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战时期旅桂人士对广西人文的认识——抗战桂林文化城研究系列论文之三 被引量:1
1
作者 黄伟林 《贺州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1-6,共6页
抗战时期的广西引起全国知识界的广泛关注,广西从一个鲜为人知的边缘省份而成为广为人知的模范省,全面抗战爆发后又出现了举世闻名的桂林文化城。通过梳理大量原始文献,展示抗战时期旅桂人士对广西社会状况、历史文化和民风民俗的认知,... 抗战时期的广西引起全国知识界的广泛关注,广西从一个鲜为人知的边缘省份而成为广为人知的模范省,全面抗战爆发后又出现了举世闻名的桂林文化城。通过梳理大量原始文献,展示抗战时期旅桂人士对广西社会状况、历史文化和民风民俗的认知,力求呈现一个较为完整且有深度的广西形象,以丰富和完善对于广西这片土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旅桂人士 人文
下载PDF
论历代旅桂文人的山水文学创作成就及其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利群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50-55,共6页
历代广西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文化交流语境下旅桂文人的文学创作影响和推动,旅桂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山水文学的兴起和兴盛,历代旅桂文人的创作几乎都离不开山水文学,借助桂林山水美景构成其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山水... 历代广西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文化交流语境下旅桂文人的文学创作影响和推动,旅桂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山水文学的兴起和兴盛,历代旅桂文人的创作几乎都离不开山水文学,借助桂林山水美景构成其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山水文学创作模式,不仅更好宣传和传播桂林山水的自然美与人文美,留下"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千古传颂的佳句,而且奠定了旅桂文人创作在广西文学及其中国山水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桂文人 山水文学 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文化交流 林山水甲天下
下载PDF
论“七月诗派”旅桂诗人的创作
3
作者 卓光平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1年第2期99-104,共6页
在抗战文化运动中,"七月诗派"的活动一直与广西桂林的抗战诗坛息息相关。一方面以艾青、胡风、彭燕郊、郑思、邹荻帆、钟瑄等"七月诗派"诗人在桂林的诗歌创作和文学活动,团结了分散在全国各地的一大批"七月诗... 在抗战文化运动中,"七月诗派"的活动一直与广西桂林的抗战诗坛息息相关。一方面以艾青、胡风、彭燕郊、郑思、邹荻帆、钟瑄等"七月诗派"诗人在桂林的诗歌创作和文学活动,团结了分散在全国各地的一大批"七月诗派"年轻诗人,并极大地促进了当时的抗战诗歌运动;另一方面,他们在广西桂林的生活经历、诗歌创作以及文学活动强化了"七月诗派"作为一个统一的抗战诗歌流派的存在,也促使他们的诗歌创作和整体风格进一步走向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月诗派” 旅桂诗人 诗歌创作 审美风格
下载PDF
抗日战争期间旅桂江苏籍学者活动及原因探讨
4
作者 黄明光 尚佳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26-29,39,共5页
运用学科分类理论,将抗日战争期间旅桂江苏籍学者分为教育学家、语文学家、心理学家与美术教育家等四类。对刘季平、叶圣陶、朱智贤、张安治及徐悲鸿于1938至1944间在广西桂林所从事的抗日教育活动作了比较细致论述及客观积极评价。最后... 运用学科分类理论,将抗日战争期间旅桂江苏籍学者分为教育学家、语文学家、心理学家与美术教育家等四类。对刘季平、叶圣陶、朱智贤、张安治及徐悲鸿于1938至1944间在广西桂林所从事的抗日教育活动作了比较细致论述及客观积极评价。最后,从抗日统一战争军事理论、军阀矛盾理论、地方自治理论、地理学理论角度,分析了抗日期间旅桂江苏籍学者在广西能够为广西各方面事业作出贡献的两点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期间 旅桂 江苏籍学者 原因
下载PDF
抗战时期旅桂作家创作综论
5
作者 黄伟林 《抗战文化研究》 2015年第1期145-156,共12页
