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为求真意志与旁观者姿态的视觉 被引量:1
1
作者 肖伟胜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9-103,共5页
自古希腊伊始,视觉就被当成一种认知和理论器官,柏拉图根据在认知活动中所起的不同作用把眼睛分为肉体之眼与心灵之眼,而对理性的表达只能借助于心灵之眼而不能由肉体之眼来完成,这就开启了西方思想中的视觉中心主义的传统;后来笛卡尔... 自古希腊伊始,视觉就被当成一种认知和理论器官,柏拉图根据在认知活动中所起的不同作用把眼睛分为肉体之眼与心灵之眼,而对理性的表达只能借助于心灵之眼而不能由肉体之眼来完成,这就开启了西方思想中的视觉中心主义的传统;后来笛卡尔和黑格尔理性主义哲学把视觉作为求真意志发展到了极端,他们认为为了获得形而上学知识,要把感官和身体的作用最大程度地排除,这样就导致了视觉与对象最后沦为了一种纯粹的"理论关系",主体也蜕变为一种化约的、物化和技术化的主体。这种关于人和主体的观念不仅成就了作为认知测绘的图像意识,同时也衍生出以旁观者姿态观看世界的方式,这种与参与者眼光相对的观看方式成为了西方近代主导性的视觉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 认知 求真意志 心灵之眼 旁观者眼光 视觉模式
下载PDF
马克思哲学中两种逻辑间的张力及一种可能的解决方式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南湜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7,共17页
通过考察马克思的思想发展进程,我们不难发现,马克思的早晚期思想间存在着重大差别,这迫使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特别是马克思对于传统哲学思维方式的双重颠倒或翻转所导致的实践旨趣与理论旨趣之间的张力,以及对这一... 通过考察马克思的思想发展进程,我们不难发现,马克思的早晚期思想间存在着重大差别,这迫使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特别是马克思对于传统哲学思维方式的双重颠倒或翻转所导致的实践旨趣与理论旨趣之间的张力,以及对这一张力的解决方式等重大理论问题。这些问题从一定意义上看乃是根源于近代科学发展所带来的问题。近代科学意识导致了一个巨大的矛盾:一方面是具有广延的客观的物质世界,其服从机械因果关系的支配;另一方面则是无广延的主观的精神世界。面对人本主义与近代科学的关系问题,在近代科学所造成的形而上学危机的基础上,从逻辑上说,有三条哲学道路或方案可供选择:第一种方案可称之为唯意志论方案,第二种方案则在法国唯物主义者那里得到了最为彻底的实行,第三种方案就是黑格尔的历史主义辩证法的道路,这实质上是一种理性的辩证神正论或神义论。但无论是从近代科学革命还是从基督教神学所内在蕴含的张力来看,导向现代性困境都是不可避免的。面对黑格尔哲学之困境,马克思哲学的发展表现为两次颠倒或翻转,一次是从黑格尔式的绝对精神那样的无限主体或绝对主体向人或现实的个人这样的有限主体的翻转,另一次则是从人出发的"人本主义"向从"自然规律"出发的"科学逻辑"的翻转。我们可以从基于行动者眼光的实践哲学立场和基于旁观者眼光的理论哲学立场两种视角对比的角度,来理解马克思哲学两次翻转之间的关系。旁观者的理论哲学方式是传统形而上学的一般进路;行动者眼光的实践哲学方式则是在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中发展起来的哲学进路。我们不可能基于单一的行动者视角或旁观者视角,将马克思哲学构成一个逻辑一贯的体系。要想保全马克思哲学的双重视角,就必须放弃单一视角的逻辑一贯性,而只满足于一种将旁观者的理论视角向行动者的实践视角"归结",满足于在两个视角之间的层次性跃迁,即一种类似于数学中以切断自我指涉的方式解决集合论悖论的"类型论"或"分层语言"的情况,而不是导致逻辑悖论或逻辑矛盾的"还原"。通过这种"归结",我们所达到的决非一个单一出发点的逻辑一贯的理论体系或理论"共同体",而仍是一种内含双层原则的理论"联合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 基于行动者眼光的实践哲学 基于旁观者眼光的理论哲学 近代科学 基督教神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