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兔视网膜方向选择性神经节细胞树突的独特分枝模式及其生理意义
1
作者 杨宁宁 侯亚义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29-336,共8页
本实验研究了兔视网膜中的方向选择性神经节细胞 (direction selective retinal ganglion cells,DS cells)树突野的分枝模式。测量了视网膜中方向选择性神经节细胞和作为经典分枝模式神经元代表的α神经节细胞的树突直径。发现 ,方向选... 本实验研究了兔视网膜中的方向选择性神经节细胞 (direction selective retinal ganglion cells,DS cells)树突野的分枝模式。测量了视网膜中方向选择性神经节细胞和作为经典分枝模式神经元代表的α神经节细胞的树突直径。发现 ,方向选择性神经节细胞的树突在分枝后直径达到 0 .5 μm,进一步分枝树突直径仍保持在 0 .5 μm左右 ,这样 ,在方向选择性神经节细胞树突野中大多数树突直径在 0 .5μm左右。而作为经典分枝模式神经元代表的α神经元的树突每次分枝后都逐级变细 ,最终直径达到 0 .5μm左右 ,这样 ,α神经节细胞的树突直径大部分都大于 0 .5μm。我们应用程序“NEU RON”对在两种神经元模型中 ,抑制点落于兴奋点与胞体之间 (proximal)和抑制点不落于兴奋点与胞体之间 (distal)这两种情况进行模拟。我们发现 ,当抑制点不落于兴奋点与胞体之间时 ,在方向选择性神经节细胞的树突分枝模型中 ,抑制效果更强。那么 ,将使得方向选择性神经节细胞对抑制点落于兴奋点和胞体之间的要求变得不是那么迫切。所以 ,方向选择性神经节细胞的这种独特分枝模式 ,也许可以避免或至少减轻其在发育中可能会产生的连线的复杂性。并且 ,我们对得出的结论进行了电路分析 ,对方向选择性神经节细胞这种独特的分枝模式具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 方向选择性神经 细胞 树突 分枝模式 计算机模拟 电学分析
下载PDF
小鼠视网膜胆碱能无长突细胞和方向选择性神经节细胞树突野发育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任蕾 梁海恬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5期202-208,共7页
目的探讨小鼠视网膜方向选择性神经节细胞(DSGC)树突野(DF)的发育及其与胆碱能细胞阵列的关系。方法选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实验动物中心繁殖的清洁级YFP(H)品系的转基因小鼠(种鼠来源于The Jackson实验室)共36只,0~1月龄,雌雄... 目的探讨小鼠视网膜方向选择性神经节细胞(DSGC)树突野(DF)的发育及其与胆碱能细胞阵列的关系。方法选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实验动物中心繁殖的清洁级YFP(H)品系的转基因小鼠(种鼠来源于The Jackson实验室)共36只,0~1月龄,雌雄不限。对出生后不同发育时期(P8、P13及成年)的小鼠视网膜中ON/OFF DSGC及OFF DSGC的DF范围内包含的胆碱能细胞的数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比较,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进一步两两比较。结果 ON/OFF DSGC作为经典的方向选择性神经节细胞,其树突具有两层树突结构,分别分布在视网膜内网状层的ON和OFF亚层中,其树突弯曲度和树突分支之间的夹角比较大,分支多向胞体方向返回呈半环状,显著的特点是同一细胞的树突不会发生交叉。P8时,D2亚类神经节细胞(即ON/OFF DSGC) DF范围中分别包含(25.6±4.8)个内核层(INL)的胆碱能无长突细胞和(28.4±5.7)个视网膜神经节细胞(GCL)的胆碱能无长突细胞(n=7); P13时,D2亚类神经节细胞DF范围中分别包含(30.8±9.5)个INL的胆碱能无长突细胞和(35.2±10.4)个GCL的胆碱能无长突细胞(n=10);成年时,D2亚类神经节细胞DF范围中分别包含(33.7±7.4)个INL的胆碱能无长突细胞和(32.1±5.6)个GCL的胆碱能无长突细胞(n=9),三个时期的胆碱能无长突细胞的数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2.16,1.55; P>0.05)。而视网膜中另外一种方向选择性神经节细胞OFF DSGC的DF范围内无长突细胞的数目从P8到P13先增多,然后从P13到成年又减少。P8时,该类细胞DF范围内位于GCL的无长突细胞数目为(20.0±2.5,n=8)个,明显少于P13时的(32.0±7.1,n=6)个;成年时,数目又减少到(23.7±7.5,n=14)个。,三个时期的胆碱能无长突细胞的数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6.19,1.55; P<0.05)。结论小鼠视网膜ON/OFF DSGC的DF在出生后早期就已经发育成熟,并和胆碱能细胞形成稳定的联系,不再受后期双极细胞及光刺激的影响,而OFF DSGC的DF发育可能包含不同的分子和细胞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野 方向选择性神经节细胞 胆碱能无长突细胞
