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70篇文章
< 1 2 20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旅游地魅力对旅游者忠诚影响的中介与调节作用
1
作者 郭安禧 郭英之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236-246,共11页
旅游地魅力是近些年被提出和关注的新话题,目前考察旅游地魅力如何影响旅游者忠诚的研究尚少。本研究基于理智人模型、心理连续体模型和期望不一致理论,以享乐幸福感、实现幸福感、地方依赖、地方认同为中介和旅游体验质量为调节,探讨... 旅游地魅力是近些年被提出和关注的新话题,目前考察旅游地魅力如何影响旅游者忠诚的研究尚少。本研究基于理智人模型、心理连续体模型和期望不一致理论,以享乐幸福感、实现幸福感、地方依赖、地方认同为中介和旅游体验质量为调节,探讨旅游地魅力对旅游者忠诚影响的中介路径和边界条件。通过对旅游者问卷调查获得的444份有效问卷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旅游地魅力对旅游者忠诚没有显著直接影响,享乐幸福感、地方依赖、地方认同在二者间起完全中介作用;旅游地魅力能提升享乐幸福感和实现幸福感,享乐幸福感会提升旅游者忠诚度,但实现幸福感不会提升旅游者忠诚度;旅游地魅力能增强地方依赖和地方认同,地方依赖和地方认同又能增强旅游者忠诚;旅游体验质量在旅游地魅力与实现幸福感、地方依赖、地方认同的作用关系中起正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地魅力 旅游者幸福感 地方依恋 旅游者忠诚 旅游体验质量
下载PDF
师生共建红色文化传承路径的实践探索--以“自制浙江红色旅游地图”主题活动为例
2
作者 袁晓萍 《小学教学研究》 2025年第2期11-14,18,共5页
文章依托本土红色文化教育资源,通过“自制浙江红色旅游地图”主题活动,探索师生共建红色文化传承路径。通过向学生借智慧,深入了解学生需求,共同完成“搭建项目框架→设计学习支架→制订评价方案”的学习任务,在浸润式活动中培养具有... 文章依托本土红色文化教育资源,通过“自制浙江红色旅游地图”主题活动,探索师生共建红色文化传承路径。通过向学生借智慧,深入了解学生需求,共同完成“搭建项目框架→设计学习支架→制订评价方案”的学习任务,在浸润式活动中培养具有红色基因、创新意识的学生。师生共建学习,让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解决问题能力显著增强,为红色文化的教育传承提供了创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化传承 跨学科主题学习 自制红色旅游地 师生共建
下载PDF
中国山区旅游地农户生计韧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证——以湖北省恩施州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谢双玉 聂黎莎 +2 位作者 田文利 黄美忠 乔花芳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143,共13页
山区旅游地兼具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脆弱、贫困人口集聚等多重特性,对中国山区旅游地农户生计韧性的科学评价有助于守护脱贫攻坚成果.本研究在农户生计韧性理论认知的基础上,结合区域特征构建了中国山区旅游地农户生计韧性评价指标体... 山区旅游地兼具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脆弱、贫困人口集聚等多重特性,对中国山区旅游地农户生计韧性的科学评价有助于守护脱贫攻坚成果.本研究在农户生计韧性理论认知的基础上,结合区域特征构建了中国山区旅游地农户生计韧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均值法对恩施州18个旅游村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以Speranza为代表的生计韧性评价指标体系较好地表达了农户应对冲击、实现更好结果的特性,但存在评价对象不明晰、指标选取不够严谨、评价体系构建不完整及本土适应性不够等问题;②结合中国山区旅游地特性对Speranza的评价指标进行了在地优化,通过Ω系数检验发现优化后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合理性;③恩施州旅游地农户的生计韧性总体处于低水平.从3大维度来看,除缓冲能力处于中等水平之外,学习能力和自组织能力均处于低水平,自组织能力水平最低.从地域分布来看,农户的生计韧性水平在不同地区或者同一地区的不同村落间都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宣恩县的农户生计韧性水平整体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旅游地 农户生计韧性 评价指标体系 恩施州 旅游 农业 乡村振兴
下载PDF
试论旅游地DI设计 被引量:40
4
作者 张安 任黎秀 丁登山 《社会科学家》 CSSCI 1998年第4期42-46,共5页
试论旅游地DI设计张安任黎秀丁登山8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结构进入全面转型期。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企业走向市场。面对市场的巨大竞争,企业形象识别战略CIS(CorporateidentitySystem,... 试论旅游地DI设计张安任黎秀丁登山8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结构进入全面转型期。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企业走向市场。面对市场的巨大竞争,企业形象识别战略CIS(CorporateidentitySystem,简称CIS)在中国企业界引起广泛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地形象 旅游地发展 视觉识别系统 指标层 旅游地系统 现实形象 系统工程 精神文明建设 评价指标体系 旅游地
