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下旁正中入路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任伟伟 郝银丽 +2 位作者 王华丽 张春艳 杨奇星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7期0030-0033,共4页
探讨超声引导下旁正中入路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实际效果。方法 将2022.04-2023.06月于本院接受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60例产妇纳入作为研究对象,按奇数、偶数抽签法开展组别划分,奇数者为对照组、偶数者为观察组,两组例数均等(30例)。对照组... 探讨超声引导下旁正中入路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实际效果。方法 将2022.04-2023.06月于本院接受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60例产妇纳入作为研究对象,按奇数、偶数抽签法开展组别划分,奇数者为对照组、偶数者为观察组,两组例数均等(30例)。对照组取传统盲探正中入路硬膜外穿刺,观察组于超声引导下行旁正中入路硬膜外穿刺,对比两组分娩镇痛效果。结果 观察组镇痛优良率、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穿刺时间短于对照组,神经异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顺产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旁正中入路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优于传统盲探法,同时可提升穿刺质量与顺产率,降低神经异感率和剖宫产率,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分娩镇痛 超声引导 旁正中入路
下载PDF
改良25G细针旁正中入路腰麻对剖宫产麻醉效果的影响
2
作者 介明良 郑丽宾 陈磊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18期3161-3163,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25G细针旁正中入路腰麻对剖宫产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于我院行剖宫产的82例产妇作为观察对象,按便利抽样法分为A组(41例)与B组(41例),A组实施传统针内针正中入路组腰麻,B组实施改良25G细针旁正... 目的:探讨改良25G细针旁正中入路腰麻对剖宫产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于我院行剖宫产的82例产妇作为观察对象,按便利抽样法分为A组(41例)与B组(41例),A组实施传统针内针正中入路组腰麻,B组实施改良25G细针旁正中入路腰麻。对比两组的穿刺相关指标、血流动力学、镇痛效果、阻滞情况、并发症情况。结果:B组的总穿刺时间短于A组,穿刺次数、针尖接触骨骼次数少于A组,穿刺深度小于A组(P<0.05),两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无显著差异(P>0.05);进入手术室后(T1)、麻醉后30min(T2),两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氧饱和度(SpO_(2))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镇痛效果及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无论行传统针内针正中入路还是改良25G细针旁正中入路腰麻,均可稳定患者术中的血流动力学,有效阻滞感觉和运动神经,镇痛效果均较好,但后者入路方式具有缩短穿刺时间、减少穿刺次数和穿刺深度的优势,不会影响穿刺成功率,还可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25G细针 旁正中入路 腰麻 剖宫产
下载PDF
旁正中入路单侧固定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 被引量:14
3
作者 俞武良 陆建猛 +3 位作者 韦勇力 王兴武 方明 欧阳甲 《临床骨科杂志》 2014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 探讨旁正中入路单侧固定结合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旁正中入路小切口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TLIF治疗35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切口长度;于术前、术后3个月及... 目的 探讨旁正中入路单侧固定结合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旁正中入路小切口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TLIF治疗35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切口长度;于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对患者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其中16例术后复查腰椎MRI,比较手术间隙水平多裂肌横截面积的变化.结果 3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85~125(105±14)min;术中出血量120~350(175±75)ml;切口长度3.5~5.0(4.2±0.6)cm,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硬脊膜撕裂、神经根损伤及深部感染等并发症.35例均获随访,时间12~40(23±9.5)个月.无椎弓根螺钉断裂、松动及椎间融合器移位等内置物失败发生.术后及随访期间腰腿痛VAS评分和ODI与术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术后MRI测量多裂肌的横截面积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减小(P>0.05),并未见明显的椎旁肌纤维化.结论 旁正中入路小切口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TLIF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多裂肌萎缩和腰背痛发生率低等优点,在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旁正中入路 脊柱融合术 椎弓根螺钉
