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游记的旅游流网络结构和景点关注度研究--以张掖市为例
1
作者 陆文楠 徐倩 罗燕妮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55-63,共9页
旅游流网络结构可以反映游客在旅游目的地的行为特征以及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和旅游资源的偏好。文章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法和Ucinet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索了张掖市旅游流网络结构及其景点网络关注度的特征。结果表明,张掖市旅游流网络分布结... 旅游流网络结构可以反映游客在旅游目的地的行为特征以及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和旅游资源的偏好。文章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法和Ucinet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索了张掖市旅游流网络结构及其景点网络关注度的特征。结果表明,张掖市旅游流网络分布结构整体呈现“局部聚集,整体分散”的特点:核心区与边缘区关注度差别化大,紧密程度较低,覆盖面小;张掖市景点关注度呈较大程度的两极分化现象,热门景点数量少、品质高等特点。研究立足张掖市旅游流网络结构所呈现的特点,对张掖市未来旅游发展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推动张掖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流网络结构 高质量发展 景点关注度 旅游 网络游记 张掖市
下载PDF
传统节点与新型节点:深圳旅游流网络结构 被引量:4
2
作者 柯景怡 周子涵 张高军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7-58,共12页
提出新型节点的概念,以深圳国内旅游者为研究对象,扩充旅游节点的选取范围,利用问卷调查采集行程信息,构建有向旅游流网络,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法和空间分析技术,揭示深圳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为目的地、运营商、旅游者提供更加科学的决策... 提出新型节点的概念,以深圳国内旅游者为研究对象,扩充旅游节点的选取范围,利用问卷调查采集行程信息,构建有向旅游流网络,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法和空间分析技术,揭示深圳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为目的地、运营商、旅游者提供更加科学的决策参考。结果显示:(1)旅游者的空间流动并不局限于传统节点,新型节点在旅游流网络中表现出优异的控流能力;(2)每条热门旅游线路中都包含新型节点,传统节点仍作为旅游起点,但不再是旅游终点,旅游者更倾向于将最终行程安排在文旅商综合体;(3)深圳旅游流存在核心-次核心-边缘结构,核心区节点集聚效应显著;(4)从空间结构看,深圳旅游流呈现南强北弱、西强东弱的特征,主要集中于南部的南山、福田、罗湖3个区,尤其是华侨城旅游度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流网络结构 社会网络分析 空间分析 新型节点 深圳市
下载PDF
南京市旅游流网络结构构建 被引量:228
3
作者 杨兴柱 顾朝林 王群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09-620,共12页
借助社会网络理论和方法,研究了城市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城市旅游流网络结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南京市旅游流网络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南京市旅游空间网络中,所选取的16个旅游节点中平均每个旅游节点与5.19个其他节点存在着旅游流集聚... 借助社会网络理论和方法,研究了城市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城市旅游流网络结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南京市旅游流网络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南京市旅游空间网络中,所选取的16个旅游节点中平均每个旅游节点与5.19个其他节点存在着旅游流集聚与辐射联系;平均每个旅游节点充当旅游流中介者次数为6.07,旅游节点之间距离相互联系比较紧密。但各旅游节点之间分布不十分均衡,夫子庙秦淮风光带、钟山风景区、新街口、总统府、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等处于核心点,旅游网络中集聚和辐射功能都很强,且结构洞水平较高,拥有更多的竞争机会和非替代性区位优势,但可能会造成严重的旅游流瓶颈问题。南京市旅游空间网络密度不是很高(0.35),旅游空间网络中存在着明显的结构分层,其中共有7个旅游节点成为核心区的成员,核心区内部成员间联结密度达0.81,形成了强中心线型结构。同时,根据DianneDredge提出的旅游目的地3种空间结构模型,结合南京市旅游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判定了南京市城市旅游空间发展阶段及布局模式为发展阶段的多节点布局模式。最后,指出了旅游流网络结构构建和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旅游 社会网络理论 旅游流网络结构 南京市
下载PDF
区域旅游流网络结构与环境响应研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 被引量:19
4
作者 翁钢民 李凌雁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9-63,共5页
旅游流对区域旅游开发规划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如何实现旅游流与区域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成为许多地区亟待思考的问题。该文借助社会网络理论和方法研究区域旅游流网络结构体系,从经济、社会、自然环境角度分析区域旅游流网络... 旅游流对区域旅游开发规划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如何实现旅游流与区域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成为许多地区亟待思考的问题。该文借助社会网络理论和方法研究区域旅游流网络结构体系,从经济、社会、自然环境角度分析区域旅游流网络结构的环境影响因子;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测量环境因子对区域旅游流网络结构的影响强度,并利用Moran指数对区域旅游流网络结构与环境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全局及局部自相关分析。最后以京津冀地区为例,探查该地区旅游流网络结构与环境的响应效果,为区域旅游流网络结构优化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流网络结构 环境响应 耦合协调度模型Moran指数 京津冀地区