1931年到1944年的抗战时期,曾经出现过三次作家集结桂林的高峰。1935至1936年第一批旅桂作家群使新文学的种子在桂林落地生根,1938年至1941年第二批旅桂作家群在桂林建立了现代性的作家组织,1941年至1944年第二批旅桂作家在桂林创作了... 1931年到1944年的抗战时期,曾经出现过三次作家集结桂林的高峰。1935至1936年第一批旅桂作家群使新文学的种子在桂林落地生根,1938年至1941年第二批旅桂作家群在桂林建立了现代性的作家组织,1941年至1944年第二批旅桂作家在桂林创作了一批堪称经典的作品。抗战14年,旅桂作家用他们的文学作品建构了一道壮烈的抗战风景线,诠释着中国抗战文化中心的精神内涵。他们的作品不仅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内容,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广西本土文学从旧文学向新文学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文化城 旅桂作家 文学抗战
下载PDF
论唐宋旅桂诗人心态之变化
6
作者 贾先奎 《梧州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78-82,共5页
通过对桂林山水之描写及诗中流露情感之分析,可发现自唐至宋,旅桂诗人心态实有极大之变化,唐人多有流离失意之感,而宋人则多具从容达观之襟怀。而其变化之原因,与桂林当时经济、政治、文化地位之变化,政治生活环境之区别,诗人自身修养... 通过对桂林山水之描写及诗中流露情感之分析,可发现自唐至宋,旅桂诗人心态实有极大之变化,唐人多有流离失意之感,而宋人则多具从容达观之襟怀。而其变化之原因,与桂林当时经济、政治、文化地位之变化,政治生活环境之区别,诗人自身修养与时代思想风尚之不同有着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时代旅桂诗人 失意 从容
下载PDF
基于亲景度的日本游客旅桂市场开拓研究
7
作者 苏衍慧 《中国青年科技》 2007年第11期37-40,共4页
亲景度反映了旅游客源地对目的地的偏好程度。文章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根据日本对中国60个主要旅游城市(包括桂林)的亲景度,分析日本旅华市场的特征及原因,并据此提出桂林进一步开拓日本旅游市场的建议,如树立桂林旅游品牌、区别促销、区... 亲景度反映了旅游客源地对目的地的偏好程度。文章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根据日本对中国60个主要旅游城市(包括桂林)的亲景度,分析日本旅华市场的特征及原因,并据此提出桂林进一步开拓日本旅游市场的建议,如树立桂林旅游品牌、区别促销、区域旅游合作和加强网络营销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景度 日本旅桂 入境 游市场开拓
下载PDF
论广西地理环境与李纲旅桂心态
8
作者 李惠玲 李林晓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11-18,共8页
文学地理学方法为研究李纲的旅桂心态和旅桂诗特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广西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不仅以意象的形式出现在李纲的旅桂诗中,给李纲的贬谪诗歌带来了崭新的面貌,而且直接影响李纲旅桂心态的生成,构成其旅桂... 文学地理学方法为研究李纲的旅桂心态和旅桂诗特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广西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不仅以意象的形式出现在李纲的旅桂诗中,给李纲的贬谪诗歌带来了崭新的面貌,而且直接影响李纲旅桂心态的生成,构成其旅桂诗复杂的情感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纲 文学地理学 旅桂心态
下载PDF
从桂林石刻诗看宋代旅桂文人的旅游心态 被引量:4
9
作者 宁军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4期96-99,共4页
宋代是桂林石刻发展的鼎盛期,这与宋代大批文人到桂林的活动是有着紧密关系的。桂林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无数的文人,因此,旅游成了旅桂文人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在旅游中的题诗则成为桂林石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诗是蕴含着诗人感情的... 宋代是桂林石刻发展的鼎盛期,这与宋代大批文人到桂林的活动是有着紧密关系的。桂林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无数的文人,因此,旅游成了旅桂文人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在旅游中的题诗则成为桂林石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诗是蕴含着诗人感情的,所以透过诗歌我们可以探窥诗人的某种旅游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石刻诗 宋代 旅桂文人 游心态