下载PDF
恩施州乡村旅游地农户返贫风险评估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乔花芳 许建波 +2 位作者 刘荣 郭子钰 谢双玉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9-149,共11页
有效预防返贫风险是后脱贫时代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的关键.该研究将风险的概率纳入返贫风险评估体系,从发生概率和破坏程度两方面综合评估其返贫风险,系统反映返贫风险的可能性和破坏性,进而探究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农户... 有效预防返贫风险是后脱贫时代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的关键.该研究将风险的概率纳入返贫风险评估体系,从发生概率和破坏程度两方面综合评估其返贫风险,系统反映返贫风险的可能性和破坏性,进而探究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农户各维度的返贫风险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个体风险、家庭风险、社会风险和自然风险,农户受家庭风险和个体风险影响较大,存在明显的内生性、个体化特征.2)依据风险的发生概率和破坏程度,返贫风险可分为“高概率-高破坏”型、“高概率-低破坏”型和“低概率-低破坏”型3种类型,其中,“高概率-高破坏”型风险包括非农就业能力和教育负担,返贫风险指数最高,对农户返贫的威胁最大.3)抚养人数和户主的文化程度等家庭特征是影响返贫风险的主要因素,乡村旅游扶贫开发模式不同导致农户的返贫风险存在显著差异.在返贫防治实践中,应因户施策,重点防治内生性返贫,同时要根据返贫风险发生概率及破坏程度的差异,制定合理的返贫风险预警机制及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施州 乡村旅游地 返贫风险指数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乡村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演化差异及影响机理——基于长三角核心-边缘区比较实证 被引量:2
6
作者 黄泰 卫嫚 席建超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2-501,共10页
基于适应性循环理论和核心-边缘理论,利用集对分析法、向量自回归、系统动力学仿真等多元集成方法,对比分析核心-边缘区乡村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演化机理和路径差异。研究发现:①旅游业能够推动核心-边缘区乡村旅游地恢复力一体... 基于适应性循环理论和核心-边缘理论,利用集对分析法、向量自回归、系统动力学仿真等多元集成方法,对比分析核心-边缘区乡村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演化机理和路径差异。研究发现:①旅游业能够推动核心-边缘区乡村旅游地恢复力一体化均衡发展,恢复力差距呈逐渐缩小趋势。②核心-边缘区乡村旅游地恢复力系统内部复杂交互、协同有序发展。社会、经济和生态子系统互为非线性动态因果关系,在此非线性复杂自组织力作用下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呈良好发展趋势。③通过复杂系统多情景模拟,核心区乡村旅游地发展路径以协调发展型或生态保护型为主,边缘区以旅游优先型为主。④驱动核心-边缘区乡村旅游地恢复力演化的要素系统具有差异性。在系统层面,生态系统对核心区影响程度最高,社会系统对边缘区的影响程度最高;在因素层面,生态因素是影响核心-边缘区乡村旅游地的共同要素,核心区能够通过生态修复提升生态韧性,边缘区能够利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进而均能显著提升乡村旅游地恢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地 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 演化差异 核心-边缘区
下载PDF
旅游地社会责任、声誉、认同与旅游者忠诚关系 被引量:23
7
作者 粟路军 黄福才 《旅游学刊》 CSSCI 2012年第10期53-64,共12页
文章构建了旅游地社会责任、旅游地声誉、旅游地认同与旅游者忠诚关系的整合模型,以厦门市旅游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方法,对整合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发现:(1)旅游者社会责任直接正向影响旅游地声誉和旅游地认同,并通过旅游... 文章构建了旅游地社会责任、旅游地声誉、旅游地认同与旅游者忠诚关系的整合模型,以厦门市旅游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方法,对整合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发现:(1)旅游者社会责任直接正向影响旅游地声誉和旅游地认同,并通过旅游地声誉对旅游地认同产生间接影响,通过旅游地声誉和旅游地认同对重游倾向和口碑宣传产生间接影响;(2)旅游地声誉正向影响旅游地认同、重游倾向和口碑宣传,并通过旅游地认同对口碑宣传产生间接影响;(3)旅游地认同直接影响口碑宣传;(4)重游倾向和口碑宣传之间存在递进关系。最后,文章对研究结论进行了讨论,并指出了研究局限和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地 旅游地社会责任 旅游地声誉 旅游地认同 旅游者忠诚
