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更新方式对雷州半岛尾细桉生长及生物量分配特征的影响
1
作者 赵俊 宋杰 +4 位作者 何普林 曹昊阳 刘宇升 黄润霞 王志超 《桉树科技》 2024年第2期25-31,共7页
为准确认识更新方式对桉树人工林生长及生物量的影响,进而为不同培育目标桉树更新方式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文章以相同林龄梯度的尾细桉植苗林和萌芽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两种更新方式对生长和生物量分配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萌... 为准确认识更新方式对桉树人工林生长及生物量的影响,进而为不同培育目标桉树更新方式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文章以相同林龄梯度的尾细桉植苗林和萌芽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两种更新方式对生长和生物量分配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萌芽林前期胸径和树高显著大于植苗林,但增长速率的下降幅度大于植苗林,胸径在5年生时以及树高在7年生时两种更新方式之间已无显著差异。两种更新方式之间尾细桉各器官的生物量分配随林龄变化存在显著差异,但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树干和树根上。两种更新方式下的尾细桉各器官生物量均随着林龄的增大呈极显著的线性增加,但增长速率表现为萌芽林小于植苗林。萌芽林各器官的生物量显著大于植苗林的优势平均可维持到5年生,之后两种更新方式之间各器官生物量基本无差异,但从增长速率的趋势来看,植苗更新在生长后期的生长潜力要高于萌芽更新。因此,在桉树栽培实践中,可根据不同的培育目标选择不同的更新方式以获得最大的效益,以培育短轮伐期为主的尾细桉人工林利用萌芽更新的方式造林;而以培育大径材为目标的尾细桉人工林可利用植苗更新的方式造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细桉 更新方式 生长特征 生物量
下载PDF
浅析森林天然更新方式
2
作者 李永生 《现代农村科技》 2024年第8期115-116,共2页
为了搞好森林更新,恢复森林资源,以达到经营森林的目的,对森林天然更新方式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 森林 天然更新方式 经营
下载PDF
不同更新方式对麻栎生长及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3
作者 叶维忠 《林业勘察设计》 2024年第1期39-42,共4页
研究纯林更新、混交更新和林下更新等3种不同造林更新方式对麻栎生长量及生物量的影响,并分析土壤物理性质与麻栎生长量、生物量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表明,不同林分更新方式对麻栎生长量及生物量影响显著;纯林更新的麻栎树高、地径、冠幅... 研究纯林更新、混交更新和林下更新等3种不同造林更新方式对麻栎生长量及生物量的影响,并分析土壤物理性质与麻栎生长量、生物量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表明,不同林分更新方式对麻栎生长量及生物量影响显著;纯林更新的麻栎树高、地径、冠幅的生长量及生物量均最大,其次为混交更新方式,林下更新方式最低;林下更新的麻栎的根生物量占比最高,而纯林更新及混交更新的麻栎的干与枝生物量占比均最高。相关分析表明,麻栎枝生物量与土壤非毛管孔隙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树高与非毛管孔隙呈显著正相关(P<0.05);地径与土壤总孔隙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栎 更新方式 生长量 生物量 土壤物理性质
下载PDF
进退需有度:基于集体记忆的里弄更新路径辨析与发展建议
4
作者 翟宇琦 张洁 《住宅科技》 2024年第6期1-7,共7页
里弄建筑作为上海历史中心城区的重要基底,承载着沪上黄金岁月的历史记忆,是上海的城市名片;但同时其物质实体日渐衰退,成为城市发展之痛。在当前城市更新背景下,形成身份认同的集体记忆成为里弄更新的关键。文章通过梳理集体记忆的演... 里弄建筑作为上海历史中心城区的重要基底,承载着沪上黄金岁月的历史记忆,是上海的城市名片;但同时其物质实体日渐衰退,成为城市发展之痛。在当前城市更新背景下,形成身份认同的集体记忆成为里弄更新的关键。文章通过梳理集体记忆的演进过程,辨析不同集体记忆变化方向中里弄改造案例的设计思路与手法,探讨集体记忆对于里弄改造方式的影响,试图探索当下城市环境中不同发展方向的里弄更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里弄 集体记忆 更新方式
下载PDF
不同更新方式对杉木林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22
5
作者 范广阔 邹双全 +3 位作者 林开敏 何宗明 郭玉硕 曹永康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10-214,共5页