下载PDF
川西地区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研究——基于散客游记与团队线路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马晓路 张哲乐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6-131,共6页
以四川西部地区为研究区,通过网络获取散客游记和团队线路数据,借助社会网络理论与方法,对比分析散客旅游流与团队旅游流在网络密度、程度中心度、结构洞及凝聚子群4个方面的异同。结果表明:团队旅游流网络的密度较散客旅游流网络密度大... 以四川西部地区为研究区,通过网络获取散客游记和团队线路数据,借助社会网络理论与方法,对比分析散客旅游流与团队旅游流在网络密度、程度中心度、结构洞及凝聚子群4个方面的异同。结果表明:团队旅游流网络的密度较散客旅游流网络密度大,反映出专业的旅游机构对旅游线路的设计和组织能增强旅游流的网络密度、提高景区间的连接性;散客旅游流网络和团队旅游流网络在核心节点的选择上既有差异也有共性,新都桥等5个景区在两个旅游流网络中都处于核心位置;两类旅游流所涉及的热门节点近一半发生重合,但在旅行社或旅游电商的宣传和组织下团队旅游流对景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更强。川西地区高知名度的九寨沟、黄龙等景区并未在旅游流网络中处于重要位置,反映出高原山体类旅游目的地旅游流受区域环境影响较大,需对其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加以特别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流网络结构 社会网络分析 对比分析 川西地区
下载PDF
基于旅游数字足迹的夜间旅游流网络结构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被引量:23
6
作者 刘益 滕梦秦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79-286,共8页
基于Python网络爬虫技术采集的广州市夜间旅游数字足迹样本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讨论得出广州市夜间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内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市夜间旅游流网络存在较明显的结构分层,网络结构的不均衡问题突出。夜间旅... 基于Python网络爬虫技术采集的广州市夜间旅游数字足迹样本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讨论得出广州市夜间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内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市夜间旅游流网络存在较明显的结构分层,网络结构的不均衡问题突出。夜间旅游流整体上呈空间近域性分布,存在一定程度的路径依赖。同时,核心旅游节点的非替代性优势明显,边缘节点在承接和转移夜间旅游流的效率上存在短板。由此,广州市夜间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对于一线大城市发展夜间旅游经济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进而提出以整体协同发展为目标,以片区联动为路径的管理启示,助力城市夜间旅游优质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数字足迹 夜间旅游 旅游流网络结构 广州市
下载PDF
后疫情时期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郊野”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基于网络数字足迹的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杜洁莉 张跃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931-1942,共12页
为探究后疫情时期“城市―郊野”旅游流移动态势及旅游发展趋势,以粤港澳大湾区旅游网络为对象,搜集疫情发生前后各两年(2018年1月-2021年12月)的网络游记数据,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法,对疫情前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郊野”的旅游流分布状... 为探究后疫情时期“城市―郊野”旅游流移动态势及旅游发展趋势,以粤港澳大湾区旅游网络为对象,搜集疫情发生前后各两年(2018年1月-2021年12月)的网络游记数据,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法,对疫情前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郊野”的旅游流分布状况及游客选择偏好进行比较。研究表明:1)疫情后大湾区整体旅游网络密度相对疫情前大幅度下降,特大城市尤其境外城市旅游受疫情影响更为明显;旅游网络联通性弱化严重,聚集效应变差,更趋向于分散和割裂。2)疫情后旅游网络“核心-边缘”结构弱化,核心区和边缘区的界限变得模糊和淡化,部分郊区、乡野景区在网络中的重要性明显增强,成为新的核心区。3)疫情后港珠澳及广州等传统核心城市节点在网络的联通性、控制力弱化,景点凝聚子群从疫情前呈现广州与佛山、珠海和澳门等珠江口西侧旅游城市群的高凝聚性,转变为疫情后多点化发展的趋势,郊野凝聚子群强化,旅游呈现郊野化趋势。4)景点网络从疫情前的广州-香港-澳门3核心的发展模式转变为疫情后的广州-澳门-深圳-佛山4核心的“四驱多动”关系,港珠澳大桥在网络中的联动性下降。流动性限制与旅游驱动力是后疫情期旅游结构变迁的双向动力,疫情后大湾区旅游流空间网络是在疫情作用下发生的“城市-郊野”双向动态变化的双环结构,可能会逐渐呈现去中心化的散点发展态势。最后,提出后疫情时期应结合乡村振兴发展郊野旅游,加强城市―郊野旅游合作、打造联动性旅游融合圈,加强境内外旅游合作、建立旅游营销数据库精准引导出游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疫情 城市―郊野 旅游流网络结构 网络数字足迹 去中心化 粤港澳大湾区
下载PDF
基于旅游数字足迹的夜间旅游流网络结构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被引量:8
8
作者 赵琴 刘宏盈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5-110,共6页