下载PDF
乡村旅游地民宿经营者咨询网络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蔡建刚 刘嘉媚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8-113,共6页
乡村民宿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而民宿经营者的咨询网络是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以张家界龙尾巴村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形式收集数据,并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该村民宿经营者的咨询网络结构特征进行分析... 乡村民宿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而民宿经营者的咨询网络是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以张家界龙尾巴村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形式收集数据,并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该村民宿经营者的咨询网络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龙尾巴村民宿经营者咨询网络规模较小、密度较低,经营者M6处在网络的中心位置;民宿经营者之间形成了6个派系,显现出一定的内部凝聚性,但部分接近中心度高的经营者呈现出较低的度数中心度与中间中心度;M6、M8、M10、M1、M7等民宿经营者处于结构洞位置,具有信息获取和传播的优势。为了优化咨询网络结构、促进乡村民宿发展,龙尾巴村要吸引多元主体参与民宿发展,加强咨询网络内外部联系,加深经营主体之间的战略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宿经营者 咨询网络 社会网络分析 乡村旅游地 龙尾巴村
下载PDF
网红经济时代旅游地意象塑造演化的过程机制研究——以“淄博烧烤”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家其 龙柳光 +1 位作者 万金金 朱莉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24年第7期1103-1111,共9页
聚焦网红旅游地淄博,参照网络文本分析法,探究旅游地和游客多主体间互动推动旅游地意象持续塑造演化过程机制。结果显示:(1)网红经济时代“淄博烧烤”意象是在旅游地和游客互动耦合下被塑造并不断叠加演化;(2)意象演化经历了网络发酵期... 聚焦网红旅游地淄博,参照网络文本分析法,探究旅游地和游客多主体间互动推动旅游地意象持续塑造演化过程机制。结果显示:(1)网红经济时代“淄博烧烤”意象是在旅游地和游客互动耦合下被塑造并不断叠加演化;(2)意象演化经历了网络发酵期、政府主导期、游客自发期和意象回稳期,各阶段意象驱动力分别是网络媒介、政府主体、游客行为和稳固意象,且演化过程类似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但因网红经济特性,其生命周期时长及演化速度有所不同;(3)居民以积极参与和热情态度一改“主客”不平衡关系,勾勒出良好意象的清晰事实,凸显其在意象塑造中的地位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红经济 淄博烧烤 多主体互动 旅游地意象 演化机制
下载PDF
边境旅游地文化安全影响及评价——基于PSR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爱莲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60,共10页
文化安全已逐渐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文化繁荣以及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支撑。文章以东兴市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边境旅游地文化安全指标权重,构建了边境旅游地文化安全的PSR评价模型与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东兴边境旅游地... 文化安全已逐渐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文化繁荣以及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支撑。文章以东兴市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边境旅游地文化安全指标权重,构建了边境旅游地文化安全的PSR评价模型与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东兴边境旅游地文化安全综合得分进行测算。研究发现:(1)边境旅游地文化安全响应和文化安全状态是总体文化安全水平的关键支撑,文化安全压力的威胁较小。(2)就整体而言,东兴市文化安全状况处于Ⅲ级(文化安全)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3)就不同指标层次而言,东兴市文化安全水平压力内外部影响较小,主要威胁来自社会环境和文化压力;文化安全状态处于安全水平,其中民族文化的保护和意识形态的建设程度较好;文化安全响应程度最好,其中政府和社会组织对文化安全的保护措施最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治理 边境旅游地 文化安全 PSR模型