对1代杉木人工林皆伐后,采用不同更新方式形成的14年生人工更新杉木林和14年生天然更新杉阔混交林进行了研究,探讨不同更新方式对杉木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通过对不同更新方式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更新方式对林地... 对1代杉木人工林皆伐后,采用不同更新方式形成的14年生人工更新杉木林和14年生天然更新杉阔混交林进行了研究,探讨不同更新方式对杉木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通过对不同更新方式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更新方式对林地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均有影响。天然更新林地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容重分别比人工更新林地低1.73%和1.69%,毛管孔隙度分别高31.75%和30.99%;天然更新林地土壤各水分含量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天然更新林地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pH值分别比人工更新林地高0.16和0.14,有机质分别高24.15%和30.66%,全N含量分别高21.99%和21.63%,全P含量分别高44.94%和65.28%。与人工更新相比,天然更新更有利于林地土壤肥力的恢复和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更新方式 土壤肥力
下载PDF
滨海沙地木麻黄基干林带不同更新方式综合效益分析 被引量:16
6
作者 林武星 叶功富 +2 位作者 徐俊森 谭芳林 洪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1期112-116,共5页
采用层次分析法 ,于 2 0 0 2年对滨海沙地木麻黄基干林带不同更新方式的生态、社会、经济及综合效益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间隔带状采伐更新方式各效益均高于林下套种更新方式。间隔带状采伐更新中 ,1 0m宽采伐带隔带采伐更新 ,其生态、... 采用层次分析法 ,于 2 0 0 2年对滨海沙地木麻黄基干林带不同更新方式的生态、社会、经济及综合效益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间隔带状采伐更新方式各效益均高于林下套种更新方式。间隔带状采伐更新中 ,1 0m宽采伐带隔带采伐更新 ,其生态、社会及综合效益最高 ,2 0m宽采伐带隔带采伐更新第二 ,而 3 0m宽采伐带隔带采伐更新方式 ,其经济效益最高。林下套种更新方式中 ,林带间伐后林下更新方式 ,其生态、社会、经济及综合效益均比直接在林下套种更新方式高。对于只能进行林下套种更新的木麻黄基干林带 ,根据林带郁闭度作适当间伐调整 ,并选用适应于沿海沙地生长具有一定耐荫性的树种在林下套种 ,可使其综合效益得到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木麻黄 基干林带 更新方式 综合效益
下载PDF
沿海沙质岸基干林带黑松防护林的更新方式 被引量:16
7
作者 许景伟 王卫东 +3 位作者 乔勇进 王月海 董治良 丁守和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6,共3页
根据不同立地条件和不同类型基干林带黑松防护林更新试验结果 ,认为林冠下更新造林、留伐桩萌芽更新、隔行更新造林、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以及带状 (或块状 )更新造林等方式适宜沿海基干林带黑松防护林更新改造。在基干林带前沿 ,立地条件... 根据不同立地条件和不同类型基干林带黑松防护林更新试验结果 ,认为林冠下更新造林、留伐桩萌芽更新、隔行更新造林、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以及带状 (或块状 )更新造林等方式适宜沿海基干林带黑松防护林更新改造。在基干林带前沿 ,立地条件较差 ,防护要求较高 ,宜采用林冠下更新、隔行更新和留伐桩更新等方式。在基干林带后沿 ,立地条件较好 ,防护要求相对较低的防护林 ,宜采用带状更新 ,更新带宽以 30m左右为宜 ,最大不能超过 6 0m。对于林下天然更新效果较好的成、过熟林带 ,可人工促进天然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地区 沙质岸基 干林带 黑松防护林 更新方式
下载PDF
海南岛热带山地雨林皆伐后不同更新方式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及恢复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骆土寿 李意德 +2 位作者 陈德祥 许涵 林明献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7-234,共8页
