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豫剧演唱中方言字音问题比较研究
1
作者 胡振邦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09年第3期70-73,共4页
豫剧的语言基础是中州音韵的豫东、豫西(以开封、洛阳为中心及其周边)两地区的音韵和语调。河南其它地区特别是省际交接地方的方言字音和以上区域有很大的差别,这些地区的群众在演唱时因方言重而消弱了豫剧声腔艺术的风格特征和韵味。... 豫剧的语言基础是中州音韵的豫东、豫西(以开封、洛阳为中心及其周边)两地区的音韵和语调。河南其它地区特别是省际交接地方的方言字音和以上区域有很大的差别,这些地区的群众在演唱时因方言重而消弱了豫剧声腔艺术的风格特征和韵味。本文从河南各地方言字音的声、韵两方面比较入手,详细分析,配合例证,以求给广大豫剧爱好者以"正音"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剧 方言字音
下载PDF
广西区境内客家方言字音韵母的主要差别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谱英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1995年第4期16-21,共6页
客家方言,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各地通常称为客家话或新民话,有些地方则以其具有特征性的常用词[pai] (我)或[mat kai] (什么)来命名,而称之为“[沪ai]话”或“[mat kai]话”。广西客家方言是随着客家先民的迁入而逐渐形成的。客家先民究竟... 客家方言,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各地通常称为客家话或新民话,有些地方则以其具有特征性的常用词[pai] (我)或[mat kai] (什么)来命名,而称之为“[沪ai]话”或“[mat kai]话”。广西客家方言是随着客家先民的迁入而逐渐形成的。客家先民究竟从何时开始迁徙入桂,过去众说纷纭,一般的说法是始于清代康熙、乾隆年间。但参阅史籍(主要是姓氏族谱)和实地调查访问,发现早在唐末宋初即已有客家人从今福建、江西、广东等省陆续迁入,不过是到了清代康乾时代入迁的人数更多,散布的区域更广罢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方言 韵母 客家先民 广西区 今读 组声母 贺县 古韵 广西壮族自治区 方言字音
下载PDF
基于汉语方言字音系统实验研究工具的合肥话与北京话声母系统对比分析
3
作者 熊子瑜 《中国语音学报》 2021年第1期25-43,共19页
本文以合肥话和北京话的方言调查字表数据为例,尝试采用笔者设计开发的“汉语方言字音系统实验研究工具(xDialectTools)”从共时层面和历时层面对比分析合肥话与北京话的声母系统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合肥话与北京话的声母系统之间有较... 本文以合肥话和北京话的方言调查字表数据为例,尝试采用笔者设计开发的“汉语方言字音系统实验研究工具(xDialectTools)”从共时层面和历时层面对比分析合肥话与北京话的声母系统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合肥话与北京话的声母系统之间有较强的对应关系,但在古音来源和演变规则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方言字音系统实验研究工具 合肥话 北京话 声母系统
原文传递
南城方言字音和《广韵》的声韵调系统──声类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邱尚仁 李琦 《汉字文化》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8-14,共7页
关键词 发音部位 《广韵》 南城方言字音 声韵调系统 声类
原文传递
安顺方言中的变调 被引量:3
5
作者 袁本良 《安顺学院学报》 1995年第1期39-46,共8页
说明 ●考虑到排印方面的条件,本文采用汉语拼音字母拼记字音,尽量不用国际音标,用拼音字母标记方言字音时加圆括号表示, ●对几个记音符号说明如下: ①l.安顺方言中n l不分,普通话n和l两个声母的字,在安顺话中是同一个声母,大多数人发... 说明 ●考虑到排印方面的条件,本文采用汉语拼音字母拼记字音,尽量不用国际音标,用拼音字母标记方言字音时加圆括号表示, ●对几个记音符号说明如下: ①l.安顺方言中n l不分,普通话n和l两个声母的字,在安顺话中是同一个声母,大多数人发的这个音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话 安顺 方言字音 名词 单音节形容词 双音词 去声字 古入声字 儿化词 词尾“头”
