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1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风景意象速写的旅游目的地意象研究——以常德桃花源景区为例
1
作者 卓一豪 夏汉军 +2 位作者 上田裕文 孙亚飞 李欣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1期85-94,共10页
本文采用基于绘画的定性研究方法—风景意象速写技术(LIST),以获取人们对于旅游目的地的意象感知。该方法要求受访者通过一张代表性的风景速写来表达自己对特定目的地的认知与感受。本研究以常德桃花源景区为例,收集了65位返程游客对该... 本文采用基于绘画的定性研究方法—风景意象速写技术(LIST),以获取人们对于旅游目的地的意象感知。该方法要求受访者通过一张代表性的风景速写来表达自己对特定目的地的认知与感受。本研究以常德桃花源景区为例,收集了65位返程游客对该景区的风景意象图画。分析结果表明,游客对常德桃花源的意象认知呈现出一个兼具山水田园风光、丰富历史文化底蕴及多样文娱休闲体验的复合场所。景区目前打造的“桃花源世界”在整体形象上契合了《桃花源记》中对桃花源的经典描述,营造了一个理想化的“世外桃源”景观。基于此,本文建议景区在未来的发展中进一步挖掘其独特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保持“世外桃源”的场景风貌,同时还要警惕过度商业化带来的潜在风险,确保景区的可持续性与文化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目的地意象 风景意象速写(LIST) 常德桃花源
下载PDF
研学旅行对旅游目的地品牌价值的提升研究
2
作者 马晓芬 《知识经济》 2025年第1期143-145,共3页
研学旅行不仅能够丰富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与教育价值,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和忠诚度,还能促进文化交流与体验,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文章基于相关理论基础,厘清了研学旅行提升旅游目的地品牌价值的理论框架,并提出了品... 研学旅行不仅能够丰富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与教育价值,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和忠诚度,还能促进文化交流与体验,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文章基于相关理论基础,厘清了研学旅行提升旅游目的地品牌价值的理论框架,并提出了品牌价值提升的策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学旅行 旅游目的 品牌价值
下载PDF
基于在线评论的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目的地吸引力提升策略研究
3
作者 周淼 张纯 《山东陶瓷》 CAS 2025年第1期66-74,共9页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消费者对旅游目的地感知是提升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的重要手段。本文运用网络文本分析方法,爬取携程旅行网上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在线评论,进行词频分析、语义网络分析和情感分析。研究表明:游客对景德镇陶瓷文化...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消费者对旅游目的地感知是提升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的重要手段。本文运用网络文本分析方法,爬取携程旅行网上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在线评论,进行词频分析、语义网络分析和情感分析。研究表明:游客对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情感整体偏向积极,满意度较高,但同时存在旅游产品有待丰富、景区服务质量有待提升、部分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增强数字科技应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有针对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 在线评论 情感分析 旅游目的地吸引力
下载PDF
闻歌见意:听觉隐喻下的西藏旅游目的地意象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昆 吴晓玉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1期116-122,共7页