通过样地调查和取样测定,运用方差分析、差异显著检验和聚类分析方法,以海南热带山地雨林原始林(0501,植被类型代码)为对照,对热带山地雨林皆伐后的天然更新林(0502)、皆伐炼山后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0503)和皆伐炼山后种植人工林(0504)... 通过样地调查和取样测定,运用方差分析、差异显著检验和聚类分析方法,以海南热带山地雨林原始林(0501,植被类型代码)为对照,对热带山地雨林皆伐后的天然更新林(0502)、皆伐炼山后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0503)和皆伐炼山后种植人工林(0504)等3种次生林的土壤物理差异和恢复程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热带山地雨林采伐更新造成土壤密度的增加和表层毛管孔隙度的差异,进而引起总孔隙度的变化,影响0~40 cm土层的最小持水量及20~40 cm土层的毛管持水量;皆伐天然更新措施(0502样地)的土壤质地较好,表层土粒淋洗下移较少,整个剖面土壤毛管孔隙度较高,土体发育良好,具有很强的持水保水能力;皆伐炼山措施(0503和0504样地)使表层土壤易于向下淋溶和淀积,底层毛管孔隙度降低,增加了中层土壤密度并形成明显的淀积层,影响土壤的通气透水性能,容易造成雨季地表径流和旱季底层水分难向上传输;人工造林更新措施(0504样地)造成土壤表层土粒淋洗严重,各层毛管孔隙度降低和中、底土层非毛管孔隙度的减少,中、底土层明显的板结,影响林地的通气透水性能,各种持水保水能力大大降低,容易产生地表径流和存在土壤表层砂化危险。(2)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山地雨林 土壤物理性质 土壤恢复 更新方式
下载PDF
杉木林地不同更新方式土壤有机碳垂直分布及储量 被引量:18
9
作者 徐桂林 方晰 +2 位作者 田大伦 唐志娟 张铸三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33-340,共8页
比较研究了湖南会同第1代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采伐迹地经不同更新方式转变为第2代杉木林地、自然更新灌木林地、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林地、柑橘Citrus reticulata林地、芒草Andropogon chinensis地的土壤(0~75cm)有机碳... 比较研究了湖南会同第1代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采伐迹地经不同更新方式转变为第2代杉木林地、自然更新灌木林地、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林地、柑橘Citrus reticulata林地、芒草Andropogon chinensis地的土壤(0~75cm)有机碳质量分数的垂直分布及其储量。结果表明,林地土壤(0~75cm)有机碳质量分数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除了板栗林地30~45cm土层土壤有机碳(SOC)质量分数显著高于芒草地同一土层(P=0.049)外,其余不同林地同一土层SOC质量分数差异不显著(P>0.05),SOC平均质量分数大小排序为:板栗林地(14.759g·kg-1)>12年生杉木林地(13.537g·kg-1)>20年生杉木林地(12.807g·kg-1)>自然更新灌木林地(11.656g·kg-1)>柑橘林地(10.727g·kg-1)>芒草地(10.088g·kg-1)。土壤碳氮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趋于下降,芒草地各土层的碳氮比最低。杉木林采伐后无论是转变为杉木人工林地还是经济林地或者转变为经济林地后因管理不善再转变成芒草地,林地土壤有机碳储量均处于亏损状态,年均降幅最小的是板栗林地,其次为12年生杉木林地和20年生杉木林地。表明在杉木林采伐迹地更新过程中,选择落叶根深型植物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和储量的保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土壤学 杉木林 更新方式 土壤有机碳 土壤碳氮比 有机碳储量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小叶锦鸡儿更新方式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邱兰兰 贺山峰 +1 位作者 蒋德明 骆永明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76-179,共4页
以不同恢复年限的人工和天然小叶锦鸡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和室内外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小叶锦鸡儿的更新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限小叶锦鸡儿结种量和百粒重差异明显;小叶锦鸡儿土壤种子库丰度随时间降低很快;虽然沙埋有... 以不同恢复年限的人工和天然小叶锦鸡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和室内外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小叶锦鸡儿的更新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限小叶锦鸡儿结种量和百粒重差异明显;小叶锦鸡儿土壤种子库丰度随时间降低很快;虽然沙埋有助于提高种子萌发率,但野外条件下小叶锦鸡儿幼苗很难存活;平茬处理后小叶锦鸡儿枝条长势良好;小叶锦鸡儿到达一定年限后可通过自然萌生进行更新。说明在自然条件下,小叶锦鸡儿难以实现种子更新;自然萌生和人工平茬是其主要且有效的更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叶锦鸡儿 更新方式 平茬处理 萌生