原文传递
人肠道组胺受体H1R、H2R和H4R的选择性表达 被引量:2
3
作者 Sander L.E. Lorentz A. +2 位作者 Sellge G. S.C.Bischoff 陈瑜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胃肠病学分册)》 2006年第10期41-41,共1页
Background and aims: Histamine is known as a regulator of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s, such as gastric acid production, intestinal motility, and mucosal ion secretion. Most of this knowledge has been obtained from anim... Background and aims: Histamine is known as a regulator of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s, such as gastric acid production, intestinal motility, and mucosal ion secretion. Most of this knowledge has been obtained from animal studies. In contrast, in humans, expression and distribution of histamine receptors (HR) within the human gastrointestinal tract are unclear. Methods: We analysed HR expression in human gastrointestinal tissue specimens by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d immunostaining. Results: We found that H1R, H2R, and H4R mRNA were expressed throughout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while H3R mRNA was absen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HR were found between different anatomical sites (duodenum, ileum, colon, sigma, and rectum). Immunostaining of neurones and nerve fibres revealed that H3R was absent in the human enteric nervous system; however, H1R and H2R were found on ganglion cells of the myenteric plexus. Epithelial cells also expressed H1R, H2R and, to some extent, H4R. Intestinal fibroblasts exclusively expressed H1R while the muscular layers of human intestine stained positive for both H1R and H2R. Immune cells expressed mRNA and protein for H1R, H2R, and low levels of H4R. Analysis of endoscopic biopsies from patients with food allergy and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revealed significantly elevated H1R and H2R mRNA levels compared with controls. Conclusions: We have demonstrated that H1R, H2R and, to some extent, H4R, are expressed in the human gastrointestinal tract, while H3R is absent, and we found that HR expression was altered in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胺受体 H1R H2R H4R 选择性表达 胃肠道组织 免疫染色 胃肠道动力 胃酸分泌 神经细胞
下载PDF
家兔舌外肌第一级感觉神经元胞体分布及其在三叉神经节内的定位
4
作者 何仲义 黄志霖 《宁夏医学院学报》 1994年第3期209-212,共4页