下载PDF
旁正中入路硬腰联合阻滞在肥胖产妇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赵晓英 杨建新 +2 位作者 任晓芬 李雁楠 张丽慧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8年第9期1539-1540,共2页
中国国家妇幼保健统计数据显示,2008—2014年我国剖宫产率由28.8%上升至34.9%,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中国目前的剖宫产率已达到46%,且始终呈现增长趋势。相较于正常体质量的孕产妇,体质量指数(BMI)升高,超重和肥胖妇女人群具有更高的剖宫... 中国国家妇幼保健统计数据显示,2008—2014年我国剖宫产率由28.8%上升至34.9%,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中国目前的剖宫产率已达到46%,且始终呈现增长趋势。相较于正常体质量的孕产妇,体质量指数(BMI)升高,超重和肥胖妇女人群具有更高的剖宫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腰联合阻滞 旁正中入路 肥胖产妇 体质量指数 应用 世界卫生组织 剖宫产率 数据显示
下载PDF
旁正中入路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患者TURP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金峰 唐在荣 徐知菲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32期137-139,共3页
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麻醉穿刺中旁正中入路与正中入路两种方法在高龄患者TURP手术中的优劣性。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1—10月择期行TURP手术患者100例,年龄65~85岁,ASAⅠ~Ⅲ级,无椎管内麻醉相关禁忌证,随机分为正中入路组(M组)与旁正中入路组(... 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麻醉穿刺中旁正中入路与正中入路两种方法在高龄患者TURP手术中的优劣性。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1—10月择期行TURP手术患者100例,年龄65~85岁,ASAⅠ~Ⅲ级,无椎管内麻醉相关禁忌证,随机分为正中入路组(M组)与旁正中入路组(P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选择L4~5间隙,M组患者采用常规脊柱中正入路穿刺行腰硬联合椎管内阻滞;P组患者以旁正中入路即脊柱正中线下旁开1~1.5 cm穿刺置管行腰硬联合麻醉。观察记录两组患者麻醉穿刺操作成功率,重复穿刺及硬膜外导管置管失败例数;并观察两组患者穿刺与置管引起下肢感觉异常、硬膜导管置入血管及穿刺后7 d腰背部疼痛等不良反应。结果与M组比较,P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M组(P<0.05);硬膜外置管失败、下肢感觉异常、硬膜外导管置入血管及患者术后腰背疼痛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与传统正中穿刺入路相比,旁正中入路具有更高的脊髓麻醉穿刺成功率与更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适用于高龄TURP患者腰硬联合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硬联合麻醉 正中 旁正中入路 高龄 TURP
下载PDF
改良旁正中入路细针和传统针内针穿刺蛛网膜下腔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桑阿明 宋学敏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1345-1349,共5页
目的:观察改良细针腰麻法与传统针内针腰麻法在剖宫产手术中应用的优劣。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拟行剖宫产手术患者分为传统针内针正中入路组(TM组)、改良25G细针正中入路组(IM组)、改良25G细针旁正中入路组(IPM组),每组30例。观察... 目的:观察改良细针腰麻法与传统针内针腰麻法在剖宫产手术中应用的优劣。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拟行剖宫产手术患者分为传统针内针正中入路组(TM组)、改良25G细针正中入路组(IM组)、改良25G细针旁正中入路组(IPM组),每组30例。观察穿刺次数、穿刺时间、穿刺时针尖刺中骨骼次数、麻醉前及麻醉后的心率和血压、术后24 h及术后6 d头痛、腰痛发生率。结果:IM组及IPM组相较于TM组穿刺次数及穿刺时针尖刺中骨骼次数更少(均P<0.05),穿刺时间更短(P<0.05),术后腰痛的发生率更低(P<0.05)。其他指标3组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改良细针腰麻法相较于传统针内针腰麻法在剖宫产手术中穿刺时间短、穿刺时针尖刺中骨骼次数少,术后腰痛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25G细针腰麻 旁正中入路 术后腰痛
下载PDF
腰硬联合麻醉中正中入路穿刺法与旁正中入路穿刺法对高龄髋部手术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毛文艳 姜虎飞 鲁媛媛 《北京医学》 CAS 2021年第10期1026-1028,共3页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esthesia, CSEA)中分别采用正中入路穿刺与旁正中入路穿刺在高龄患者髋部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4月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采用CSEA接受髋部手术的60例高龄患者,根...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esthesia, CSEA)中分别采用正中入路穿刺与旁正中入路穿刺在高龄患者髋部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4月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采用CSEA接受髋部手术的60例高龄患者,根据入路穿刺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正中入路穿刺法)与观察组(30例,旁正中入路穿刺法),观察患者手术情况、相关手术指标及术后腰背疼痛状况等。结果观察组硬膜外重复穿刺、脊麻成功置管失败、感觉异常以及置管出血比例依次为6.7%、93.3%、3.3%、6.7%、0.0%,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135.58±10.41)min、术中出血量(486.12±11.05)ml、术后引流量(92.03±10.84)ml,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d腰背疼痛发生率为13.3%、疼痛持续时间为(2.10±0.25)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正中入路穿刺法相比,旁正中入路穿刺法应用于高龄患者髋部手术CSEA中,可有效提升穿刺成功率,降低术后腰背穿刺部位的疼痛发生率,获得了更显著的麻醉效果,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中穿刺法 旁正中入路穿刺法 髋部手术 高龄患者 腰硬联合麻醉
