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九华山旅游劳工转移模式及从业感知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杨钊 陆林 陆应诚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2期177-180,共4页
本文以九华山旅游劳工为实证研究对象,探讨了九华山旅游劳工的产业、空间转移模式及从业感知.研究发现九华山旅游劳工转移产业分布较为均衡宽广,农业和制造业位于转移行业的前两位;旅游劳工多数来自外地,空间转移总体符合距离衰减规律;... 本文以九华山旅游劳工为实证研究对象,探讨了九华山旅游劳工的产业、空间转移模式及从业感知.研究发现九华山旅游劳工转移产业分布较为均衡宽广,农业和制造业位于转移行业的前两位;旅游劳工多数来自外地,空间转移总体符合距离衰减规律;旅游劳工的从业感知评价十分积极,旅游职业本身及其带来的生活水平提高、工作环境改善等职业优势能够使九华山旅游劳工克服工作时间较差、学历过剩等消极因素,保持较高的职业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劳工 转移模式 感知 九华山
下载PDF
旅游劳工职业转换动力实证分析——以九华山为例 被引量:19
2
作者 杨钊 陆林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6-81,共6页
学术界一直以来对旅游劳工在产业内部流动的研究较少,旅游职业具有门槛低、类型多、自控性强以及更易建立小生意等积极特性,在伴随旅游地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吸引了大量本地和外地劳工从其他产业部门转移到旅游行业中来,带动了人力资本... 学术界一直以来对旅游劳工在产业内部流动的研究较少,旅游职业具有门槛低、类型多、自控性强以及更易建立小生意等积极特性,在伴随旅游地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吸引了大量本地和外地劳工从其他产业部门转移到旅游行业中来,带动了人力资本在产业间的流动。本文以九华山旅游劳工为实证研究对象,探讨了九华山旅游劳工职业转换的动力结构,动机变量的因子分析结果证实了假设的五个因子方向,增加收入和建立小生意成为企业主是九华山旅游劳工转移的首要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劳工 转移动机 因子分析 九华山
下载PDF
九华山旅游劳工移民行为特征分析 被引量:26
3
作者 杨钊 陆林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07年第2期171-175,共5页
以九华山为例,运用质的研究方法中的深度访谈法,在开放式咨询、小样本深度访谈和二手数据分析基础上对九华山旅游劳工移民的行为特征进行了研究。编码分析表明,九华山旅游劳工移民的生活重心在于工作,他们入山后的行为变化明显,不同类... 以九华山为例,运用质的研究方法中的深度访谈法,在开放式咨询、小样本深度访谈和二手数据分析基础上对九华山旅游劳工移民的行为特征进行了研究。编码分析表明,九华山旅游劳工移民的生活重心在于工作,他们入山后的行为变化明显,不同类型样本具有不同的行为表现,在山上过“本地人”和“自己”的生活方式是主要的两种行为模式。与游客和旅游退休移民的行为比较分析在生活状态、时间、空间、行为、知识能力5个方面揭示出九华山旅游劳工移民行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劳工移民 行为特征 深度访谈法 九华山
下载PDF
基于职业特性驱动的旅游劳工转移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杨钊 陆林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25-1133,共9页
以九华山旅游劳工为实证研究对象,通过与西方学者在匈牙利和英国Somerset和Cov-entry的比较研究探讨了职业特性驱动的旅游劳工转移模式和转移动机。研究发现旅游劳工转移产业分布十分均衡宽广,产业转移模式与区域经济背景、劳工市场结... 以九华山旅游劳工为实证研究对象,通过与西方学者在匈牙利和英国Somerset和Cov-entry的比较研究探讨了职业特性驱动的旅游劳工转移模式和转移动机。研究发现旅游劳工转移产业分布十分均衡宽广,产业转移模式与区域经济背景、劳工市场结构、职业地位及收益的差异密切相关。他们对从业感知评价都十分积极,三十种动机变量排序和因子分析表明,旅游劳工转移存在5种动机方向,增收机会和旅游职业积极特性是主要动力因子。九华山与匈牙利、英国Somerset和Coventry虽然经济社会背景相差较大,但旅游劳工在转移模式、感知评价、转移动机上表现出来许多共性特征,揭示了旅游职业的诸多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劳工 转移模式 转移评价 转移动机 比较研究
下载PDF