旅游目的地意象感知是一个复杂过程。已有研究表明,视听感官是旅游者形成目的地意象感知的重要信息通道,但研究较多集中在经由视觉通道形成的目的地意象感知,旅游者借助听觉感官会获得怎样的感知尚不清晰。因此,本文以西藏为例,采取隐... 旅游目的地意象感知是一个复杂过程。已有研究表明,视听感官是旅游者形成目的地意象感知的重要信息通道,但研究较多集中在经由视觉通道形成的目的地意象感知,旅游者借助听觉感官会获得怎样的感知尚不清晰。因此,本文以西藏为例,采取隐喻抽取技术研究潜在入藏旅游者听到西藏相关歌曲后的旅游目的地意象感知。研究表明,目的地歌曲可以为潜在旅游者建立想象空间,通过歌曲中旋律和歌词的形象化和情绪化塑造出流动性认知意象,同时歌曲也表达了潜在旅游者对目的地的某些情结,进而唤起潜在旅游者对目的地的向往。结论进一步丰富深化了目的地意象研究,扩展了目的地意象生成的感官渠道,为旅游目的地营销、管理等实践工作提供更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隐喻 西藏 旅游目的地意象 隐喻抽取 歌曲
下载PDF
旅游目的地短视频中地方文化符号传播的路径创新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婧薇 王孜洋 《中国传媒科技》 2024年第8期12-16,共5页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使得短视频成为用户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也成为各地文旅宣传的主要传播路径。【目的】本文以地方文化符号融入旅游目的地短视频的发展特征为研究切入点,探讨该类型影像的传播效能与话语建构的目的。【方法】从创作特...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使得短视频成为用户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也成为各地文旅宣传的主要传播路径。【目的】本文以地方文化符号融入旅游目的地短视频的发展特征为研究切入点,探讨该类型影像的传播效能与话语建构的目的。【方法】从创作特征层面分析其破圈传播的触发要素、视像化呈现的介入方式和建构群体认同的意义空间。【结果】在此基础上,从价值创新层面提出整合地方文化,打造城市认知、突出媒介形象,实现场景可见的全新叙事模式。【结论】旅游目的地短视频通过以上内容激发用户完成从线上观看到线下打卡的转变,最大程度提升地方文化的传播效能,实现地方文化符号资源的全产业开发和创新性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目的 短视频 地方文化符号 城市传播 路径创新
下载PDF
基于PLS-SEM模型的旅游目的地品牌资产形成路径研究——来自大理洱海生态廊道的实证研究
6
作者 石丽 曹倬衔 杨莹 《对外经贸》 2024年第10期95-99,共5页
旅游目的地品牌资产建设是旅游目的地品牌化的核心内容。从游客的视角建立包括品牌知名度、品牌感知质量、品牌体验、品牌感知价值和品牌忠诚五个构成要素的旅游目的地品牌资产模型,并对大理洱海生态廊道的游客进行调查,收集了482份有... 旅游目的地品牌资产建设是旅游目的地品牌化的核心内容。从游客的视角建立包括品牌知名度、品牌感知质量、品牌体验、品牌感知价值和品牌忠诚五个构成要素的旅游目的地品牌资产模型,并对大理洱海生态廊道的游客进行调查,收集了482份有效问卷,建立了基于PLS-SEM的大理洱海生态廊道品牌资产路径模型,发现品牌资产各构成要素对品牌忠诚的总效应从大到小依次排序为:品牌感知质量、品牌知名度、品牌体验、品牌感知价值,提出了构建旅游目的地品牌资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目的 品牌资产 PLS-SEM模型
下载PDF
基于学生满意度的旅游目的地管理课程改革分析——以北京联合大学为例
7
作者 孙业红 李港生 +2 位作者 耿玉环 乔向杰 周泽鲲 《高教学刊》 2024年第26期135-139,143,共6页
旅游目的地管理课程是教育部《旅游管理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规定的4门核心课程之一。因此,该课程的课程建设至关重要。从学生角度进行课堂教学满意度调查和评价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一种体现。该文以旅游目的地管理课程为例,... 旅游目的地管理课程是教育部《旅游管理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规定的4门核心课程之一。因此,该课程的课程建设至关重要。从学生角度进行课堂教学满意度调查和评价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一种体现。该文以旅游目的地管理课程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旅游管理大类专业学生对该课程的满意度,并运用SPSS25.0进行问卷数据的统计分析,探讨与学生满意度有关的课程内容、教师教学等因素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挖掘学生对课程改革满意高低的深层原因,并尝试提出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满意度 课程改革 旅游目的地管理 数据分析 课程改革