下载PDF
旁正中入路单侧固定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
8
作者 王晓斌 《临床医学工程》 2015年第11期1461-1462,共2页
目的 探讨旁正中入路单侧固定经椎间孔椎间融合 (TLIF) 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 均采用旁正中入路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TLIF治疗, 观察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 目的 探讨旁正中入路单侧固定经椎间孔椎间融合 (TLIF) 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 均采用旁正中入路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TLIF治疗, 观察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 切口长度等, 采用疼痛VAS评分、 功能障碍指数 (ODI) 于术前、 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对患者腰痛、 腿痛、 功能恢复进行评估. 结果 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手术切口长度3.5~5.2 cm, 平均 (4.3±0.4) cm; 术中出血量120~340 mL, 平均 (169±73) mL; 手术操作时间80~130 min, 平均 (104± 13) min; 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术后腿痛、 腰痛VAS评分和ODI指数明显低于术前 (P〈0.05). 结论 在腰椎退行性疾病治疗中, 采用旁正中入路单侧固定椎间融合治疗, 具有创伤小、 出血量少、 术后恢复快等优势, 有利于缓解腰背疼痛,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需要综合考虑手术适应证, 确保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旁正中入路 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椎间融合术
下载PDF
超声可视化技术在椎管内麻醉旁正中位入路选择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郭哲义 翟美琴 朱鹏 《广西医学》 CAS 2023年第7期863-866,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可视化技术在椎管内麻醉旁正中位入路选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椎管内麻醉的择期手术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盲刺组和超声组,各60例。盲刺组采用体表标志定位法经旁正中位入路穿刺行椎管内麻醉,超声组采用超声可视化技... 目的探讨超声可视化技术在椎管内麻醉旁正中位入路选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椎管内麻醉的择期手术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盲刺组和超声组,各60例。盲刺组采用体表标志定位法经旁正中位入路穿刺行椎管内麻醉,超声组采用超声可视化技术经旁正中位入路穿刺行椎管内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耗时、穿刺次数、进针深度、穿刺成功率、腰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盲刺组相比,超声组穿刺时间更短,进针深度更浅,穿刺次数更少,穿刺成功率更高;术后5 d腰痛程度更轻,术后7 d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均P<0.05)。结论经旁正中位入路行椎管内麻醉时,采用超声可视化技术可以缩短穿刺时间,准确评估穿刺深度,减少穿刺次数,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术后腰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可视化技术 椎管内麻醉 正中 并发症 腰痛
下载PDF
经旁正中入路与正中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浦 肖鹏 +4 位作者 吴学建 朱旭 王志伟 高纯志 马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10-314,共5页
[目的]比较经旁正中切口入路与正中(改良Stoppa)切口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6年2月本科收治的51例髋臼骨折患者,其中经旁正中入路治疗髋臼骨折23例,经正中切口入路治疗髋臼骨折28例。比较两组入路... [目的]比较经旁正中切口入路与正中(改良Stoppa)切口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6年2月本科收治的51例髋臼骨折患者,其中经旁正中入路治疗髋臼骨折23例,经正中切口入路治疗髋臼骨折28例。比较两组入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情况、术后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获得12~24个月随访,旁正中组术中出血量(481.30±137.92)ml明显少于正中组(595.71±137.50)ml(P<0.05);旁正中组手术时间(138.13±21.99)min明显少于正中组(170.00±28.07)min(P<0.05);术后Matta影像学评估标准评价复位情况(旁正中组优15例,良7例,可1例;正中组优19例,良8例,可1例),末次随访髋关节Merled'Aubigne-Postel评分旁正中组(16.70±1.87)分,正中组(16.29±2.29)分,术后近期并发症(旁正中组2例,正中组5例)及术后远期并发症(旁正中组3例,正中组4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旁正中入路和正中入路均可在术中快速显露骨折部位,进行固定且能达到满意的复位效果,经旁正中入路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经正中入路。但正中入路在治疗双侧髋臼骨折时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骨折 骨折固定术 旁正中入路 正中