采用HRP法对24只家兔颏舌肌、舌骨舌肌和茎突舌肌3块舌外肌第一级感觉神经元胞体分布、传入途径以及在三叉神经节内的定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标记细胞均出现于同侧的三叉神经节、C2和C3脊神经节、舌下神经核和迷走神经结... 采用HRP法对24只家兔颏舌肌、舌骨舌肌和茎突舌肌3块舌外肌第一级感觉神经元胞体分布、传入途径以及在三叉神经节内的定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标记细胞均出现于同侧的三叉神经节、C2和C3脊神经节、舌下神经核和迷走神经结状节,而舌下神经干节及三叉神经中脑核未见标记细胞。上述舌外肌标记细胞在三叉神经节内的水平及背腹方向上有集中分布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 感觉神经 舌下神经 细胞 家兔 舌骨 茎突 定位 途径 方向
全文增补中
调频声调制方向选择性与其前掩蔽的关系:小鼠下丘细胞内记录研究
5
作者 付子英 曾红 +3 位作者 唐佳 李洁 李娟 陈其才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29-337,共9页
细胞外记录研究报道听中枢神经元的调制方向选择性和前掩蔽均与神经抑制有关,但由于未能获得抑制性突触输入作用的直接证据,尚存有争议。本研究在20只昆明小鼠(Mus musculus Km)上进行在体细胞内记录,研究了下丘神经元调频声的调制方向... 细胞外记录研究报道听中枢神经元的调制方向选择性和前掩蔽均与神经抑制有关,但由于未能获得抑制性突触输入作用的直接证据,尚存有争议。本研究在20只昆明小鼠(Mus musculus Km)上进行在体细胞内记录,研究了下丘神经元调频声的调制方向选择性或偏好与其前掩蔽之间的关系。共获得93个下丘神经元,对其中37个产生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AP)发放且数据完整的神经元做了分析和讨论。在上扫选择性神经元(n=12)频率调谐的高频边存在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构成的抑制区,而在下扫选择性神经元(n=8)的低频边存在抑制区,在不具有调制方向选择性的神经元(n=17)频率调谐的高、低频边均未观察到有明显的抑制区,表明这些抑制区是调频声调制方向选择性形成的重要原因。比较上扫和下扫调频声对上、下扫选择性和非选择性神经元的前掩蔽效应,结果显示具有调制方向选择性的神经元,其所偏好方向的调频声对最佳频率(best frequency,BF)声产生的前掩蔽强于非偏好的调频声;而无调制方向选择性神经元,上、下扫调频声的掩蔽效应无差异。以上结果提示,AP后跟随的强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可能是调制方向选择性神经元前掩蔽产生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丘神经 调频声方向选择性 前掩蔽 在体细胞内记录
原文传递
L2脊神经交通支在椎间盘源性腰痛传导通路中的作用
6
作者 陈金栋 侯树勋 +3 位作者 彭宝淦 吴闻文 史亚民 李利 《感染.炎症.修复》 2006年第4期233-236,共4页
目的:探讨L2脊神经交通支在椎间盘源性腰痛传导通路中的作用。方法:取成年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椎间盘前侧L2脊神经交通支未切断组(椎间盘前侧对照组)、椎间盘前侧L2脊神经交通支切断组、椎间盘后侧L2脊神经交通支未切断组(椎间盘后... 目的:探讨L2脊神经交通支在椎间盘源性腰痛传导通路中的作用。方法:取成年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椎间盘前侧L2脊神经交通支未切断组(椎间盘前侧对照组)、椎间盘前侧L2脊神经交通支切断组、椎间盘后侧L2脊神经交通支未切断组(椎间盘后侧对照组)和椎间盘后侧L2脊神经交通支切断组,每组6只。分别于L5-6椎间盘前侧和后侧注入荧光金(FG),7d后取双侧L2、L5脊神经节(DRG)制片,并行P物质(SP)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L2、L5 DRG内FG标记细胞及FG和SP双标细胞的形态大小和数量变化。结果:各组大鼠双侧L2 DRG中均发现FG和SP双标细胞。其横截面积为210~1140μm^2,平均(652±320)μm^2。FG注入椎间盘前侧,L2脊神经交通支切断组L2 DRG内FG和SP双标细胞数量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L5 DRG内未发现FG标记细胞与双标记细胞。FG注入椎间盘后侧,L2脊神经交通支切断组的L2 DRG内FG和SP双标记细胞数量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L5 DRG双标记细胞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L2脊神经交通支在大鼠L5-6椎间盘的痛觉传导通路中起一定作用。如果人类腰椎间盘有与大鼠相类似的神经支配模式,那么选择性破坏腰脊神经交通支尤其是L2交通支可能在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治疗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 交通支 椎间盘源性腰痛 传导通路 标记细胞 对照组 细胞数量 双标记 组间差异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大鼠 腰椎间盘 数量变化 横截面积 荧光金 选择性 配模式 治疗 制片 形态
下载PDF
视网膜功能启发的边缘检测层级模型
7
作者 郑程驰 范影乐 《自动化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771-1784,共14页