下载PDF
亲景度指标在引力模型中的运用——以美国旅桂(林)市场为例 被引量:19
10
作者 李志刚 苏衍慧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6期665-667,共3页
亲景度指标反映的是旅游客源市场对目的地的偏好程度;引力模型应用于旅游需求预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将亲景度指标运用于引力模型中,构建了新的模型,并以美国旅桂林市场为例,解释了建模过程。
关键词 亲景度 引力模型 美国 旅桂市场
下载PDF
抗战时期旅桂作家的文学创作
11
作者 黄伟林 《桂学研究》 2015年第1期84-96,共13页
战争背景以及国民党桂系在建设广西方面的励精图治,促成了抗战桂林文化城的诞生。抗战时期相继出现过三次作家集结桂林的高峰期。旅桂作家为桂林带来了文学的现代观念,造就了战时桂林文化城文学出版与文学创作的繁荣。他们的部分作品具... 战争背景以及国民党桂系在建设广西方面的励精图治,促成了抗战桂林文化城的诞生。抗战时期相继出现过三次作家集结桂林的高峰期。旅桂作家为桂林带来了文学的现代观念,造就了战时桂林文化城文学出版与文学创作的繁荣。他们的部分作品具有超前的现代性体验,成为战时中国文学的重要收获,不仅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内容,而且促进了广西本土文学从旧文学向新文学的转型,为八桂大地留下了一笔丰厚而宝贵的文学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林文化城 旅桂作家
下载PDF
宋代旅桂文人送别诗研究
12
作者 李明原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1-3,19,共4页
宋代旅桂文人在广西所作的送别诗,按照被送者的目的地来分,主要有两种情况。而基于送别的情境不同,从诗人的心态到其所创作的诗作内容以至写作模式上都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总体而言,宋代旅桂文人送别诗的特点是注重写实和对事件的叙述... 宋代旅桂文人在广西所作的送别诗,按照被送者的目的地来分,主要有两种情况。而基于送别的情境不同,从诗人的心态到其所创作的诗作内容以至写作模式上都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总体而言,宋代旅桂文人送别诗的特点是注重写实和对事件的叙述,基于这一特点,其诗作中所表现的地域文化色彩相对较淡,与唐代广西的送别诗差别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旅桂文人 送别诗
下载PDF
巴金、靳以抗战时期旅桂散文比较谈
13
作者 石建 《河池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3-17,共5页
抗战期间,巴金与靳以将在广西期间的旅程叙写在散文中。二人的旅桂散文表现手法不同,但都丰富了抗战文学的艺术表现。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到两位挚友诸多不同的创作取向,对此予以重新解读,以匡正已有研究中的某些非确切论断。
关键词 巴金 靳以 旅桂散文 抗战 创作取向
下载PDF
清代旅桂文人的咏桂山水诗创作研究
14
作者 周雪瓴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第2期14-18,44,共6页
清代有许多非桂林籍文人出于种种原因来到桂林,留下了许多吟咏桂林山水的诗歌作品。他们将桂林的自然风光描摹得优美动人,少量诗歌还记录了当时桂林的民俗风情。清代旅桂文人创作桂林山水诗,大多出于实录,从细节处着眼,亦不乏宏大叙事,... 清代有许多非桂林籍文人出于种种原因来到桂林,留下了许多吟咏桂林山水的诗歌作品。他们将桂林的自然风光描摹得优美动人,少量诗歌还记录了当时桂林的民俗风情。清代旅桂文人创作桂林山水诗,大多出于实录,从细节处着眼,亦不乏宏大叙事,也有少量作品极具新奇的想象力。清代旅桂文人的桂林山水诗创作,促进了桂林旅游资源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原文化在桂林地区的传播和桂林本土文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旅桂文人 诗歌 山水诗
下载PDF
抗战时期旅桂文化人笔名辑录
15
作者 魏华龄 《抗战文化研究》 2013年第1期313-320,共8页
抗战时期,大批文化人来到桂林。在桂期间,他们写作大量时评、论文和文艺作品,发表时使用了多个笔名。文章叙述旅桂文化人的笔名使用情况,对笔名作考订整理。
