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闻理论研究态度与方法论观念——关于新闻理论研究的宏观思考 被引量:1
1
作者 杨保军 《现代视听》 2008年第8期18-25,共8页
在中国语境下,研究者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新闻理论研究,应该以什么样的方法论观念面对新闻理论问题,本文就此从宏观层面上作了回答。
关键词 新闻理论研究 态度 方法论观念
下载PDF
宗教是什么?——关于“宗教概念”的方法论反思 被引量:37
2
作者 张志刚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3-34,共12页
“宗教”一词是宗教学的基本概念,此概念旨在界说“宗教是什么”。从国内外研究近况来看,在此基础理论问题上现存两种值得深思的理论倾向:一为“宗教概念的简单化倾向”,主要见于国内宗教学界;二是“宗教概念的复杂化倾向”,长期困惑着... “宗教”一词是宗教学的基本概念,此概念旨在界说“宗教是什么”。从国内外研究近况来看,在此基础理论问题上现存两种值得深思的理论倾向:一为“宗教概念的简单化倾向”,主要见于国内宗教学界;二是“宗教概念的复杂化倾向”,长期困惑着欧美宗教学界。本文着眼于宗教学的百余年学术史,通过回顾其学科奠基人(F.Max Müller)、三大理论分支的开创者(Edward B.Typlor,Emile Durkheim,William James)以及多位著名学者(Bronislaw K.Malinowski,Wilfred C.Smith,Ninian Smart,William Alston,Paul Tillich,John Hick)探究宗教概念的学术历程,以阐发此研究课题的重要方法论意义。作者的结论如下:从宗教研究的全过程来看,“宗教是什么”,不但是宗教学所要深究的“基础概念”,而且是这门学科所要探讨的“基本问题”;这个基础概念暨基本问题之所以关乎研究全局,就是因为它关涉“广义上的方法论观念”,即从学术视野、问题意识、探讨角度一直关系到理论思路及其目标等等。正因如此,在百余年的宗教学史上,这个基本概念暨基本问题历来就是理论创新的出发点和制高点,以至我们可以说,这个看似简单的概念其实浓缩着宗教学方法论与观念史的发展线索,一部宗教学术史就是一个不断更新宗教概念的探索过程;而我们中国学者要想为化解国际冲突、构建和谐世界作出应有的贡献,无疑需要从基础理论建设抓起,一方面批判地借鉴宗教概念研究上的新近成果,另一方面深入地发掘华夏文化的丰厚思想资源,以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宗教观及其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概念 作为基本概念暨基本问题的“宗教是什么” 方法论观念 宗教学术史
原文传递
我国新闻理论研究的宏观走向 被引量:16
3
作者 杨保军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9,共6页
学术进步需要相对的独立与自由,学术自觉需要不断的反思与前瞻。学术研究有自身的规律,学术成果从本质上可能不是规划出来的,但每到历史的某个节点或关口,回望过去、审视现实、展望未来,也是学术自觉的重要任务。因此,在"十一五&qu... 学术进步需要相对的独立与自由,学术自觉需要不断的反思与前瞻。学术研究有自身的规律,学术成果从本质上可能不是规划出来的,但每到历史的某个节点或关口,回望过去、审视现实、展望未来,也是学术自觉的重要任务。因此,在"十一五"已经结束、"十二五"拉开大幕的境遇中,对未来一定时期新闻理论研究的走向做出一些解析既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本文仅就未来新闻理论研究的学术姿态、学术目标、学术重点方向或领域和方法论观念等问题做一些宏观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理论 学术姿态 战略目标 研究重点 方法论观念
下载PDF
张志刚:《宗教哲学研究:当代观念、关键环节及其方法论批判》
4
作者 王志成 《哲学门》 2003年第2期215-218,共4页
宗教哲学是当今西方哲学学科中发展最快的分支之一。张志刚教授出版了近60万字的《宗教哲学研究:当代观念、关键环节及其方法论批判》,这是中国宗教哲学界的一件重要事件。此书比较详细地提供了一个现当代宗教哲学的学科框架,全面梳理... 宗教哲学是当今西方哲学学科中发展最快的分支之一。张志刚教授出版了近60万字的《宗教哲学研究:当代观念、关键环节及其方法论批判》,这是中国宗教哲学界的一件重要事件。此书比较详细地提供了一个现当代宗教哲学的学科框架,全面梳理了宗教经验、宗教语言、宗教对话以及理性与信仰的关系,对中国广大的对宗教哲学有兴趣但苦于无类似的、全面的、普及性与深刻性并重的著作的读者群而言,实在是一件幸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志刚 学科框架 宗教语言 宗教哲学 宗教经验 《宗教哲学研究:当代观念、关键环节及其方法论批判》 宗教对话 读者群
原文传递
论文化理论的方法论效应
5
作者 王世达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1990年第1期49-52,77,共5页
在今天,作哲学沉思的人已很少能完全摆脱“文化”的羁绊了。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正深刻地改变和扩大着哲学研究的大文化背景,决定性地制导着哲学研究的方向、方法和兴趣。
关键词 哲学研究 文化理论 理论的方法 论文化 方法论观念 文化学 文化研究 文化相对论 哲学方法论 主体的方法
原文传递
宗教哲学研究方法上的“应该”与“可能”——评《宗教哲学研究:当代观念、关键环节及其方法论批判》
6
作者 李艳辉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6-48,共3页