下载PDF
传统旅游目的地爆火属性及参与主体自适应行为研究——以哈尔滨为例
8
作者 杨雪 张俊娥 余娟 《绥化学院学报》 2024年第12期45-48,共4页
基于文本分析法研究哈尔滨爆火属性及参与主体自适应行为,探索传统旅游目的地实现突破式发展创新模式。结果表明:传统旅游目的地爆火属性包括扎实的组织管理、真情实意打造的烟火气、积极开放的区域互动、地区的影响力和厚重感。要深度... 基于文本分析法研究哈尔滨爆火属性及参与主体自适应行为,探索传统旅游目的地实现突破式发展创新模式。结果表明:传统旅游目的地爆火属性包括扎实的组织管理、真情实意打造的烟火气、积极开放的区域互动、地区的影响力和厚重感。要深度挖掘核心属性的多样化表现形式并重视细节塑造,这是旅游目的地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非政府参与主体自适应行为是爆火的隐形动力,是旅游氛围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价值共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旅游目的 爆火属性 多主体 自适应行为 哈尔滨
下载PDF
媒体朝圣与网红旅游目的地的形成机制——基于淄博和哈尔滨的扎根理论分析
9
作者 赵书虹 孔营营 《商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3-74,共12页
文章综合使用双案例研究和扎根理论方法对淄博和哈尔滨进行探索式理论建构,发现:第一,淄博作为一个老工业城市,其旅游资源相对匮乏,构建旅游品牌相对困难,此次走红完全是游客在社交媒体自发传播的产物,属于自发型走红,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文章综合使用双案例研究和扎根理论方法对淄博和哈尔滨进行探索式理论建构,发现:第一,淄博作为一个老工业城市,其旅游资源相对匮乏,构建旅游品牌相对困难,此次走红完全是游客在社交媒体自发传播的产物,属于自发型走红,具有很大的偶然性。第二,哈尔滨旅游资源丰富且具有一定的旅游发展基础,当地相关部门凭借资源优势,主动策划并提前准备预热,属于“设计型+自发型”走红。第三,网红旅游目的地作为信息传播、文化表达和消费趋势的交汇点,其走红初期必然遵循“自组织”或“建构型”的流量撬动模式。然而随着旅游目的地的出圈以及游客群体的不断增长,初期以旅游者或目的地参与主体的单方流量撬动型不足以维系网红旅游目的地的生命力。相反,旅游者和目的地参与主体双方共同在媒介空间中进行“多向度、发散式”的互动传播才是旅游目的地持续走红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朝圣 网红旅游目的 形成机制 扎根理论
下载PDF
比较视野下的福州世界旅游目的地建设研究
10
作者 林东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5-21,共7页
“十四五”期间福州市提出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目标。旅游目的地建设是系统工程,旅游目的地系统是以发展旅游业、满足游客需要为目标,由旅游吸引物、相关旅游接待产业、公共服务等要素所组成的有机整体系统。选择北京、上海、广州... “十四五”期间福州市提出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目标。旅游目的地建设是系统工程,旅游目的地系统是以发展旅游业、满足游客需要为目标,由旅游吸引物、相关旅游接待产业、公共服务等要素所组成的有机整体系统。选择北京、上海、广州等六个城市为福州的比较对象,对福州旅游业发展实力进行测算与比较,结果显示福州与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尚有较大差距。今后福州应重点加强旅游吸引物、好客氛围、基础设施、品牌营销等领域的建设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州 世界旅游目的 比较
下载PDF
乡村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构建研究——以佛山南海松塘村为例
11
作者 刘妹 邹瑾琳 王倩 《丝网印刷》 2024年第18期1-5,共5页
以佛山南海松塘村为例,探讨乡村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的构建。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松塘村品牌的风格定位和设计原则,完成了松塘村品牌标识、品牌色彩、辅助图形、IP的开发以及应用系统的设计实践,并提出松塘村未来品牌发展的策略。... 以佛山南海松塘村为例,探讨乡村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的构建。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松塘村品牌的风格定位和设计原则,完成了松塘村品牌标识、品牌色彩、辅助图形、IP的开发以及应用系统的设计实践,并提出松塘村未来品牌发展的策略。研究旨在为其他乡村旅游目的地品牌构建提供参考,为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目的 品牌形象 设计
