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方剂组学高质量发展要义
1
作者 王永炎 王忠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9-570,共2页
现代组学技术的发展,如组学相关技术的引进促进了方剂作用原理的研究,创新发展了一些新的方剂复杂药理分析技术,但总体而论以前的思路仅仅在应用层面,未能与方剂的学科内涵结合起来,更不能在方剂学科未来发展及指导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 现代组学技术的发展,如组学相关技术的引进促进了方剂作用原理的研究,创新发展了一些新的方剂复杂药理分析技术,但总体而论以前的思路仅仅在应用层面,未能与方剂的学科内涵结合起来,更不能在方剂学科未来发展及指导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深入研究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不忘本来,兼容外来,面向未来,因此该文提出“整体、宏观、实践”三要义以探索方剂组学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剂组学 整体 宏观 实践
原文传递
方剂组学:一种基于方剂提取物质控的中医药转化医学研究策略 被引量:10
2
作者 孙学刚 吕志平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20-122,共3页
方剂组学以中医方剂作为研究内容,以提取物质量控制为前提,以临床疗效为基础而建立的提取工艺规范、物质基础固定、治疗效果确切、作用靶点明确、调控机制清楚的新型中药复方研究模式,是将中医方剂转化为临床药物的转化医学策略。该研... 方剂组学以中医方剂作为研究内容,以提取物质量控制为前提,以临床疗效为基础而建立的提取工艺规范、物质基础固定、治疗效果确切、作用靶点明确、调控机制清楚的新型中药复方研究模式,是将中医方剂转化为临床药物的转化医学策略。该研究模式注重质量控制和物质基础研究、是一种双向反馈研究模式和开放性研究平台,将有助于推动复方药理研究的规范化和国际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剂组学 提取物 质量控制 转化医
原文传递
方剂代谢物组学新假说 被引量:16
3
作者 唐文富 陈光远 黄熙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01-803,共3页
药效物质基础是方剂研究的核心之一。要弄清方剂多成分、多靶点作用,首先要弄清是什么成分、什么途径、什么靶点。以大承气汤为代表的攻下方剂临床疗效确切,但药效物质基础不清,体内作用靶点不明。从方剂体内成分及疗效出发,采用高效液... 药效物质基础是方剂研究的核心之一。要弄清方剂多成分、多靶点作用,首先要弄清是什么成分、什么途径、什么靶点。以大承气汤为代表的攻下方剂临床疗效确切,但药效物质基础不清,体内作用靶点不明。从方剂体内成分及疗效出发,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法研究大承气汤在急性胰腺炎模型的方剂药效成分及药动学;再将方剂吸收进入体内的成分作为药物进行方剂来源成分的药效学研究,联用代谢物组学方法从代谢物变化出发探索方剂作用多靶点的生化-药效物质基础,阐明方剂作用途径和药效学,以探索大承气汤治疗具有"阳明腑实证"的急性胰腺炎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的确切靶点;从中医学整体观出发,创新性运用代谢物组学的整体分析方法研究"阳明腑实证"的证本质,从而建立方剂代谢物组学新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剂代谢物 多靶点 大承气汤 急性胰腺炎
下载PDF
基于方剂功效物质组学的四物汤类方用于妇科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的方-证-病关联规律分析 被引量:20
4
作者 段金廒 刘培 +13 位作者 宿树兰 范欣生 尚尔鑫 钱大玮 郭建明 朱敏 刘立 唐于平 华永庆 马宏跃 洪敏 刘春美 谈勇 王佩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7-176,共10页
本文通过四物汤类方用于妇科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的物质基础与配伍规律较为系统的研究,围绕中医功效的效应信息群客观表征,功效物质组发现、优化与验证,基于方剂功效物质组的方-证-病关联分析,采用方剂功效物质组的研究方法技术体系,探索... 本文通过四物汤类方用于妇科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的物质基础与配伍规律较为系统的研究,围绕中医功效的效应信息群客观表征,功效物质组发现、优化与验证,基于方剂功效物质组的方-证-病关联分析,采用方剂功效物质组的研究方法技术体系,探索性的阐述了四物汤类方功效物质组及其用于妇科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的方-证-病关联关系,为经典方剂及其衍化类方的现代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物汤 类方 妇科血瘀证 原发性痛经 方-证-病关联 方剂功效物质()
下载PDF
基于方剂靶点谱效关系的中成药临床精准定位模式探索——以芪蛭通络胶囊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于亚南 李兵 +1 位作者 刘骏 王忠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8-104,共7页
中成药临床价值是中药产业发展的核心方向。“精准化”的临床定位决定了从哪个角度证明药物的价值,是凸显临床价值的关键环节。该文以中成药“芪蛭通络胶囊”临床定位研究为例,展示“方剂靶点谱效比较-方剂核心价值发现-临床定位试验确... 中成药临床价值是中药产业发展的核心方向。“精准化”的临床定位决定了从哪个角度证明药物的价值,是凸显临床价值的关键环节。该文以中成药“芪蛭通络胶囊”临床定位研究为例,展示“方剂靶点谱效比较-方剂核心价值发现-临床定位试验确证”的中成药临床精准定位关键技术框架。该技术框架靶向临床精准定位需要解决的系列问题,在临床试验开展前,基于方剂多组分、多靶点及临床适应证多表型数据的多组学网络分析技术,发现中药品种的核心价值,预测其可能的临床优势,继而再针对其预测的临床优势选择合理的疗效指标,结合动态灵活的创新性临床试验判断及验证其临床疗效,提高临床定位的成功率。该研究模式将“组学技术”与“循证”相结合,定位“精准循证”的理念,旨在为建立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中成药上市后精准用药与定位提供一种新的策略与方法,也为中医学走向精准医学提供更多技术层面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剂组学 临床定位 靶点谱效 精准循证 芪蛭通络胶囊
原文传递
基于药物代谢组学的方剂配伍规律及配伍科学价值揭示 被引量:41
6
作者 王喜军 张伯礼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346-1348,共3页
利用现代多维联用色谱技术,研究不同配伍情况下茵陈蒿汤口服后体内成分及其动态变化规律,阐明茵陈蒿汤有效成分的体内命运,阐释了该方药物代谢层面的配伍意义;同时利用代谢组学对整体代谢轮廓的描述,评价复杂性多元(方剂成分及代谢产物... 利用现代多维联用色谱技术,研究不同配伍情况下茵陈蒿汤口服后体内成分及其动态变化规律,阐明茵陈蒿汤有效成分的体内命运,阐释了该方药物代谢层面的配伍意义;同时利用代谢组学对整体代谢轮廓的描述,评价复杂性多元(方剂成分及代谢产物)输入的调整带来整体效应的变化,最大限度从对证侯的整体效应变化层面揭示配伍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医方剂药物代谢组学(pharmacometabolomics of chinmediformulae)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陈蒿汤 代谢 血清药物化 代谢 中医方剂药物代谢