对于什么是宗教哲学,宗教哲学与宗教的关系是什么,研究宗教与信仰宗教之间的关系如何等问题,是宗教哲学界一直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 宗教哲学 研究方法 《宗教哲学研究:当代观念、关键环节及其方法论批判》 神学 客观性 比较研究 张志刚
原文传递
本期寄语
7
《古代文明》 2007年第2期1-1,共1页
本期新增了"理论与思想"栏目。设立这个栏目是为了使本刊关于古代文明的研究有一个比较高远的视点,在具体问题研究中也关注它们可能存在的普遍联系,并不断地审视我们研究问题的思想方式。学术研究常常是研究者的一般哲学、方... 本期新增了"理论与思想"栏目。设立这个栏目是为了使本刊关于古代文明的研究有一个比较高远的视点,在具体问题研究中也关注它们可能存在的普遍联系,并不断地审视我们研究问题的思想方式。学术研究常常是研究者的一般哲学、方法论观念的展开。当对文明进行理论性的思考的时候,时间和空间都变得透明,遥远时、空间隔着的人类经历与表现依据本质而不是发生的次序呈现出其关联性。因为如此,古代文明的研究也是现实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明 韩非 方法论观念 创世神话 拜占庭 思想界 时间和空间 盘古 理论性 关联性 次序 政治 隔着
下载PDF
教育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理论思考
8
作者 肖世民 《唐都学刊》 1994年第4期53-57,共5页
本文从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两个方面,着重讨论了目前高师公共课教育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和着眼点及方法论观念等基本课题.认为教育学教材建设的指导思想应该是很好地贯彻“双百方针”,把讨论的重点转移到教育与发展的相互关... 本文从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两个方面,着重讨论了目前高师公共课教育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和着眼点及方法论观念等基本课题.认为教育学教材建设的指导思想应该是很好地贯彻“双百方针”,把讨论的重点转移到教育与发展的相互关系及其应采取的对策上来;同时认为只有科学而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精神实质,才能在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中进一步深化教育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学 教学改革 教材建设 理论思维 方法论观念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下载PDF
"When I Got a Person to Communicate with, I Got a Purpose to Learn": Evidence for Social "Modes of Autonomy'
9
作者 Lucy COOKER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013年第1期28-48,共21页
This paper contests the notion that language learner autonomy is a monolithic construct, by offering evidence that learner autonomy (LA) is comprised of different "modes of autonomy". Thirty language learners base... This paper contests the notion that language learner autonomy is a monolithic construct, by offering evidence that learner autonomy (LA) is comprised of different "modes of autonomy". Thirty language learners based in Asia and the UK, completed a Q methodology card sort and were interviewed on how learning in an autonomous environment had impacted upon their development as learner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t least six modes of autonomy were identifiable within these language learners. Further analysis showed that social dimensions of autonomy were central to each mode, and thus reconceptualizing LA in this way allows for multiple understandings of the construct which are culturally rooted and embedded in sociocultural notions of what it means to be a language learn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 methodology modes of autonomy social dimensions learner autonomy non-linguistic outcome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