下载PDF
不同更新方式巨尾桉人工林的水土流失规律 被引量:15
11
作者 黄承标 杨瑶青 +2 位作者 温远光 杨健基 梁宏温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3-46,52,共5页
在桂南沿海地区选择巨尾桉植苗林及其萌芽林以及采伐迹地灌草坡3种植被类型,分别建立径流小区进行连续6年水土流失量的观测,探讨不同更新方式桉树人工林的水土流失规律。结果表明:(1)年均地表径流量为植苗林(65.17mm)〈萌芽林... 在桂南沿海地区选择巨尾桉植苗林及其萌芽林以及采伐迹地灌草坡3种植被类型,分别建立径流小区进行连续6年水土流失量的观测,探讨不同更新方式桉树人工林的水土流失规律。结果表明:(1)年均地表径流量为植苗林(65.17mm)〈萌芽林(73.67mm)〈灌草坡(85.26mm);年均土壤侵蚀量为萌芽林(2.79kg/hm2)〈植苗林(2.90kg/hm2)〈灌草坡(3.89kg/hm2);3种植被类型的年均养分(N、P、K)流失量为3.72~3.76kg/hm2。(2)各植被类型的水土流失量均随着植被恢复年龄的增加以40.4%~98.5%递减率下降;当植被恢复至6年时,其水土流失量仅占造林开始2年的6.8%~8.8%。(3)水土流失量的季节变化为夏季(78.9%)〉春季(11.5%)〉秋季(9.6%)〉冬季(O),与降雨量的季节分配相吻合;一次产流过程的地表径流量与降雨量之间的关系呈多项式模型,因此,可以根据当地降雨量来预测地表径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尾桉人工林 更新方式 水土流失 桂南沿海地区
下载PDF
桉树人工林更新方式对林下植物功能群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尤业明 陈永康 +3 位作者 朱宏光 刘通 温远光 黄雪蔓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6-135,共10页
该研究综合运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的方法,评估桉树人工林林下植物功能群的组成、分布及更新方式和相关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林分更新5 a后,除了非禾本科杂草功能群外,其他林下植物功能群的物种丰富度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但... 该研究综合运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的方法,评估桉树人工林林下植物功能群的组成、分布及更新方式和相关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林分更新5 a后,除了非禾本科杂草功能群外,其他林下植物功能群的物种丰富度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但与对照组(砍伐迹地)相比,其差异程度均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藤本和蕨类功能群的相对多度也出现增加趋势,但禾本科草本功能群显著减少(P<0.05);木本、藤本和蕨类功能群的相对盖度也呈现增加趋势,但禾本科草本功能群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减少(P<0.05);主成分分析(PCA)发现萌芽更新或植苗更新林的林下植物功能群组成和分布与对照组相比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异,但不同更新方式(萌芽和植苗)下其林下植物功能群组成和分布差异不明显;通过冗余分析(RDA)确定了冠层透光系数、土壤孔隙度、坡向和土壤氮磷比是影响该林地林下植物功能群的主要因子,它们的叠加效应能解释大于75%的林下植物功能群的变异,最终模型通过排序得到冠层透光系数是影响该林地林下植物功能群的最主要因子。短期的研究发现萌芽和植苗这两种不同的更新方式对桉树林下植物功能群的影响有限,这可能与这两种更新方式形成的林冠结构和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性较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人工林 更新方式 植物功能群 物种丰富度 冗余分析(RDA)
下载PDF
滨海沙地木麻黄基干林带不同更新方式综合评价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林武星 洪伟 +1 位作者 曾国强 苏宝川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540-544,共5页