西递旅游劳工移民迁移动因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崔芳芳 徐红罡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2年第10期908-912,916,共6页
选取西递村作为研究案例地,运用访谈法、参与观察、资料分析等调查方法探讨了西递旅游劳工移民类型划分和特征,研究了旅游劳工移民产生的原因和动力机制。根据旅游劳工移民所处职位可划分为4类,各类型特征差异明显。西递旅游业快速发展... 选取西递村作为研究案例地,运用访谈法、参与观察、资料分析等调查方法探讨了西递旅游劳工移民类型划分和特征,研究了旅游劳工移民产生的原因和动力机制。根据旅游劳工移民所处职位可划分为4类,各类型特征差异明显。西递旅游业快速发展,舒适的乡村田园风光、旅游职业特性形成的特有拉力以及原居住地就业和工作压力大形成的推力共同作用,成为西递旅游劳工移民形成的主要原因,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政府政策成为影响旅游劳工移民迁移的中间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劳工移民 动机 迁移模型
下载PDF
旅游劳工移民的文化身份建构——基于文化适应视角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杜春燕 杜永波 毛颖 《旅游研究》 2010年第2期26-29,共4页
文化身份的研究对于探究旅游劳工移民的本质,理解旅游移民文化和社会融合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通过对大理古城旅游劳工移民文化适应过程的考察发现:旅游劳工移民的文化身份是在对移居地的文化适应中建构起来的;与其他移民相比,旅游... 文化身份的研究对于探究旅游劳工移民的本质,理解旅游移民文化和社会融合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通过对大理古城旅游劳工移民文化适应过程的考察发现:旅游劳工移民的文化身份是在对移居地的文化适应中建构起来的;与其他移民相比,旅游劳工移民文化身份的建构具有更强的流动性、自致性和边缘性特征。文章可丰富旅游移民社会文化影响的相关理论和案例,并为旅游地和谐社会构建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劳工移民 文化身份 文化适应 大理
下载PDF
生态移民区旅游劳工移民转移研究——以宁夏镇北堡镇为例 被引量:6
7
作者 沙爱霞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7-110,共4页
宁夏银川市镇北堡镇作为全国生态移民的典型地区,毗邻镇北堡西部影视城,地处银川西线黄金旅游长廊腹地,是贺兰山东麓旅游带上具有一定规模的旅游服务中心。在移民区后续发展中,旅游劳工的转移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对旅游劳工的概念进... 宁夏银川市镇北堡镇作为全国生态移民的典型地区,毗邻镇北堡西部影视城,地处银川西线黄金旅游长廊腹地,是贺兰山东麓旅游带上具有一定规模的旅游服务中心。在移民区后续发展中,旅游劳工的转移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对旅游劳工的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镇北堡镇旅游劳工转移的政策、经济、劳动力转移成本、城镇"拉力"四大因素,指出了旅游劳工转移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从区位、职业、空间尺度三个方面探索了镇北堡镇旅游劳工转移方向,提出了促进该区域旅游劳工合理转移的一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劳工 转移 镇北堡镇
下载PDF
旅游劳工移民对迁入地的影响研究——基于二象对偶论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田里 钟宏伟 宋俊楷 《西北人口》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0-30,共11页
利用丽江古城景区的问卷调查和相关统计数据,借鉴系统学二象对偶理论,建立影响方向和强度评价模型,就旅游劳工移民对迁入地的5种影响进行了评价分析。研究得出,旅游劳工移民的经济影响和环境影响为规模型促进性影响,社会影响、文化影响... 利用丽江古城景区的问卷调查和相关统计数据,借鉴系统学二象对偶理论,建立影响方向和强度评价模型,就旅游劳工移民对迁入地的5种影响进行了评价分析。研究得出,旅游劳工移民的经济影响和环境影响为规模型促进性影响,社会影响、文化影响和管理影响则为零散型抑制性影响,案例地目前尚处于旅游劳工移民影响的"红利期",旅游劳工移民的积极影响相对明显,但需要警惕负面影响的增强和扩散。应当按照强化促进性影响和调控抑制性影响的思路,建立综合影响管理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象对偶理论 旅游劳工移民 迁入地 影响
