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方言相似度计算与影响因素的量化--以辽宁胶辽官话为例 |
原新梅
丁俊
冉启斌
|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7
|
|
2
|
江苏地区的方言对学生英语语音的影响 |
杨汝钧
|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
1995 |
3
|
|
3
|
论母语方言对方言区师范院校学生共同语学习的影响及其对策 |
沙平
|
《龙岩学院学报》
|
1996 |
0 |
|
4
|
朱熹籍贯中方言特色对《诗集传》叶音用韵影响浅探 |
李斯斯
赵法坤
周鹏
|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3 |
0 |
|
5
|
影响英语发音的因素及解决办法 |
高若腾
胡荣欣
|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6
|
|
6
|
西北方言入声韵带i介音现象 |
张建军
|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15 |
0 |
|
7
|
诸暨方言的代词 |
孟守介
|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5
|
|
8
|
论方言和普通话之间的过渡语 |
李如龙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8 |
41
|
|
9
|
方言:创作与阅读 |
王卓慈
|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9
|
|
10
|
从吴方言看音变扩展的不平衡性——吴方言部分奉、微母字声母清化现象 |
史有为
|
《语言研究》
|
1985 |
2
|
|
11
|
迁入地方言能力与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 |
贺光烨
蔡楚芸
|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
2023 |
1
|
|
12
|
一个粤语化的闽方言——中山隆都话 |
黄家教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8 |
1
|
|
13
|
普通话和方言的差别给注音带来的困难 |
李建华
|
《青海教育》
|
1998 |
0 |
|
14
|
“有没有+VP”问句的重新考察 |
聂志军
|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15
|
英语语音语调补救工程前期调查报告 |
励哲蔚
廖菁菁
王珏
|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1999 |
0 |
|
16
|
陕西方言对影视剧发展的影响 |
张颖
|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3
|
|
17
|
普通话学习与测试中的心理因素初探 |
梁卡琳
|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1 |
2
|
|
18
|
广东境内三大方言的相互影响 |
詹伯慧
|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
1990 |
10
|
|
19
|
福州话文白异读字 |
梁玉璋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5 |
5
|
|
20
|
训诂校勘札记 |
陈伟武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7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