运用密切值法,于2002年对滨海沙地木麻黄基干林带5种更新方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间隔带状采伐更新方式优于林下套种更新方式,间隔带状采伐更新其生态、社会、经济及综合效益均高于林下套种更新方式。在间隔带状采伐更新中,以窄采伐... 运用密切值法,于2002年对滨海沙地木麻黄基干林带5种更新方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间隔带状采伐更新方式优于林下套种更新方式,间隔带状采伐更新其生态、社会、经济及综合效益均高于林下套种更新方式。在间隔带状采伐更新中,以窄采伐带为优。林下套种更新方式中,林带渐伐后林下更新方式其生态、社会、经济及综合效益均比直接在林下套种更新方式高。对于只能进行林下套种更新的木麻黄基干林带,根据林带郁闭度作适当渐伐调整并选用适应于沿海沙地生长具有一定耐荫性的树种在林下套种,可使其综合效益得到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切值法 木麻黄 基干林带 更新方式 综合评价
下载PDF
不同更新方式巨尾桉林下植物群落变化及其环境解释 被引量:11
14
作者 朱宏光 熊江波 +5 位作者 尤业民 兰保国 温远光 杨瑶青 刘正富 杨建基 《广西科学》 CAS 2014年第5期469-476,共8页
【目的】了解不同更新方式巨尾桉(Eucalytus grandis×E.urophylla)人工林下植物群落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定量评价巨尾桉人工林下植物分布与更新方式和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更新后5年,群落草本层和... 【目的】了解不同更新方式巨尾桉(Eucalytus grandis×E.urophylla)人工林下植物群落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定量评价巨尾桉人工林下植物分布与更新方式和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更新后5年,群落草本层和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均为植苗林>萌芽林>采伐迹地;草本层植物的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以植苗林为最高,采伐迹地次之,萌芽林最小;灌木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则以萌芽林为最高,植苗林次之,采伐迹地最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萌芽林与植苗林草本层植物之间的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采伐迹地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明显低于萌芽林(P<0.05),其余均无显著差异。3种群落的物种组成存在显著差异,冠层透光系数、土壤孔隙度、坡向、速效磷对灌木层物种分布格局有重要的影响,4个环境因子的叠加效应总共解释了3种群落之间灌木层物种组成变异的90%以上;冠层透光系数、坡向、总氮/总磷、速效氮/速效磷、土壤孔隙度对草本层物种分布格局有重要影响,5个环境因子的叠加效应总共解释了3种群落之间草本层物种组成变异的86%。【结论】微生境的变化导致了不同更新方式巨尾桉人工林下植物组成的变化;适度干扰(不炼山、不施除草剂、带状整地、带状抚育)有利于林下植物多样性的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范对应分析(CCA) 更新方式 植物多样性 群落组成 环境因子 桉树
下载PDF
杉木林地不同更新方式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分布及其碳库管理指数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仕吉 项文化 徐桂林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13-217,226,共6页
研究了湖南会同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不同更新方式土壤活性有机碳分布及其碳库管理指数。结果表明:不同更新方式下林地SOC含量、LOC含量在空间上分布极不均衡。随着土壤深度增加,SOC含量呈指数下降趋势(R2≥0.953 5),LOC含量呈直线下... 研究了湖南会同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不同更新方式土壤活性有机碳分布及其碳库管理指数。结果表明:不同更新方式下林地SOC含量、LOC含量在空间上分布极不均衡。随着土壤深度增加,SOC含量呈指数下降趋势(R2≥0.953 5),LOC含量呈直线下降趋势(R2≥0.789 9)。SOC含量由高至低的排序为:板栗林地(14.759 g/kg)〉杉木林地(12.807 g/kg)〉自然更新林地(11.501 g/kg)〉芒草地(10.088 g/kg)。土壤LOC含量在1.00~1.80 g/kg之间,由高至低排序为:自然更新林地(1.744 g/kg)〉杉木林地(1.559 g/kg)〉芒草地(1.268 g/kg)〉板栗林地(1.119 g/kg),林地土壤LOC分配比例在0.07~0.16之间,自然更新林最高,为0.152,板栗林最低,为0.076,自然更新林地碳库管理指数均最高,板栗林地最低。可见,杉木林采伐后不同更新方式对林地土壤有机碳的数量和质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采伐迹地 更新方式 活性有机碳 碳库管理指数
下载PDF
杉木林不同更新方式对林地土壤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9