下载PDF
自然观光地旅游劳工移民社会融合结构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九寨沟为例 被引量:4
9
作者 何豫皖 徐龙梅 杨钊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72-79,共8页
以九寨沟为研究案例地,在借鉴国内外社会融合测度指标并经案例区预调研检验基础上构建调查量表,通过半结构访谈问卷收集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方差分析等对九寨沟旅游劳工移民的社会融合结构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查。研究发现:九寨沟旅游劳... 以九寨沟为研究案例地,在借鉴国内外社会融合测度指标并经案例区预调研检验基础上构建调查量表,通过半结构访谈问卷收集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方差分析等对九寨沟旅游劳工移民的社会融合结构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查。研究发现:九寨沟旅游劳工移民的社会融合可归纳为四个维度:经济融入、社会融入、文化融入和心理融入,其中社会融入和文化融入程度较高,心理融入和经济融入程度比较低;旅游劳工移民社会融合的阻碍因素包括移民与本地居民的价值观和文化差异、生活环境恶化、竞争加剧、经营环境无序、医疗教育条件较差以及休闲方式单一等;积极因素包括景区经济稳步发展、经营前景良好、社会环境改善、长期的生活互助和情感交流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观光地 旅游劳工移民 社会融合 九寨沟
下载PDF
九寨沟旅游劳工迁移微观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杨钊 上官筱燕 +2 位作者 蔡永寿 张捷 韩国圣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47-359,共13页
以九寨沟为案例地,运用混合研究方法探讨了九寨沟旅游劳工入迁的微观驱动力结构、过程和强度。研究发现:①入移动力呈前后动态变化。劳工移民初始入迁受职业收益、职业特性、旅游地吸引、社会资本和生活方式5种动力驱动,职业收益居首位... 以九寨沟为案例地,运用混合研究方法探讨了九寨沟旅游劳工入迁的微观驱动力结构、过程和强度。研究发现:①入移动力呈前后动态变化。劳工移民初始入迁受职业收益、职业特性、旅游地吸引、社会资本和生活方式5种动力驱动,职业收益居首位,旅游地吸引其次;后继居留受职业收益、职业特性、旅游地吸引和社会资本4种动力驱动,旅游地吸引居首位,职业收益其次;②不同类型旅游劳工的迁移动力具有差异。初始入迁管理人员受事业发展和收入驱动显著,一线工作人员较多追求生活方式,个体业主和出租车司机更关注收入,景区人员更多受旅游地吸引。后继居留大企业员工首先被旅游地吸引,而个体业主和出租车司机更强调事业发展前景,旅游地吸引其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研究 旅游劳工移民 迁移 微观驱动力 九寨沟
原文传递
基于中外五区比较的旅游劳工行业流动规律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钊 张捷 +2 位作者 蔡永寿 上官筱燕 韩国圣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47-462,共16页
以九寨沟为实证案例地,通过与我国九华山和国外匈牙利、英国萨默塞特和考文垂、加拿大温哥华岛的比较,探讨了不同背景下旅游劳工的行业流动模式、从业评价和驱动规律。研究发现:(1)旅游劳工转移产业分布十分宽广。国外商业、服务业占据... 以九寨沟为实证案例地,通过与我国九华山和国外匈牙利、英国萨默塞特和考文垂、加拿大温哥华岛的比较,探讨了不同背景下旅游劳工的行业流动模式、从业评价和驱动规律。研究发现:(1)旅游劳工转移产业分布十分宽广。国外商业、服务业占据了主导行业,衰落产业劳工占据1/10比例。我国农业、制造业占据主导行业,首次就业人群比例高,年轻女性就业需求高。(2)中外旅游劳工的从业感知评价都十分积极。我国两地从业总体满意度主要受职业前景、生活水平、工作时间长度和工作环境指标的支持。(3)因子分析证实旅游劳工行业流动来自五种驱动力。"积极特性因子"主导,职业避风港作用较小。"企业家愿望"因子与个体业主密切相关。"获利手段"和"积极特性"得到各人口特征人群的认可,"职业避风港"在各人口特征人群的认可度都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劳工 流动规律 驱动机制 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社会氛围对旅游劳工移民地方融入的影响研究——以丽江古城为例 被引量:13
12