原文传递
旁正中入路治疗涉及前柱的髋臼骨折 被引量:5
11
作者 雷金来 庄岩 +5 位作者 付亚辉 魏星 丛雨轩 王虎 黄海 张堃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8-114,共7页
目的探讨旁正中入路治疗涉及前柱的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4年12月采用旁正中入路治疗且获得随访的56例髋臼骨折患者资料,男34例,女22例;年龄为29。58岁,平均38岁。髋臼骨折按Letournel.Judet分型:前... 目的探讨旁正中入路治疗涉及前柱的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4年12月采用旁正中入路治疗且获得随访的56例髋臼骨折患者资料,男34例,女22例;年龄为29。58岁,平均38岁。髋臼骨折按Letournel.Judet分型:前柱骨折12例,前柱加后半横形骨折18例,横形骨折9例,T形骨折6例,双柱骨折11例。所有患者采用旁正中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皮肤切口为腹正中纵形切口,在患侧沿腹白线旁2—3cm纵形切开腹直肌前鞘,将腹直肌牵向患侧,切开后鞘行盆腔内深部分离以显露骨折部位。12例合并髂骨翼骨折患者结合髂窝入路。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为96-188min,平均105min;术中出血量为200~800mL,平均400mL;输红细胞0-4个单位,平均2.4个单位。56例患者术后获6~22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根据Maaa髋臼骨折复位标准评定:优38例,良11例,可4例,差3例,优良率为87.5%。所有患者骨折均在术后3个月内愈合。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eded'Aubign6和Postel评分系统评定髋关节功能:优34例,良12例,可6例,差4例,优良率为82.1%。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腹壁疝、伤口感染及主要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旁正中人路治疗髋臼骨折可充分显露髋臼前壁、前柱和后柱,操作简便,不易损伤重要血管、神经,术中出血量少,疗效满意。该入路可解决大部分涉及前柱的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骨折 骨折固定术 旁正中入路
原文传递
改良旁正中入路与椎间孔入路腰段硬膜外腔注射类固醇药物的扩散程度与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韶鹏 袁月 +1 位作者 邓超 刘金锋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21年第8期840-844,共5页
目的比较改良旁正中入路(modified paramedian interlaminar,mPI)与椎间孔入路(transforaminal,TF)在腰段硬膜外腔注射类固醇药物时药物扩散程度与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根据不同进针路径分为改良旁正中入路组... 目的比较改良旁正中入路(modified paramedian interlaminar,mPI)与椎间孔入路(transforaminal,TF)在腰段硬膜外腔注射类固醇药物时药物扩散程度与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根据不同进针路径分为改良旁正中入路组(mPI组)和椎间孔入路组(TF组),每组各32例。穿刺至硬膜外腔后两组患者均给予2 ml造影剂,观察造影剂在硬膜外腔及神经根处分布情况,随即两组均给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1 ml)与生理盐水混合液共2 ml。操作中观察两组造影剂在硬膜外腔前间隙分布情况、患者造影剂入血情况及出现神经刺激症状的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时的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 Rating Scale,NRS)和5点利克特量表(5⁃Point Likert Scale,Likert)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的治疗有效率。结果mPI组造影剂扩散至硬膜外腔前间隙的程度(2级与3级总和)高于TF组(P<0.05),造影剂扩散等级为3级的例数多于TF组(P<0.05)。mPI组的造影剂入血和患者出现神经刺激症状的比例低于TF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NRS、Likert评分及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两组疗效相同的基础上,mPI入路能更加具有针对性、安全地将药物注射至硬膜外腔前间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腔 造影剂 腰椎间盘突出症 改良旁正中入路 椎间孔
原文传递
经颅神经内镜下幕下小脑上旁正中入路切除松果体区肿瘤 被引量:1
13
作者 石爽 杨瑞 +3 位作者 吴越 夏海坚 孙晓川 钟东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 2022年第1期61-64,共4页
松果体区肿瘤主要包括多潜能胚胎生殖细胞分化而来的肿瘤、由松果体实质细胞分化而来的肿瘤、起源于松果体周围组织结构的肿瘤、松果体区囊肿、松果体区脂肪瘤等,而其中起源于松果体周围组织结构的肿瘤包括来自中脑顶盖、丘脑、第三脑... 松果体区肿瘤主要包括多潜能胚胎生殖细胞分化而来的肿瘤、由松果体实质细胞分化而来的肿瘤、起源于松果体周围组织结构的肿瘤、松果体区囊肿、松果体区脂肪瘤等,而其中起源于松果体周围组织结构的肿瘤包括来自中脑顶盖、丘脑、第三脑室等部位的胶质瘤。松果体区肿瘤的手术根据肿瘤突入第三脑室后部的情况和肿瘤与大脑大静脉复合体的关系可选择前方入路和后方入路,后方入路又分为顶枕开颅枕下幕上入路(Poppen入路)、后纵裂枕下经小脑幕和幕下小脑上入路(Krause入路)以及幕上下联合经小脑幕入路。本文介绍1例经颅神经内镜下幕下小脑上旁正中入路切除中脑顶盖胶质瘤患者,以颅内高压起病,经脑室外引流后行肿瘤次全切除术,术后辅以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放射治疗,术后回归正常生活和工作,已随访2年余未见复发,患者目前情况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神经内镜手术 幕下小脑上旁正中入路 松果体区肿瘤 中脑顶盖肿瘤