基于马蜂窝旅游网重庆市旅游数字足迹,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利用Ucinet和ArcGIS软件,以重庆市夜间旅游景点为节点构建夜间旅游流网络结构,以中心度、中心势、密度、结构洞为指标,从整体和个体两个层面分析网络结构的特征。结果表明:(1... 基于马蜂窝旅游网重庆市旅游数字足迹,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利用Ucinet和ArcGIS软件,以重庆市夜间旅游景点为节点构建夜间旅游流网络结构,以中心度、中心势、密度、结构洞为指标,从整体和个体两个层面分析网络结构的特征。结果表明:(1)重庆市夜间旅游流的分布具有不均衡性,存在“核心-边缘”层级结构形态,受核心节点影响较大;(2)根据旅游节点的集聚和扩散能力的差异,夜间旅游流网络主要分为扩散型、集聚型、平衡型3种类型;(3)网络具有结构洞的特征,存在节点间有共同联接节点但彼此不存在旅游流联系的情况;(4)重庆的夜间旅游流主要受交通条件、旅游接待能力、旅游服务水平、旅游资源、政策条件、经济发展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旅游 旅游数字足迹 旅游流网络结构 重庆市
下载PDF
上海旅游流网络结构与旅游环境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程智 贾铁飞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20年第3期106-112,共7页
通过社会网络法和熵值法分别计算上海旅游流网络结构和旅游环境综合发展水平,采用耦合协调模型测度上海旅游流网络结构与旅游环境的耦合协调程度。研究发现上海旅游流网络结构与旅游环境的耦合协调程度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异,通过对旅游流... 通过社会网络法和熵值法分别计算上海旅游流网络结构和旅游环境综合发展水平,采用耦合协调模型测度上海旅游流网络结构与旅游环境的耦合协调程度。研究发现上海旅游流网络结构与旅游环境的耦合协调程度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异,通过对旅游流网络结构指标值与各旅游环境评价指标位序关系的对比分析,剖析不同区域耦合协调分异机理,在此基础上从旅游产业与旅游环境优化两个层面提出上海旅游流与旅游环境耦合协调关系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网络分析 旅游流网络结构 耦合协调机理 优化策略
下载PDF
基于网络游记的访沪国内游客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查晓莉 周雅洁 《池州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65-68,共4页
以上海市作为研究区域,基于国内旅游者网络游记,提取旅游线路数据,以此构建访沪国内游客旅游线路网络,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该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外滩、城隍庙、南京路步行街、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上海迪士尼、田子坊等... 以上海市作为研究区域,基于国内旅游者网络游记,提取旅游线路数据,以此构建访沪国内游客旅游线路网络,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该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外滩、城隍庙、南京路步行街、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上海迪士尼、田子坊等景点为上海都市旅游的核心、热门景点;访沪国内旅游客流网络密度为0.3049,整体网络较不均衡,易受核心旅游节点集聚和扩散能力影响";核心-边缘"结构特征明显,核心区对边缘区辐射、带动作用不显著;应发挥网络核心节点的明显优势,促进边缘节点不断改善,优化网络整体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游记 旅游线路 社会网络分析 旅游流网络结构
下载PDF
基于用户生成内容的成渝城市群旅游客流网络结构演化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娟 孟凤娇 封洁洁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5-90,共6页
基于社交平台的旅游大数据能够反映旅游者出行过程中的移动轨迹,为旅游流研究提供丰富的数据来源和崭新的研究视角。对2011—2019年游客展现在穷游网上的成渝城市群16个城市的网络游记进行抓取和整理,并结合GIS空间分析、社会网络分析... 基于社交平台的旅游大数据能够反映旅游者出行过程中的移动轨迹,为旅游流研究提供丰富的数据来源和崭新的研究视角。对2011—2019年游客展现在穷游网上的成渝城市群16个城市的网络游记进行抓取和整理,并结合GIS空间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和地理探测器分析,动态刻画旅游者的空间移动演变轨迹,识别演化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旅游客流以成都和重庆为双核心的空间极化现象显著且具有持久性,旅游客流的重心向东南方向偏移且呈现长半轴缩短、短半轴增长的趋势。在旅游客流节点-轴线特征方面,点的程度中心度、接近中心度和中介中心度绝对差异扩大,相对差异缩小;整体网络结构洞水平较低,效能值上升,约束值缩小;客流轴线指向由相对分散向相对集中转变,指向空间邻近城市的城市数量减少,指向核心城市和旅游资源禀赋较高的城市数量增加。旅游资源禀赋和旅游信息化水平两个因素对成渝城市群旅游客流空间格局的塑造和演化影响力值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户生成内容 数据挖掘 旅游流网络结构 演化机理 成渝城市群
下载PDF
基于旅游数字足迹的张家界旅游流网络结构研究
12
作者 吴明浩 《旅游纵览》 2022年第1期48-50,65,共4页
本文使用网络爬虫爬取张家界的网络游记并整理得到旅游数字足迹,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讨论得出湖南省张家界市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内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张家界的旅游流网络存在较为明显的结构分层,呈现不均衡的网络结构。游客在... 本文使用网络爬虫爬取张家界的网络游记并整理得到旅游数字足迹,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讨论得出湖南省张家界市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内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张家界的旅游流网络存在较为明显的结构分层,呈现不均衡的网络结构。游客在核心节点内的流动十分频繁,外围边缘景点较为分散且效能提升潜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网络 数字足迹 旅游流网络结构 张家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