作者 白凯 王晓娜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3-142,共10页
通过探索性分析,初步建构并检验了旅游劳工移民地方融入的组成结构;以丽江古城为实证研究案例地,关联分析了社会氛围对旅游劳工移民地方融入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经验主义视角下旅游劳工移民的地方融入是人、活动、地方三者相互作用的... 通过探索性分析,初步建构并检验了旅游劳工移民地方融入的组成结构;以丽江古城为实证研究案例地,关联分析了社会氛围对旅游劳工移民地方融入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经验主义视角下旅游劳工移民的地方融入是人、活动、地方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涵盖感知性融入(地方评价)、功能性融入(活动参与)及情感性融入(地方依恋)三个方面,且三者所建构的地方融入结构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外部有效性;社会氛围与旅游劳工移民的地方融入呈显著性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劳工移民 社会氛围 地方融入 丽江古城
原文传递
拉萨八廓街旅游劳工移民地方融入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志鹏 白凯 王晓娜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75-184,共10页
地方融入是地方理论的延展和应用领域,其本土化实践与理论研究还有待推进。本文以拉萨八廓街的旅游劳工移民为研究对象,采用关键词网络分析和扎根理论,结合四层一体分析框架,探索该群体的地方融入现状和过程。研究表明:①拉萨八廓街旅... 地方融入是地方理论的延展和应用领域,其本土化实践与理论研究还有待推进。本文以拉萨八廓街的旅游劳工移民为研究对象,采用关键词网络分析和扎根理论,结合四层一体分析框架,探索该群体的地方融入现状和过程。研究表明:①拉萨八廓街旅游劳工移民地方融入过程可划分为自评、动机、实践和依恋4个阶段;②拉萨的社会氛围体现在对外的高度包容性,是旅游劳工移民完成"生计融入"至"社会融入"跳跃的踏板;③旅游劳工移民对地方文化、符号认知流于浅表,导致其地方建构中自我发展维度缺失;④拉萨八廓街旅游劳工移民地方融入存在"逆向"模式。本文初步分析了旅游劳工移民在拉萨八廓街的地方融入现状和过程,对民族旅游地区劳工移民研究和地方融入实践有一定的科学参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劳工移民 地方融入 拉萨八廓街 民族旅游社区
原文传递
国外旅游移民研究综述 被引量:31
14
作者 杨钊 陆林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4-89,共6页
旅游移民是近年来西方学者研究的焦点之一,它包括旅游劳工移民和消费导向移民两大类型。该文对西方旅游移民研究进行分析,包括4方面内容:1)旅游移民产生的宏观和微观条件;2)旅游劳工移民的转移模式、类型层次和功能作用;3)旅游退休移民... 旅游移民是近年来西方学者研究的焦点之一,它包括旅游劳工移民和消费导向移民两大类型。该文对西方旅游移民研究进行分析,包括4方面内容:1)旅游移民产生的宏观和微观条件;2)旅游劳工移民的转移模式、类型层次和功能作用;3)旅游退休移民的概念探讨、类型划分、动力因子、社会影响及与生活方式移民的关系;4)旅游和返回移民的关系。最后讨论今后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外 旅游劳工移民 旅游退休移民 第二居住地移民 返回移民
下载PDF
旅游移民研究体系及方法初探 被引量:42
15
作者 杨钊 陆林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49-962,共14页
近年来,一种基于大众旅游的新人口迁移现象——旅游移民受到西方学者的高度关注。在我国,旅游移民现象已经出现,但研究较少。西方学者对旅游移民的研究较为注重实证分析,缺少对旅游移民概念及其研究体系的准确界定。笔者在对国外相关文... 近年来,一种基于大众旅游的新人口迁移现象——旅游移民受到西方学者的高度关注。在我国,旅游移民现象已经出现,但研究较少。西方学者对旅游移民的研究较为注重实证分析,缺少对旅游移民概念及其研究体系的准确界定。笔者在对国外相关文献分析和已有实证研究基础上,对旅游移民的概念体系进行了界定,把旅游移民划分为旅游劳工移民和旅游消费移民两大类,确定旅游移民研究的三大方向为行为理论研究、发生论研究和社会影响研究,并对每个研究方向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明确,构建出旅游移民的研究体系。同时,提出了旅游移民研究可借用的相关移民动力学、行为学、社会学等理论,以及质性研究、量化研究、比较研究、长期站点监测和个案研究等具体研究方法和需要注意的方面,对我国旅游移民研究进行了理论和方法的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移民 旅游劳工移民 旅游消费移民 研究体系 研究方法