16
作者 田大伦 方晰 康文星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2003年第2期1-5,共5页
 对杉木林采伐迹地两种更新方式(人工营造杉木纯林、自然更新)的林地的土壤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定位观测,研究了杉木林不同更新方式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连栽杉木林地土壤粘性明显高于针阔叶混交林,自然更新形成的针阔叶...  对杉木林采伐迹地两种更新方式(人工营造杉木纯林、自然更新)的林地的土壤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定位观测,研究了杉木林不同更新方式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连栽杉木林地土壤粘性明显高于针阔叶混交林,自然更新形成的针阔叶混交林对林地土壤质地、通气性有了明显的改善;两种不同更新方式林地土壤自然含水量动态变化呈现出基本一致的季节变化规律,但在0~10cm、10~20cm土层中,不同季节,自然更新林地土壤含水量高于杉木人工林地,在垂直方向上,自然更新林地土壤含水量在不同层次空间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杉木人工林地的变化却不明显;与杉木林地相比,自然更新林地的pH值、有机质含量和营养元素含量增加的程度更为显著.说明针阔叶混交林能够更好地维持和恢复林地土壤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林 更新方式 林地土壤性质 采伐迹地更新 可持续经营
下载PDF
更新方式对天山云杉林土壤碳氮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卫霞 杨光 王振锡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474-1483,共10页
【目的】研究天山云杉林不同更新方式对土壤碳氮的影响,了解碳、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方法】采用典型样方法,研究新疆天山云杉林不同更新方式对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结果】不同更新方式下林地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均随着土层加深... 【目的】研究天山云杉林不同更新方式对土壤碳氮的影响,了解碳、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方法】采用典型样方法,研究新疆天山云杉林不同更新方式对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结果】不同更新方式下林地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均随着土层加深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不同更新方式间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差异主要在0~25 cm土层。与老龄云杉林相比,更新后,天然更新林、人促更新林和人工更新林0~1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下降21.08、27.83和53.2 g/kg,10~25 cm土层分别比老龄云杉林下降9.09、13.88和13.83 g/kg,且与老龄云杉林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不同更新方式间全氮含量的差异主要在0~10 cm土层,分别比老龄云杉林下降0.44、0.71和0.98 g/kg,且与老龄云杉林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不同更新方式对林地土壤有机碳及全氮储量的影响不同,75 cm深土壤有机碳及全氮储量的大小顺序依次为,天然更新林>人促更新林>人工更新林。【结论】不同更新方式对林地土壤碳氮影响程度不同,人工更新林土壤碳氮含量比天然更新林土壤下降的更为明显,其中表层土壤反映最为敏感,下降最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云杉林 更新方式 土壤有机碳 土壤全氮
下载PDF
沿海木麻黄基干林带更新方式和更新效果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林武星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576-580,共5页