下载PDF
符号与音位——对The Ningpo Syllabary研究争议的再思考
6
作者 谢友中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8年第2期81-87,共7页
学界对《宁波方言的字音》(〈The Ningpo Syllabary〉)的研究存在诸多争议,(1)主要症结是在对符号与音位关系的认识上往往界限不明,造成对文献语音的考证不够充分,导致结论与文献实际出现偏差。应该把文献的记音符号研究划分为两个层次... 学界对《宁波方言的字音》(〈The Ningpo Syllabary〉)的研究存在诸多争议,(1)主要症结是在对符号与音位关系的认识上往往界限不明,造成对文献语音的考证不够充分,导致结论与文献实际出现偏差。应该把文献的记音符号研究划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对符号本身的研究,从符号组织规律、语音性质等入手,明确符号的语音指向;第二个层次是在前一个步骤的基础上,进入拟音阶段,开展符号系统的音位研究。符号与音位区分的思路有助于解决有关争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波方言字音 争议 符号 音位
下载PDF
《中原》《洪武》和当代方言中的见开二——北京话溯源之一瞥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洪君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9-141,共13页
本文考察中古开口二等七摄(梗江假蟹效咸山)的舒声见系字在《中原音韵》《洪武正韵》的韵类分合及之后在当代官话方言中的演变和权威方言传播的层次。考察表明:(1)见开二在《中原》《洪武》两书归韵的唯一区别在于梗开二(除影母):《中... 本文考察中古开口二等七摄(梗江假蟹效咸山)的舒声见系字在《中原音韵》《洪武正韵》的韵类分合及之后在当代官话方言中的演变和权威方言传播的层次。考察表明:(1)见开二在《中原》《洪武》两书归韵的唯一区别在于梗开二(除影母):《中原》一律归细音梗开三四,而《洪武》则除影母外一律归洪音曾开一。这一不同,在今官话方言中仍有反映:(1)与《洪武》基本相同的有汴洛和杭州、南京、合肥三市;(2)与《中原》基本相同的则仅限北京、济南及东北的白读,它们的文读却同《洪武》;其他官话亦同洪武。(2)两书的江开二均归宕开三,今多数官话亦如此;(3)异于两书,扬州、武汉、成都、长沙的江开二白读却归洪,与非官话方言相同。(3)假蟹效咸山五摄的见开二在两书中仍独立一类,不同于一等也不同于三四等。当代官话中它们已向不同方向归并:上述(1)(2)两型基本归细而(3)型则白读归洪。此外还有"擦洪塞细"的(4)型,程度不同地出现在西北。(4)根据以上四型的地理分布并参考邻近非官话方言,以上四型可分别称为中部、东北部、南部和西北部官话。(5)从见开二的文白异读可以窥见:明代和清前期中期的权威方言是《洪武》型的中部官话,再向前可追溯到南宋皇室南迁之前的中原汴洛音和南迁后的方言岛临安官话,包括北京在内的所有官话和非官话东南方言的见开二的文读均源于此,并对明代之后的北京音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见开二 《中原音韵》 《洪武正韵》 官话方言 明清权威方言普通话字音规范
原文传递
基于系统声学实验的赣语遂川话声调研究
8
作者 曾玲 余俊毅 刘新中 《中国语音学报》 2022年第1期56-67,共12页
本文运用熊子瑜博士开发的汉语方言字音实验分析工具,对赣语遂川话声调的共时面貌和古今对应规律进行了系统考察,以赣语吉茶片为参照,探讨遂川话声调演变的个性和共性。研究发现,遂川话的上声分阴阳,去声不分阴阳,且保留入声调,与吉茶... 本文运用熊子瑜博士开发的汉语方言字音实验分析工具,对赣语遂川话声调的共时面貌和古今对应规律进行了系统考察,以赣语吉茶片为参照,探讨遂川话声调演变的个性和共性。研究发现,遂川话的上声分阴阳,去声不分阴阳,且保留入声调,与吉茶片大多数方言点存在差异。从具体的分化路径上看,古浊上归去声和阳上而非阴平;古清去不归阳平,并依声母送气与否分为两个调类,送气归入声,不送气归去声;古入声按清浊二分,清入为入声,全浊入归去声,次浊部分随清入,部分随浊入,与赣方言次浊入的分化大规律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语 遂川话 声调古今对应 汉语方言字音系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