下载PDF
国内外旅游移民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
16
作者 朱生东 杨钊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08年第10期914-917,共4页
旅游移民是近年来西方学者研究的焦点之一,包括旅游劳工移民和消费导向移民两大类型,主要集中在旅游移民的界定和类型划分、产生的动因、社会经济影响、往返问题等四个方面。国内研究在非志愿移民、旅游劳工移民、消费导向旅游移民三个... 旅游移民是近年来西方学者研究的焦点之一,包括旅游劳工移民和消费导向移民两大类型,主要集中在旅游移民的界定和类型划分、产生的动因、社会经济影响、往返问题等四个方面。国内研究在非志愿移民、旅游劳工移民、消费导向旅游移民三个方面有所涉及。国内外研究都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明确方向,加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移民 旅游劳工移民 消费导向移民
下载PDF
流动于“中心”和“边缘”之间——云南丽江市“南溪帮”出租车司机劳工群体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洪颖 王晨娜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 CSSCI 2010年第2期56-61,共6页
当前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涉及旅游开发的面和度都在不断加强,引发了不同规模层次的劳务人员迁移,对相应劳工流动的研究应向纵深发展,尤其应关注在同一民族文化语境中不同圈层的人员流动及相应精神和文化异动。对云南丽江"南溪帮&q... 当前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涉及旅游开发的面和度都在不断加强,引发了不同规模层次的劳务人员迁移,对相应劳工流动的研究应向纵深发展,尤其应关注在同一民族文化语境中不同圈层的人员流动及相应精神和文化异动。对云南丽江"南溪帮"出租车司机劳工群体的研究表明:这样一群在"同一区域内"由"边缘"向"中心"流动的人口,有其自身的行为特征、社会关系建构,也是"中心"与"边缘"之间社会文化影响互动的一种直接介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劳工 出租车司机 移民
原文传递
布里顿的批判性旅游地理思想再考 被引量:7
18
作者 陈品宇 袁超 +1 位作者 孔翔 刘俊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09-1222,共14页
布里顿(Stephen G. Britton)最早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将旅游置于资本主义全球化的社会生产和消费体系中进行批判,回答了旅游到底是什么的问题,为深刻认识旅游发展现象与本质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路径。作为批判性旅游地理研究的先驱人... 布里顿(Stephen G. Britton)最早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将旅游置于资本主义全球化的社会生产和消费体系中进行批判,回答了旅游到底是什么的问题,为深刻认识旅游发展现象与本质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路径。作为批判性旅游地理研究的先驱人物,他指出旅游是一种重要的资本积累方式,从中可以看到旅游发展如何创造了空间和地方的物质性和社会意义,以及它们的表征如何被纳入到资本积累进程之中。结合布里顿的代表作,本文试图从个体、区域和全球三个层面来理解此核心观点,这体现在旅游的商品属性、产业属性和资本流动的媒介属性。然后梳理后续学者对布里顿思想观点的话题应用并指出对其理论体系的拓展之处,包括旅游的劳工地理、旅游地的空间生产与地方转型、乡村旅游与政治生态3个方面,这明晰了批判性旅游地理研究的主题,回答了布里顿当时的展望性论断——从批判性角度来看,旅游亦是地理学者值得研究的领域,也指引了旅游地理应该由传统的强调空间分析、面向应用而缺乏理论体系的实证主义范式,迈向强调政治经济和权力分析、更加符合旅游地理研究理论化的路径方向。最后辩证指出布里顿思想观点的不足和弥补之处,阐述对中国旅游地理研究的启示,并尝试讨论如何超越旅游的资本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里顿 资本积累 批判性旅游地理研究 旅游的政治经济 旅游劳工地理 旅游的空间生产与地方转型 旅游的政治生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