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麦首相施吕特访沪花絮
1
作者 亦敏 《国际展望》 1986年第8期14-,共1页
“我真想带一个中国孩子回去.” 3月28日,丹麦首相施吕特和夫人一行兴致勃勃地登上“浦江”号游船,游览了黄浦江。天真活泼的少年儿童热情地为丹麦贵宾载歌载舞。动听的歌声和优美的舞姿激起了来宾们的阵阵掌声。首相夫妇一个劲地为孩... “我真想带一个中国孩子回去.” 3月28日,丹麦首相施吕特和夫人一行兴致勃勃地登上“浦江”号游船,游览了黄浦江。天真活泼的少年儿童热情地为丹麦贵宾载歌载舞。动听的歌声和优美的舞姿激起了来宾们的阵阵掌声。首相夫妇一个劲地为孩子们打拍子,还情不自禁地和他们一起唱起了《铃儿响叮噹》。在响亮的歌声中,首相注意到身旁一个女孩子唱得特别有感情,便拉起了她的手称赞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吕特 一个女孩子 家庭人员 天真活泼 上海啤酒厂 长征乡
下载PDF
如何突破外事新闻的陈规旧套?——简评香港记者的采写技巧
2
作者 黄平 《新闻知识》 1988年第5期11-12,共2页
长期以来,外事报道在我国新闻界似乎已形成一种固定的模式,动起笔来多是某时某地,谁会见了谁,或者举行了会谈;现场的气氛则常常是“亲切友好”,参加会见或会谈的总不外是。有关方面负责人”。然而,现实的外交舞台毕竟是多姿多彩的。外... 长期以来,外事报道在我国新闻界似乎已形成一种固定的模式,动起笔来多是某时某地,谁会见了谁,或者举行了会谈;现场的气氛则常常是“亲切友好”,参加会见或会谈的总不外是。有关方面负责人”。然而,现实的外交舞台毕竟是多姿多彩的。外事报道既以外交舞台为反映对象,自然在形式上也应活泼多样的,何必自束于某一框框之内?笔者近日翻阅了—些香港报纸的外事报道,觉得他们的报道,从采写技巧上讲,似有不少值得学习、研究和借鉴之处。(一)细致入微的现场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事新闻 现场观察 《大公报》 政治新闻 《文汇报》 彭冲 电视屏幕 阅读心理 施吕特 邓说
下载PDF
用表现的手法写消息
3
作者 任稚犀 《新闻与写作》 1986年第8期37-38,共2页
消息的写作,可以用表现,也可以用陈述。而用表现的手法,往往能赢得更多的读者。表现与陈述两概念的区别在那里呢? 陈述,是有条有理的叙述,只是为了把事实说得清楚、明白;而表现,则是再现所要报道的事实,表示出事物本身的某种意义。两种... 消息的写作,可以用表现,也可以用陈述。而用表现的手法,往往能赢得更多的读者。表现与陈述两概念的区别在那里呢? 陈述,是有条有理的叙述,只是为了把事实说得清楚、明白;而表现,则是再现所要报道的事实,表示出事物本身的某种意义。两种手法显然会有两种效果:前者写法较平直、呆板,不易显示事物的思想性;后者写法较生动,形象,易手显示事物的思想性。笔者在读报中,感到一些表现力较强的消息,有以下的特点。一是动作性强。人们也许还记得北京朝阳区十八里店村农民陈福权残酷虐待老母的报道。据悉记者在写陈被依法逮捕时,曾写了两个导语进行比较。第一个导语写的是:昨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八里店 北京朝阳区 动作性 用事实说话 通稿 水稻旱种 施吕特 小红门乡 社会单位 采访现场
原文传递
摆脱纸笔的束缚
4
作者 李安定 吴锦才 《中国记者》 1986年第8期13-,共1页
今年3月25日,多日未在公开场合露面的邓小平同志会见了来访的丹麦首相施吕特。这个为人瞩目的事件,将驻京的中外记者纷纷吸引到人民大会堂福建厅。新华社记者一俟会见结束,便迅速回到设在广西厅的新华社临时办公室。在这里,通过一部新... 今年3月25日,多日未在公开场合露面的邓小平同志会见了来访的丹麦首相施吕特。这个为人瞩目的事件,将驻京的中外记者纷纷吸引到人民大会堂福建厅。新华社记者一俟会见结束,便迅速回到设在广西厅的新华社临时办公室。在这里,通过一部新安装上的电脑移动发稿中心,一条重要的英文消息稿在“嘀嘀哒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吕特 采访现场 新闻时效 编辑活动 新闻竞争 工作效率 世界新闻 技术局 外国专家 计算机应用
原文传递
欧共体任务依然艰巨
5
作者 王生良 《瞭望》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2期40-41,共2页
欧洲共同体爱丁堡首脑会议经过讨价还价,就丹麦批准马约、欧共体预算等问题达成协议,但欧洲联盟的建设、经济复苏仍面临漫长的道路。欧共体的任务依然艰巨。
关键词 欧洲联盟 首脑会议 预算计划 公民投票 司法合作 梅杰 施吕特 南斯拉夫内战 欧洲议会 丹麦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