下载PDF
旅游目的地供给侧系统构建研究--基于旅游“生活化”现象的观察思考
12
作者 赵书虹 李晓光 +2 位作者 孔营营 李佳懿 杨越琴 《旅游论坛》 2024年第7期1-10,共10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旅游正逐步成为现代居民生活的必要构成,呈现明显的“生活化”特征,它既表现出居民对当下生活的“需求”,也映射了居民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文章以现代旅游“生活化”现象为出发点,运用程序化扎...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旅游正逐步成为现代居民生活的必要构成,呈现明显的“生活化”特征,它既表现出居民对当下生活的“需求”,也映射了居民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文章以现代旅游“生活化”现象为出发点,运用程序化扎根理论探究旅游者行为意向、旅游目的地“人-地-业”互动关系,并尝试构建旅游目的地“人-地-业”高质量发展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旅游“生活化”背景下旅游者的需求呈现明显的泛中心化特征,强调对旅游目的地的在地文化感知与旅游行为后的获得感;旅游目的地供给侧结构会因旅游者需求转变而发生形变和膨胀,形成“人-地-业”动态发展框架;通过打造高度嵌合式产业结构,构建“人-地-业”高质量发展系统是克服当前供给侧缺陷、推动“人-地-业”系统良性循环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生活化” 旅游目的 “人-地-业”关系 程序化扎根理论
下载PDF
旅游目的地形象在电视旅游节目中的传播策略研究
13
作者 廖思维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第8期137-139,共3页
电视旅游节目作为旅游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塑造与传播旅游目的地形象拥有独特而直观的影响力。其能将目的地的美景、风俗、传统乃至历史故事传递给广大观众,激发观众的旅游兴趣和愿望,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尽管如此,研究指出电视旅游节目... 电视旅游节目作为旅游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塑造与传播旅游目的地形象拥有独特而直观的影响力。其能将目的地的美景、风俗、传统乃至历史故事传递给广大观众,激发观众的旅游兴趣和愿望,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尽管如此,研究指出电视旅游节目在传播目的地形象时存在多方面局限,如一些节目对目的地的介绍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挖掘地方文化精髓。同时,节目形式的统一模板化也使得节目内容显得平淡无奇,缺乏新意;内容的独立性和公正性问题则限制了观众客观理性地认知目的地;缺少人物深度刻画和故事情感的节目则难以触动观众的心灵。基于此,为了改进电视旅游节目在传播目的地形象中的不足,文章提出了一系列优化策略。深度挖掘目的地文化是首要任务,创作团队应深入探索和呈现本土化内容,展现其独有的文化底蕴与历史传承;同时,合理安排知名与小众景点的比例,全方位揭示目的地旅游资源的多样性。此外,在节目制作上,应注重人物和故事的融入,增强叙述的戏剧性和情感性,进而吸引观众并促使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通过落实这些建议措施,能更有效地促进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积极传播,为旅游业的持续繁荣注入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目的 形象 电视旅游节目 传播机制
下载PDF
县域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评价模型构建
14
作者 刘媚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6-72,共7页
以欠发达区的地级市、区和县为样本,构建指标体系,探索建立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模型.通过实证分析,证明模型的可行性,进而利用模型对该地区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进行评价分析,为该地区旅游事业发展提供建议.