下载PDF
旅游地社会责任对旅游地品牌资产的影响--中介与调节作用机制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纯阳 李文俊 冯芷菁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9-124,共16页
文章构建了旅游地社会责任、旅游地声誉、旅游地认同、旅游地品牌资产的整合性理论模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旅游地社会责任、旅游地声誉、旅游地认同和旅游地品牌资产之间的结构关系,试图发掘旅游地社会责任对旅游地品牌资产的影... 文章构建了旅游地社会责任、旅游地声誉、旅游地认同、旅游地品牌资产的整合性理论模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旅游地社会责任、旅游地声誉、旅游地认同和旅游地品牌资产之间的结构关系,试图发掘旅游地社会责任对旅游地品牌资产的影响机理,并引入信任倾向作为调节变量,剖析在不同信任倾向的旅游者中,旅游地社会责任对旅游地品牌资产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旅游地社会责任直接显著正向作用于旅游地品牌资产;旅游地社会责任通过旅游地声誉和旅游地认同对旅游地品牌资产产生显著的间接作用;信任倾向对旅游地社会责任和旅游地声誉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信任倾向对旅游地社会责任与旅游地品牌资产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最后,提出研究结论,指出研究不足和未来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地社会责任 旅游地认同 旅游地声誉 旅游地品牌资产 信任倾向
下载PDF
地质遗迹资源和旅游地质文化内涵探析:以青藏高原东北缘东岔地质文化村构建为例
12
作者 赵洪菊 王国良 +5 位作者 拜永山 陈光庭 张小永 郝呈禄 李五福 王春涛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00-1412,共13页
地质文化村已成为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新型产业模式。特色地质遗迹资源和地质文化是地质文化村建设的根基和灵魂,但地质文化村做为以地质为主的新形态旅游景区,明确和挖掘地质文化村旅游地质文化,是当前地质文化村建设中的薄弱环节。为此... 地质文化村已成为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新型产业模式。特色地质遗迹资源和地质文化是地质文化村建设的根基和灵魂,但地质文化村做为以地质为主的新形态旅游景区,明确和挖掘地质文化村旅游地质文化,是当前地质文化村建设中的薄弱环节。为此,本文以东岔地质文化村构建为例,开展村域特色地质遗迹资源和旅游地质文化内涵探析。经野外实地调查,东岔村地质遗迹以高原高寒碳酸盐岩地貌形成的各类象形石景观、中元古代蓟县纪叠层石化石、阶梯型密集瀑布群为核心,融独特的构造形迹景观以及高原峡中峡组合景观于一体,村域地理位置特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河湟藏民俗民风特色突出,具备打造“地质+生态旅游”类地质文化村的发展潜力。东岔村旅游地质文化扎根于地质环境,融于地质遗迹、自然人文资源和乡村文化。本文经地质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提出地质文化村建设中的旅游地质文化,通过旅游地质文化探析,以期进一步提升地质文化村建设品质,充分落实“地质为基、文化为魂、融合为要、惠民为本”的建设定位,促进区域地质遗迹保护、地学知识传播普及,带动区域休闲旅游,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遗迹资源 旅游地质文化 地质文化村 内涵探析 青藏高原 东岔村
下载PDF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乡村旅游地景观文化原真性开发与治理体系研究
13
作者 陈超群 胡伏湘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217-220,共4页
区块链作为一种新的大数据处理技术,具有去中心化、防篡改、开放性的特征,为乡村旅游地景观文化的开发与治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阐释了区块链在乡村旅游地景观文化开发的优势,分析了我国乡村旅游地景观文化原真性开发与治理所存在问... 区块链作为一种新的大数据处理技术,具有去中心化、防篡改、开放性的特征,为乡村旅游地景观文化的开发与治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阐释了区块链在乡村旅游地景观文化开发的优势,分析了我国乡村旅游地景观文化原真性开发与治理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最后从结构层、数据层、合约层、应用层等维度构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乡村旅游地景观文化原真性开发与治理体系模型,并提出了具体的运营保障措施,该模型可以实现乡村旅游地景观文化进行原真性的开发与治理,助推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技术 乡村旅游地景观文化 原真性开发与治理
下载PDF
复杂视角下乡村旅游地农户可持续生计组态影响研究——以成都市幸福村为例
14
作者 罗文斌 楚雪莲 刘阳杰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2-126,共15页