原文传递
正中旁入路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斌 曾忠友 韩建福 《中国临床医学》 2011年第6期828-831,共4页
目的:探讨正中旁入路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症的疗效。方法:2007年2月8—2009年3月33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症的患者(男性20例,女性13例;年龄35~52岁,平均年龄40.5岁),采用正中旁入路单侧椎弓根螺... 目的:探讨正中旁入路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症的疗效。方法:2007年2月8—2009年3月33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症的患者(男性20例,女性13例;年龄35~52岁,平均年龄40.5岁),采用正中旁入路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术前和术后随访时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植骨融合率进行观察分析,并评价患者的腰椎功能改善情况及手术疗效。结果:手术时间为(110±16.8)min,术中出血量为(206±40.1)mL。患者随访时间平均为26.7个月。JOA评分术前平均为(8.1±0.9)分,术后末次随访时为(14.2±0.5)分,术后平均改善率为88.4%,其中优级改善率(75%~100%)31例(93.9%),良级改善率(50%~74%)1例(3.0%),可级改善率为(25%~49%)1例(3.10%)。优良率为96.9%。VAS评分术前为(7.9±0.4)分,术后末次随访时为(1.9±0.5)分.下降了75.9%。所有患者随访期间X线检查提示椎间融合器无移位及沉降,内固定无松动、断裂等,椎间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植骨融合率为100%。所有病例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及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正中旁入路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症效果优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的特点,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中 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腰椎不稳症
下载PDF
腰椎手术中应用脊柱后正中旁肌肉间隙入路在神经根减压和减少肌肉损害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江湖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8年第32期121-124,共4页
目的:观察腰椎手术中应用脊柱后正中旁肌肉间隙入路在神经根减压和减少肌肉损害中的作用,进一步评价评价脊柱后正中旁肌肉间隙入路的优势。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行腰椎手术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 目的:观察腰椎手术中应用脊柱后正中旁肌肉间隙入路在神经根减压和减少肌肉损害中的作用,进一步评价评价脊柱后正中旁肌肉间隙入路的优势。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行腰椎手术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脊柱后正中入路,观察组采用脊柱后正中旁肌肉间隙入路。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神经根减压效果(VAS评分),术中切皮暴露肌肉即刻(T_1)、牵开器松开2 h(T_2)的肌肉肌酸磷酸激酶值。结果:术后1、3个月,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两组肌酸磷酸激酶水平均低于T1时,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手术中应用脊柱后正中旁肌肉间隙入路可增强神经根减压效果并减少手术过程中的肌肉损害,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手术 脊柱后正中肌肉间隙 神经根减压 肌肉损害
下载PDF
经旁正中入路与改良Stoppa入路治疗成人髋臼骨折的效果比较
16
作者 方弘 洪继均 李仕胜 《医学信息》 2021年第22期115-117,共3页
目的比较经旁正中入路与改良Stoppa入路治疗成人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成人髋臼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改良Stoppa入路治疗,观察组采用... 目的比较经旁正中入路与改良Stoppa入路治疗成人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成人髋臼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改良Stoppa入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旁正中入路治疗,比较两组复位质量、手术指标、疼痛评分、髋关节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复位优良率为94.00%,与对照组的9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评分、Harri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00%,与对照组的8.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旁正中入路与改良Stoppa入路治疗成人髋臼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的复位,但与改良Stoppa入路比较,经旁正中入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方面具有优势。临床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科学合理选择入路方式,以确保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旁正中入路 改良STOPPA 髋臼骨折