对海岸带木麻黄基干林带采用间隔带状采伐和不同采伐宽度更新、不同郁闭度林下套种和林带最前沿保留 30~ 5 0m宽不渐伐前提下对林带渐伐处理郁闭度降至 0 .2~ 0 .3后套种造林更新。研究结果表明 :(1)采用间隔带状采伐方式对木麻黄基... 对海岸带木麻黄基干林带采用间隔带状采伐和不同采伐宽度更新、不同郁闭度林下套种和林带最前沿保留 30~ 5 0m宽不渐伐前提下对林带渐伐处理郁闭度降至 0 .2~ 0 .3后套种造林更新。研究结果表明 :(1)采用间隔带状采伐方式对木麻黄基干林带更新并选择木麻黄优良无性系、湿地松、刚果 12号桉等树种造林保存率高、生长量大、三年郁闭成林 ,生长量均达到速生丰产标准 ,更新起来新林带内风速小 ,防护效能显著。10m、2 0m、30m三种采代带宽度更新木麻黄幼林生长差别不明显 ,防护效能以 10m、2 0m采伐带宽度为佳。(2 )林下套种树种生长状况与老林带郁闭度关系密切。木麻黄、湿地松在林带郁闭度 0 .3以下套种生长较为正常 ,乌墨在林下套种生长不良 ,木麻黄无性系粤 70 1、粤 6 0 1、粤 5 0 1、东 1及东 2在林带郁闭度 0 .2 5以下造林保存率高、生长较快 ,在林下表现出较强生态适应性 ;(3)基干林带渐伐处理后套种木麻黄优良无性系、湿地松、刚果 12号桉、厚荚相思、马占相思、直干大叶相思、纹荚相思等树种造林保存率高、早期生长快、表现出较强生态适应性 ,生长量以木麻黄优良无性系、刚果 12号桉、厚荚相思表现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麻黄 基干林带 套种 渐伐 更新方式 效果
下载PDF
海岸带木麻黄防护林更新方式、树种选择和造林配套技术研究 被引量:27
19
作者 张水松 叶功富 +9 位作者 徐俊森 林武星 林光 谭芳林 傅忠华 李永林 陈胜 黄荣钦 高美玲 曾国强 《防护林科技》 2000年第S1期51-63,共13页
自1992年开始,在福建省东山县赤山林场和惠安县赤湖林场,对更新改造技术难度最大的海岸风口木麻黄基干林带更新方式和树种选择、林带内侧立地质量最差的木麻黄Ⅲ、Ⅳ类林的改造方法和树种选择以及海岸风口基干林带前沿干旱沙地换带更新... 自1992年开始,在福建省东山县赤山林场和惠安县赤湖林场,对更新改造技术难度最大的海岸风口木麻黄基干林带更新方式和树种选择、林带内侧立地质量最差的木麻黄Ⅲ、Ⅳ类林的改造方法和树种选择以及海岸风口基干林带前沿干旱沙地换带更新造林技术等3大难点问题进行长期、深入和系统研究。主要目的是为了突破上述3种困难立地木麻黄防护林更新改造技术难点,在更新改造关键技术和树种选择方面取得突破,以期在较短时间内重建新1代稳定、高效、高产优质、结构合理和可持续经营的沿海防护林生态体系。经过长期的、综合性的较大规模试验和示范研究,在海岸带风口木麻黄基干林带更新方式方面,分别提出适宜不同类型林带的更新方式,如片状林带间隔带状采伐更新方式、低效林带渐伐后林下套种更新方式和前沿稀疏林带林下套种更新方式等,在研究过程中均有不断创新。经试验研究,提供了适宜的更新树种,厚荚相思、纹荚相思、刚果12~#桉、湿地松和木麻黄优良无性系_(9201)、东_1、粤_(701)等。同时,研究开发出以深挖整地、放适量客土、施磷肥、客土拌泥浆、春季雨天冒雨造林和容器苗大苗深栽等抗旱造林关键技术。由于更新造林技术的重大突破,使造林保存率普遍提高到90%以上,3年内郁闭成林,开始发挥防护效益。在林带内侧立地质量最差的木麻黄Ⅲ、Ⅳ类林改造关键技术研究方面,研究提出,一是更换造林树种,用新筛选出的优良树种火炬松、巨尾桉、厚荚相思、湿地松或木麻黄优良无性系_(9201)、粤_(501)、粤_(701)等取代当地木麻黄实生苗造林。几年来用木麻黄小枝切基沙培扦插繁殖木麻黄优良无性系苗300多万株,可供造林1500 hm^2。二是改造方法以砍掉木麻黄,用上述优良树种重造和抽行套种效果最好,幼中林生长量比第1代木麻黄可增加1倍左右,达到Ⅰ、Ⅱ类林标准,实现多树种造林以打破木麻黄防护林树种单一格局。在海岸带风口基干林带前沿干旱沙地换带更新造林关键技术研究方面,研究提出,必须应其特殊困难生境条件,一是采用抗逆性强的木麻黄优良种源或无性系苗造林,如澳_(15198)、澳C_(38)、东_1、粤_(701)、惠_1 等;二是造林时严格实行抗旱造林技术,以深挖整地、放适量客土、施磷肥、客土拌泥浆、春季雨季冒雨造林、容器苗大苗深栽和旱季浇水保苗等;三是造林方式多样化,如多行篱式、丛植、团块状和岛状、密植等,以提高其群体抗逆功能。由于,在木麻黄防护林更新改造3大难点领域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和更新方式的不断创新,试验示范林长势喜人,有力地推动了当地防护林更新改造工作的开展,为防护林生态工程体系建设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和提高其科技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带 木麻黄 更新方式 低效林改造方法 树种选择 造林关键技术
下载PDF
第二代杉木人工林的更新方式与技术 被引量:7
20
作者 陈端吕 夏世华 +1 位作者 周富康 姜吉刚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2001年第4期59-61,共3页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 ,对第二代人工杉木林更新方式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 :不同更新方式及萌芽更新中的采伐季节、萌芽部位、采伐工具因素对林木胸径、树高、材积生长有显著差异 ,萌芽更新体现了较强的优势 ,采伐季、采伐工具、萌条...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 ,对第二代人工杉木林更新方式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 :不同更新方式及萌芽更新中的采伐季节、萌芽部位、采伐工具因素对林木胸径、树高、材积生长有显著差异 ,萌芽更新体现了较强的优势 ,采伐季、采伐工具、萌条留取部位分别宜为冬季、锯砍和上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更新方式 生长过程 萌芽更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