乡村旅游地农户可持续生计是一个多元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系统,其组态影响研究对于转变当前研究的简单线性思维、深化推动农户生计可持续发展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构建组态影响理论模型,以成都市... 乡村旅游地农户可持续生计是一个多元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系统,其组态影响研究对于转变当前研究的简单线性思维、深化推动农户生计可持续发展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构建组态影响理论模型,以成都市典型乡村旅游地幸福村的农户为案例,应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探究复杂视角下乡村旅游地农户可持续生计组态影响,以揭示农户可持续生计发展背后更为深刻的效应机理。研究发现:1)乡村旅游地农户可持续生计受经济、社会、生态等外因与内因的组态影响,单一因素难以构成影响乡村旅游地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必要条件,内生动力、旅游产业、土地利用、政策制度、社区治理和自然环境是组态路径中的6大核心影响因素;2)乡村旅游地农户可持续生计组态路径包括4类正向驱动路径和3类负向抑制路径,同向组态路径彼此等价且条件之间具有互补和替代关系,异向组态路径间具有因果关系的非对称性;3)乡村旅游地农户可持续生计多重并发路径的形成受旅游区位和主客观条件的影响。最后基于研究发现提出管理启示,旨在为乡村旅游地农户可持续生计影响机制研究提供复杂组态思路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可持续生计 乡村旅游地 组态效应 复杂视角 定性比较分析
下载PDF
旅游地邻近与企业环境责任履行——基于中国旅游景区的研究
15
作者 周志方 杨卓璇 刘金豪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4-85,共22页
广泛的研究已经论证了旅游地发展与所在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高度互动关系,但旅游地是否影响周边企业履行环境责任,仍然是一个尚未解答的问题。以2011—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搜集旅游地及上市公司空间坐标数据,开发了一套... 广泛的研究已经论证了旅游地发展与所在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高度互动关系,但旅游地是否影响周边企业履行环境责任,仍然是一个尚未解答的问题。以2011—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搜集旅游地及上市公司空间坐标数据,开发了一套企业旅游地邻近的地理数据集,研究旅游地邻近对企业环境责任履行的影响。结果表明:旅游地邻近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履行环境责任,而交通便利度可以强化二者间的正相关关系。此外,东部地区旅游地邻近对企业环境责任履行的正向效应更强,国有企业环境责任履行更易受到旅游地影响,旅游地邻近对非旅游要素企业环境责任履行的引导作用更强。从旅游地视角拓宽了制度理论和地方依恋理论的应用边界,为认识旅游地对企业的辐射效应提供更多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地 环境责任 交通便利度 制度理论 地方依恋理论
下载PDF
旅游地文化韧性:理论探索与研究展望
16
作者 李勇泉 李蕊 +1 位作者 阮文奇 张舒宁 《旅游导刊》 2024年第5期110-130,共21页
文化韧性为旅游地及其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全新思路,学术界也关注到旅游地文化韧性的重要性并展开相关分析,但研究脉络尚不清晰。本研究利用系统文献回顾和元分析方法,全面剖析旅游地文化韧性相关文献,从概念内涵、理论基础、方法运用... 文化韧性为旅游地及其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全新思路,学术界也关注到旅游地文化韧性的重要性并展开相关分析,但研究脉络尚不清晰。本研究利用系统文献回顾和元分析方法,全面剖析旅游地文化韧性相关文献,从概念内涵、理论基础、方法运用、研究重点等方面明晰现有研究进展,提出未来研究探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旅游地文化韧性概念界定尚不清晰,仍需强化其基础理论分析;(2)已有研究较多使用定性方法,对混合研究方法等运用不足;(3)评价指标体系的适用性有限,需要开发独立且普适的测度工具;(4)对影响因素挖掘的针对性较弱,仍需深入剖析其前因及演化过程;(5)提升对策的系统性较弱,需要进一步探索其多重路径。本研究有助于弥补旅游地文化韧性文献审查方面的不足,促进其理论理解并为未来拓展理论体系奠定基础,也为提升旅游地文化韧性指明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韧性 旅游地 研究框架 研究展望
下载PDF
旅游地环境正义研究进展与启示
17
作者 孙晶琦 王群 +2 位作者 朱跃 殷程强 袁宏瑞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5-128,共14页