下载PDF
超声引导旁正中冠状斜位入路穿刺椎管内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7
17
作者 何满 刘洁琼 陈昊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30期61-63,共3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旁正中冠状斜位入路穿刺椎管内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0例择期接受剖宫产手术的足月孕妇,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在剖宫产术前采用超声引导旁正中冠状斜位入路穿刺腰椎3-4间隙,注入0.5%的罗哌卡因3 mL...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旁正中冠状斜位入路穿刺椎管内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0例择期接受剖宫产手术的足月孕妇,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在剖宫产术前采用超声引导旁正中冠状斜位入路穿刺腰椎3-4间隙,注入0.5%的罗哌卡因3 mL完成椎管内麻醉,B组采用超声引导旁正中矢状斜位入路穿刺腰椎3-4间隙,注入0.5%的罗哌卡因3 mL,观察两组麻醉效果、超声扫查显示前后复合体情况、穿刺时间、穿刺次数。观察两组患者穿刺过程中穿刺点出血、一侧肢体麻木异感及血压下降20%及术后头痛、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穿刺5 min时感觉消失平面均能达到T6及以上。与A组比较,B组超声检查可见前复合体较多,1次穿刺成功率高,穿刺操作时患者一侧肢体麻木异感发生率高(P均<0.05)。结论超声引导旁正中冠状斜位入路穿刺椎管内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椎管内麻醉 椎管内麻醉穿刺 正中冠状斜位穿刺 正中矢状斜位穿刺 剖宫产术
下载PDF
改良下唇旁正中-颌下入路在上颌骨(次)全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唐梦莹 罗道文 +4 位作者 孙黎波 周航宇 吴双江 付光新 肖金刚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80-384,共5页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改良下唇旁正中-颌下入路在上颌骨(次)全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例上颌骨肿瘤患者采用改良下唇旁正中-颌下入路进行上颌骨(次)全切除术。术后对患者面形恢复、面神经及腮腺功能状态、眶区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改良下唇旁正中-颌下入路在上颌骨(次)全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例上颌骨肿瘤患者采用改良下唇旁正中-颌下入路进行上颌骨(次)全切除术。术后对患者面形恢复、面神经及腮腺功能状态、眶区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随访6~36个月,所有患者面形恢复良好,切口瘢痕隐蔽,均无面神经、腮腺导管损伤症状,也无下睑水肿、睑外翻、溢泪等眶区并发症。结论改良下唇旁正中-颌下入路行上颌骨(次)全切除术可有效降低下睑水肿、睑外翻、溢泪等眶区并发症的发生率,且切口瘢痕隐蔽,未增加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下唇正中-颌下 上颌骨切除术 手术 外形
下载PDF
不同下颌骨截骨入路方式在T2~T4期舌癌中的应用价值
19
作者 刘秉尧 钮春子 +2 位作者 李蕾 曹罡 翁志强 《世界复合医学》 2022年第4期145-149,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下颌骨截骨入路方式在T2~T4期舌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8月—2021年5月东部战区总医院口腔科门诊部收治的76例舌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舌颌颈联合根治及缺损修复重建术治疗,根据不同下颌骨截骨入路... 目的探讨不同下颌骨截骨入路方式在T2~T4期舌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8月—2021年5月东部战区总医院口腔科门诊部收治的76例舌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舌颌颈联合根治及缺损修复重建术治疗,根据不同下颌骨截骨入路方式分为两组,将采用下颌骨截骨术旁正中入路的37例患者纳入旁正中组,将采用下颌骨截骨术正中入路的39例患者纳入正中组。观察分析两组手术指标、术前和术后6个月、12个月口腔功能,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旁正中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拔除胃管时间及住院时间与正中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吞咽、咀嚼和语音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吞咽、咀嚼及语音功能评分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旁正中组与正中组术后6个月吞咽、咀嚼及语音功能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旁正中组吞咽和语音功能评分与正中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咀嚼功能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旁正中组疾病缓解率为81.08%,与对照组疾病缓解率79.4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0,P>0.05)。结论下颌骨截骨正中入路与旁正中入路治疗T2~T4期舌癌疗效相当,与下颌骨截骨正中入路比较,旁正中入路在促进患者吞咽和语音功能恢复方面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癌 下颌骨截骨术 旁正中入路 正中 舌癌根治术
下载PDF
旁正中裂口切扩结扎术治疗Ⅲ期肛裂89例
20
作者 李国明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5年第8期935-935,共1页
关键词 Ⅲ期肛裂 裂口切扩结扎 旁正中入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