 隐喻的认知特征让人们意识到,隐喻的翻译绝不仅仅是从一种语言符号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符号,还应关注隐喻背后文化意义的传递。中医语言是一种基于隐喻认知的语言,从病因、病机到治疗再到方药无不渗透着隐喻的思维模式。然而,当前中医方剂名的英译存在诸多问题,概念隐喻的英译处理主要以直译策略为主,直接移植隐喻意象,由于文化的差异,译文往往失去原文所富有的文化意象,在英语中因不能产生原意象所触发的联想而失败。本文从隐喻的认知角度出发,提出对于方剂名中的隐喻翻译,译者的认知能力在隐喻的翻译中的作用不可忽视。译者对方剂名的认识不应该停留在语言层面,还应从认知的角度深入了解隐喻产生的心理基础,充分了解方剂名中可能含有的隐喻,并尽可能再现原文中的隐喻。此外,由于中医文化的异质性和民族特色,或音译,或加注解,需灵活采用翻译策略。对于结构隐喻采用喻义优先原则,译者应以传达原意象的含义为主要目标,通过意译法摆脱语言形式的限制,通过语义转换传达基本信息,再现隐喻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 方剂名 英译 认知
原文传递
中医对外交流视角下方剂名英译策略和原则探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婷婷 张春晓 沈艺 《中国ESP研究》 2021年第1期-,共9页
随着互联网络技术的进步,人们拓宽交流信息的渠道,中医药对外传播进入新时期。国家提出"中医外交"战略,致力于中医药对外交流和传播。为了与时代相呼应,在新时代探析如何更加合理有效传播中医药文化具有重要实用价值和现实意... 随着互联网络技术的进步,人们拓宽交流信息的渠道,中医药对外传播进入新时期。国家提出"中医外交"战略,致力于中医药对外交流和传播。为了与时代相呼应,在新时代探析如何更加合理有效传播中医药文化具有重要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中医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其术语英译对中医对外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中医药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方剂名为切入点,结合现有研究成果,从中医对外交流这一新视角,依据ESP需求分析理论,探讨方剂名翻译方式和策略,以期传播中国传统方剂文化及中医药文化,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对外交流 方剂名 翻译策略 翻译原则 需求分析 ESP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