关键词 旅游目的地竞争力 综合评价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旅游目的地创新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以乌镇为例
15
作者 蔡礼彬 张玮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16,共12页
随着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和旅游者的需求不断演变,旅游目的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以创新扩散理论为切入点,利用质性元分析法归纳现有旅游目的地创新研究成果,提炼出影响目的地创新的7个前因因素(资源开拓、理念革... 随着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和旅游者的需求不断演变,旅游目的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以创新扩散理论为切入点,利用质性元分析法归纳现有旅游目的地创新研究成果,提炼出影响目的地创新的7个前因因素(资源开拓、理念革新、产品升级、市场深耕、业态转型、支撑体系、服务生态系统)和1个中介传导因素(创新扩散),并以乌镇为案例,利用SEM模型对目的地创新的影响机制进行定量检验。检验结果发现:资源开拓、理念革新、产品升级、市场深耕、业态转型对目的地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创新扩散在以上关系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因此,应创新开发旅游资源、贯彻新发展理念、升级创新旅游产品、持续发力市场攻坚、主动拥抱旅游新业态,以有助于我国旅游目的地开展创新实践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目的地创新 创新扩散 质性元分析 结构方程模型
下载PDF
聚焦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成德共建世界级著名旅游目的地路径研究
16
作者 向小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 2024年第6期0080-0083,共4页
文章以国家“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为指引,以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以成都市、德阳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为指南,以世界级著名旅游目的地概念和建设要求作为基点,对成德共建世界级著名旅游目的地的条件进... 文章以国家“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为指引,以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以成都市、德阳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为指南,以世界级著名旅游目的地概念和建设要求作为基点,对成德共建世界级著名旅游目的地的条件进行评估,构建成德共建世界级著名旅游目的地“555”模型。“5”即:五大旅游目的地功能模块;“5”即:五大旅游客源支持模块;“5”即五大旅游服务支撑模块。通过“555驱动模型”,从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研究成德共建世界级著名旅游目的地的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级 旅游目的 资源 服务 客源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的发展路径
17
作者 刘妹 杨桦 《网印工业》 2024年第4期86-89,共4页
发展乡村旅游是国家振兴乡村的重要举措,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打造优质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品牌,对持续发展乡村旅游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以乡村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为研究对象,结合具体案例提出发展思路。
关键词 乡村旅游目的 品牌建设 发展路径
下载PDF
俄罗斯游客海南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满意度调查研究
18
作者 夏冰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第7期76-78,共3页
通过分析2023年1—7月的海南旅游行业相关数据,并结合俄罗斯游客赴琼旅游的现状,阐述了研究俄罗斯游客海南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满意度对于提升海南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意义,并根据旅游行业的内在规律从“吃、住、行、购... 通过分析2023年1—7月的海南旅游行业相关数据,并结合俄罗斯游客赴琼旅游的现状,阐述了研究俄罗斯游客海南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满意度对于提升海南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意义,并根据旅游行业的内在规律从“吃、住、行、购、娱”5个方面探索如何编制俄罗斯游客海南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满意度的调查问卷,及对如何对实证结果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游客 海南 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 调查研究
下载PDF
海南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视域下高职旅游俄语课程思政改革探析
19
作者 刘茂媛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第5期68-70,共3页
当前国内外各热门旅游目的地的竞争日趋激烈,海南作为俄罗斯游客钟爱的传统旅游目的地之一尚存一些短板和不足,在旅游硬件设施日趋完备的同时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旅游产业人才队伍,成为提升海南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亟须解决的当务之急。从... 当前国内外各热门旅游目的地的竞争日趋激烈,海南作为俄罗斯游客钟爱的传统旅游目的地之一尚存一些短板和不足,在旅游硬件设施日趋完备的同时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旅游产业人才队伍,成为提升海南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亟须解决的当务之急。从俄罗斯游客对海南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视角,通过高职旅游俄语课程思政的改革实践,探究提升高职院校俄语旅游人才培养质量的路径,充分发挥课程思政在高职院校俄语旅游人才培养方面的特殊作用和重要意义,从“提升课程的文化内涵”“课程思政与海南自贸港国际传播力相融合”“提升海南旅游目的地形象满意度”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改革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境外游客 海南旅游目的 形象感知 旅游俄语 课程思政
下载PDF
贵州省传统村落旅游目的地空间分布与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车旭航 李锦宏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71,共10页
传统村落旅游目的地建设是传承和发展传统村落的有效途径,科学辨析其空间分布规律与影响因素,可为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提供科学依据与决策参考。文章于贵州省724个中国传统村落细分出104个传统村落旅游目的地为研究对象,运用最近邻指数... 传统村落旅游目的地建设是传承和发展传统村落的有效途径,科学辨析其空间分布规律与影响因素,可为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提供科学依据与决策参考。文章于贵州省724个中国传统村落细分出104个传统村落旅游目的地为研究对象,运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分析等方法对其空间格局进行比较分析,进而结合地理探测器揭示传统村落旅游目的地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贵州传统村落与传统村落旅游目的地空间格局均呈集聚分布,市州范围内分布极不均衡。2)贵州传统村落与传统村落旅游目的地空间格局皆呈现东密西疏,环状分布。3)社会、经济因素对传统村落旅游目的地空间分布影响机理具有较好的解释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旅游目的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