基于视网膜对视觉信息的处理方式,提出一种视网膜功能启发的边缘检测层级模型.针对视网膜神经元在周期性光刺激下产生适应的特性,构建具有自适应阈值的Izhikevich神经元模型;模拟光感受器中视锥细胞、视杆细胞对亮度的感知能力,构建亮... 基于视网膜对视觉信息的处理方式,提出一种视网膜功能启发的边缘检测层级模型.针对视网膜神经元在周期性光刺激下产生适应的特性,构建具有自适应阈值的Izhikevich神经元模型;模拟光感受器中视锥细胞、视杆细胞对亮度的感知能力,构建亮度感知编码层;引入双极细胞对给光-撤光刺激的分离能力,并结合神经节细胞对运动方向敏感的特性,构建双通路边缘提取层;另外根据神经节细胞神经元在多特征调控下延迟激活的现象,构建具有脉冲延时特性的纹理抑制层;最后将双通路边缘提取的结果与延时抑制量相融合,得到最终边缘检测结果.以150张来自实验室采集和AGAR数据集中的菌落图像为实验对象对所提方法进行验证,检测结果的重建图像相似度、边缘置信度、边缘连续性和综合指标分别达到0.9629、0.3111、0.9159和0.7870,表明所提方法能更有效地进行边缘定位、抑制冗余纹理、保持主体边缘完整性.本文面向边缘检测任务,构建了模拟视网膜对视觉信息处理方式的边缘检测模型,也为后续构建由视觉机制启发的图像计算模型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检测 视网膜 Izhikevich模型 神经编码 方向选择性神经节细胞
下载PDF
视觉神经生物学家周逸峰
8
作者 朱源 《现代特殊教育》 1998年第1期43-44,共2页
自从1978年3月中国科技大学创办少年班以来,全国10多所著名高校也先后开展了这项超常教育试验,多次受到中央领导和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肯定与关怀。20年来,少年班已成为中外瞩目的优秀少年人才的培养基地,输送了近千名优秀毕业生,他们中... 自从1978年3月中国科技大学创办少年班以来,全国10多所著名高校也先后开展了这项超常教育试验,多次受到中央领导和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肯定与关怀。20年来,少年班已成为中外瞩目的优秀少年人才的培养基地,输送了近千名优秀毕业生,他们中许多人已在各条科技战线上取得了非凡业绩。上期刊登的中科大第八期少年班毕业生黄沁的事迹,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应。本刊将特设"少年大学生风采录"专栏,报道少年班毕业生的成功事迹,展现少年班办学成果。欢迎大家踊跃来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年班 神经生物学 中国科技大学 方向选择性 视觉皮层 优秀毕业生 最优方位 中国科学院 大脑皮层细胞 哺乳动物
下载PDF
绿光镇痛的脑环路机制
9
作者 刘风雨(译)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5,共1页
光疗已用于治疗慢性疼痛、癌症、皮肤病和睡眠障碍等疾病,具有无创、安全有效、易操作和设备成本低等优势。前期研究表明,绿光可以缓解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视网膜存在3种光感受神经元:视锥细胞、视杆细胞和内部感光视网膜神经节细胞(ip... 光疗已用于治疗慢性疼痛、癌症、皮肤病和睡眠障碍等疾病,具有无创、安全有效、易操作和设备成本低等优势。前期研究表明,绿光可以缓解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视网膜存在3种光感受神经元:视锥细胞、视杆细胞和内部感光视网膜神经节细胞(ipRGC)。前两种属于经典的光感受器。后者属于非经典的光感受器,主要表达黑色素。何种光感受神经元参与绿光镇痛?其脑环路机制是什么?复旦大学张玉秋教授团队及合作者采用神经示踪及化学遗传学等方法,对上述问题进行解析。主要结果:(1)将小鼠放置在绿光光照环境中(每天8小时,持续6天),可显著缓解完全弗氏佐剂(CFA)诱导的关节炎性疼痛。选择性破坏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绿光镇痛作用消失。特异性破坏视锥细胞,绿光镇痛作用消失。特异性破坏视杆细胞,绿光镇痛作用部分消失。特异性破坏ipRGC,绿光镇痛不受影响。以上结果表明,视锥细胞在调控绿光镇痛效应中发挥关键作用。(2)采用CTB顺行标记,发现视网膜和上丘(SC)、背外侧膝状体(dLGN)以及腹外侧膝状体(vLGN)存在直接投射。化学遗传学抑制SC和dLGN,不影响绿光镇痛。化学遗传学抑制vLGN,或者抑制视网膜-vLGN (retina-vLGN)通路,绿光镇痛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破坏 急性疼痛 镇痛效应 视锥细胞 外侧膝状体 视杆细胞 视网膜神经细胞 光感受器
下载PDF
衰老对猕猴视觉反应潜伏期及反应变异性的影响
10
作者 余山 王秀松 +4 位作者 付玉 张洁 马原野 王永昌 周逸峰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156-1158,共3页
关键词 潜伏期 视觉反应 变异性 视网膜神经细胞 猕猴 外侧膝状体 初级视皮层 方向选择性 功能性 老化过程 研究结果 神经机制 视觉系统 视觉皮层 衰老过程 细胞功能 视觉刺激 老年 衰退 丘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