关键词 抗战时期 旅桂文化人 笔名
下载PDF
东盟旅桂“客流量—景区—酒店”空间错位及演变 被引量:28
16
作者 陈乔 程成 田芮凡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92-199,共8页
基于多变量视角运用丰度指数、重力模型、空间错位指数、贡献度等,分析2006—2015年东盟旅桂客流量、旅游景区、星级酒店的空间分布格局、重心运动轨迹、空间错位程度和贡献度。结果表明:(1)东盟旅桂客流量重心演变轨迹向西迁移,呈现两... 基于多变量视角运用丰度指数、重力模型、空间错位指数、贡献度等,分析2006—2015年东盟旅桂客流量、旅游景区、星级酒店的空间分布格局、重心运动轨迹、空间错位程度和贡献度。结果表明:(1)东盟旅桂客流量重心演变轨迹向西迁移,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型"空间结构;星级酒店重心演变轨迹幅度较小,整体呈现相对集聚状,突显出"集中"→"分散"的空间特征;旅游景区重心演变轨迹基本呈水平向东演进,在空间格局上呈现"亮点纷呈"态势,分布更加均衡合理。(2)大部分地市错位指数较低,少数地区错位指数显著高于其它地市。高错位区集中在广西东北方向的桂林和西南方向的崇左、钦州、北海,中部地区空间错位不明显,桂林、崇左、钦州、北海是空间错位的关键地市。(3)空间错位贡献度最高的是桂林市,其次分别为崇左市、北海市,其它地市贡献度较低,且贡献指数差别较小。旅游景区和星级酒店对空间错位具有优化作用,降低了空间错位程度,东盟旅桂客流量是造成空间错位的关键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盟 旅桂客流量 星级酒店 游景区 空间错位 广西
原文传递
唐代旅桂名人对桂林文化的影响
17
作者 廖国一 《广西文史》 2002年第1期58-63,共6页
唐朝实行流徙和贬降制度。流徙是继承隋制而来,贬降是唐朝的新制,是把犯罪或有过失的官吏降秩贬级,例授偏远之处。唐朝统治者把流徙和贬降作为争权夺利的工具使用,因此导致大批流人、左降官流人岭南桂林等地。这些流贬桂林的官吏和... 唐朝实行流徙和贬降制度。流徙是继承隋制而来,贬降是唐朝的新制,是把犯罪或有过失的官吏降秩贬级,例授偏远之处。唐朝统治者把流徙和贬降作为争权夺利的工具使用,因此导致大批流人、左降官流人岭南桂林等地。这些流贬桂林的官吏和由于各种原因游历桂林的名人,有褚遂良、宋之问、张九龄、李昌嶝、柳宗元、戎昱、李商隐、李渤、元晦、莫休符、鉴真等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旅桂名人 林文化 褚遂良 宋之问 张九龄 李昌嶝 柳宗元 戎昱 李商隐 李渤 元晦 莫休符 鉴真 诗歌创作 中国
原文传递
唐宋旅桂文人之“岩洞诗”研究
18
作者 才学娟 《作家》 2015年第2X期178-179,共2页
唐宋时期旅桂文人创作的有关桂林风景的诗作数量不少,其中"岩洞诗"占了很大的比重。桂林地区地质形态属于喀斯特地貌,岩洞多且景致壮观。诗人们笔下的岩洞呈现出乳石林立、曲折幽邃、宽大深广、水多风大等独特的风貌,这些都... 唐宋时期旅桂文人创作的有关桂林风景的诗作数量不少,其中"岩洞诗"占了很大的比重。桂林地区地质形态属于喀斯特地貌,岩洞多且景致壮观。诗人们笔下的岩洞呈现出乳石林立、曲折幽邃、宽大深广、水多风大等独特的风貌,这些都体现了桂林岩洞的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时期 旅桂 岩洞诗
原文传递
宋代旅桂赏石名家与桂林石文化
19
作者 蒋将 《东方收藏》 2021年第6期39-42,共4页
在文学艺术高度繁荣的宋代,由于经济的发展,王公贵族、文人士大夫的痴迷和支持等原因,赏石文化亦达到了一个高峰(图1)。苏轼、米芾等提出的赏石鉴赏方法流传千古;文人雅士们不仅爱石、赏石、玩石,还将自己的人格心志寄托在石上,寓意于石... 在文学艺术高度繁荣的宋代,由于经济的发展,王公贵族、文人士大夫的痴迷和支持等原因,赏石文化亦达到了一个高峰(图1)。苏轼、米芾等提出的赏石鉴赏方法流传千古;文人雅士们不仅爱石、赏石、玩石,还将自己的人格心志寄托在石上,寓意于石,同时一些描述石头的石谱也层出不穷,如《渔阳公石谱》《宣和石谱》《武林石谱》,其中杜绾的《云林石谱》是最突出的代表,是我国第一部论石专著,也是我国古代记载内容最丰富、流传最广的一部石谱,记载了116种名石,涉及产地范围广达82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人士大夫 文人雅士 云林石谱 赏石 流传千古 鉴赏方法 苏轼 旅桂
原文传递
1942年桂林文化城和文化人实录--叶圣陶的《蓉桂之旅》
20
作者 商金林 《桂学研究》 2020年第1期2-27,共26页
叶圣陶1942年5月2日从成都出发,经过一个月零三天的艰难旅行,于6月4日到达桂林,在桂林停留一个多月后于7月11日返回成都。叶圣陶把从成都到桂林的往返日记取名为“蓉桂之旅”,为我们认识战时桂林文化城和文化人提供了许多珍贵的史料。
关键词 叶圣陶 林文化城 《中学生战时半月刊》 《国文月刊》 开明书店编译所成都办事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