原文传递
整体观视角对中医方剂配伍的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王永炎 王忠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2749-2752,共4页
方剂的现代研究不仅是中医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途径,而且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的代表领域。针对方剂配伍笔者提出了整体和谐效应假说,即不同配伍所出现的不同效应源于对抗、补充、调节等多种药理作用的和谐。该文在... 方剂的现代研究不仅是中医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途径,而且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的代表领域。针对方剂配伍笔者提出了整体和谐效应假说,即不同配伍所出现的不同效应源于对抗、补充、调节等多种药理作用的和谐。该文在分析栀子苷,黄芩苷和胆酸不同配伍产生的协同和加合效应在差异基因和通路层次均存在不同的药理机制的基础上,介绍了复杂效应药理学原理分析技术,简要分析了方剂配伍研究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在未来方剂配伍研究方向上的3个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剂 整体和谐效应 方剂组学 网络药理
原文传递
病证结合的经方方证转化医学研究思路 被引量:3
8
作者 孙学刚 林东兰 吕志平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44-1647,共4页
经方方证是中医的传世瑰宝,然而其研究始终处于注解与经验传承的层面。而加减化裁不一,剂量轻重不同,导致验案的不可通约性;缺乏循证医学证据和作用机制研究,屡遭质疑。经方方证的转化医学研究可能是解决上述问题与质疑的方法:病证结合... 经方方证是中医的传世瑰宝,然而其研究始终处于注解与经验传承的层面。而加减化裁不一,剂量轻重不同,导致验案的不可通约性;缺乏循证医学证据和作用机制研究,屡遭质疑。经方方证的转化医学研究可能是解决上述问题与质疑的方法:病证结合的循证医学证据将回应有效性、安全性和安慰剂效应的质疑;方剂组学研究将解决经方研究化裁不一、用量不同的问题,并加深了对经方作用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的理解。建议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多中心、多学科的协作,开展经方方证的转化医学研究,促使经方方证成为实证医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方 方证 循证医 方剂组学 转化医
原文传递
Study of the Correlation of EGFR and K-RAS Gene Mutations with Its Protein Expression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9
作者 Huan-ling L UAN Lei-na SUN Na DONG Yan GUO Bao-cun SUN Zhong-li ZHAN 《Clinical oncology and cancer researeh》 CAS CSCD 2010年第2期97-102,共6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gene mutations of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 and K-RAS (Kirsten rat sarcoma viral oncogene)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and study the correl...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gene mutations of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 and K-RAS (Kirsten rat sarcoma viral oncogene)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and study the correlation with its protein expression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on gefitinib.METHODS Detect the EGFR and K-RAS gene mutations status by gene sequencing and use the method of immunohistochemistry to detect EGFR and K-RAS protein expression.RESULTS The frequency of EGFR mutations was 33%, mainly located in exon 19 and exon 21. The frequency of K-RAS mutations was 5.5%, mainly located in codon 12. There was no case which both had EGFR and K-RAS mutations, suggesting a mutually exclus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EGFR mutations are more common in adenocarcinomas (particularly those with bronchioloalveolar features), nonsmokers and females. 16% were detected EGFR positive expression and had no correlation with EGFR mutation (P 〉 0.05), but had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mutation in exon 19 (P 〈 0.05). The frequency of K-RAS positive expression was 52.5% and had no correlation with K-RAS mutation (P 〉 0.05). Twelve (8 cases were protein-negative) out of 15 gefitinib-treated NSCLC patients with disease control carry EGFR mutations.CONCLUSION EGFR protein expression has some correlation with exon 19 mutations. Combined detection of EGFR and K-RAS gene mutations can help clinicians to choose patients who may benefit from EGF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EGFR-TKI) and to predict the response and prognosis of gefitini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 Kirstenrat sarcoma viral oncogene (K-RAS)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 EGF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EGFR-TKI).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