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旅游地环境保护和利益分配冲突成为关注焦点。随着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为了解决旅游地不均衡不公平发展问题,学者将环境正义概念引入旅游地研究中。通过文献... 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旅游地环境保护和利益分配冲突成为关注焦点。随着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为了解决旅游地不均衡不公平发展问题,学者将环境正义概念引入旅游地研究中。通过文献梳理发现,旅游地环境正义包含旅游地空间(客体)和利益主体(主体)两个主要研究视角,文章分别对旅游地环境正义概念、环境正义维度、环境正义测度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归纳总结。总体而言,旅游地环境正义维度主要包含分配正义、程序正义、互动正义、承认正义等。基于指标构建、测度模型以及测量方法等构建正义测度内容,受旅游地时空分布、资本介入、游客扰动、群体差异、政府分歧、参与和承认缺失等因素影响。旅游地环境正义研究内容丰富,拓展了环境正义研究内涵。为解决我国社会当前主要矛盾,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未来应继续完善旅游地环境正义研究体系构建,拓展旅游地环境正义研究的时空尺度,注重维度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构建符合当前社会需求的测度指标体系,探索旅游地环境正义实现路径,为旅游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地 环境正义 旅游地空间 利益主体
下载PDF
贺州市康养旅游地空间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18
作者 贾艳红 苏婕 徐诗颖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4年第11期1-4,12,共5页
康养旅游已逐渐成为当下旅游发展的新热点,以贺州市51个康养旅游地为样本,运用最邻近指数法、Ripley′s K(d)函数法、核密度分析法、缓冲区分析法及地理探测器等对贺州市康养旅游地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贺州市康... 康养旅游已逐渐成为当下旅游发展的新热点,以贺州市51个康养旅游地为样本,运用最邻近指数法、Ripley′s K(d)函数法、核密度分析法、缓冲区分析法及地理探测器等对贺州市康养旅游地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贺州市康养旅游地整体分布呈现出集聚型,分布格局呈现出“两核一带”的特征;2)贺州市康养旅游地分布与路网和水系分布关系密切;3)贺州市康养旅游地空间分布格局是生态环境、交通运输、经济条件、基础设施和历史文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研究可为贺州市康养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及影响因素分析提供参考,为整合贺州市旅游资源、促进区域康养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养旅游 旅游地空间结构 GIS 空间分析 贺州市
下载PDF
安徽宿松县趾凤乡旅游地质资源开发利用途径探讨
19
作者 杨敬明 卢健 +1 位作者 刘劲松 吴文君 《安徽地质》 2024年第1期31-35,共5页
丰富的地质遗迹景观和多元的社会人文景观构成了趾凤乡独特的旅游资源,本文在安徽省公益性地质项目“宿松县九井沟-白崖寨-严恭山一带旅游地质资源调查评价”成果的基础上,对趾凤乡境内的地质遗迹、人文、生物等旅游资源特征进行阐述。... 丰富的地质遗迹景观和多元的社会人文景观构成了趾凤乡独特的旅游资源,本文在安徽省公益性地质项目“宿松县九井沟-白崖寨-严恭山一带旅游地质资源调查评价”成果的基础上,对趾凤乡境内的地质遗迹、人文、生物等旅游资源特征进行阐述。围绕乡村振兴和地方社会需求,利用地学科普研学基地、精品研学路线等转化成果,总结提炼了趾凤建设地质文化村(镇)的思路和发展前景,科普研学基地和地质文化村(镇)可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地 地质遗迹 乡村振兴 地学科普
下载PDF
高校教师课程思政实践能力提升研究——以“旅游地理与规划”课程为例
20
作者 霍云霈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24年第12期005-008,共4页
在课程思政日显重要的高校教育中,专业任课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将直接影响思政教育的效果。文章以“旅游地理与规划”课程为例,运用分析法和案例法实施研究,认为在实施课程思政时应遵循知识传递与立德树人相结合、理论讲解与社会现实相... 在课程思政日显重要的高校教育中,专业任课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将直接影响思政教育的效果。文章以“旅游地理与规划”课程为例,运用分析法和案例法实施研究,认为在实施课程思政时应遵循知识传递与立德树人相结合、理论讲解与社会现实相结合、课程教育目标与思政教育目标相结合的原则,同时要满足尊重教育规律、适应社会发展、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协调等教学要求,并确具体课程的课程思政目标与教育任务。最后,文章选取案例课程中的部分内容,进行了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以期能为提高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做出微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设计 教学案例 课程思政 旅游地理与规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