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术后两种眼压测定方法的比较
1
作者 韦志一 汪灵燕 +1 位作者 姚进 刘和中 《全科护理》 2010年第11期982-984,共3页
[目的]观察两种眼压测定方法在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术(LASIK)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非接触眼压计(NCT)对LASIK术后57例(113眼)进行眼压测定,分别测量术前、术后1周、2周及1个月、3个月角膜中心区及旁中心区眼压值。[结果]LASIK术后... [目的]观察两种眼压测定方法在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术(LASIK)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非接触眼压计(NCT)对LASIK术后57例(113眼)进行眼压测定,分别测量术前、术后1周、2周及1个月、3个月角膜中心区及旁中心区眼压值。[结果]LASIK术后,角膜中心区及旁中心区眼压测定值均较术前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旁中心区眼压值变异率明显小于中央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LASIK术后测定旁中心眼压值更接近于术前,旁中心眼压测定方法是LASIK术后应用NCT随访中较为理想的眼压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术 眼压 旁中心区 角膜中心
下载PDF
对黄斑分区标准化的建议 被引量:4
2
作者 吕沛霖 赵俊宏 +2 位作者 赵燕麟 朱秀萍 李英泰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03-103,共1页
关键词 黄斑分 标准化 解剖学 盘斑 旁中心区
原文传递
23G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后视力与黄斑区结构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4
3
作者 娄翔峰 杨红霞 +1 位作者 罗雪 沈吟 《眼科》 CAS CSCD 2018年第3期219-224,共6页
目的评估23G玻璃体切除联合黄斑前膜剥离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后视力与黄斑区结构变化的关系。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5年至2017年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接受23G玻璃体切除联合黄斑前膜剥离的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78例(82眼)。方法... 目的评估23G玻璃体切除联合黄斑前膜剥离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后视力与黄斑区结构变化的关系。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5年至2017年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接受23G玻璃体切除联合黄斑前膜剥离的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78例(82眼)。方法根据患者术前OCT的黄斑形态,分为以下四组:中心凹结构基本正常组(24眼)、黄斑区弥漫性水肿组(39眼)、黄斑区囊样水肿组(9眼)、黄斑裂孔组(10眼)。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方式,手术前、术后7天的最佳矫正视力(LogMar)、黄斑区中心凹厚度、旁中心凹区厚度、中心凹周厚度及术后并发症。并随防至术后1个月。主要指标最佳矫正视力、黄斑区中心凹厚度、旁中心凹区厚度、中心凹周厚度。结果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在行玻璃体切除手术后7天,最佳矫正视力由术前0.26±0.16提高到0.36±0.16(P=0.000),黄斑区中心凹厚度由术前(506.41±112.67)μm降低到(442.39±82.10)μm(P=0.000),旁中心凹厚度由术前(453.66±79.36)μm恢复至(409.95±61.63)μm(P=0.000),中心凹周厚度从(365.93±50.84)μm降低至(356.76±54.20)μm(P=0.092);四组患者术后的最佳矫正视力均明显提高(P均<0.05),其中中心凹结构基本正常组患者术后视力的提高较其它组更佳(F=3.118,P=0.031)。与术后7天相比,术后1个月的黄斑区厚度降低,但视力变化不显著。术后BCVA与术前BCVA(r=0.850,P=0.000)、术前中心凹厚度(r=0.7386,P=0.000)、旁中心凹区厚度(r=0.811,P=0.000)、中心凹周厚度(r=0.799,P=0.000)均呈正相关;与术后中心凹厚度(r=-0.335,P=0.035)、旁中心凹区(r=-0.376,P=0.017)具有明显相关性,但与中心凹周厚度(r=-0.310,P=0.052)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23G玻璃体切除手术剥除黄斑前膜可显著提高患者的视功能,同时改善黄斑区结构。术后中心凹厚度变化与视力恢复程度有关,且术后1周的变化即可决定预后;术前黄斑结构正常者视力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前膜 最佳矫正视力 中心凹厚度 中心厚度 中心凹周厚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